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边宠边吼育英才
24741100000026

第26章 走出“苦口婆心”的说教——让学习成为一件轻松的事(3)

彬彬是笑笑的幼儿园同学,才4岁的年龄,他的妈妈就一口气给他报了四五个兴趣班,爷爷奶奶心疼孩子负担过重,没了玩的时间,就劝彬彬妈少报几个班。可是,彬彬妈却一口反驳:“孩子就得趁年纪小,多学几门特长,将来长大了,别人家的孩子个个能唱会跳、能写会画的,就咱家孩子带出去什么都不会,让我面子往哪儿搁呀!”彬彬妈看着别的孩子会唱、会画、会跳了就沉不住气,急于让自家孩子学学“特长”。

很显然,彬彬妈的这种想法是典型的虚荣心作怪,说得不好点,是没有拿孩子的快乐当回事。学习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可是如果是为了给家长挣面子,孩子的学习就会变得索然无味。即便孩子勉强上了兴趣班,即便给家长挣了面子,他们也很可能会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于学会攀比,变得爱慕虚荣。

亲戚家的一个男孩翔翔,刚读初一,去年暑假心血来潮想学架子鼓,亲戚花了两千多给他报了一个月的培训班,谁知刚把鼓点敲熟,翔翔就觉得“没意思,不想学了,反倒觉得油画好玩,又想学油画。”亲戚只好给他换了兴趣班,只可惜,没过几天翔翔又厌倦了。这时,亲戚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火气,无奈之下,就骂了他几句,埋怨他“愿意学就学,不愿意学就放弃”,还说像你这种“三分钟热度”,学什么也是虎头蛇尾,结果翔翔在这个暑假里,什么兴趣班都没有参加,一天到晚窝在家里,很少与外面接触。

其实,对待这种“三分钟热度”的孩子,最忌讳的就是打骂、责备,这样很容易使孩子封闭自己的感受。遇到这种情况,我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冷处理,父母先细心观察,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看看孩子是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兴趣班,还是中间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才不愿意继续学习的。

说了这么多,下面再来说说我给笑笑报兴趣班的经历吧。笑笑从小就对画画很感兴趣,没人打扰时,他能一口气画上好几个小时,见他如此痴迷画画,我也曾一度打算送他去美术培训班学习。为此,我还特意考察了好几家培训机构,也试听过不少课程。不过,接触多了,我渐渐发现了一个隐形规律:很多美术班基本上以教“美术技能”为主,评价孩子的画也是以“像”与“不像”为标准。

其实,孩子上兴趣班、拥有一两门特长,本身是件好事。但是,对于6岁前的孩子来说,主要任务是构建自我,发展独立个性,保护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这种单一模仿美术技法的授课方式,无疑与这些教育理念大相径庭。更何况,现如今的兴趣班可谓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甚至于,还有些兴趣班是超前教育,对孩子显然是弊大于利,很可能到头来,花了钱却害了孩子。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认为与其给孩子灌输“技法”,不如让他信马由缰地涂鸦,思想和心灵不受束缚了,才会自由地成长,而且这样做更能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至于画画技巧,到了6岁以后再学也不迟。

那么,兴趣班,到底上还是不上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过,前提一定要在适合的时间选择适合的班。可是,又该如何选择兴趣班呢?

首先,在选择兴趣班之前,我认为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按照他的兴趣、特长和天赋来选择。管教孩子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管教孩子一定要以尊重孩子为主题,而尊重孩子的意愿尤其不可忽视。

记得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笑笑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子一边流泪一边委屈地说:“我不想弹钢琴。”那种不情愿、被迫的样子让我记忆非常深刻。其实,在这之前,我注意到这个男孩子对绘画情有独钟,一个人在那里也画得挺开心的,只是孩子的妈妈突然打断孩子,提醒他该去上钢琴课了。所以说,关于兴趣班的问题,上还是不上,又该上哪一个兴趣班,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让孩子自己决定。不要说你不知道孩子的兴趣是什么,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总能找到答案。孩子钟情画画,一画就是大半天,不妨送他去美术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可以教他英语;孩子有音乐细胞,可以学乐器、舞蹈;孩子运动能力强,可以学乒乓球、跆拳道、游泳等。当然,即便孩子不愿意学,也不应强迫。如果孩子上的兴趣班不是他所感兴趣的,那简直就是一种痛苦。

其次,兴趣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是有一对能读懂儿童敏感期的父母——这是我常对家长朋友讲的一句话。当孩子到了一定的敏感期,就要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个敏感期,这样孩子的心智水平才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比如说,4~5岁的孩子会出现音乐、美术的敏感期,此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学习乐器和绘画,而4岁以前就不适合学器乐和舞蹈了,因为孩子的成熟度还没有达到要求。

总之,还是那句话,孩子的成长有其自身的生命节律,如果我们家长总是不自觉地站在一个成人的角度,用一个大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来看待和判定孩子行为的话,很可能会使你的期望与孩子的现状之间存在巨大距离。试图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对儿童成长规律的了解和认识,而不是动不动就非吼即叫,你的爱心和智慧总能破译儿童的生命密码,找到最适合孩子的那条成长之路。

再次,家长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一定要事先了解具体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如果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还会打击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认识这样一个三口之家,爸爸是外科名医,妈妈是中学英语老师,有了小宝宝以后,他们之间的对话就多了一种语言,那就是英语,日久天长在这种耳濡目染的影响下,孩子没有刻意学习,也逐渐轻松地掌握了中英文两门语言。之所以说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这样一个道理:其实英语就是一种工具,学这个东西是需要语境的,这也正是学习英语的方法之一,而那些纯粹靠传统的学语法、背单词的方式学英语的孩子自然要费力得多,沉重的负担甚至还会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换句话说,在兴趣班这件事情上,老师是不是懂孩子、是不是懂教育、有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给孩子选兴趣班千万不要贪多求全。让孩子拥有一两门特长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把所有好东西都强加在孩子身上,弄不好就会花了钱、花了时间,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电脑游戏到底该不该玩

现如今,不少孩子都迷恋网络游戏,以至于他们的学习成绩、眼睛视力因此而骤然下降,可是,一旦父母严厉管教时,这些孩子不但难以克制自己对网络游戏的迷恋,而且还很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冲突下去。到头来,父母和孩子之间在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沟通和解决的情况下,孩子的成长走进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出现此类问题的孩子也不在少数。一位家长就曾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孩子特别热衷于电脑游戏,一天不玩就坐立不安,吃饭睡觉都可以省了,整个人就像丢了魂儿似的。老师也总是反应孩子上课时无精打采,眼看就要升学考试了,学习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我们苦口婆心地和他说道理,没用,打骂,也不管用。我该怎么教导他,才能让他醒悟呢?

很显然,这位家长的困惑不是个例,生活中,不少家庭都或多或少遭遇过这种问题,那么,为什么孩子如此热衷电脑游戏?作为家长,又该怎样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呢?

我认识这样一个孩子,从上小学四年级起就开始玩电脑游戏。其实,这个孩子玩电脑游戏是在家长的“怂恿”下进行的。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家长认为,既然电脑游戏在中小学生中如此流行了,电脑游戏能让孩子们那么着迷上瘾,那么,这里边一定有着巨大的乐趣。想想看,我们小的时候,当一帮孩子成群结队地玩打仗或是捉迷藏时,我们不也经常玩得忘乎所以吗?连吃饭、睡觉都不管不顾了吗?直到大人找来,甚至是强行拉走、挨顿揍,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电脑游戏说白了其实就是个游戏,它和我们成人小时候玩的游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不同之处恐怕就在于这个游戏更有趣、更有技术含量了。

这位家长的另一个考虑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独苗苗,而且大多都被束缚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里,哪里像父辈、祖辈那代人,身边有那么多的小伙伴,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一件有趣的事让他们去做,那么,他们多半要在电视机前消磨时间了。可惜的是,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电视节目又实在太少,再者,电视完全是被动接受的,经常看势必会使人的大脑变迟钝,而游戏却是主动参与的,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无形中会投入自己的智力。

此外,这位家长还认为,在游戏的过程中,有些时候,还离不开集体的配合,需要协同作战,这就无形中帮助孩子调控自我、发展自主的自己。而且当孩子经过艰苦而激烈的“战斗”,收获胜利的果实时,自然会兴奋不已,而且孩子的同龄人如果都在玩,他不玩的话,势必会缺少一个交流话题。

看了这位家长的分析,想必很多家长在最初面对孩子要不要玩电脑游戏这件事情前,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一些考虑吧。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电脑游戏,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孩子也不例外。无论家长喜欢不喜欢,他们最终都是要玩的。

但是,电脑游戏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反倒使整件事情变糟糕了。起初,那位孩子在玩游戏时,也像别的孩子一样非常痴迷。课外书几乎没时间读了,到了练琴的时间也不想下机,硬拖着;吃饭点了,等大人吃完了,饭都凉了,他还不过来。看到孩子的这些表现,家长也着实没少着急,说过几次发现没用就只好换了一种态度。后来,这位家长也曾坦然地告诉我,“我当时心里能不着急吗,但是越这样我越不能拉下脸来教训孩子,我觉得我应该和孩子站在一边,绝不站到他的对立面。”

那么,这位家长又是怎样做的呢?用愉快的口气问孩子一些关于游戏的事,和孩子一起分享游戏中的快乐;带着足够的耐心,让孩子自己安排好时间,让孩子自己在各种各样的时间分配中,体会各种各样的感觉。

渐渐地,这个孩子基本上能像以前一样安排好学习功课、玩游戏以及培养兴趣爱好的时间了,而且更令家长欣喜的是,孩子为了保证游戏时间,反倒更注意做事效率。有了这些可喜的变化,更明确了家长的一个想法,那就是干涉孩子玩游戏只会激化他玩游戏的无度,而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控制才是家长最需要做的。

不过,这个孩子偶尔也会有反复的时候,让大人很生气,但是即便如此,这位家长也始终没和孩子发生冲突,反倒心平气和地和他沟通,提出自己的希望。就这样,这位孩子对游戏的兴趣不仅没有减弱,反倒还逐渐学会了自我掌控,把该做的事都做了,而且效率也提高了不少。在孩子家长看来,这是孩子在游戏中的真正收获,这比单单考出好成绩还重要。

很显然,在这件事情上,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如何让孩子既能玩游戏又懂得自我约束,做到娱乐、成长两不误?也许,有的家长会说,他的孩子自觉,该不玩的时候就不玩了;我那孩子,你要真这样放开了,他会永远玩下去,什么都不干的。在我看来,这种游戏上瘾的现象其实反映的是游戏之外的一些问题。

这些家长的“放开”之所以会没有效,原因之一在于平日里,他们习惯在很多事情上去“管”孩子,单是玩游戏这一件事就不知道有过多少絮叨、多少冲突。如果家长哪天突然放开了,孩子当然会玩疯了。这就好比,猫突然不在了,老鼠能不反天吗?所以说,家长和孩子之间一旦形成这种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问题就不好解决了。原因之二在于这种家长缺少耐心,指望自己一改变,孩子也能说乖就乖;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有所改变,家长就受不了了。其实,用一天养成的坏毛病可能需要三天,甚至是更长时间来改变,更何况,孩子几年间养成的坏习惯,怎么可能大人放开三天说改就能改掉呢?俗话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啊。家长要想“医治”孩子的某个坏毛病,第一要有诚意,第二就是要有耐心。

相比这种坚持“放开”的家长,还有一些家长属于平时对孩子管束有加,严禁上网,可是一旦孩子别的什么事做得好或是考试成绩好,家长一高兴,就以允许孩子上网或超时上网作为奖励,尽管家长平时在嘴上口口声声地咒骂网络游戏,但是实际行动上却在告诉孩子,网络游戏是个好东西,可以当做奖品。如此一来,势必会给孩子这样一个暗示,电脑游戏是个好东西,这怎么能不刺激他们对游戏的热爱呢?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物自有一物降。”我认为,这种家长采取的各种“积极行动”实在是用心良苦,这些反教育科学的行为,不但让父母的努力无效果,还让孩子越陷越深。其实,解决孩子对游戏沉迷上瘾,只能从家庭教育入手。没有家长教育方式的改变,就不可能有孩子状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