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命高于一切:企业安全生产第一法则
24737300000007

第7章 严格按制度和流程办事——安全靠纪律来约束(2)

当时,厂里安排他带一个年轻人学习操作。江津再三嘱咐新来的年轻人先不要忙着动手,只要多用心观察自己的操作就可以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对方就提出来。

开始徒弟也很是听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几天过去了,这个年轻人就有些沉不住气了。一天,车间主任让江津送一小桶液酸到隔壁车间去。正当江津转身去找抽吸筒的空当,年轻的徒弟想到了在大街上看到的司机用嘴巴从油箱里抽取汽油的情景,他喊住江津并大声说:“师傅,这活让我来吧!”说完拿起一根塑胶管插到液酸池子里面,另一头对着自己的嘴巴猛吸一口……江津想制止也为时已晚了。年轻的徒弟被送到医院检查发现,他的口腔、咽喉、食道,甚至连胃全部都烧坏了。现在他只能靠流食维持生命……

在我们的人生起航阶段,我们的父辈常常谆谆教导我们要守规矩。实际上,不仅仅生活中如此,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工作当中更需要守规矩。

2004年8月2日6时,新疆某农场35kV线路(线路竣工后,因其配套的35kV变电站不具备运行条件,该线路降压为10kV运行)避雷线烧断后,搭落在垂直交叉的400V三相四线架空线路上,引起短路。零线和A相导线烧断掉落在地面,造成经过该路面的行人不幸触电身亡。

事后经检查,线路存在严重的装置性违章。该线路施工前没有和当地的林业部门达成有效宽度的廊道协议,沿线廊道宽度没有达到规程要求,运行后曾发生多起因树障短接而造成的线路单相接地和短路故障。为了避开树障,维修人员人为地将变电站出来的第9根电杆中间相(避雷线烧断处)瓷横担上的导线由原安装位置移到离串芯螺杆根部100mm处,使瓷横担抱箍与避雷线支架抱箍合为一体,给事故埋下了安全隐患。

“意外触电,经抢救无效死亡”“不幸触电身亡”,这些后果都是极其可怕的,当它们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违规操作的事故报告之中,难道对你就没有丝毫的触动吗?难道你还看不出认真负责地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活动,对于一个生产者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吗?安全责任意识,存在于安全生产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严守操作规程,才能避免血的教训。

把安全检查当做每天必做的一件事

企业的安全检查已成老生常谈,月度查、季度查、半年查……大多固定时间和模式,这种例行公事式的、提前通知的安全检查,便形成了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级应付一级的怪圈。

其实这种走马灯式的安全检查收获甚微,发现不了安全隐患,解决不了问题,有违安全检查的本意。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其实企业要想通过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确保检查质量,安全检查不能固定模式,而应该用纪律去约束员工,用安全知识去教育和引导员工,让他们把安全检查当做每天必须去做的一件事。

“就是上帝亲自来,他也弄不沉这艘船。”幸存者、二等舱女乘客西尔维娅·考德维尔记得一个船员在航行中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根据我所有的经验,我没有遇到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故。我从未见过失事船只,从未处于失事的危险中,也从未陷入任何有可能演化为灾难的险境。”这些话竟然出自于泰坦尼克号经验丰富的老船长爱德华·史密斯之口,在他的意识深处压根儿就没有危险的概念。

1912年4月12日是个悲惨的日子——这一天,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这次沉船事件致使1523人葬身鱼腹,是人类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世界。这么多年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焦点。

1985年,人们在纽芬兰附近海域发现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残骸。紧接着,探索者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甚至潜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企图揭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然而,潜入水中的人只能看到泰坦尼克号的外观,却无法探查由于冰山撞击造成的“创伤”,因为轮船的裂缝已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起来了。这个状况一直到1996年才得以改变。该年8月,一支由几个国家潜水专家、造船专家及海洋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深入实地进行了探测。不探则已,一探惊人。一个全新的说法打破了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广为人们所接受的剧情。在这部电影里,这艘近275米的豪华客轮,被迎面漂来的冰山撞开了约92米长的裂缝后,船舱进水,很快沉没在纽芬兰附近海域。然而这次探测的结果表明,泰坦尼克号并不是被迎面漂来的大冰山撞开一个大裂口而沉没的。他们的声波探测仪找到了船的“伤口”。“伤口”并不是92米那么长,而是6处小“伤口”,总的损坏面积仅有3.7~4米。研究人员为了增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利用那些数据在计算机上模拟了灾难发生的过程,结论是肯定的:当时进水的6个舱室并不是平均进水的,有的进水量大,有的进水量小,这说明撞开的洞口有大有小。其实,当时该船的设计师爱德华·威尔丁已经提出了这个情况,可是这个非常重要的证言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因为当时的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一艘如此精良的巨轮只撞了6个小洞就沉没了!

该船的“受伤”与船体钢板也有很大关系。1992年,俄罗斯科学家约瑟夫麦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写道:“敲击声很脆的船体钢板,或许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击下被分解成一块块——实际上是从船的侧面被打开的口子。”美国科学家对船体钢板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面的看法,当时的钢板有许多降低钢板硬度的硫磺夹杂物,这是船体钢板非常脆的原因。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击来得太突然,加上轮船的速度稍快,再加上钢板较脆,是这一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后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船员船舱里竟然没有一个双筒望远镜,这意味着监望员很难及时发现冰山。即使监望员发现不了冰山,泰坦尼克号本来还是有机会逃过一劫,因为当时航行在这一海域的英国邮船卡罗尼亚号就发现了冰山并绕过去了,并随即给泰坦尼克号发去了预警电报。然而,遗憾的是该电报并没有引起船长的足够重视。

至此,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注定要发生了……

我们在企业里常常说“紧绷安全这根弦”,安全意识的内容很多,那么“安全这根弦”指的是哪根弦?指的就是风险意识。“紧绷”就是时时刻刻要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不可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安全意识,以及落到实处的安全检查工作,能够直接减少企业的安全事故,这对于企业的信誉、发展和利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事实上,这些问题大部分的员工都是能想到的,但最后能完全做到的却没几个。由于现在的企业安全检查比较频繁,各单位都高度重视,成立小组,召开专项会议,制订实施方案及推进计划等,确保活动深入有效扎实开展。但检查组一走,一些员工依然我行我素,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照样发生,不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甚至一线班组职工认为是“检查年年搞,年年都一样”,对活动不上心,造成上面雷声大,下面雨滴小。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安全大检查一定要多方配合。

其实,简单分析一下就明白,这些员工对于安全检查不上心大概有三个原因:

一、麻痹大意

存在侥幸心理,总认为不会有事,也不可能会有事。

二、偷懒

开始一段时间可能天天查,一旦时间长了,发现每天也没查出问题,之后就开始懈怠,觉得查了也白查,还不如省省劲呢。

三、充当老好人

别人不查自己查,那别人就会觉得自己“多事”;别人当班的时候没查出问题,而自己查出问题可,那别人会觉得自己“争表现、讨人厌”。

由于以上几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在进行安全检查工作中要让职工当主角,只要员工从心里认同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并且秉着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同事的安全去履行这个工作,相信最后所有的同事都能理解你,认同你,甚至跟随你的工作方式,做到“每日一安检”,那么所有员工的生命都得到保证,企业的财产也得以保护,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所有员工感到开心的事吗?由此,安全检查工作重在把以下几个问题落到实处:

一、形成声势要有力

针对部分干部职工存在的“检查年年搞,年年都一样”“搞完秋检搞春检,搞完春检搞大检”等松懈麻痹思想,要创新教育形式和学习方法,要利用身边的事故资源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工作中行动起来,确保安全大检查活动深入人心。

二、要激励一线职工

换句话说,就是让一线职工在活动中当主角。因为基层职工长期生产在一线,对安全上的漏洞了如指掌,让他们唱主角,才能真正调动其主动性,使安全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分析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领导检查要有力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对活动开展情况要进行多检查,多督促。检查不能听汇报,走走形式,同时,对查出的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和定期反馈整改信息,甚至定期回访检查,直至彻底治愈。对活动开展不认真的部门该通报的通报,该考核的考核,甚至要严肃追究领导责任。

把查找漏洞当做一种习惯

很多企业都在做全员风险管理,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发动全员进行危害辨识。员工参与得越多,危害识别就越全面,全员参与,才能不留死角,也才能全面防控。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临近黄河岸边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坚固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猛增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后不以为然地说:“那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个小小蚂蚁窝吗?”随即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水暴涨。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始而渗透,继而喷射,终于冲决长堤,淹没了沿岸的大片村庄和田野。

这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由来。

企业中的各种“小漏洞”其实就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一个个定时炸弹,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放过一个安全漏洞,等于埋下一枚炸弹,而查处一个漏洞就等于拔掉一颗定时炸弹。事故预防是生命的保障,而要预防事故,必须先堵安全漏洞,否则,漏洞不消除,事故难阻止。

惠普公司的管理者轮流当安全组长,他们每天都会不定时佩戴红袖标深入到生产第一线,检查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环境是不是有不安全的隐患。譬如,所有的电缆必须要贴着墙边放、超过一人高的柜子必须要固定到墙上、办公桌底下不能放杂物,等等。每当发现问题之后,立即责令问题责任人予以当场解决,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隐患都解决掉,并且这些隐患决不允许在下次检查时出现。

通过惠普公司的安全管理,我们不难发现,安全生产,谁在生产?是全体员工在生产。全体员工是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风险伴随在我们生产中的每个环节、每个操作步骤中,危害自然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岗位中。岗位员工与风险最接近,也最容易发现身边的漏洞。

所以,企业里的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应该承担起安全漏洞识别的责任。

安全漏洞识别讲究时时处处,是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里重点谈谈时间。时间上,要做到全过程。全过程识别包括三个时间段:

作业前,员工要根据作业任务进行全面识别,进行事故预想,按照流程进行巡回检查,做好应急准备。

作业中,员工要兼顾生产和安全的关系,不放松警惕,不麻痹大意,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某厂催化装置精制工段酸性水系统停车,对各有关管线进行排液处理。按规定,应先将进料管线上的阀门关上,再打开出口阀排液。操作人员未按规定操作,排放过程中幸好有人监护,迅速通知大家佩戴防硫化氢的活性炭滤毒罐,结果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瞬间,硫化氢气体经过进料管线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正在泵房内打扫卫生的两名女工因为防护措施得力才免于灾难,从而避免了一起性质严重的违章操作事故。

作业后,要仔细检查,不给接班人员或者自己明天的工作留下隐患。日本企业推行的5S管理,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修养为内容的活动,在作业后要做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工作,所用的材料、工具,哪些还要用,哪些不再用,都要进行整理归类。我们的一些企业可能没有推行5S管理,但是,“工完料净场地清”的传统还是要坚持的,收拾整理、打扫干净是无论哪一个企业都必须坚持的。

要做到安全生产,请把查找漏洞当做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