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北大人生哲学课
24738600000017

第17章 做事有技巧,成功有秘诀(6)

过了好一会儿,小男孩的父亲决定孤注一掷,再试最后一次。实在不行,就只能忍痛砸瓶,毕竟救人是大事。于是,父亲对小男孩说:“儿子,你把手伸直,五指并拢,使劲往外拔,就像我这样。”父亲一边说,一边给儿子做撑开掌再捏拢的示范。

不料,小男孩却在这时,大声叫了起来:“不行,爸爸,我不能那样做。如果我松开手,那枚硬币就会掉进瓶里。”父亲哑然失笑,终于明白了儿子的手拔不出来的真正原因。

故事中的小男孩正是因为舍不得那枚微不足道的硬币,才拿不出手来。所谓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可是,生活中的我们大多像故事中的小男孩那样,由于不能舍弃一些小的东西,结果却失去了更美好、更宝贵的东西。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在舍之前,总要先取,才有舍,取多了之后,常得舍弃,才能再取。所以“取”与“舍”虽是反义,却也是一物的两面。

人刚出生时,只知道取。除了取得生命外,还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取知识,以求内涵;长大后,则要有取有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年老后,则愈要懂得舍,仿佛登山履危、行舟遇险时,先要将不必要的行李抛弃。如果仍然嫌重的话,次要的东西便要舍弃。如果再有险境,除了自身之外,一物也留不得。

因此,人到老年时,绝对是舍多于取。不知舍、不服老的人,常常是最先落水坠崖,把自己也赔了进去。如此说来,人生是愈取愈少,愈舍愈多。所以,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里写道:“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的,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我们必须舍弃一种,去争取另一种。下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自尊心很强,想在各个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然而,多年过去后,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离大学问家的距离还十分遥远。他很苦恼,于是就去向一0位大师求教。

大师听了他的倾诉后,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可能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他们爬的那座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非常漂亮。年轻人每次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

他们爬到半山腰时,年轻人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他对大师说:“大师,如果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

大师微笑着回过头来,问道:“是呀,那该怎么办呢?”

年轻人毫不犹豫地说:“应该丢掉背上这些石头。”

“那你为什么不丢弃呢?背着石头怎么登山?”大师回答道。

年轻人霎时若有所悟,当即放下背上的石头,很快就来到了山上。

大师用实践的方式让年轻人明白了人要学会舍弃一些东西。如果什么东西都舍不得丢弃,那么最终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一无所有。故事中的年轻人如果不及时地舍弃背上的小石头,那么很可能就无法到达山顶。晶莹的小石头固然漂亮,但那并不是年轻人的目标,而是阻止他前进的绊脚石。年轻人只有勇敢地抛弃它,才能快速且顺利地到达山顶。

同理,诱惑我们的种种欲望,往往都是人生路途上的障碍。如果我们处理不当,过于贪恋,那么一定将妨碍人们真实、真正、富有诗意的生活。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所以,我们要学会舍弃。只有取舍得当,不存任何妄想,那么我们才能过上真正的富有诗意的生活。

Lesson7

落实细节才是真,做大事先做小事

有一句话说:“人的一生是由一系列小事情串联而成,每件小事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处理这些小事的方式、水平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和成功。”做好每一件小事并不容易,我们在做大事之前一定要注重细节,先做好小事。

1.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

工作是我的第一需要。我的要求就是不停地工作,我一辈子没停过。我的生活习惯就是不停地工作,习惯。不写不行,好像没吃饭一样,第一需要。

——季羡林

大家都知道人是由猿猴演变而来,而由猿到人的进化是靠劳动完成的,人的智慧又是在劳动实践中获得的,人类的财富也是靠劳动创造的。充满智慧的人类通过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协调运作创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前进。

从某种程度上说,劳动创造了我们人类,劳动让我们认识了这个世界,改造了这个世界,并且拥有了这个世界。可以说,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因劳动而能动和聪慧的我们,现在越来越无视劳动、鄙视劳动、厌恶劳动,总是想着不劳而获。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穷汉天天在地里劳作,但他觉得这样做实在太辛苦。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与其每天辛苦地工作,不如向神灵祈祷,请求它赐给我财富,供我今生享受。如此一来,我天天就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了。”他深为自己的想法而得意,于是就把弟弟叫来,把家业都委托给他,并吩咐他到田里去耕作谋生,别让家人饿肚子。

交代完这些之后,穷汉便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就独自来到天神庙,为天神一族摆设大斋会,供养香花,不分昼夜地膜拜,毕恭毕敬地向天神祈祷道:

“神啊!请您赐给我现世的安稳和利益,让我财源滚滚吧!”

天神听见这个穷汉的愿望,心里暗自思忖着:“这个懒惰的家伙,自己不劳动,却想谋求巨大的财富。不管他怎样苦苦请求,都是没有用的。当然,如果不给他一些利益,他一定会怨恨我的。不妨给些方便,让他死了这条心吧。”

于是,天神就化作他弟弟的模样,也来到天神庙,像他一样祈祷求福。

穷汉抬头突然看见他弟弟,感到十分奇怪,便急忙问道:“你来这儿干吗?我吩咐你去播种,你播下了吗?”

弟弟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也跟你一样,来向天神求财求宝,天神一定会让我衣食无忧的。纵使我不努力播种,我想天神也会让麦子在田里自然生长,满足我的愿望。”

穷汉一听弟弟的祈愿,没想到他会像自己一样,于是就立即骂道:“你这个混账东西,不在田里播种,却想等着收获,实在是异想天开!”

弟弟听见哥哥骂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故意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遍给我听听。”

“我就再说给你听:不播种,哪能得到果实呢?你不妨仔细想想看,你太傻了!”穷汉怒气冲冲地再说了一遍。

然而,让穷汉没想到的是,他刚说完,天神就现出了原形,并对穷汉说:“诚如你自己所说,不播种就没有果实收获。过去不播善因的种子,今天哪会有什么善果?你现在辛辛苦苦,断食来供养我,这样是自寻苦恼,只会来麻烦我。如果你想得到财宝、妻子和眷属,就要努力做善业,就能求得各种甜果。”穷汉霎时恍然大悟。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想要收获果实,就要先播下种子,不播种就不会有收获。“一分付出,一分收获。”只有不辞辛劳地努力,才能真正地改变命运,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故事中的穷汉想不劳而获,整天向天神祈祷。毫无疑问,这是不可取的。天神化作穷汉的弟弟让他明白了劳动的道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劳动不可能有收获。如果想一辈子富裕,那么就一定要劳动。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从前,有一位爱民如子的国王,在他的英明统治下,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然而,有一天,深谋远虑的国王却露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了,原来他在担心:他死后百姓是不是也能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为了解除这种疑虑,他立即召集国内的有识之士,命令他们找出一个能确保人民生活幸福的永世法则。

3个月后,那帮学者把3本六寸厚的帛书呈给国王,并说:“国王陛下,天下的知识都汇集在这3本书内。只要百姓全部读完它,就能确保他们的生活无忧了。”

国王看了却不以为然,他有些生气地说:“百姓怎么会花那么多时间来看书。”

于是,他再次命令这帮学者继续钻研。两个月内,学者们把3本书简化成了1本。国王看了后,仍然不满意。又过了一个月后,学者们把一张纸呈给国王,国王看后非常满意地说:“很好,只要我的百姓日后都真正奉行这宝贵的智慧,我相信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说完后,国王便重重地奖赏了这班学者,原来这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洛克菲勒曾说:“智慧之书的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那些不劳而获、享用嗟来之食的人,他们在享用免费午餐的同时,逐渐失去生存的方式,更失去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价值。

劳动是一个人做事的首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什么事也不想做,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需要。我们不仅要在劳动中强身健体,还要在劳动中增长智慧和才干,并且要靠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让我们重视劳动,并积极投身各种劳动吧!

人生哲理诤言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需要,更是一个人做事的首要条件。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那么首先就要热爱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帮助你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2.认真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塌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作事,则功业可就。

——李大钊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认真”二字是这样解释的:严肃对待,不马虎,脚踏实地地完成某一件事。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认真踏实地完成每一件事,但是说着容易,做到难。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其中必须有认真,因为认真是做事成功的基础。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工作正是人生中一个既简单又深奥的哲理。如果你认真对待每件事情,那么无论你站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你都会脱颖而出。因为从小事做起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和品位。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认真的典范,尽量追求精确与完美是成功者的个性品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古希腊著名雕刻家菲狄亚斯,被委任为雅典的帕德嫩神殿制做雕像。他很认真地雕刻着这尊位于雅典山丘最高点的巨大雕像。

有一天,一位朋友来访,看到他雕刻雕像的背后,感到十分不解。于是便问道:“除了雕像的正面外,我们什么也看不到。你何必那么认真地雕刻背面呢?”

菲狄亚斯笑着回答道:“你错了,上帝看得到。”

我们做任何事情,上帝都能够看到,而这个上帝就是我们的良心和我们做人的品德。认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姿态,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生活姿态。对事情的认真态度反映的正是我们做人的品质,没有这种品质,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故事中的菲狄亚斯之所以能成为一位著名的雕刻家,关键是因为他拥有认真踏实的做事态度。假如他没有认真做事的态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他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痛心于当时“人习于苛且非一日”,鲁迅也曾感慨中国四万万五千人患有一种通病,那病就是“不认真”。不认真做事将会造成多么大的损失,不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常常会使自己追悔莫及、悔不当初。下面就有这样一个事例:

旧金山一位商人给一个萨克拉门托的商人发电报报价:“一万吨大麦,每吨400美元,价格高不高?买不买?”

萨克拉门托的那个商人回电报原意是要说“不,太高”,可是电报里却漏了一个逗号,就成了“不太高”。结果这一下就使他损失了上千美元。

故事中的商人因为做事马虎,不认真,漏了一个逗号,结果使“不,太高”变成了“不太高”,一下子损失了上千美元。由此可知,不认真做事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不仅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常常会使自己追悔莫及、悔不当初。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犯“不认真”的毛病,但德国人却是明智的,因为他们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假如你去德国问路,德国人不会随意地给你指方向,而是会很精确地告诉你“向前走70米,再向右转弯”。

因此,有人这么形容德国人,如果地上掉了一根针,他会把房间的地板分成一个个小方格,然后逐格寻找。也正因此,德国人才造得出奔驰、宝马、阿迪达斯这样的世界名牌产品。只有最认真的人,才能生产出最优秀的产品。同样,也只有最认真的人,才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

战国时大思想家荀况曾经说过:“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意思是说,千里马一跳,也跳不了十步远,劣马走十天,也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我们可以怀抱美好的梦幻、伟大的理想,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事要一件一件地做。要实现伟大的理想,首先就要脚踏实地地对待每一个细节,认真地做好手边的每一件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伟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