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24733800000024

第24章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与策略(4)

建立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是将有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践与实习指导、参考文献、主要阅读书目等放在网站上,建立答疑讨论专区,同时设有一定的讨论题目。通过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研究生不再受上课时间、地点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基础较差的研究生,由于在课堂上难以适应课程的高度和难度,课后可以根据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我学习。

4.结合专业外语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

研究生专业英语一般因其特定专业知识和行业规范以及习惯不同,各专业英语有其特定和特殊性、专业性,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一般作为一门学位专业课来加以学习。将研究生优质课程和专业外语结合起来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直接接触国际先进科学技术或思想所采取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在条件成熟时,还应该引进和使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

四、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和实践的保障

1.严格申请、审批制度

严格研究生优质课程申请、审批程序,保证拟建设课程的质量,是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的基础。例如我校在2012 年校级优质课程的审批中实行自愿申报、学院初评择优限额推荐、学校研究生处对各学院推荐的优质课程申报书、附件材料等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后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课程进行评审。经评审通过后的课程,由学校与课程建设负责人及其所在学院签订优质课程建设任务书。

2.推行项目化管理,加强中期检查制度和建立科学的评价验收制度。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有如下优势:一是由课程建设责任人即项目负责人对课程建设总体负责,通过项目建设任务书中各阶段的目标分解,明确了各阶段的责、权、利;二是通过研究生优质课程项目专项经费支持,可以为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为课程软硬件的建设如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建设等提供支撑;三是有利于课程建设团队成员间的相互配合。

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在课程建设一年至一年半时,学校应组织相关专家按照建设任务书所述的建设内容和建设指标,对建设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根据第一阶段专家意见、研究生反馈意见汇总、经费使用情况以及项目负责人提交的阶段性成果确定中期检查结果。通过中期检查以利于后期的建设和验收。

为确保研究生优质课程的高水平、高质量,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严把优质课程建设验收关。课程评价体系涉及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效果等诸多方面。学校成立研究生优质课程验收组,根据课程验收指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学校办学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课程发展特征、课程改革方向和教育政策等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乐勇.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和实践[J].石油教育,2007(6).

[2]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络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5 ( 1 ) .

[3]方贵庭.关于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立项的思考———以武汉大学为例[J].中国商界,2008(4).

[4]肖玮萍.关于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2010(6).

(作者:陈宁)

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思考

为贯彻国家和重庆市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落实枟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枠精神,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重庆市于2011年开展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我校在积极申报市级教改项目的同时也以立项研究为主要手段整体推进学校研究生教改项目工作,为市级教改项目的申报培育优良种子。本文将从学校研究生教改项目的选题、立项、管理与验收等环节加以探讨。

一、选题以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能力,提升培养质量为主线

研究生教改项目选题的定位是:通过教改项目的实施,鼓励研究生指导教师以及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围绕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重大、难点或热点问题,开展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选题以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培养质量为主线,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与热点、难点问题对接

研究生教改项目的实施是以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教学规律,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优秀成果,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其源于人才培养,服务于人才培养。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研究生专业学位的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发展将以外延增长向以内涵发展为主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将会出现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当前研究生教育越来越重视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为研究生教改项目的一个热点问题。又如,随着专业学位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性和实践性如何形成良好的协调,形成优质的互补,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难点问题。

研究生教改项目的选题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接,是重视“教”的改革,也是重视“学”的改革,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突破瓶颈的切入点。

2.坚持实践与理论创新对接

创新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灵魂,将创新融入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形式,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理论创新是否正确,必须将实践融入研究生培养环节,用理论创新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创新。在研究生教改项目选题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接,就是要通过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创造出能反映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教改新成果,使其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

3.坚持与地方政府研究生工作导向对接

在每一个时期内,地方政府都要就研究生教育工作重点做出一些政策性导向和工作部署。这些政策导向与工作部署一方面与当前研究生教育的形式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校实际,认真开展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而必须履行的任务。学校必须结合各自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并结合地方政府对研究生工作的导向,把研究生教改项目和学校研究生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进行教改项目课题范围的设计与规定,例如,针对重庆市于2011年开展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我校结合枟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工作指南枠出台了枟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管理办法枠,从项目的遴选、立项、经费支持、验收等方面给予了明确的规范。这为学校培育优秀的研究生教改项目建立了规范和平台。

二、充分发挥管理机构在立项中的组织与规划功能

在学校研究生教改项目数量有限而申请者众多的情况下,为了使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俨然有序,并保证教改课题质量,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组织与规划功能尤为重要。

1.实行遴选制

学校管理部门针对课题申报书填写混乱、课题设计不合理、课题论证有明显缺陷的申报项目实行遴选制,加强对校级研究生教改课题的质量监控。例如,我校在进行2012年校级项目立项建设时,研究生处推出了枟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选题指南枠。指南从研究生招生、培养、教育质量保障研究、导师队伍建设、学位管理与学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就业与创业等方面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对申报者加以引导。此次申报实行学院限额择优推荐,全校共计有44名申报者,为了保障申报质量,研究生处组织专家对申报书进行详细论证,最后遴选出26个项目和一个重点项目予以立项建设。

2.积极扶持,鼓励整合

为了保证课题整体研究质量,对有较强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进行申报,需要打破平均主义的思想和做法,对优秀者进行重点扶持。例如,我校在2012 年校级项目立项建设时,针对专业学位的热点问题,将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研究枠予以专项立项。

在申报中,本着引领和组织学校不同门类、不同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进行交叉项目的交流和论证,将个体的智慧融汇成集体的力量,鼓励跨学科项目的整合。

三、加强过程管理,把好结题验收关

如果说选题立项的实质是解决研究目标的选择问题,那么研究项目的管理、检查与结题验收的实质就是保证研究目标的实现问题。项目最终能否圆满完成,其制约因素很多,如完成人的努力程度、项目的难易度、方案本身的设计、项目组成员的合作等。所以,立项后应加强过程管理,把好结题验收关来保证研究项目的质量和目标的实现。

在过程管理中要发挥管理部门的监督功能以及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感。过程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是否按照申报书的设计方案如期进行,任务分解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项目的研究工作是否达到了项目申报书中的预期阶段性目标,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以及当前还存在什么问题,研究经费是否使用合理等。项目的过程管理也是不断更新和完善项目的研究计划,调整和丰富研究内容的过程,为保证项目研究成果的有效性,为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提供基础。

把好项目结题验收,要求各个项目结题时提交结题报告和成果总结,发表的论文以及各种形式的成果附件材料等,确定评审专家组成员,规定项目结题时评审和鉴定的具体要求,进行评审验收、成果鉴定。虽然项目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但是项目研究是动态的,往往项目的结题将是新的项目的继续或开始。所以把好结题验收关,是为教改成果评选以及下一轮立项做准备。因此,对教改成果的鉴定应摒弃成果鉴定的表面化,应该鉴定成果是否为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所应用,能否在实际中推动教学改革,产生实际的效益。

四、积极宣传、推广和应用教改成果

研究生教改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有效实施,教改项目成果才能真正起到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上台阶的作用。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例如校园网宣传、举办讲座、开展评奖、评优活动等形式把研究生教改成果加以宣传和运用,以推动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全民.切实性:高校教改教研选题的基础———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于近两届高校优秀教学成果获奖项目选题对比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4).

[2]何小平.高校教研教改项目管理功能论[J].高等教育研究,2006(12).

[3]于永华.提高教改项目管理时效性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7(6).

[4]安红玉.加强过程管理提高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研究质量[J].社会纵横,2009(1).

(作者:陈宁)

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目前师范院校仍然是教师教育的主体,这一局面似乎还将继续一段时期。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更加集中教育资源,确保重点大学,加大了对重点大学和特色大学的支持力度,而师范院校由于长期以来以培养中小学师资为己任,其专业多与中小学教育内容对口设置,涉及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专业有限。因此,除少数几所重点师范大学外,绝大多数地方师范院校难以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点投入和政策倾斜。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快速发展转型,地方师范院校也成为我国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阵地。本文将结合我校实情来探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如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

一、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质量需优质生源作基础

地方师范高等院校由于社会声誉、办学层次、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就业领域等方面与重点大学存在较大差距,研究生报考生源多为二本或三本院校,或者自考、成教等或同等学力考生。在录取中往往还出现生源向热门专业集中,个别学科甚至缺乏第一志愿生源,在生源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靠调配完成招生指标。体现师范类特色的专业如“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又由于受就业领域、学科专业等的影响,也未成为地方师范院校招生录取中的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