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明德善道: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4733400000038

第38章 学生素质建设篇(3)

3.宣传栏

宣传栏也是最早出现的校园新闻传播主体之一,是校园的重要宣传媒介。宣传栏常用于通报情况、宣传政策、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具有适用性强、外形美观大方、安装位置醒目等特点。因其形式简单、文字通俗易懂而为师生所喜爱,是学校传播内部信息不可多得的有力工具。

4.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的出现使校园媒体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大为增强,成为广受欢迎的校园媒体形式。多数高校的有线电视都实现了进寝室。一般高校会安排每周播出一至两次,条件好的学校做到每天播出,并且拥有自己的栏目。有线电视通过开设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栏目、新闻栏目、生活栏目等使学生受到教育。但目前,建立校园电视台的高校还不够普遍,其条件设施、节目质量也比较薄弱,有线电视这一媒体的长处和优势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5.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具有随时更新、滚动播出、信息丰富、图文并茂、迅速快捷等特点,一出现就受到校内受众群特别是学生的欢迎和青睐。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目前,校园网络已成为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媒体形式,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德育”网站、红色网站,开通网上心理咨询室,开展网络调查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校园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总的来说,校园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有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贴近性好

校园媒体报道的内容大多是发生在师生身边的事情,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更接近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接近性,对师生产生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如校报可以采访报道校园优秀学子,树立先进典型;广播、电视可以邀请优秀校友讲述自己的成才经历等,充分发挥身边先进人物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激励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进取,努力成才。

2.针对性强

校园媒体传播的对象为高校师生,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加直观的教育效果,针对大学生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的不足,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媒体可以通过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针对大学生特别是本校大学生关注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看待和处理身边的人和事。校报可以撰写言论、开辟专栏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引导,帮助他们澄清认识;新闻网则可以开辟论坛,对大学生的困惑予以解释。

3.灵活性大

利用校园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灵活。校园媒体借助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手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首先,校园媒体可以通过文娱节目、现场采访、现场互动等形式,克服课堂“灌输式”教育的弊端,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教学中思想得到升华。其次,校园媒体可以通过在大学生休闲娱乐的时间,报道新闻,播放节目,提供资讯,克服了课堂教育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缺陷,使大学生可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

4.教育效果好

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就是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正确的思想教育人。作为高校舆论宣传的阵地,各大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调查显示,大众传播在影响人们思想变化的诸因素中,约占70% ~80%,其他途径如开会、传达文件、课堂讲授不到30%。利用校园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寓教育于新闻报道中,比单纯的理论灌输和说服教育,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育效果更好。

三、强化校园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要措施

校园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为充分发挥校园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的需求非常强烈,而且态度更加开放,观念更加多元,这就使得高校媒体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社会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冲击,这就要求高校校园新闻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反映舆论、影响舆论,把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放在首位,弘扬社会主义优良风尚和公共道德,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参与社会。只有牢牢把握这一点,才能使校园媒体发挥特有的作用。

2.实现校园媒体间的有效互动

媒体互动是指在报道活动中不同媒体间的相互补充、相互推动的关系,媒体互动的结果将使传播效果更加完美。高校校园媒体应在时间上、内容上互相配合、相互呼应,保证信息的集中性、完整性和全面性。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的新闻基本上是客观报道动态消息;报纸则可以对重大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但由于版面有限,不可能对事件的其他问题进行纵深剖析;校园网络则不受容量限制,可以进一步提供背景资料、相关报道、人物介绍等全方位的信息。通过彼此互动,相得益彰,发挥协同效应,以达到多个媒体之间相互造势增值、延伸各个媒体功能的目的。

3.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媒体中的作用

网络世界以其丰富的知识资源、迅速的传播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思想文化阵地,它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各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接受校园媒体的主体———大学生来说,通过媒体进行引导是大有可为的。以因特网为龙头,将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等校内媒体搬到网上,搭建高效的信息传播网络,将增强传统宣传工具的影响力,达成媒介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建立了互动型校园传媒后,因特网为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互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校报、广播及网络自身都可利用它做一些受众调查、意见征集的工作,从而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不断改进信息传播工作。除了技术上的控制外,在网络用户中广泛提倡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文明素质,把网络办成沟通领导、老师、学生之间的桥梁,联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从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4.建立校园媒体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

大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变化迅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而目前校园媒体普遍存在会议信息多、领导讲话多、工作动态多等面孔单一、内容单调、可读性不强、时效性差等缺点和不足,使校园媒体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削弱了校园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及时掌握和引导。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必须提高时效性,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通过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语言反映校园生活,评价社会时事,交流学习方法,分享媒体信息,从而被学生认同并接受。同时,通过校园媒体的正确引导和宣传,可以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思想贯穿其中,逐步构建本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开放式的管理渠道。另外,校园媒体还是学生参与媒介活动的载体,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有鉴别、有选择地吸取媒介信息,从而最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免除或少受媒介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关系着社会文明程度、社会风气好坏和社会主义的前途。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校园媒体作为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独特优势。因此,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校园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和优势,采取相关措施,强化其育人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梓华,成美.新闻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黄芙蓉.校园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载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 (12 ).

[3]刘建.校园媒体与高校德育[J].许昌学院学报,2008(3).

(周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系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教授)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转化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刍议

陈长虹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变革、文化思潮多元、网络技术全面普及,加之高校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压力,部分大学生因而产生了疑惑、烦躁、烦恼、沮丧、自卑等不良心理反应,呈现慢性疲劳综合症状态,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倡导大学生全面成长中的主流价值观、人生观内化与人的灵魂塑造相吻合,以大学生主体需要的全面关爱人的发展或“爱心”为取向。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既考虑了大学生成长的特殊性,又注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必将对大学生亚健康问题进行有效转化。因此,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教育转化策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内涵

世界卫生组织在宪章中提出:一个健康的人要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地适应日常工作和生活,不会感到疲劳和紧张,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能上能下,心胸开阔,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排除干扰的能力等。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加深,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心理上容易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亚健康”是由苏联学者布赫曼提出的,他认为“心理亚健康”即介于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内外环境不良刺激下引起心理发生异常的变化,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程度。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心理亚健康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由于受到外界诸多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的心理偏离正常水准的状态。这种状态也可称为消极心理现象或不良心理反应。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转化,可以促使其向心理健康方向转化;反之,如不采取切实措施进行转化教育,可能导致心理亚健康恶化成为心理不健康、精神疾病甚至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化的必要性

1.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所施加教育影响的各种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它所面临的形势、所承担的任务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决定的。因此,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学习生活实际,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国家教委于1995年颁布了《普通高校德育大纲》,特别是《****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党和政府第一次把心理健康教育正式列为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可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有效克服心理亚健康问题。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等,而这些都是大学生从小就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许多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就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评价和接受自己而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评价,并能坦然接受现实中的自我,从而保持心理健康。另有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亚健康是由于不切实际地把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帮助学生分析理想实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确定合适的目标,以诱发大学生的热情和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