书城政治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4733400000036

第36章 学生素质建设篇(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三三”工作

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张伟李家智严国华

近年来,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的实施,各高校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方针,始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地位,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和载体,强化工作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客观地讲,尽管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也结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并不理想。在新时期如何不断改善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使之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实践,契合大学生的个人成人成才特点和要求,并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体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内容与方法形式完善地统一起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紧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总要求,围绕“永远跟党走,培养红专人”的总目标,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明确了“立德、立学、立行、立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在工作思路上,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践“三三三”工作新模式,即深化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创新思政课程体系化、常规教育工程化、服务平台网络化“三化并举”的工作载体,建设项目带动学习型、政策推动专业型、考核助动实干型“三轮驱动”的工作队伍,着力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和特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一、深化“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

1.全员育人

以五大群体为重点,责任到人,打造全员育人格局。在各级党政负责人层面,建立并逐级落实各级领导定期上党课、作形势报告、随堂听课的制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层面,完善“精彩一课”优质课教学评价体系,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地位。在学生工作专职队伍层面,建立健全学生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方案,提升学生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在专业教师层面,倡导专业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践行追求卓越、行为示范的榜样教育。在普通职工层面,要求普通职工立足岗位,优质服务,切实发挥服务育人的综合功能。

2.全过程育人

以五大阶段为立足点,纵向到底,实现全过程育人。在招生录取阶段,通过随同录取通知书寄发学校校园文化宣传册,先入为主地引导新生求学上进。在新生入学阶段,广泛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计划,积极引导新生快速完成学业过渡,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科学拟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中低年级阶段,加强学生教育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毕业年级阶段,以实习和就业指导为重点,强化岗前教育,全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学生毕业后工作阶段,开展“毕业思源、立业思进”系列活动,利用优秀校友资源,教育在校学生,提升办学影响。

3.全方位育人

以五大阵地为着力点,横向到边,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在校园设施环境上,着力建设精致、人文、绿色的优美校园。在宿舍食堂方面,着力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在校企共建方面,着力建立一批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走出去、请进来”,打造校企直通车。在家校共同育人方面,着力通过开设“家长开放日”,密切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在网络文化方面,着力以数字化校园为支撑,建设“思政之家”大学生心灵家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

二、创新“三化并举”的工作载体

1.思政课程体系化

将理论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有机结合和共同作用,系统指导学生个人成长。理论教育精品化。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集中力量打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四门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为精品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化。分别在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这一生涯发展重点环节对应开设新生适应系列课程、人文通识系列课程(含“形势与政策”教育)、安全教育系列课程、就业指导系列课程,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作好生涯规划、找准学习方法、懂得做人道理、学会自我管理、获取竞争法宝、促进身心和谐。

2.常规教育工程化

实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五个工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党建堡垒工程,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起统领作用,重点在打造一项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帜”行动计划。文明修身工程,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起保障作用,重点在于开展六大效果检测:爱校教育(如佩戴校徽)效果检测、课堂出勤情况检测、考风考纪情况检测、宿舍卫生情况检测、公共场所言行举止表现检测、安全稳定情况检测。学业延伸工程,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起基础作用,重点在于壮大学业延伸的两只手臂:奖惩助学的引领激励机制建设和专业技能活动建设。素质拓展工程,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起丰富作用,重点在于抓好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三个平台建设:院系级重普及的训练平台建设、校级重精品的展示平台建设、市级以上重形象的提升平台建设。面向社会工程,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起检验作用,重点是通过努力实现四重目标:社会实践重岗训、就业指导全覆盖、双选平台多形式、就业质量有保证。

3.服务平台网络化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服务网络平台,抢占网络思想工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整合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等部门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集时政学习、舆情引导、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生活服务、就业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思政之家”大学生心灵家园主题网站。

三、建设“三轮驱动”的工作队伍

1.项目带动学习型

实施学生工作队伍项目支持计划,建设学习型学生工作队伍。通过落实国家级、市级、院级科研项目、教改项目和培训项目,积极推进项目研究与实践,要求项目成果固化,带动学生工作队伍加强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理论研究水平,增大业务知识含量,让学生工作队伍既成为学生工作的实践家,又成为学生工作理论的研究专家。

2.政策推动专业型

制订《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政策意见》,建设专业型学生工作队伍。通过职务提升、职级认定、待遇挂钩等措施,从制度上解决专职学生工作队伍的后顾之忧,切实推动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表现好、职业意愿强的辅导员,优先推荐到各管理岗位。借鉴职称评审方式,对科长、团总支、科员和辅导员等副处级以下的学生工作队伍进行分级认定,分别给予不同待遇。

3.考核助动实干型

建立健全学生工作队伍考核实施办法,建设实干型学生工作队伍。科学设定量化考评体系,组织学生、系级领导班子和学工部、团委等部门,分别从经常深入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课时量、科研情况、学风建设等方面,分级分类分层评价学生工作队伍,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职级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切实打造一支敬业实干、充满活力的实干型学生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

[3]周武忠.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理论前沿,2009(9).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聚集———大学生关注的思想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5]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6]李佳国,王小奎.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 (8 ).

[7]郝文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 (8 ).

附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三三”工作模式图解

手机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邓昌军

当今大学生可能没有电脑,但基本上会有手机,他们往往成为手机全媒体最早的接受者、使用者和推广者。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手机全媒体时代,如何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发挥手机全媒体实时、便捷、互动等优势,精心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平台,主动占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阵地,加速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手机全媒体时代必须面对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手机全媒体时代提升大学生精、气、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魂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将决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与命运。在手机全媒体时代,手机媒体以覆盖面广,信息传播成本低、速度快,私密性和实时互动性强等特点,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深受大学生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也具有信息传播可控性差、虚拟性强、传播技术的复合性和快速变革性突出等特点,容易产生信息泛滥、舆论失控、西方文化霸权强化等负面因素,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防止大学生置身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向,产生盲目感、虚无感和精神世界的荒漠化,需要年轻的大学生们有一种独特的精、气、神来引领整个社会在多元化利益主体和多元价值观念条件下,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并以这种独特的精、气、神,有效地激发年轻的大学生们为祖国和民族而奋斗的信心、热情和坚定的决心。而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为在当今社会一切生活领域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法律和道德判断提供了科学准则。让大家增长更多有价值的知识,活得更有精气神,是整个社会尊重差异、扩大共识、改革创新、传承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魂。

二、手机全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面临的新机遇

手机全媒体信息传播具有独特的超时空性、私密性、实时互动性、连续性和整合性,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

1.手机全媒体信息传播的超时空性,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突破时间、地域和固定终端设备的限制,能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手机全媒体具有“移动而互联”的特点,以及比固定互联网更广泛的普及性,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工具。它真正实现了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你愿意,把你的所见、所思、所想发布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些内容马上就可以为“地球人”所共享。手机媒体正以更强劲的态势引领互联网进入“移动而互联”的发展阶段。手机全媒体已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能够让受教育者在轻松的环境中,方便快捷地接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信息。随时随地自由选择浏览从“以前”到“现在”的各种数字化信息。在主动探寻新的视觉与听觉信息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则能有效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手机全媒体信息传播的私密性,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零距离交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良好人际软环境

手机全媒体作为一种私人使用的工具,更加具有私密性。它打破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限,通过“人—机—机—人”的方式,缩短了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增加相互信任,减少了心理防范,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轻松友好的氛围中,用最直接、最形象、最生动的方式,使信息传播更加接近最自然的人际传播和人际交流,从而产生最佳的交流效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良好的人际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