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作人员体检制度
工作人员每年按要求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霉菌、滴虫检查,体检合格者方可上岗。保健员做好工作人员体检分析工作,发现患有肝炎或其他传染病不宜在幼儿园工作的人员应及时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县(区)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肝表抗阳性、滴虫性****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三)疾病防治常规
1.预防传染病
(1)预防接种管理
按年龄和季节在卫生防疫部门的协助下完成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建卡率达100%。接种前必须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接种后注意观察幼儿的身体反应,有异常者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照顾好,凡是禁忌症者不应接种或暂缓接种。除禁忌症外,做到一个不漏,全程足量,保护易感儿童。
(2)健康检查
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加强晨间检查,严禁传染病儿入园。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县区)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对离开幼儿园三个月以上或有肝炎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42天,经体检证实其健康后方能回班。
(3)隔离制度
如发现有传染病儿,不管其是在园内还是在园外传染,应立即隔离治疗,对患儿班级各种物品(包括空气、玩具、水杯、毛巾、被褥等)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对患有传染病的幼儿和工作人员应立即隔离治疗。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所或班。对患儿班级的其他幼儿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不串班、不混班,不办理入园、转园手续,控制传染病的续发和蔓延。
2.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
①对新生的家长进行病史询问,了解新生有无高热惊厥、癫痫、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食物过敏)、习惯性脱臼、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史,以便保健员和班级教师、保育员在园内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护理。
②对幼儿在园内突发性的发烧、腹痛、腹泻及损伤等应及时送往医院,同时通知家长。
③要加强幼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幼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按要求开展好早操(或课间操)、体育课和户外体育活动,保证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在正常天气下,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坚持两小时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体格。锻炼要做到经常和循序渐进,运动项目和活动量适合各年龄班的特点。对个别体弱儿要给予特殊照顾。
3.加强体弱儿管理
(1)定期对幼儿进行筛查
在每次的体格发育测量中,筛查出肥胖儿和营养不良儿;在每月的疾病统计中筛查出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腹泻的幼儿;在每年的新生体检及年度全园幼儿体检中筛查出中度贫血儿。
(2)对体弱儿按常规进行收案管理
①建专案病历,根据每个体弱儿的具体情况,制订治疗方案,预约定期到保健门诊复查治疗。
②针对患儿的发病原因,进行科学喂养、护理和防治。
③通过与家长个别交谈、开家长会、出宣传专栏、请专家上课等形式,加强对体弱儿的管理。
④疾病治疗痊愈后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四)安全工作常规
1.园舍设施
幼儿园园舍、桌椅、教具、采光、照明、卫生设施、娱乐器具及运动器械应适合儿童健康发育的需要,并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要求。对园舍、设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因素,并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消除各种事故隐患。严禁使用危房。
2.物品放置
各种物品应放在固定、安全的位置。各种消毒液、洗涤清洁物品,必须妥善保管,放在相应的橱柜里。教师教学用的剪刀、裁纸刀、大头针、别针及其他有尖锐棱角的物品应放在孩子够不着的地方,用后及时收起来。
3.药物管理
药物必须妥善保管,放在幼儿不能触及的地方,为幼儿服药时仔细核对,防止错服和漏服;剧毒药品要有专人管理,严禁放在班上。
4.环境创设
不给幼儿玩体积小、锐利、带有毒性物质的玩具及物品,幼儿园绿化和自然角内不种植带刺的植物(如仙人掌、仙人球、月季花等),角色游戏区不用玻璃制品。
5.户外活动
要保证活动器材的完好率,建立活动前的器械检查和幼儿安全教育制度,按照体育活动规程和要求向幼儿宣讲安全注意事项,加强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措施,设置必备的防护设备,保证足够的保教人员在场,避免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外出活动排队时,队伍前后均有老师或保育员。活动中,保教人员必须随时留意每一位幼儿,不得自顾聊天。活动结束后,要清点好幼儿人数。
6.用电安全
①电源电线配置安装要规范,电器开关必须安装在幼儿触及不到的地方。
②严禁超负荷用电,对电器设备及线路要定期进行维护检查,确保用电安全。
③餐厅、教室、寝室要做到人走灯灭,随时切断电源。
④废弃不用的电插座要用绝缘胶布粘贴好。
⑤正确使用紫外线消毒灯。
⑥幼儿园资料室、仓库等严禁使用超过100W的灯泡。
7.消防安全
①幼儿园活动室、寝室、食堂等重点防火场所,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要完备。
②走廊、楼梯等安全通道,不得存放障碍物,并设置明显的人员疏散指示标志。
③寄宿制幼儿园必须设置完好的照明设施和停电应急设备,确保紧急情况下在园幼儿和教职员工能够安全撤离、疏散。
④要配合消防部门定期对幼儿园设施进行排查,对发现的各类火险隐情要及时排除。
8.接送制度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幼儿接送制度,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接送幼儿、丢失幼儿。
9.交接班制度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要认真清点幼儿人数,交代安全情况,并作好记录。下班后要关好门窗,拔下电源插头,关好水龙头。
10 .安全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使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要和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安全教育和保护工作。
11 .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①避免触电、砸伤、摔伤、烫烧伤等事故的发生。
②若发生意外事故,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把对幼儿的伤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③坚持幼儿园安全事故报告和通报制度。各县区、市直幼儿园发生幼儿安全事故,必须向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重大伤亡事故要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对发生幼儿安全事故的单位、直接负责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要在全市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
五、幼儿园的安全问题和处理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幼儿的安全问题是摆在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案头和心头的头等大事。但是,近年来,幼儿园人身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特别是甘肃省庆阳地区2011年“11.16”幼儿园特大校车侧翻事故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和广大幼教工作者的焦虑和关注,更使我们认识到安全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及其对策
幼儿园常见的安全事故种类有:幼儿意外伤害事故(如摔伤、碰伤、烫伤、触电、吞食异物);幼儿丢失走失事故;幼儿食物中毒事故;幼儿交通安全事故等等。
1.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原因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活动场地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如滑梯、攀登架、小城堡、海洋球、蹦蹦床、秋千、压压板等大型的玩具年久失修,存在着安全的隐患,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即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安全工作无章可循,造成教师缺乏责任心,自由涣散,诱发责任事故。第三,幼儿自身原因所致。由于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在发生的事故中,很多因为身体的状况而产生的,如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等。另外,幼儿缺乏安全知识,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即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幼儿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群体。第四,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许多家长安全意识薄弱,根本想不到孩子会发生意外。例如,1999年6月,北京一名5岁半的幼儿下午从幼儿园回家后,在家里哭闹,家长为了哄他,逗他开心,将一粒日本豆塞进他嘴里,结果日本豆误入气管,家长迅速将孩子送往附近的医院,但孩子因窒息已死亡。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这说明家长、教师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2.预防幼儿事故发生可采取的对策
为了预防幼儿事故的发生,确保幼儿健康,应采取的对策:
①以法律为准绳,熟悉必要的法律知识,建立安全管理网络,层层把关,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定期对房屋场地、设施设备等进行安全排查,及时排除隐患,确保幼儿生命安全。
②开展安全讲座活动,幼儿园可以通过座谈会、观摩典型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课题实验,加强有关安全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幼儿的保护,提升家长生命意识与生存价值水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双向沟通提高,从而为幼儿生存自护教育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