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执行重在到位
24741800000006

第6章 心态到位,执行才能到位(1)

责任心态:改“这不关我的事”为“这是我的责任”

每一件工作所规定的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执行这个任务就应该负起这份责任。一个人责任心的强弱决定了他工作执行力的高低。有责任心的人对待工作是尽职尽责,他们能从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找到更多的乐趣。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没有一点责任心,除了他自己的眼前利益,什么也不关心,做事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么只能是无所事事,工作一定做不到位。

执行要到位,首先责任要到位。责任不到位,执行必定缺位。只有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才会打造出一流的执行力。

※责任到位,执行才能到位

近年来,有关“豆腐渣工程”的报道不时见于报端。

2007年8月20日的《报刊文摘》上刊登了一篇名为《老城经600年不倒新墙才数月已塌——明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被指“豆腐渣”》的报道。报道中称:

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安徽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7月9日大面积倒塌,引起当地群众普遍不满:“明皇故城历经百年风雨,整修城墙却因一场梅雨坍塌!”这不仅使国家数百万元投资付诸东流,也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遭受损毁。

皇故城午门修建工程总造价820万元。据事故调查小组介绍,东、西翼楼几面墙体完工最早的距事故发生仅一年多时间,最晚的才半年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午门西边不远,是600多年前修建的皇故城西华门,尽管已历经几百年风雨,但城墙整体仍相当完好。

为什么一边历经600年风雨不倒,另一边却刚刚建成就已倒塌?按理说,现在的建筑技术、材料远远超过600年前,但质量为什么反而不如以前?

答案只有一个:责任一缺位,执行必缺位。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

在南京一面建于明朝的古城墙上,细心的游客发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现象:每一块砖上都标有名字。

后来经导游介绍才知道,这面城墙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砖上的名字,就是负责砌城墙的工匠的名字。

几百年过去了,城墙还保存得非常完好,恢宏的气势、坚固的墙体,依旧可以感受到当年工匠砌墙时的用心。

当责任已经刻入了每一块砖里,执行就不可能不到位,墙体就一定能坚固,就绝不会出现“豆腐渣”工程!

在古城墙砖上刻下名字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不仅重大的工程要责任到位,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要责任到位。

责任不到位的执行,就像一盘散沙,散掉的不仅是执行的效果,还有人心,从而造就一支松松垮垮的团队。

那么,如何才能让责任不缺位?

(一)明白“所有人都有责任,实际上就是所有人都没有责任”。

执行中最怕说“这是你们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所有人都负责,结果往往是所有人都负不起责:有了问题你指望我、我指望你,结果是谁都不去解决;出了问题则互相推诿。

(二)明确“这就是你的责任”。

也就是将执行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明确告诉执行者执行的范围和标准,哪一点、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是你的责任”。

(三)出了差错,一定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尽管南京明故都古城墙的砖上只标出了工匠的名字,但毫无疑问,这背后必然跟着相应的惩罚措施:哪块砖出了问题,都能查到相应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

责任细到了每块砖上,谁敢掉以轻心?

如果有了这三点作保证,那么,责任就必然到位,执行就不再缺位!

※一流的执行必有一流的责任把关

一流的执行必有一流的责任把关,否则即使去执行了,也有可能因为疏忽或考虑不周全而导致执行的结果不完美。所谓一流的责任把关,就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工作,对交到自己手上的工作,要认真检查,细致去做,以确保执行的万无一失。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种德国产的柴油机,运转时声音很低,夜里放在枕边运转都不会影响睡眠。1983年,武汉有家工厂按照这种柴油机的设计图生产了一台,与德国产的柴油机相比,噪声很大,大家都不知道原因出在哪里。

后来,工厂从德国聘请了一位退休专家来担任技术指导。洋专家仔细研究了设计图,发现没有问题,便交付工人们按照图样生产,并吩咐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

新机器生产出来后,一试机,运转噪声还是很大。洋专家将机器停下来,让工人们将机器拆开。洋专家把手伸到机器内,掏出了一把铁砂。看着那把铁砂,洋专家非常愤怒,铁青着脸说:“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责任心问题!责任心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恐怕并不少见。

现在,几乎每个企业和组织都非常看重员工的责任心,在企业和组织中,员工的知识、技能相差不会太大,而造成的工作落差却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责任心”方面的差异。所以,很多企业高管这么认为:一流的执行必须有一流的责任把关,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

只要用责任心去把关,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任何一个老板,都应注重员工的责任心。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第一要素,在执行中,责任心往往比能力更重要。因为责任心强的人工作认真、仔细,可以确保工作少出差错或不出差错;因为有责任心的人会把圆满完成任务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会竭尽全力,确保百分之百地完成任务。有责任心的人即使专业能力稍差一些,他们也会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有专业能力但缺乏足够的责任心的人,则难以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因此如果一个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强烈的责任心,那自然就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果了。

※负责远远不够,还要负责到底

责任制造结果,责任确保业绩。锁定责任才能锁定结果。对结果负责,就是对工作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负责远远不够,负责到底才是真正的负责。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但会对事情的全过程负责,更会对事情的结果负责,因此,他们没有理由执行不到位,没有理由不成功。

戴尔公司作为个人电脑销售方面公认的“老大”,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员工有“将工作负责到底”的理念。

一次,有一个家住S市比较偏僻区域的青年人想买一台戴尔电脑。他通过报纸了解到,戴尔公司对该市可提供上门送货服务,而且速度比较快,他想试试戴尔公司的服务质量。

于是,他给戴尔公司打了个电话,然后坐在家里与朋友聊天。大约一个小时后,门铃响了。他打开门,来人称是戴尔公司上门服务的销售员。

他本想马上接待这位上门服务的人员,但他想试试戴尔公司的员工服务态度,于是他态度生硬地说:“没看到我们正在聊天吗?半个小时后我再接待你。”说完,他“砰”的一声,将门关紧了。

销售员当即说了一声“对不起”就转身走了。他以为这位销售员肯定不会再来了,哪知半个小时后,门铃又响了。这个销售员又来了,一进门就说:“对不起,刚才不知道您没空接待!”

这回青年见销售员不仅没有发怒,而且进门就赔礼道歉,不由得有些感动,于是感叹道:“都说戴尔公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好,想不到还真是如此!”

“是的,我们公司崇尚的是在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阶段都一丝不苟,绝对不能出现任何伤害顾客的现象。”

正是这种将工作负责到底的责任心,戴尔公司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不仅是戴尔公司,许多著名公司的崛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高度的责任心。

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充满责任感地对待工作,对遇到的问题设法解决,就能够排除万难,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是,如果一个人一旦失去负责到底的责任心,不能够很好地去对待自己的工作,那么即使是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也会做得一塌糊涂。

在美国一所学校演讲时,麦金莱总统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尽职尽责地把一件事情做得尽可能完美;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执行不能只重完成,不问结果,一定要有负责到底的责任心,对结果进行确认。这样,万一出现什么意外,也能及时查明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各行各业都需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将工作负责到底的员工。因为只有在强烈的责任心的激励下,才能不断创造佳绩。

※心中有责任,眼中才有活

在一个生产车间,大家都在紧张地工作着。突然,“当”的一声响,原来是机床操作工不小心,把大量的液体洒在机床周围的地板上。车间主任看到了,走过来说:“小王,你停一下,先把地板打扫干净。”

小王看了一眼,说:“李主任,咱们刚颁布的岗位职责说明书里面可没写清扫这一项啊!这不是我干的活,而且,我现在正忙着呢!”

车间主任顾不上核对职责说明书,就叫来一名服务工,让他把地板清扫一下。没想到服务工也以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他说,这是清洁工的工作。

车间主任说:“你干不干,不干我明天就辞了你。”服务工不过是一个临时工,最后因为害怕失去这份工作,勉强同意了,不过第二天就向办公室投诉了。

有关人员看了他的投诉,找来岗位职责说明书,结果发现:机床操作工有责任保持机床的清洁,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但没有写到应该清扫地板;服务工有责任以各种方式协助机床操作工领取原料和生产工具,并且保证随叫随到,即时服务,不过也没有责任清扫地面;清洁工确实有责任清扫地面,只是只有等所有的工人都下班,他才开始工作。

从表面上看,大家各执一词,而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还有公司制定的职责说明书作为“呈堂证供”。但实际上又怎么样呢?这反映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就是工作的“分内”与“分外”之分。

在工作中你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同事向你请求帮助,或者上司安排你做一件超出你工作范围的事,你该怎么办?

也许你会理直气壮地说:“对不起,这不是我分内的事,我没有责任去做。”也许你会迫于情面或者压力,心不甘情不愿地敷衍了事地应付,出了问题还振振有词地推卸责任:“这本来就不是我分内的事,我不该承担责任。”当然,你也可能会作出与上面两种截然不同的决定,热情地为同事提供帮助,积极地去执行上司安排的额外任务。哪一种才是负责的态度呢?

“分内”工作,大家基本上能做好,毕竟这是最基本的岗位要求,也是公司对其是否合格做出判断的基本依据。但对于职责之外的工作,不同的人就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害怕惹祸上身,会选择敬而远之,有的人则只要是关系企业的整体利益,就毫不犹豫地去做,绝不置身事外。

安妮在一家跨国公司办公室做打字员。有一天晚上,大家早早地下班回家了,只有她还在公司里整理第二天用的文件。

这时候,一个董事走了进来,说想找一些信件。

这可绝对不是安妮的“分内”工作,甚至她对那些信件一无所知,不过她仍然快乐地说:“我会尽快帮您找到它们,并把它们放在您的办公室里。”

大概半个小时之后,她找到了董事所需要的信件,并把它们送到了楼上董事的办公室。对方很满意她的工作。

大概过了两个月时间,在一次公司的管理会议上,大家讨论一个管理层职位空缺的问题。总裁征求这位董事的意见,这时,他想起了那位喜欢帮助人的打字员安妮,推荐了她。尽管有一些人不太同意,但总裁听完了他的叙述,爽快地答应了。于是,安妮一下子从一个普通的办公室文员,连跳两级当上了行政主管。

你现在明白了吗?你还在为推卸分外的责任而寻找借口吗?真正具有责任感的人,会自己消除分内分外的界限!主动承担分外的责任,这是负责的延伸和升华!

很多人抱怨自己没有机遇。机遇是无法预料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往往能够带给人们求之不得的机会。有责任感的员工,他们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总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总是愿意主动承担别人不愿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的事情,他们往往自觉地在工作中“多加一盎司”。

“多加一盎司”,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经常去做一些“分外”的事。所有的老板都喜欢能够为公司分担更多责任的员工。其实,多做一些“分外”工作,不仅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让自己收获良好的声誉,也会增加让老板注意到你的可能性。

※推卸责任不如积极补救

一家生产日化用品的化工厂,由于厂房地势较低,每年都要经历一至两次的抗洪抢险,有一年夏天,老板准备出差了。出差之前,他叮嘱几位主要负责人:“时刻注意天气预报。”

有一天晚上,远在广东的老板给几位负责人打电话,因为他看到天气预报说有雨,担心厂房被淹。当时,厂房所在地已经下雨了,可能由于天气关系,老板一连打了几个电话,都打不通,最后打到了财务经理的家里,让他立即到公司查看一下。

“嗯,我马上处理,请放心!”接完电话,财务经理并没有到公司去,他心里想:这事是安全部的事情,不该我这个财务经理去处理,何况我的家离公司还有好长一段路,去一趟也费事。于是,他给安全部经理打了一个电话,提醒他去公司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