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24733800000019

第19章 研究生招生工作与管理(7)

5.为本科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为提升我校本科教育的培养质量,我校开展了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的建设,这些相应的课程专业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学科平台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效为我校本科精品课程、品牌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学科平台和雄厚的师资保障,有效地推动了我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6.调整硕士点布局,支撑院系本科专业的建设

为了给各学院本科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研究生处积极调整硕士点的布局,以使各学院本科专业能够与其相关的硕士点更好地融合,相互促进。譬如我校原经济与政治学院、管理学院与社会工作系中,仅经济与政治学院有硕士点,管理学院和社会工作系没有硕士学科点,本科专业发展没有学科支撑,本科专业发展学术性不强。通过调整,学校重新组建了新的政治与社会学院与经济与管理学院,将原经济与政治学院以及其他院系的相关硕士点进行重新布局,使得新整合的两个学院都具有相应的硕士学科点,从而使得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本科专业具备了相关学科的支撑,很好地促进了这些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

7.配合本科学分制,修改学位实施细则

为配合学校全面实施本科学分制,根据我校学分制对本科学生学业成绩管理的新要求,我们重新组织修改了学士学位实施细则,制订适合我校本科学分制教育的学位制度,确保我校本科学分制能够实施。

8.学科建设的津贴分配中,兼顾了本科专业建设的利益

我校内部津贴分配是由教学、学生、科研和学科建设四大板块组成。学校根据各学院在这四大板块的分数高低进行津贴的划拨。在以学科点为核心的学科建设板块中,我们力图发挥学科建设对本科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在学科建设的津贴分配的方案,也将各院系的本科专业、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纳入了学科建设的津贴分配方案。

(二)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交流,为本科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1.定期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学术交流,引导本科生体验精彩的学术生活

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从1996 年起,我校每年举办一次研究生学术活动月。通过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开拓研究生视野,帮助其了解学术动态和科学前沿。举办研究生学术活动月,对于营造我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和推进全校学术科研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此期间,还对本科生群体进行大力宣传,邀请广大本科学生参与系列的学术活动,以期加强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丰富各项学术活动的内涵,延伸学术活动月的影响力和作用,为本科生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为活跃学术气氛,让本科生能面对面地与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生处在每年一度的“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中组织学术演讲比赛,要求学生以本学科当前较为前沿的论题发表演说,大家对其进行评论打分,设定等级,评选出优秀的演讲作品,让广大研究生和本科生共同交流体验。同时,还举办研究生“学术成果展”,鼓励在校研究生多出科研成果,同时鞭策本科生积极探索,尝试科研,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锻炼刻苦钻研的精神。

2.实行研究生“三助”制度,让研究生深入本科群体中,与本科生进行深度交流

通过“助教”帮助本科生寻找合理的学习方法,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通过“助工”,与本科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帮助本科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等;通过“助管”使学校对本科生的管理更为人性化、科学化,打通学校管理部门与本科学生之间存在的种种“壁垒”,使学生工作做得更贴心、更到位。

(三)加强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鼓励在校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帮助其树立远大抱负和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

近年来,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解放思想、措施得力,实现了在确保招生质量的前提下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快速增长。学校研究生招生取得突出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积极鼓励在校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孕育良好的校园考研氛围。前些年,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生的规模不太理想。学校充分认识到增大我校应届生考研比例不仅对我校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考研氛围。

1.举办各种考研讲座和座谈会,引导本科生早立志向

学校每年统一组织1~2次全校性考研讲座,各院系则结合自身实际举行小型考研讲座和座谈,向本科生介绍国家考研的政策,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分析考研的形势、特点、环节,结合当前本科生的就业形式,鼓励广大本科学生心存大志,继续深造,增强本科生考研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同时,让有考研志向的学生群体从入学开始就建立这样的观点:考研是大学本科毕业后自然而重要的选择,考研是自身在本科期间学习的重要动力。通过定期和不定期交替举行的考研讲座和座谈会,逐步培养起校园的考研氛围,从而浓厚校园的学习气氛。

2.注重物色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提供其更为适合的学习方式

学校要求硕士生指导教师主动参与本科教学,并介入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物色优秀本科毕业生,鼓励其继续深造,并引导他们同研究生一起参与科研、接触研究生学习,为这类学生创造更为适合的学习方式和条件。

本科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则是对本科教育的延续和层次的提升,对本科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生处作为学校学科、学位及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将不遗余力的做好学校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新的契合点,努力为我校本科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郭跃)

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路径探讨

教育内涵发展是指学校依靠优化结构、提高人才质量、完善管理体制以及提高效能等措施以促进教育发展的过程。根据我国国情,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主要包括:制订合适的研究生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调整和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和结构、改革研究生招生工作、改革研究生培养工作、加强学校学科建设、优化研究生教育资源配置、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以增加教育投入、增加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不断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强化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研究生教育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主要是指质的发展与提高,但同时也应该有量的规定性,问题在于研究生教育发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呢?这主要取决于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取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实际培养能力。鉴于我国的实际,我国研究生教育只能以适当的规模和速度保持稳步、健康的发展。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科平均发展,这个增长率应有所差异,应主要用于部分急需发展的学科和新兴学科。

第二,研究生教育要走内涵集约式发展之路。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高级专门人才服务于国家发展需要,由于我国的现实国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增加太多投入,在投入有限的同时又对高新技术人才有大量需求的情况下,放弃依靠资源扩张的外延式教育培养方式,走内涵集约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式。外延式研究生发展方式在研究生教育制度建立之初,通过资源的大量投入来发展研究生教育。但是其超越了国家财力和主管部门及培养单位的承受能力,造成培养单位的教研、生活、工作等条件的全面紧张,加上招收研究生主要从培养单位的指导力量出发,致使研究生教育发展脱离社会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造成人才与资源的浪费。随着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就需要优化研究生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集中力量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提高办学水平,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明确研究生培养目的,根据学科发展、社会需要、研究生个体发展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首先,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设置课程门类;确定好课程门类后,课程内容要精选,要富有基础性和时代性,同时要考虑课程知识的实用性与科学性。其次,课程设置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联系,同时要考虑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最后,要改变因人设课现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设置课程;适当降低研究生公共课比例,增设专业课程;改变大班教学制,实行小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