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活着不是给别人看的
24743700000020

第20章 在爱的旗帜下,人常常会迷失自己(8)

在爱中沦陷的父母有三变:拯救、控制和受难

一般来说,在爱中沦陷的父母常常会变换三种形象:开始是一个拯救者的形象,中间是一个控制者的形象,最后是一个受难者的形象。

拯救者形象

从孩子一出生到三岁的时候,由于孩子还没有自我界限,所以,父母以一个拯救者的形象出现,是完全正确的。孩子这时还没有能力照顾自己,他们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父母必须承担起一切责任。但是,当孩子慢慢长大,自我界限逐渐形成的时候,父母依然以拯救者的形象出现,不让孩子去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替孩子扛起一切责任,这就大错特错了。例如,替孩子去做他们本来可以做、也有能力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替孩子解决本该他们解决的问题。虽然孩子已经明显长大,但在父母的心中始终认为孩子依然像婴儿一样无助,没有能力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这些父母看到孩子做一点事情,就心疼不已:“看孩子那么小,就背那么大一个书包,都快把孩子压垮了。”

他们不会说:“你看,这个孩子真行,他这么小,就能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属于孩子应该干的事情,哪些不是他应该干的,而且还应该随着他们的成长及时调整。比如,让一个两岁的孩子独自过马路,这是一个大错。但如果孩子到了十几岁,父母还不放心让他独自过马路,同样是一个大错。三岁时,父母不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就可以替他们选择幼儿园,但上大学时,孩子的志愿就应该由孩子自己来选择,这是他走向独立的起点。父母可以帮助他,可以给他参考意见,但最终的决定权在孩子手中。因为他的人生是从一个个选择和决定开始的,如果他不学会选择,不学会作决定,不敢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负责,他就会失去主宰自己人生的能力。

控制者形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发现孩子并不会完完全全按照父母的意愿行动和成长:父母想让孩子学钢琴,孩子偏偏喜欢画画;父母想让孩子学芭蕾,孩子偏偏喜欢跳街舞。这时,在爱中沦陷的父母便会以一个控制者的形象出现。他们会运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孩子的意愿,安排孩子的人生,并且常常以爱的名义。

“我这都是为你好!”

上面这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吧!

很多时候,父母常常打着爱的旗帜,实际上却是在压制孩子的意愿,控制孩子的人生。

父母控制孩子的人生,就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在爱的泥潭中,不管是依赖还是控制,父母使出全身的气力,都想紧紧抓住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改造孩子,塑造孩子的人生,以至于从根本上忘记了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生命有自己成长的意愿,春天来了,杨柳会青,草会绿,猫会叫,这是生命力的自然流露。如果生命没有成长的意愿,孩子就不会来到这个世界,来到你的身边。同样,拓展自我、完善自我,也是每个人心中的渴望,你需要,你的孩子也需要。所以,父母试图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的意愿之上,这本身就违背了生命的规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注定会感受到沉重和劳累,也注定会遭遇失败和沮丧。

受难者形象

当父母的控制和操纵以失败而告终的时候,他们就会由一个控制者转变成为一个受难者。这时他们会为自己的付出生气,认为自己付出得太多了,孩子却不听话、不争气。甚至还会认为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自己的人生被孩子拖累了。他们恨铁不成钢,抱怨孩子,怨恨孩子,又离不开孩子,不愿意放手。他们为自己悲哀,唉声叹气,哀求哭泣,表现得无辜、无助。

当然,很多时候,父母这三种形象并不是分别出现在孩子特定的成长阶段,而是随时随地出现,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不管孩子多大,父母都认为他们无力照顾自己,都想充当孩子的拯救者,试图让孩子的人格紧紧依附于自己。当孩子提出异议和反抗时,他们或者用忠告、劝诫、威胁、谴责、嘲笑和贬低等方式迫使孩子就范,或者用乞求、许诺、利诱、无助、装可怜等方式来诱发孩子心中的内疚和负罪感,以此让孩子放弃自己的主张和意愿。最后,当所有的话都说尽,所有的手段都用完,依然无济于事之后,父母便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受难者。这样的情况循环往复,不断出现,几乎每一次遇到事情时都会如此,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拯救、控制和受难。

人是感情动物,亲情、友情和爱情是生命中最刻骨铭心,但也是最复杂纠结的情感。健康的人际关系能滋生出健康的情感。有些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是健康的、适当的,但也有些人与他人的关系却不健康、不合适。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空间,我们彼此相互影响,但又不会感受到压迫和压抑。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则是一方过度依赖一方,或者是一方过度控制另一方,从而使双方都失去了独立自主的地位,无法快乐生活。

比如,真正健康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父母要帮助孩子独立,帮助他们定义自己是谁,最后放手让他们独立成长,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

然而,在不健康的母子或父子关系中,父母一方面不可自拔地陷入了对孩子不断地付出和照顾之中,一方面又憎恨这种无休止地付出。他们一方面试图控制孩子,但又发现无法控制孩子。他们希望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但又发现这似乎只是一种徒劳。他们总是想为孩子的问题负责,结果却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

对于上面的情形,你是不是心有戚戚焉?

你是不是过于关心孩子,太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太以他们的问题为自己的责任,试图替他们背起那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十字架,总是生活在担心和焦虑之中?

你是不是太关心孩子,以至于无法让孩子建立起完整的自我,而你的自我也沦陷在了这种不健康的关系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字架,都必须自己来背。你替孩子背了十字架,也许避免了十字架给孩子带来的沉重感和痛苦,但是,孩子却不得不去承受另一个更大、更要命的痛苦: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失去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生命会找到它自己的出路

泰戈尔说:“人是一个初生的孩子,他的力量,就是生长的力量。”

父母爱孩子的目的,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尊重孩子的天赋和意愿,让孩子成长,让孩子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旅程。

也许,一些父母担心放手让孩子成长,孩子会不会走上歧路和邪路?我想说的是,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空间,不用你操心,也不用你安排,孩子自会找到他自己的出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给人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