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执行重在到位
24741800000017

第17章 执行到位的三大保障(1)

团队:执行到位最坚强的后盾

比尔·盖茨说:“在社会上做事情,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地战斗,不靠集体或团队的力量,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的。这毕竟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懂得用大家的能力和知识的汇合来面对任何一项工作,我们将无往而不胜。”

面对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技术及管理的日益复杂,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显得苍白无力,即使是天才,也需要他人的帮扶。同样,很多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其根源不在于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整体成员“团队合力”的强大,其中的关键作用就是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内部各个员工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而紧密协作,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整体战斗力,最终实现团队目标。

聪明的执行者融入团队,愚蠢的执行者被团队抛弃。因此,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团队协作精神,融入团队,以整个团队为荣,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与团队成员协同合作。

所以说,团队的力量决定执行力。只有优秀的团队,才有强大的执行力。也只有执行力得到不断提升,才能打造出高绩效团队。

※融入团队,注重合作

《逆领导思考》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凯利说:“说到追随与领导,大多数组织的成功,管理者的贡献平均不超过两成,任何组织和企业的成功,都是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成功的企业,绝对不是由哪一个人单独创造的,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个人只有融入团队,依靠团队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取得成功。

全球最大的油田技术服务公司斯伦贝谢,曾经举办过一次别开生面的招聘会。面试官先将10名应聘者分成两个小组,假设他们要乘船去南极,要求这两个小组的成员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各自的造船方案,并且做成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面试官根据应聘者对于造船方案的商讨、陈述和每个人在与本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制作模型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以选择合适的人才。

在谈及这次面试时,斯伦贝谢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说,通过这种方式选择员工,最大的目的就是了解应聘者是否具备团队精神。

该公司的面试官说:“在当今社会里,企业分工越来越细,任何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实现的仅仅是企业整体目标的一小部分。因此,团队精神日益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它要求企业分工合理,将每个员工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又辅以相应的机制,使所有员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对员工而言,它要求员工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技能之外,还要善于与人沟通,尊重别人,懂得以恰当的方式同他人合作,学会领导别人与被别人领导。”

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要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的成功才是最大的成功。那种“只顾自己,不顾集体”的员工,是不受老板和同事欢迎的。

IBM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李清平说:“团队精神反映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能力。团队精神不行,IBM公司也不会要这样的人。”一个业务精通的员工,如果仗着自己能力突出、技术高超,就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别人身上,傲慢地拒绝合作,或者合作不积极,总是喜欢孤军奋战,这不仅是十分可惜的,也是十分可悲的。

泰纳曾经是墨西哥足球队的老队长,在队里担任中后卫。开始的时候,教练米卢对他非常器重,就像一个老大哥一样。

有一天,米卢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泰纳赛后的专访,泰纳在接受专访的时候,指名道姓地责怪队友的失误,认为是由于队友的失误,导致了比赛的失败。

米卢看了非常生气,他觉得泰纳这么说,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队长应该尽什么职责,他希望泰纳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可是泰纳却不领情,仍然一味地埋怨队友,以至于队友们对他都有些无法忍受了。

米卢觉得,他这样做,对人连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说明他没有一点团队精神,这样的人怎么能当队长,怎么能够继续为球队服务呢?于是,米卢大胆地起用了一名年轻的中后卫齐拉特,把他招入了新一期的集训队。

齐拉特果然不辱使命,在世界杯的五场比赛中,为墨西哥队进了两球,而泰纳最终无缘世界杯,没有在赛场上出现。

足球、篮球、排球是公认的“世界三大球”,但不管是其中哪一个,要想赢球,必须要靠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否则,单凭一两个搞个人英雄主义的球星,是赢不了比赛的。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有个公式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最大程度地完善自己。要想事业有成,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与你共事的人喜欢你、欢迎你、欣赏你、支持你。只有通过合作,你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别人的帮助,把工作执行得更快、更好、更到位。

※学会借用他人之手

我们在平时尤其是过年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小朋友到邻居家玩,邻居家的阿姨拿出一大盘子的糖果,要小朋友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小朋友却没有任何的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阿姨就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孩子的口袋中。我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害羞,或不好意思拿了吃,也有可能胆儿小。

但其中就有一位母亲很好奇地问了一个小朋友:“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非要人家给你抓呢?”

小朋友回答得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阿姨的手比较大,所以她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手有限,更重要的是他也明白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和智慧。然而遗憾的是,在团队活动中,总是有人忽略了团队的力量,不懂得团结互助的道理,喜欢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总是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不需要别人帮助,于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一个人逞强蛮干。

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超的社会智慧。

某公司要招聘一个营销总监,报名的人很多,经过层层考试,最后只剩下3个人竞争这个职位。为了测验谁最适合担任这个角色,公司出了一道怪题:请3个竞争者到果园里摘水果。

3个竞争者一个身手敏捷,一个个子高大,还有一个个子矮小,看起来,前面两个最有可能成功,但正好相反,最后获胜的竟然是那个矮个子。这到底是为什么?

原来,这次考试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竞争者要摘的水果都在很高的位置,而且大多在树梢。个子高的人,尽管一伸手就能摘到一些果子,但是数量毕竟有限。身手敏捷的人,尽管可以爬到树上去,但是树梢的一部分,他就够不着了,而个子矮小的人一看到这种情形,话都不说就往门口跑。守门的是个老头,也是果园的维护者。他很谦虚地请教老头平时他是怎样摘这些树梢上的水果的,老头回答说是用梯子。

于是,他向老头提出借梯子,老头十分爽快地答应了。有了梯子,摘起水果来自然不在话下,结果,他摘得最多。因此,他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获得了总监的职位。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问题难,是由于他只倚重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而不懂得去获取别人的帮助,就像案例中身手敏捷者和个子高大者一样,最后面临的可能就是失败。现实中,还有的人由于过于突出自己,把本来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赶走了,最后只能孤军奋战。

思想家荀子曾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名杰出的日清员工,应善于巧借他人之力,解决难题,做出成绩,成就梦想。

当我们遇到困难、一筹莫展的时候,适当地借助一下他人的力量,或许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生活在群体中的。所以在任务面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现状,善于和别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他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去克服困难,这样才有可能避免陷入生存的绝境,从而取得最后成功。

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一把火烧掉曹操几十万大军,借用的就是东风的助力。如果日清员工能够敏锐发现身边的“东风”,并将之借用,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相互“搭台”,才能“好戏连台”

一家公司的人事部最近新来了一位经理,工作认真负责,下属对他也很敬重。但是在一次工作接触中,业务部的经理不经意地向人事部的秘书透露了一个消息:人事部经理是总经理的亲戚,要不然按他的资历根本不可能当上经理。言谈之间,业务部的经理露出了极为不屑的神情。这个消息很快在人事部传开了。那位新来的经理还不知情,仍然像往常一样工作,他只觉得,下属对他的态度似乎有所改变。以前下属见到他的时候总是热情地打招呼,现在却老远地躲着他,尤其是资格老的几位副经理,言谈举止之间颇有几分不敬之意;以前他的命令总是能得到很好地执行,现在却经常遭遇到下属的阳奉阴违,使他的工作阻力越来越大。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所有这些事都是业务部的经理引起的,便把所有的怨愤都转移到他身上。至此以后,两个人的矛盾公开化,并有日益升级的苗头。

可以看出,你拆别人的台,别人必然会反过来拆你的台,这样肯定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如果他们懂得“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相互拆台,共同垮台”的道理,给对方补台,相信两个人都会把工作做得顺风顺水。

拆别人的台必然没有好人缘,因为在别人的眼中,你不够光明磊落,只是一个喜欢给人“下绊子”的“小人”。不仅大家不愿意跟你合作,还会对你防备。何苦?

“拆台”,它是破坏,是捣乱,是搞分裂。如果大家“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别人的差错和疏漏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别人漠不关心,把别人的差错当笑料,不帮着“补台”,反而幸灾乐祸,自然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工作也就不可能做好了。

一个团队,就像一台机器,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台机器的零部件,一个人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我们的周围,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人难免有疏漏,出差错。只有“队友”之间相互“补台”,才能够及时弥补疏漏,减少差错,保证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高杰和李明同时进入电力公司工作,在工作中他们不分伯仲,两个人很快因为出色的工作被提拔为部门的负责人。李明并没有因为高杰是自己的竞争对手而对他心生敌意,他经常与高杰相互协作,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相互配合得非常默契。高杰也愿意和李明编在一组,学习一些自己相对较弱的技术知识。在完成一项高压输电路的安装过程中,他们一起看图纸,设计安装程序,研究最佳的方案,最后比预期的工期提前了1/3,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有的朋友对李明说,高杰本来就有关系,现在你们又处在同级竞争,你帮他无疑断了自己的升迁之路。李明却对朋友说:“首先我佩服的是高杰的能力和人品,他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实力。公司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没有几个,人家就是一个。第二,如果我自己没水平,即使经理不会看中高杰,我也不会有什么出息。第三,一旦高杰升迁,我与他配合这么默契,将来工作也顺手。”

果然不出所料,两个人因为配合得好,被称为公司的黄金搭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上级也通过高杰了解到李明,认为两个人的能力同样突出。在高杰被提拔为安装公司的经理之后,李明理所当然地成了副经理。但是高杰知道,如果没有李明的帮忙,只靠自己是不会有这样的成绩的。不久后,他向公司的总经理建议,把李明调到了另一个部门担任正职。两个人在两个部门相互协调,工作做得更出色了。

贺拉斯认为:“今天的送礼人,如果明天高兴,就会变成取走礼物的人。”同样,在别人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雪中送炭,就会感动他们,把帮助和温暖送给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们送的“礼”,终有一天,你会得到他们的回报。所以说,多帮一个人,就多为自己铺一条路。可见,帮助别人“搭台”,其实就是帮助自己“搭台”,只有相互“搭台”,才能“好戏连台”。

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你“补台”的,往往是你的同事、上司或下属,那些和你完全不搭界的人一般是用不着你去“补台”的。

所以,一个人要想顺利执行自己的工作,就要处理好同事之间的关系,千万不要做喜欢“拆台”的人。不但不要拆别人的台,还要想办法补别人的台,给别人提供帮助,支持他把工作做好。你的“补台”,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些当局者都是心知肚明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对于别人来说,“补台”就是雪中送炭,那么当你有需要的时候,那些曾经受过你恩惠的人,一定会义不容辞地来帮助你。这样相互“搭台”,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