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行即修心
24739700000027

第27章 宽忍:宽恕众生,怨欲如尘(2)

怒气如同一颗炸弹,在生气时做出任何决定,都可能失去理性,给自己造成损失。如果猎人能够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怒气,他就不会用利刀杀死那只救了自己性命的老鹰。可惜,人生没有重来,自己做错的事还要自己来承担。故事启示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少生气,尽量不生气,好好爱惜自己;永远不要在生气时作决定,让人生之路少一些遗憾。

误会往往是人在不了解事情真相、缺乏理智、缺乏耐心、不经思考、感情极为冲动之下所发生的,其后果便是伤人伤己。

冲动是一种理智的迷失,是为人处世的大敌。人在一生当中,个人利益经常会受到他人有意或无意的侵害,如果你抑制不住冲动和鲁莽,动不动就发怒、大动干戈,你将永远生活在无尽的烦恼和悔恨之中。遇事“三思而后行”,是治疗冲动最好的良方。学会自警自戒,善于控制冲动,是一种心态的调整、性格的修养、精神的净化。自觉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控制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你成就事业的前提,享受健康、快乐、幸福人生的基石。

感悟人生

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冷血动物,喜怒哀乐是人的天性使然。正因为人有着丰富的感情,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才能构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但是,动不动就冲动,却绝非一种好的品质。

4

你若能容世界,世界就能容你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味道如何?”大师问道。“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大师问道:“什么味道?”“纯净甜美。”弟子答道。“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没有。”弟子答道。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大师一语道破我们一直以来困扰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这真是一则智慧故事,感悟了其中妙处的众生,我们是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呢?

一个胸怀宽广的人,他乐观、向上,视野广、理解人,有幸和胸怀宽广的人在一起生活或共事,会拥有无尽的快乐;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悲观、偏激、自负、自私、鼠目寸光、猜疑心重,不幸与心胸狭窄的人在一起生活或共事,会得到无穷的烦恼。这些都取决于一个人的抱负、知识和修养。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绝不会为了区区小事斤斤计较;知识渊博的人,绝不会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一蹶不振;有良好修养的人,绝不会稍不如意就怒发冲冠。

苏东坡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文豪,他的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当然,他也有一个豁达的心胸。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佛印,两人经常在西湖一起参感悟道。佛印是位老实厚道的人,苏东坡古灵精怪,经常占他的便宜。

有一天,两人又去参感悟道,苏东坡就问佛印:“佛印,你看我像什么呢?”

佛印老老实实地睁开眼睛,说:“我看你像一尊佛。”

苏东坡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吗?你往那儿一坐,就像一堆牛粪!”说完他就开始哈哈大笑起来,而佛印只是闭着眼睛,笑而不答。

晚上回到家中,苏东坡就很得意地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妹妹。

妹妹听完后,就冷笑着说:“哥哥呀,就你这样的悟性还配去参禅呀?参禅讲的是见心见性,心中有,眼中才有。佛印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真有尊佛,正因为如此,他才对你的无理不争不怒。你看他像堆牛粪,你自己想想你心中有什么吧?”

苏东坡听罢妹妹之言,惭愧得无语,但他是豁达之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和佛印每每拿此说笑。

我们所看到的外在世界,都是内心的一种折射,你所看见的,必定也是你心中所有的,心灵怎样,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就会是什么样子。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无力去反驳别人对我们的指责的时候,当我们面对上司的无理要求而反抗无效的时候,当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公的待遇无能为力的时候,还是把眼光放远一点吧。没必要让这些厌恶的情绪持续地影响我们的心境,并适时地告诉自己:“他们的计较是因为他们心中只能装得下眼前这些厌恶,而我们的内心应该装得下过去、现在和未来。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与他们一般见识。”

其实,人与人之间原本是没多大区别,只是因为各自心中的世界不同,而造成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罢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抱怨世界不够大,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也不够大。其实,世界与舞台的大小都源自我们的内心。有一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要成就梦想,只有扩大自己的心灵空间,做到心胸宽广、眼界高远,才能得到最大的成功。请记住,你若能容世界,世界就能容你。

感悟人生

每个人内心的想法不同、眼界不同,他们所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所以说,什么样的心态就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心有多宽敞,你周围的世界就会有多大,你若能容世界,世界就能容你。

5

做有涵养的人,避免无谓的争论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品德高尚,早在人世传道的时候,就一直受到人们的爱戴。正因如此,也有好多人忌妒他的才能而四处散布谣言,破坏他的声誉。对这些谣言,释迦牟尼总是充耳不闻,从来不当回事。

一天,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就在讲法的空当,一个人从人群里横冲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毫无缘由地指着释迦牟尼破口大骂。众人被这一幕惊呆了。但不管那个人的态度多么的恶劣,话语多么的肮脏,释迦牟尼都保持着镇静,一言不发。

后来,那个人终于骂累了,停了下来。这时,释迦牟尼才开口道:“朋友,假如你送给别人一件礼物,别人并不领你的情,既不喜欢也不要你的礼物。那么,这件礼物最终应该属于谁呢?”

那个人毫不思索,粗声地脱口而出:“当然属于送礼物的人。”“那你的言辞,我也不接受,请问那些谩骂之辞又该属于谁呢?”那个人一时语塞,脸憋得通红,好半天也没有说出话来,最后,只好悻悻地离开了。

很多时候,忍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修行过的人更是很难有这种造化。通常情况下,当人们遭受他人谩骂时,总是气急败坏地想骂回去,不然,就会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其实,殊不知,这种停留在唇边的较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能让双方各取其辱。

对待别人的谩骂,最好的回击就是保持沉默。因为谩骂别人之人,就好比仰头向空中吐唾液一样,不但不能污人,反而污了自己。故而对外界的种种诋毁与伤害,隐忍与沉默是最好的还击手段。心若不动,外界就算沧海桑田,又与我何干?心既已动,则要看清是否值得,是否能给自己带来心灵上的收获。

倘若只是由于一时执着于外物,争吵不休,一时赢了,或是输了,又如何呢?有涵养的禅者,他们早已将“我相”看空,早已放下了一切,做一个快乐的“无心”人,既然“无心”,又何来的污辱乃至迫害呢?争论对人对己都无益,所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应该避免无谓的争论,化干戈为玉帛。

高雅在一个大商场中当经理。有一天她正在办公,突然听到外面有争吵的声音,赶忙跑出去看。原来,一个年轻人从商场买了一件西服,但是他穿了一星期就失望了:那件衣服掉色,把他的衬衣染了。他拿着这件衣服来到商场,找到卖这件衣服的售货员。

正当年轻人说着自己的问题时,售货员打断了他的话:“我们卖了几十套这样的衣服,你是第一个找上门来抱怨衣服质量不好的人。”说完,还冷笑了一声。从她的语气听,似乎那个年轻人在撒谎,想把责任推给商场。另一个售货员也说:“所有深色礼服开始穿时都会褪色,一点儿办法都没有。特别是这种价钱的衣服,这种衣服是染过的。”

“你们这么说,意思就是我无理取闹是吧?”年轻人气得差点跳起来。

高雅看到事情如此发展,当然不能够坐视不理。正当年轻人准备做出反击的时候,她来到年轻人跟前,很客气地说:“很对不起,是我们做得不对。您想怎么处理?我尽量考虑您的建议。”说完后就批评那两个售货员,“你们怎么能够这样对客户说话,客户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让我们推卸责任的。”

听到高雅这样说,年轻人的火气消了一大半,便说:“我倒是想听听您的意见。我想知道这套衣服以后还会不会再染脏衬衣,能否再想点什么办法。”

“那我建议您再穿一星期。如果还不满意,就把它拿来,我们想办法解决。请原谅,给您添了这些麻烦。”

高雅的话,尽管让年轻人依旧半信半疑,但他还是较为满意地离开了商场。一个星期以后,年轻人也没有来,或许衣服不再掉色了。

高雅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不会因为售货员和客户的争论,让自己的心态出现明显波动,从而避免了争吵的升级,将无谓的争论打上休止符。

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别人出现矛盾时,我们都觉得自己有道理,但又说服不了对方,沟通就会陷入僵持。这个时候不妨换一种方式表达,大家都冷静一下,换个角度重新思考问题,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我们谁也不做妥协,那么争执势必会陷入僵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导致两人情绪越来越差,出现一些恶性事件。

其实,一个喜欢争论的人不仅自己的心里不痛快,就连其他人也不喜欢和自己交往,遭人冷落,受人排斥。要明白,生活中的相处并不是辩论赛,赢了往往什么也得不到,除了他人的恼怒、内心的怨恨。现实生活中,做人应该有雅量,时时提防因为口舌惹起的祸端。

感悟人生

生活中与人在语言上针锋相对时,自己暂时获得了上风,但这不代表你就是胜利者,而恰恰象征了你人格上的失败、心理上的失败。

6

是非止于智者,不被流言所左右

有一位非常富有的人。他不但拥有亿万元的资产,还与一位佳丽结为伉俪,还有一帮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让富人感到快乐,因为不久前,他知道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原来,他是自己的父亲跟其他的女人生的一个私生子。

自从这个消息传到富人的耳朵里,忧愁取代了快乐,他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感觉到别人在对自己指指点点。这种烦恼如影随形,不断地折磨着他。终于有一天,富人对那些流言蜚语忍无可忍,想到自杀,一了百了。

就在富人居住的别墅不远处,有一处湖泊,富人站在湖边,想到自己的烦恼,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这时,碰巧有路人经过,将他救起。富人自杀未遂后,跟自己的救命恩人倾诉自己的不幸。路人提议富人到寺庙中去拜访高僧,那样可以消除自己的业障,让自己获得快乐。

不久后,富人遵照恩人的建议,来到了一家寺院,拜访一位禅师。禅师听过富人的烦恼后,并没有苦口婆心地加以开导,而是将他关到了一间简陋的屋子里,让他练习打坐。起初,富人根本无心打坐,看到禅师对自己的态度,他都觉得那是一种羞辱。于是,富人的羞耻之心更加强烈,他跑到禅师面前,想找禅师理论一番。不料,禅师正在潜心打坐,对前来的富人并不理会。只是说道:“你此时的心情我很理解,只要你再多打坐一会,这种心情就会消失。”

富人见禅师对自己的心情未卜先知,感到非常吃惊,并让他萌生敬意。于是,他遵照禅师的指示,回到原处继续打坐。渐渐地,富人感到自己的怒火在一点点地消失。

不知过了多久,禅师来到富人的面前,轻声地问道:“在没有知道你自己是私生子前,你是谁?”

富人感觉自己脑中的某根弦似乎被拨动了一下,回答道:“我就是我啊!”

“那现在,你是谁?”禅师接着问道。

“我还是我啊,我永远都是我自己啊!”富人若有所悟地回答道。

清新脱俗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倘若没有淤泥,又如何生得出莲花呢?每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命运并不会因为你的出身而定格。很多人可以对你的出身指手画脚,但他们没有阻碍你改变命运的权力。

笑对别人的流言蜚语,对别人的指手画脚视而不见,时刻提醒自己:“我就是我自己!”而这个真正的自我,跟他们眼中、指点中的那个“你”,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视线之中。别人对你的言行举止做出的评判,完全只是别人的看法,如果你因为别人的不真实的看法或评价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是再愚蠢不过的行为。所以,当我们在生活中听到有关自己的“是非流言”时,只要将其搁置一旁不予理睬,一段时间后它便会烟消云散的,因为“是非止于智者”,流言是经不起推敲的。

林达是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她与同事丽娜是好朋友。丽娜比她早一年进公司,所以,刚开始林达就受到了丽娜的照顾。林达每当遇到难缠的客户,丽娜都会主动帮她搞定。当林达业绩不好的时候,丽娜还会与她一起做她的工作。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丽娜也会主动去帮她解决。在与丽娜一年多的相处和合作中,她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

后来,林达凭借其在业务上的成就,做到了销售部管理者的职位,但是,正在自己欣喜的时候,她却收到了来自好朋友丽娜的意外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