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北大经济管理课
24740700000026

第26章 高效团队的五堂管理课(8)

甲午战争后,当时有句话很有意思,“被打败的老师向胜利的学生学习”。结果中国就派了很多留学生到日本去学习,中国的留学生认为只要把共和体制引进来就好了。他们没有想到改造国民性是很重要的。其实全世界的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关键是在于人的思想和观念。我们没有理由不是世界强国,也没有理由几次输给日本。中国的国民性应该要强大起来。一个企业也是如此,执行力这个问题说穿了就是思想、观念,只有改造了员工的思想,才能解决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人一听到执行力,就说底下执行不好,好像董事长、总经理没有事情一样,其实不是,执行力不好要从上开始检讨,所以执行力就是上下左右都要一起贯彻。什么时候领导与员工一起座下来探讨执行力,这才叫真正的研究执行力。

——余世维

执行力是指贯彻企业战略意图,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它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等。

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而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其表象在于完成任务的及时性和质量,但其核心在于企业战略的定位与布局,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内容。

执行力对企业的发展既然如此重要,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但为什么许多公司的执行力仍然很差呢?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细节执行不到位。

细节的忽视直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执行力。这个被忽视的细节直接反映出做这件事的员工工作态度有问题,而不是工作能力有问题;员工的工作态度出了问题,反映出他所在的工作团队无法有效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没有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考核措施,这样的团队,其战斗力可想而知;没有战斗力的团队,直接反映出公司高管的能力。反之,拥有强大执行力的公司,必然会在每个员工每一天的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展现出来。

大家去银行里办理业务,总会有各种表格要填,也免不了都要等一会儿,有时候甚至等很久。填表格的时候,总有一些老年人或不会写字的人抓狂;而在等待的时候,大家总是很烦躁。该怎么办呢?

最近,笔者在报上读到两家储蓄所重视细节服务的个例,颇受启迪。

一家储蓄所针对年纪大、视力不好的储户,由工作人员替他填写凭条,然后由储户摁手印确认。在手续办完后,工作人员都会及时递上一张纸巾,提醒储户把手上的红印擦掉,以免弄脏衣服。这细心的一递,使储户感动,连夸他们想得周到。另一家储蓄所怕办理业务的客户等待无聊,就在柜台的玻璃上贴了一个醒目的提示牌,上面介绍的不是银行业务,而是一个有意思的哲理小故事。当客户把故事读完后,工作人员便把办妥的手续递了出来。提示牌上的内容经常换,客户感到很新鲜。

这两家储蓄所通过各自的小细节将自己的文化、理念以及执行力给展现了出来。他们获得的必然是客户的赞誉和更大的业务上升速度。

在现实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注重细节和执行力强的员工总是属于非常稀缺的,很多任务往往都会由于细节没有做到位或者是执行力太差而导致最后的重点质量问题或失败。其实仔细想想看,这是非常正常的,永远都是不可能大多数人都成功,优秀的人总是少部分人,20/80法则基本适用于任何地方。

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个人和组织的细节和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促使他们成为那20%的一部分的重要推力。

执行力和细节还与企业其他业务、板块密切相关,离开了这两个因素,企业将马上陷入灭顶之灾。

细节是差异化竞争的基础。进入微利时代之后,企业需要精细化管理,执行力也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细节是改善创新的源泉。在历史中,很多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都是从细节开始入手的。

科学管理的魅力就在于精确、标准、精细,魔鬼就存在于细节当中。

如何才能将事情做细做精?如何才能全面提高执行力?

首先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尽善尽美的追求。

其次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科学的思考方法,归根到底就是问题分解和多层次因果分析,并且永不满足,以终为始,不断循环。

潜质是执行力提升的前提,技能是执行力提升的关键,用心是执行力持久的动力,勤奋是执行力实际的体现。

一个组织的执行力强弱往往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最高领导者,判断组织执行能力的标准是是否建立了真实的执行文化。判断个人执行能力的标准是他所领导的员工的执行能力,细节决定品质,细节代表差异,细节代表领先,细节决定成败。

因此,完全可以说,企业的决战在细节、在执行力。

商海中有一句名言:“魔鬼就在细节之中,天堂也在细节之中。”在许多情况下,细节服务不需要多少成本,一句提示、一块防滑的脚垫、一个开门的动作,看似不起眼,却能传递出商家处处为顾客着想的观念,体现出以顾客为本的服务意识。久而久之,细节服务,带来的不仅是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同样也会换来顾客丰厚的回报。

3.运动式管理与细节

在国内,我们企业都很重视执行力。但是,他们可能只在某一个阶段会很重视,在某一个阶段又不重视了。事实上,企业应该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部,每一个人都要执行到位,力求完美。

——余世维

余世维教授所说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中非常常见。在许多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平时松松垮垮的,纪律要求也不严格,做事拖拖拉拉,员工上班态度不是很认真,对工作任务也是能拖就拖,草草完成。除非领导来检查、行业评比或出了重大的事故之后,领导才开始重视,重申团队纪律,严格执行工作计划,对细节非常重视,赏罚分明,团队执行力大幅度上升。但“风头”一过,马上就恢复原状,甚至比原状更糟糕。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运动式治理”。

运动式治理是指,占有一定权力资源的主体凭借手中掌握的权力、舆论等工具,为达到某种治理目的,通过政治动员、思想动员自上而下地调动本团体中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某些突然性事件或重大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规模较大的群众参与的治理过程。

其实,运动式治理对一个团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式治理一旦启动,在短时间内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势”或“气场”,在这股“势”的胁迫下,每一个人都要有所触及。而一场成功的运动,在动员的时候,必然能够将思想工作做到员工的心里,将运动的“势”伸进员工的心里,进而调动他们掩埋已久的激情和创造力,再辅助以严格的纪律和明确的赏罚,员工和团队的很多缺点,诸如拖延、浪费、不重视细节等,将在运动中被遮止,团队执行力将大大增加。

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运动式治理运用得最为成功非华为莫属。我们可以1995年年底华为的“大辞职”运动中窥见一斑。

1995年12月26日,华为总裁任正非以一篇题为《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万言报告,拉开了市场部整训工作会议的序幕。会议期间,所有市场部的正职干部都要向公司提交两份报告,一份是1995年的工作述职,另一份就是辞职报告。递交辞职报告的当天,任正非又专门做了动员讲话:“为了明天,我们必须修正今天。你们的集体辞职,表现了大无畏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你们将光照华为的历史!”

随后,分管市场的华为副总裁孙亚芳做了集体辞职的激情演说。当市场部代表宣读完辞职书的时候,会场气氛达到了最高潮,许多人眼含泪水走向主席台,抒发自己的感受,台下则有人带头喊起了口号:“前进,华为!前进,华为!”整训工作会议历时整整一个月,接下来就是竞聘上岗答辩,公司根据个人实际表现、发展潜力及公司发展需要进行选拔,有30%的干部被调整下来。集体辞职开了华为“干部能上能下”的先河,也被业内视为企业在转型时期顺利实现“新老接替”的经典案例。

这就是运动式管理对员工内心的触动。在正常情况下,在一个企业已经发展一定程度之后,想要顺利实现“新老接替”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勉强达到目的,也会使得一部分元老们离心离德,感觉心里很受伤,进而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华为在公司最高层的推动下,在运动中,通过任正非和孙亚芳极富煽动力的话语,通过领导带头,不但顺利解决了这个问题,没有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反倒大大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大家对公司的归属感。

其实,一场成功的运动就是一场强制性的思想改造运动,一场强制性的“修行”。正因为如此,它的功效巨大,借着团体的力量,能够在短期内使人面貌一新,脱胎换骨,迅速成为团队中的优秀一兵。

但华为只有一家,这就说明成功运动式管理很难复制。原因在于,成功的运动本质上是一场“脱胎换骨般的心理变动”。大部分组织在进行运动式管理时,对运动的本质是不理解的,他们顶多是为应付上级的压力,加强一下工作纪律、注重一下细节而已。运动一过,为报复在运动中上级压力所带给他们的痛苦,他们马上恢复以前的懒散常态,而且比以前更懒散。

运动式管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可能长时间持续下去,因为人不能永远置身于运动的巨大压力之下。这就需要在运动过后,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努力保持已经形成的成果。这就需要制度的力量,企业管理系统的力量。唯有如此,企业才能长期地保持竞争优势。

4.不能忽视小事、小人物

什么东西都有标准,一旦这个标准不能也不想坚持,就没有执行力了。俄国巴伦支海的两次核艇沉沦都是因为“生锈”。这就是因为没有在细节上的坚持。这是可以悲痛,但不可原谅。

——余世维

细节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它常常以最常见的“小事”、“小物件”等事物表现出来。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忽视它们。

就像花园最卑微的小草,最普通不过的一块石头,小事在一个企业中一摸一大堆,显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也没有领导关注,只需要最普通的员工按照流程机械化地操作就可以了。

小人物,普普通通,有着凡夫俗子的爱恨情仇,性格不好也不坏,在公司里既不遭人讨厌但也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喜欢的亮点,没有什么大的抱负,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领导不检查就浑浑噩噩地过,领导来检查就注意一下工作细节,执行到位。这就是团体中的小人物,遍布在每一个企业中。

许多人抱有丘吉尔那样的观点——“英雄和伟人创造了历史”,而在管理实践中,不自觉地就认为是企业家和优秀的管理者创造了优秀企业的历史。但历史中,英雄和伟人总是极少数,小事和小人物才是历史的主体,也是英雄和伟人事业的起点和终结点。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历史中上,常常有一些小事、小人物引起巨变的事情。

蜀汉大将张飞,是昭烈帝刘备的义弟,性格豪爽,义气干云,作战英勇,深受刘备喜欢,而敌人则对他恐惧万分。但他也有弱点,《三国志·蜀书·张飞传》记载,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对待部属粗鲁、残暴,动辄呵斥、打骂,然而又刻薄寡恩,不能让人感到他严中有爱,对他产生畏中有敬的情绪。

这样,他作为蜀汉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不断地在部下的心里种下埋怨、愤怒、仇恨的种子。这些恶种子日积月累,逐渐萌芽、生长、蔓延,但粗心的他却毫无防备。他军营的平静中已经孕育了不平静,他骄横、压服的背后是无数看不见的凶险。对此,刘备早已有所觉察,曾经多次告诫张飞道:“卿刑杀既过,又日鞭挞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可是并没有采取过具体的措施。张飞也根本听不进去。

终于,导火索被点燃了,在听到关羽被杀的消息后,张飞极为愤恨,日夜思想着为义兄报仇雪恨,要求部下做几乎完不成的任务:在几天内置办完伐吴的一用物资器具,否则军法从事。一次醉酒后,他又无故鞭打士兵出气,终于引起了众怒,一时间群情激愤,帐下将领张达、范疆(本名范强)利用这个机会,将他刺杀。一代名将就此惨死,却不是死在报仇的战场上,而是极为窝囊地死在自己人手里。

这就是英雄,表面上看起来不可一世,勇猛无敌,但只要他忽视了这些最不起眼的士兵们,逼得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无法生存下去,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兵在他熟睡的时候就可以要了他的命。

明代中期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聪明绝顶,从一个外地藩王入主大内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斗败了权臣杨廷和,彻底掌握了国家大权。

但掌权之后不久,他就开始骄奢淫逸起来,虽自诩不好女色,但其后、妃、嫔仅入册并有封号的就有60多位,未予封号的则不计其数。他为了广储子嗣,还大选淑女。据记载,嘉靖九年,仅一次选淑女就达1258人,后来又大选宫女,为数也在千人以上。民间百姓为逃避选宫女,纷纷“竞求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