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执行重在到位
24741800000010

第10章 心态到位,执行才能到位(5)

钢铁大王卡内基说:“有两种人注定一事无成,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对不会主动做事的人;另外一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他也做不好事情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定成功,这种人懂得要求自己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而且比别人预期的还要多。”

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只是奉命行事,老板说什么就做什么,满足现状的员工已经渐渐没有市场,时下老板欣赏的是那种不必老板交代,积极主动去做事的人。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安排任务、自己主动促成业务的员工,那些交给任务、遇到问题后不会提出任何愚笨的、啰唆问题的员工,那些主动请缨、排除万难、为公司创造巨大业绩的员工,简而言之,就是永远比老板的期望多做一点的员工,将是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主动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

中国有一句古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意思是说,如果你追求最高的标准,会得到中等的结果;如果你追求中等的标准,会得到一般的结果;如果你追求一般的标准,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这讲的就是标准、目标、要求与所得的关系。

不管是做什么工作,都应该“取乎其上”,向上看齐,用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才有可能为了实现你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毫无保留地发挥你的才能,就算偶尔发挥失常,或者碰到一些不可预测的意外干扰,没有得到最好的结果,也能保证旱涝保收,至少“及格”是不成问题的。当然了,“及格”可不是我们追求的真正结果。只有以最高的要求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才能确保工作到位。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文学大师伏尔泰身上的事例:

18世纪的讽刺文学作家伏尔泰创作的悲剧《查伊尔》公演后,观众好评如潮,一些同行也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可伏尔泰本人觉得剧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情节的描写有很多不足之处。于是乎,他反复地修改起来,直到自己满意了才罢休。

但如此大动手脚,演员们有意见了。因为只要他修改一次,演员们就得重新按修改后的剧本排练一次,这会让他们多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主演杜孚林甚至气得拒绝和伏尔泰见面,不接受伏尔泰重新修改后的剧本。这样一来,伏尔泰可为难了。他亲自上门,把稿子塞进杜孚林的信箱里。尽管如此,杜孚林还是拒绝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尔泰听说杜孚林要举行一个盛大的招待宴会,他就买了1个大馅饼和12只山鹑,派人送到了宴会上。

尽管前一阵子因剧本的事情让杜孚林很生气,但杜孚林还是很高兴地收下了伏尔泰的礼物。在朋友们的掌声中,他叫人把礼物端到餐桌上,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惊,原来每只山鹑的嘴里都塞满了纸,全是伏尔泰的稿子。

杜孚林哭笑不得,见到伏尔泰的时候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伏尔泰回答:“老兄,我也没有办法呀,如果不做到最好,我的饭碗就要砸了!”

伏尔泰之所以成为一代伟人,恐怕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会用最高的职业标准要求自己,而不是因为他的智商有多高。

凡事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最高标准,才能成为最优秀的员工。瞄着高标准,选择高起点,你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假如你永远停留在“初稿”那种低层次的标准上,永远都不会进步,永远无法成为优秀。

面对工作,如果凡事都向下看齐,用中等标准,甚至是最低标准要求自己,只追求60分,你会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必然会放任自己,限制自己的能力,其最终的结果一定会大打折扣,不可能把工作做完、做好。而且,一旦发挥不好,或者受到一些事情影响,恐怕连及格都难以保证了。

拿破仑·希尔说:“如果你想成功,必须明确自己的追求,并且要明确付出多少代价才能把它搞到手。为此,你要具体地设定目标,详细、周密地做出达到目标的行动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做,每天大声唱读,在没有实现目标之前就以目标的最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所有的成功都始于内心。现代的公司管理,已经不再要求员工按照公司的规定老老实实地照着做,而是希望员工能够自我加压、自我完善。这种转变靠什么?靠的就是员工从内心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否则,自我管理、自我发挥只是一句空话。

没有高要求就没有高动力。在同样的岗位上,有的人能够创造出奇迹般的业绩,有的人甚至连基本的任务都完不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优秀者总是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从来不会说“做到这样已经可以了”“差不多了”“已经不错了”这些降低士气的话。他们总是要求自己做到完美的状态,要求自己即便不能做第一,也要做到唯一,让自己成为公司里不可代替的那一个。

如果你也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你就会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驱使你向着优秀、向着成功靠近。

最高的标准应该是由自己设定的,而不是别人要求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期望比老板对你的期望更高,那么你就无须担心会不会失去工作。同样,如果你能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升迁晋级也将指日可待。

※培养主动执行的习惯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自觉自愿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它能驱使一个人在不被吩咐应该去做什么事之前,就能主动地去做应该做的事。”

有些人只有被人从后面催促时,才会去做他应该做的事,这种人大半辈子都在辛苦工作,却又抱怨运气不佳。

还有一种人,根本不会去做他应该做的事,即使有人跑过来向他示范怎样做,并留下来陪着他做,他也不会去做。他总是失业,在这种情况下,命运之神不会等着他。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必须与前两种做法决裂,练就积极主动的品质,这种积极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时一事,还必须把它变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只有时时处处表现出主动性,才能获得机会的眷顾,并最终成就卓越。

李默——现就任于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但他到美国的第一份工作却只是一个仓库保管员。尽管出国以前学的是企业管理专业,可是他并没有轻视这样一份在常人看来难以有所作为的工作。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即便是看仓库,也要看出企业管理的水平。

于是,他以货物的流通为切入点,通过对各种货物的流通速度来评判公司的各项业务,找出周转缓慢并需要调整的业务,不断上交分析报告,以此作为公司管理层做未来决策的参考依据。他这么做完全出于主动,他把公司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所以,十年间他从管理员一步一步做到了副总裁,并掌管着100亿美元的资金运作。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如果安于原来的“水平”,不去主动进取的话,那就永远只能是一个业绩平平者。好员工要学会主动,关键是不要给自己设限。这个“限”就是指你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多、足够好。

在许多公司,从事最基层工作的员工一般都习惯于等待再等待,很少去主动争取或积极地处理工作,只是等接到了明确的工作指令后才去行动,而且在工作中不断地请示,以求得下一步的工作指令。这些被动工作的员工,很难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最终将一事无成。

养成被动工作习惯的人,不但老板没有交代的工作做不好,甚至老板交代的工作也要一再督促才能勉强做好。这种被动的态度必然会导致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下降。久而久之,即使是被交代甚至是一再交代的工作也未必能把它做好,而是想方设想去拖延、敷衍。

同时,被动工作的态度,会使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害怕犯错,不敢解决困难。

优秀员工不会对上司有过多的依赖,不会“等待命令”。被动工作会导致你事事请示,而事事请示不但增加了上司的负担,你自身也很难“成长”。

被动地去工作,会养成“有所为而不为”的工作态度,不敢担当重任,这样就失去了提升自己的机会。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来自于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力,积极地去寻找机会。如果你只会坐井观天、守株待兔,或是只做你喜欢的工作,那么,你就别指望公司会分派给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你永远只能是井底之蛙,永远“逮不着”只有千万分之一出现概率的“兔子”。

检视一下你自己,看看你有没有被动等待工作的不良习惯。如果有,就不要再消极地等待了,也不要抱怨,而是要做自我批评,克服被动工作的习惯,将其从自己的个性中根除。

圆满心态:改“差不多”为“零缺陷”

如果要评选十大职场口头禅,“差不多”一定榜上有名。“差不多”心理,是一种投机取巧、自我降低要求、不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心理,习以为常之后,即使看到工作中有问题、有缺陷,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

也许有人会怀疑“零缺陷”的可行性,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比如,任何一家公司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产品100%合格。毫无疑问,这是事实,但是在执行层面,工作的行为导向必须是“零缺陷”。

其实,“零缺陷”可以解释为一种心态:不害怕犯错误,不接受错误,最不能容忍重复犯错误。“零缺陷”执行的核心就是要改变人们对待错误的态度,“差一点也不行”,“工作要精益求精”,而不是传统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执行要想到位,就要和“差不多”心态彻底告别,不能事事“差不多”,而应是处处“零缺陷”的圆满心态。

※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

标准是做任何事情最基本的要求,优秀的员工总是时刻要求自己遵循公司的信条和做事标准,始终不渝,在执行中坚持“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工作理念,工作才能向“零缺陷”迈进。

铁道部劳动模范窦铁成对工作有一种执着的追求。在几十年的磨炼中,窦铁成坚持以“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的工作态度和“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严格执行工作标准和技术规范,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优质工程。

“一点也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窦铁成的这句口头禅,徒弟们把它当作座右铭。

窦铁成认为,企业要发展,国家要进步,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怎能做出精品,干出好项目?为此,他在工作中坚持从严要求,严得近乎苛刻。

2006年7月,窦铁成参加了浙赣铁路铁杉铺牵引变电所的施工。这是浙赣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座变电所,窦铁成欣然领命。安装变电所变压器时,窦铁成和工友们干了四个多小时,两台50吨重的变压器终于就位。

就在大家要收工时,窦铁成发现机身离标准还差一厘米。

项目负责人说:“差不多了!”

窦铁成却说:“不是差不多,是一点都不能差。”他领着大家又干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机身完全到位才收手。

窦铁成有句口头禅:“看标准规范怎么说,拿规范说话!”他对徒弟要求严也是出了名的。

干吗那么较真儿?有些人这样认为。面对不理解,窦铁成语重心长地对徒弟们说:“现在,我们经常听说大桥断了,房屋塌了,为什么?就是‘差不多’人干的。‘差不多’工程太多了,这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不负责任!”

在窦铁成的言行熏陶和经常“敲打”下,徒弟们也慢慢接受,并开始自觉践行师傅追求完美的工作作风。天长日久,“严格要求”终于换来了“轻松过关”。

1996年,工程监理方在验收京九铁路淮滨变电所时,得知是窦铁成班组干的,当下表示不用检了。因为他们知道“窦铁成标准”比验收标准严格得多。后来,这项工程荣获建筑业的最高奖——鲁班奖。

严格按照标准做事是做好工作的最起码要求。如果你一贯不能坚持标准和质量,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做事,做得“差不多、过得去”就行了,在这种意识的作用下,工作自然会出一些漏洞,而当问题出现后,又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借口:“不就是螺丝拧歪了吗?又影响不了大局!”“不就是报表里错了一个数字吗?下次注意点就行了。”“不就是文件页码装订错了吗?下不为例就是了。”如此等等。放松标准后,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这种“差不多”心态要不得!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努力避免陷入到这个误区当中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问自己几次“真的可以‘差不多’吗?差的那一点会给自己、给公司、给顾客带来什么危害?”只有如此,才能彻底告别“差不多先生”,真正杜绝“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工作失误。

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这种圆满的执行态度不仅应体现在执行过程中,还应贯穿于执行的各个环节。

※向高效人士的“三不放过”精神学习

在执行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如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应该怎么办?我们通常有三种反应:

第一种:视而不见,随它去吧。

第二种: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如果问题不难,又比较好解决,容易出成绩,那就努努力,尽量解决;如果问题较难,那就采取等、靠、推、拖等手段。

第三种:问题到此为止。不问难不难,只问该不该做,让所有的问题都在我这里解决。

毫无疑问,我们最需要的是第三种。在这里我们不妨学习一下高效人士的“三不放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