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能行:微软精英给年轻人的职场忠告
24738400000015

第15章 创造力:开拓创新力,勇于创新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一种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概念化过程。人类需要创新,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民族需要创新,创新才能让民族走在时代的前列;企业需要创新,创新让企业不断地改革体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个人需要创新,不断地提升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忠告45.创新是开创成功职场生涯最有力的武器

在高科技领域,用人之道并不在于年龄和阅历。微软讲究的是开拓创新能力。空有经验而没有创新能力、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这不是微软提倡和需要的。

——比尔·盖茨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是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重要法宝。然而,不管是社会、民族、国家,还是企业的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创新。

然而,现在的很多企业不管是经营模式,还是管理方式都照搬别的公司的模式,结果,很快就无法经营下去。所以,一家企业想长远发展,必须要求员工进行创新。

微软公司之所以能长久不衰,最主要的原因是微软公司的领导人比尔·盖茨十分重视开拓创新的人。在他的眼中,一个优秀的员工一定要具有创新能力。对此,他曾感慨地说:“在高科技领域,用人之道并不在于年龄和阅历。微软讲究的是开拓创新能力。空有经验而没有创新能力、墨守成规的工作方式,这不是微软提倡和需要的。”这就是微软公司取得巨大成就的秘诀之一。微软公司不仅在技术方面要求创新,在市场推广方面,也非常注重创新。我们一起来看看。

汉森是微软市场部经理,主要负责推广营销。微软在推出Windows1.0时,汉森为自己设立了两个目标:为Windows营造一场盛会与让微软成为业内人士争相传颂的名字。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汉森不可能实现这两个目标。因为微软当时资金有限,根本无法为宣传提供太多的费用。

然而,不管别人说什么,汉森都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当时恰逢举办电脑分销商展览会,汉森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一举打响微软之名。在这一次展览会中,汉森做出了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创新之举。

展览会举办的当天,当人们来到现场时,立即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街道两旁几乎所有出租车上都带有Windows1.0的字样,每一辆车后座的窗户都贴着微软的宣传画,甚至连司机的身上都带有Windows1.0的标志。

更具有创意的是,Windows1.0的标志还遍布所有支持Windows1.0的硬件商的展位上,并且每一个标志上都写有一个号码。在人们来参观时,他们发给每人一个号码,如果他的号码与展位上的号码相同,那么他就可以去微软展位上领取礼品。

汉森的创意还不止这些,他还在展会附近的旅馆的枕套上都印上了Windows1.0标志,而且每个旅馆的库房里还堆着很多Windows1.0的促销材料。原来在展会进行的这一个星期里,几乎每天早上都会有Windows1.0的不同材料被分往各个客房。

汉森这颇具创新的促销方法不仅在没有花费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的前提下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还让微软的竞争者惊讶得目瞪口呆。谁也没有想到,当时小小的微软竟然可以撒下这么大的“罗网”。

汉森这次大胆的创新让比尔·盖茨心服口服,他赞赏地说道:“汉森就是我所需要的人,虽然他对电脑一窍不通,但是他是一个真正了解品牌的人,他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创新,这就足够了。”

故事中的汉森正是靠着他的大胆创新,让微软声名远扬,同时,也使他自己获得巨大的成功。从汉森的故事中,我们得知,那些具有创新能力的员工才能真正地为公司带来效益。

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越来越多的老板对员工的考核与评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技能与经验,还要看员工是否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任何一个老板都希望看到员工发挥创造力,为企业出谋划策,创造佳绩。

因为缺乏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员工习惯在原有的工作方式下工作,一旦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出现了新问题,他就会显得束手无策,因此,很难作出一番大作为。而那些勇于创新的员工不怕工作中的困难与挫折,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迎难而上,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会走向那条通往成功的道路。

创新是开创成功职场生崖最有力的武器,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创新能力,你只要在工作中多思多想,总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紧紧地抓住这些新奇的念头,你就可能用它来创造成功。

职场忠告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不管是社会,还是企业都越来越要求创新。所以,每一位员工都应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拓宽思路,不断地创造新方法、新点子,在竞争中以奇取胜。

忠告46.打破常规思维才能勇于创新

中国人需要创新,但创新首先得观念创新,在学术面前没有权术。

——张亚勤

苏里在一个玻璃杯里放进一只跳蚤,刚放进去,跳蚤就立即跳了出来。重复了几次,结果都是一样的。

接下来,苏里再次把这只跳蚤放进杯子里,但是这次在杯子上加了一个玻璃盖。只听见“嘣”的一声,跳蚤重重地撞在玻璃盖上。由于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所以,它一直跳个不停。被撞了很多次以后,跳蚤变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来调整自己所跳的高度。

过了一会儿后,跳蚤再也没有撞击到杯子上的盖子,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地跳动。

过了一天以后,苏里便把盖子轻轻地拿开。可是,跳蚤却不知道盖子已经被拿开了,它仍然在原来的那个高度继续跳。

3天以后,那只跳蚤仍在那里跳。

一个星期以后,这只可怜的跳蚤仍在这个玻璃杯里不停地跳着。

当苏里把玻璃盖拿开以后,玻璃杯里的跳蚤依然没有跳出玻璃杯。回顾故事,我们知道不是跳蚤不能跳出玻璃杯,而是因为它在前几次的碰壁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模式,认为自己不可能跳出玻璃杯。因此,当苏里拿开玻璃盖以后,它依然认为自己不可能跳出玻璃杯。由此可知,不是玻璃杯困住了跳蚤,而是跳蚤自己困住了自己,因为它没有创新意识,不懂得打破常规思维,墨守成规地重复着同一件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也过着这样的“跳蚤人生”。他们往往被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所局限,而观念往往在不断使用后就成为内在的规则,慢慢地就沦为了一种常规。

当新的观念与常规相碰时,他们往往会抵触新观念,从而将新观念摒弃。这里所说的新观念就是指创新,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创新,那么就必须首先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将促使你打破常规,进而创新。

张亚勤对创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针对中国的国情,他曾说:“中国人需要创新,但创新首先得观念创新,在学术面前没有权术。”是的,创新首先得观念创新。然而,有一些所谓的研究生、博士生,他们认为权术之说就是真理,从来没有半点怀疑,像这样的人才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张亚勤在面试时,就特别留意那些富有创新意识的应聘者。我们一起来看看张亚勤的故事。

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面试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任何一个应聘者首先就要过10~15个评委的关,最后过李开复和张亚勤这一关。每一位面试官组织完一次面试后,都要向下一个面试官发一封电子邮件,说明自己的看法与决定,比如,一定雇佣、可以雇佣,或者不能雇佣……同时还需要阐明自己已经问过哪些问题。

有一次,10个面试官给一个叫张默的应聘者的分都很低,最低的甚至给了零分。然而,谁也没想到,在最后关头,李开复与张亚勤在没有商量的情况下,一致给了最高分——4分。

按照微软公司的招聘制度,张默不可能被雇佣,因为只要有一位面试官否决,应聘者就不再有被录取的机会。但是,张亚勤与李开复都坚持认为应该把张默留下来。

原来,张亚勤在面试这位武汉大学的博士时,发现她的基础不太好,在武汉大学做的毕业课题、博士论文水准确实不太高,做的数据库也没有什么理论性。但是,张亚勤在与她沟通时,意外地发现她的反应力很快,叙述问题的逻辑性很强,悟性也很高,两人沟通起来比较有默契。在张亚勤看来,张默这种人才很适合作研究,不属于死读书的那一类,有创新意识,只要善加引导,将成为最理想的研究人员之选。

果然,如张亚勤所说,后来张默在张亚勤的引导下成为研究院最优秀的员工之一,并且还获得了包括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的“100位年轻科学家奖”在内的多个国际奖项。如今,张默已成为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了。

张亚勤与李开复为什么要坚持把已经没有被录取机会的张默留下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发现张默虽然基础不太好,但有创新意识。在研究领域中,只有拥有创新的人才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张默后来取得的成就证明张亚勤与李开复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

其实,在学术面前没有权术,不管是技术,还是学术研究,我们都要敢于尝试,敢于打破常规,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只有打破常规,才能进行创新,才能取得进步,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职场忠告

每个人都有惯性思维,都喜欢用自己熟知的方式、常用的方式来思考。时间一长,创新能力就被束缚住了。如果想进行创新,就要时刻拥有创新意识,就要敢于打破常规。只有这样,才能推陈出新,才能出奇制胜。

忠告47.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创新固然重要,但有用的创新更加重要。”我在一次演讲后把这句话留给了大学生们。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了我一贯坚持的科研风格,在微软亚洲研究、在微软总部,我始终用这句话指导着一个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李开复

许多年轻人在工作时,很清楚创新的重要性,一直努力打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弄清创新的最终目的,他们总是想一些奇怪的点子,为了搞创意而去创意。然而,太过于有创意或是急于创新,结果把创新的目的丢在了一边,反而失去了客户与市场。比如说,他们创造出来的产品不符合人们的需求,根本就不便于人们使用。

李开复基于年轻人的这种心态,劝说道:“科研的象牙塔里看创新是否是最新的,而现实世界却看是否有用的。”

是的,实用性是创新的重要标准之一。即使是小发明、小创造,也必须着眼于社会需要。只有急社会需求之所急,想社会需求之所想,小发明、小创造才会被人们接纳。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吉利20多岁时,只是一家瓶盖公司的推销员。他热衷于一些发明创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一直节衣缩食,把省下来的钱全部用在发明研究中。然而,过了快20年了,他仍然一事无成。

1985年的夏天,有一次,吉利去保斯顿市出差。在返回的前一天,他买了火车票。第二天早晨,吉利起床晚了一点,正匆忙刮胡子时,旅馆的服务员却急匆匆地走进来大声喊道:“再过5分钟,火车马上就要开走了。”吉利心里很着急,一不小心就把嘴巴刮伤了。

吉利心里很郁闷,一边用纸擦嘴角的血,一边暗自想到:“如果能发明一种不容易伤皮肤的刀子,一定会大受欢迎。”

发明一种不伤皮肤的刀子看起来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在一般人看来,哪有刀子不伤皮肤的。然而,吉利却坚信一定会有这样一种刀片问世。因此,他带着一定会成功的信念一直埋头钻研。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发明了我们现在每天所用的安全刀片。安全刀片一上市,立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吉利也因此摇身一变,成为世界安全刀片大王。

安全刀片为什么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符合消费者的心理,确实给许多消费者带来了实用。相信很多男士在刮胡子时,都有过吉利那样的烦恼,刮破了皮肤。安全刀片一问世,自然会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毫无疑问,安全刀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消费者很实用,否则,消费者也不会那么喜爱它。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定要创造出对消费者实用的产品。

李开复基于自身经验,多次在讲座中告诉年轻人,做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用户是谁,需要什么技术,是否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在这些前提下,如果还能把产品做得又新又酷,那是最好不过的。

李开复能得出如此独到的一番见解,是因为他曾经经历了一次失败,那次失败让他吸取了经验教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李开复在SGI工作时,曾经负责领导一个小组研发三维浏览器的产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终于研发出一个看起来非常酷的产品,不过,这只是从技术角度和产品本身来看的。对此,李开复曾这样描述道:“想象一下,在三维的视图里访问互联网,像玩游戏一样,从一个网站链接到另一个网站的操作,就像从一个房间走进另一个房间那样逼真,在当时,这是一个多么有创意的产品啊!”

然而,很遗憾的是,这样的产品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因为人们在访问互联网时,最关心的是信息的丰富程度和获取信息的效率,虽然三维浏览器看起来很棒,但是不能给用户更多的信息内容,并且还会严重影响信息的高效传递,也无法使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对用户没有用的创新,最终只能走向失败。然而,这对李开复的打击非常大,他的内心充满了内疚。因为自己犯的一次过失,不但造成一个技术失败,还浪费了公司的资产。

李开复研发的三维浏览器确实是一次失败的创新,因为他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没有给用户带来切实的效益。人人都会犯错,值得庆幸的是,李开复从这次挫折中总结出了经验教训:应该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创新,比如说商业模式的创新,产品技术的创新,甚至把别人做过的汇集起来,只要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是有需求的东西,是有价值的东西,那就好。

从那以后,李开复深深相信“需求是创新之母”这句话。事实证明,许多了不起的创新都来自于需求,只有能够满足需求的创新才具有价值。他如是说:“一个是用户需要的东西,一个是很新很酷的东西,我宁肯选择用户需要的东西,就算它不新不酷,因为这样对得起用户,对得起股东,对得起员工。有用是必须要的,做没有用、又新又酷的东西是浪费时间。”

从李开复的经历中,我们得出一条结论,我们要努力打破常规思维,进行创新,但必须注意的是,创新一定进行有用的创新,只有给用户带来切实的效益才能称为真正的创新。

职场忠告

创新并不是想一些奇怪的点子,为了搞创意而去创意,而是着眼于社会需要。只有急社会需求之所急,想社会需求之所想,才能真正地创造出有用的产品。

忠告48.技术创新不要太聪明,简单一点最好

有很多情况下,复杂的东西并不一定有效,只有最简单的设计和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李开复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作用催生出的产物,它是指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其本质就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过程。

对私有企业来说,技术必须创新,但创新又不能太聪明。“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对技术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曾说:“创新必须能由普通人来操作,如果创新想要达到一定规模和重要地位的话,就必须使那些笨人也能操作。毕竟,能力低下者是唯一数量充足且取之不尽的来源。过于聪明的创新,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使用上,几乎都注定失败。”

彼得·德鲁克对技术创新的观点与李开复的观点不谋而合,李开复说:“有很多情况下,复杂的东西并不一定有效,只有最简单的设计和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由此可知,不管是彼得·德鲁克还是李开复都要求技术创新不要太聪明。下面我们来看看柯达相机的技术创新。

照相机刚生产出来时,它的照相设备极为庞杂,有一个黑色的大帐篷,一个水箱,一个装着厚厚的玻璃感光板的容器等。人们带它出去照相时,必须单雇一匹马驮着才行。由于当时没有专门的知识与技术,因此,很少有人能驾驭这个庞然大物。

有一次,柯达相机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偶然见到了这个庞然大物,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他暗自想拍照能否弄得像“用铅笔写字那么简单”,要知道所有的消费者都希望得到更简单快捷的产品和服务。

带着这个梦想,乔治·伊斯曼开始了一系列的努力。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小型、轻便、“人人都会用”的照相机诞生了。

为了推广这款新型的照相机,柯达的第一个广告画面上画着这样一幅画,一只手举着一架柯达相机,旁边写着自信的承诺:“你压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

此款相机一推出,立即获得了人们的喜爱,由此大获成功。从此,“人人都会用”这一思想贯彻了柯达整个经营历程,如何方便消费者使用相机也成为柯达公司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不断地改进下,柯达相机越来越轻薄小巧,人们甚至可以把它放在口袋或手提袋里。因此,人们亲昵地称它为傻瓜相机。

傻瓜相机为什么能受到人们的喜爱,就是因为它轻薄、小巧、好使,人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只需要轻轻一按就能成功地照相。对消费者来说,越是简单好用的产品,他们越是喜欢。相反地,越是复杂的产品,他们越不喜欢。因为很多人不会使用复杂的产品,而且复杂的产品用起来非常复杂。李开复在领导技术员开发产品时,便注意到了这点。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李开复带领中国谷歌团队做搜索引擎时,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在搜索时输入的字数较多,那么搜索结果就会更准确。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提示用户多输入几个字呢?

有的研究人员建议能不能主动告诉用户,尽量多输入文字。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因为会干扰用户。过了一会儿,有些研究人员又建议做一个智能化的问答系统,引导用户多输入文字。李开复听了这个建议,立即否决了,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将面临非常复杂的困难,并且用户也不方便使用。他对大家说:“有很多情况下,复杂的东西并不一定有效,只有最简单的设计和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

大家略有所思。就在这时,一位技术人员突然想到一个简单有效的点子:把搜索框的长度增大一半。当用户看到搜索框比较长时,就自然而然地向里面输入更多的字词了。李开复一听这个点子,很高兴地表扬了一番这位技术人员。

故事中的那位研究人员没有把问题复杂化,用简单思维想出了实用的创意,从而推动了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

也许很多人都把创新想得特别高深、特别复杂,总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事实上并非如此,假如本着简单的原则去思考,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创新效益。

职场忠告

创新就是把复杂变得简单,用新的方法想问题、做事情。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把创新想得神乎其神。越简单的产品越方便人们使用,越容易被人们接受。因此,追求简单的创新应该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