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把执行到位变成一种职业精神,不给浮躁留任何空间,不让工作打折扣!
※执行不是想当然
许多人在做工作时,往往“自以为”;或者在遇到需要沟通协调时不去沟通协调,这样是无法把工作做好的。
掌握了下面三种方式,就能把我们从上述状态中解放出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执行水平有一个飞跃。
(一)拿不准的事,问好再做。
许多人在执行时有一个毛病,不管自己对事情有没有把握,说干就干。但是干出来的结果,往往很糟糕,小则吃力不讨好,大则给单位造成想象不到的损失。
说干就干,从不拖拉的角度讲,的确值得肯定,但永远要记住,就算是能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拿得准。心中有疑惑,不能确定的时候,千万不要自作主张,闷头就做。
遇到疑问,不妨先问一下,问明白了再做。
一位主管讲了一件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事情。
毕业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服装公司做销售。有一次,她联系了很久才争取到一位客户。签合同那天她又兴奋又紧张,事先做好准备,还带去了一些客户需要的工作服样品。没想到客户觉得样品很不错,签完合同后又决定再从她们公司定制一些产品。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她痛快地答应客户,马上就回公司把产品的样品拿了过来。客户对产品也很满意,当场就敲定了款式和面料。
在报价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其实她对产品的业务不太了解,到底该报什么价格她拿不准。可是因为不想失去这个单子,她就按照以前听同事闲聊时说过的价格报上去。合同顺利地签了下来。等她兴高采烈地回到公司,准备申请款项去买面料的时候,她才发现,客户订的面料实际价格竟然比自己的报价贵了3倍!
这样一来,这个单子不仅没有盈利,反而给公司造成了损失。
可是合同已经签了,为了维护信誉也没办法再更改了,这笔损失只好由她自己来赔付。
这件事影响非常大,从此她给自己总结出了一条必须遵循的准则:拿不准的事,一定要向有关领导、客户或同事询问,问好了,一切都明白了,再开始去做。
因为迫切想要成交,这位女主管在“拿不准”的情况下自作主张,结果好事反倒变成了坏事。
其实,打个电话问一下,也就是一分钟的事,这样的错误完全可以避免。
想想在工作中我们是不是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
很多时候,大家对于第一次做的事情因为没有经验,往往拿不准。拿不准的时候,我们不愿意问,原因可能有几种:一是觉得事情急,没时间问;二是觉得没必要问,根本就不可能有事;三是不敢问、不好意思问,怕别人觉得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这都是在给自己找借口。你觉得没时间,打个电话能花几分钟?你认为没问题,是不是就真的没问题?你不好意思,等到给单位造成损失了,你难道就觉得好意思?与其等到事后后悔,就不如事先多问一问,一次把事情做到位。
(二)不懂的事,向老同志请教。
经验是积累出来的,一个人的经验毕竟有限,重要的是应通过向更多的人学习,来获得多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在职场中,即使你贵为名校高材生,也要向前辈学习各种自己从未有过的经验。有句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老姜”。他们的经验胜于我们,他们的体会和感悟也深于我们,所以,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取舍的时候,向他们请教,可以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三)重复做的事,固化优化再做。
同样的事情,一再犯错;这次做得不好下次还是做不好,上一次不到位的下一次还是不到位;就算是给他再多的提醒,也没有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他们不懂得固化和优化。再次做的事情,我们可以考虑几个问题:
◎上次做的事情有什么好的经验,下次可以继续延用的?
◎上次做的事情有什么地方不足,下次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进和避免?
◎上次做的事情即使有的地方做得不错,还能不能再提高一下,下次做得更好?
有了这三条做保证,那么做任何工作,都容易固化和优化,做到最好。
※在学习和总结中取得更大进步
对于优秀员工的成长来说,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从不懂到懂,直到成为专业能手,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不学习将失去竞争力,好员工永远把“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勤奋和好学的基础上,员工也自然而然会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思路、新做法,这样的员工才称得上是优秀的员工。
彼得·德鲁克说得好:“知识必须经过不断的改良、挑战才能增加,否则,它就会消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从小到大都活在竞争中,从校园里的考试,到社会上的晋升,竞争已经成为我们生存和进取的动力。只有接受现实,积极参与竞争,才能充分发挥你的智慧。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增强自己的生存之本,就要在知识与能力上永远富有竞争力。要在社会变革中与时俱进,适应生存环境,取得人生成功,就一定不能舍弃终身学习的精神。
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有的人在大学里学的专业不好,毕业后只好找个不太需要专业技术的工作来做。这些人中一部分聪明的人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就在私下里不断学习一门专业或技术知识;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工作时间不卖力气,休息时间就是吃喝玩乐。结果可想而知,几年后或十几年后,那些聪明的人或是已经步入高薪行列,或是已经捧了一份“铁饭碗”,而那些不懂得提升自己的人则还处在人人都可以代替他们的低级职位。
这就是学习与不学习的差距。生活需要人们不断学习,社会需要人们不断学习,时代更需要人们不断学习。
我们总是羡慕那些成功者,认为和他们相比,自己一无是处。其实成功者不一定有多高的文凭,也不是每个成功者创业的时候都是学富五车、经验丰富的,他们一定是善于学习的人。可以说,学习能力已经成了新一代成功人士最基本的特质。
通威集团总裁刘汉元,经过20多年的创业,把企业发展成了国内最大的水产饲料及主要畜禽饲料的生产商。他所在的集团拥有4000名员工,正在向世界水产业霸主地位前行。2002年,他被《财富》杂志认定为“全球40岁以下最成功的商人”,在亚洲仅有13人获此殊荣。2004年,他被国际企业家联合会、《世界英豪》杂志社评选为“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领袖”。
尽管已经名利双收,已经成了一个如此规模企业的老板,其工作时间也是非常紧张,办公桌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留给他批阅的商务文件,但他再忙,哪怕身处天涯海角,每月的月底都要飞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参加学习,这是专门为在职的老板举办的学习班。
现在,充电已经成了一个时代名词,如果你想像你心目中的偶像一样,获得同样的成功,就不断地学习吧!
很多时候,我们都能听到许多失业或是退休的老者抱怨时运不济。人就是这样,遭遇困境的时候总会把原因归结到外部,而不能反省一下自身。为什么你得不到重用,甚至是遭到了“抛弃”?归根结底就是你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你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一直在消耗自己的“资产”,却不知道在这过程中给自己“充电”。
停止学习,就好像水在涨,而你则站在水里,如果你再不会游泳,就会被淹死。这对你个人和事业来说都是一件“坏事”。
在当今社会中,知识有两大特点:一是积累较多,知识量大,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二是增长快、发展快,快得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这大大加快了人力资本的折旧速度。今天,西方白领阶层流行着这样一条知识折旧定律:“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一切知识就会折旧80%。”你今天所懂的东西,到明天早上可能就过时了。现在关于这个世界的绝大部分观点,可能在两年之内将永远成为过去。看看那些因为技术的革新而即将消失的行业吧!这足以说明,不跟着时代的步伐走,早晚会被时代所淘汰。
可见,更新和补充知识是伴随你人生整个过程的活动。你必须时时地进行自我“充电”,提升自己的利用价值,学会通过不断地掌握新技术来改进和发展你的职业生涯,以保证自己始终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是你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公司就会年年为员工制订各种培训计划、组织参观学习、开设讲座等。你要主动争取每个机会。假若你不在企业培训的范围当中,那你可以选择自己“充电”的方式,去学习那些你急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或将来你会用到的知识与技能。千万别舍不得“学习经费”,或者觉得培训是企业的事情,而放弃自己“充电”。因为你通过自己“充电”将会增长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能站稳脚跟,其意义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人的能力和智慧都是随着工作中不断的努力学习得以提升的,无论现在的你处在什么职位以及哪个职业阶段,都必须坚持不断地学习,不断给职业生涯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
※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就是不简单
曾经在书上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如果给你一张足够大的纸,让你不停地对折下去,当你把这张纸对折到第51次的时候,它所达到的厚度是多少呢?
把一张纸对折,这是每一个人都做过的事情。对折一张纸,只需要花几秒钟,对折51次,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吧?大概几个小时就能完成了,我是这样想的。那么它的厚度能达到多少呢?大约有好几米高吧!
答案是:它的厚度大概是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区区对折51下,如此简单,就能使一张纸的厚度达到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我不相信。
然而事实的确如此。用计算机可以算出来这道简单的数学题。2的51次方=2251799813685248,如果这张纸的厚度按照0.07毫米计算,那么对折51次后,它的结果就是1.576多亿公里,超过了地球到太阳的1.496亿公里的距离。
这道题给人的启迪非常深。奇迹,往往就产生在一次又一次单调而重复的行为当中。这就让我们想起管理学上一个很著名的效应——“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是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花费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一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这就是“飞轮效应”!
美国GE前总裁杰克·韦尔奇曾对如何成功做出这样的回答:“一旦你产生了一个简单而坚定的想法,只要你不停地重复它,终会使之变成现实。”
央视国际“2007劳动榜样”节目,曾介绍了“平凡岗位勤于动脑,妙手描绘精彩人生”的人物罗永强。
2002年年初,高中毕业的罗永强被录用为重庆市新世纪百货商场的一名临时促销员。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卖帆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