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类“贵族化”的课外活动,仅添置“行头”就花费不菲。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林宗翰是在3年前参加帆船俱乐部的,仔细计算后发现,这3年仅花在这项课外活动上的费用就近3000新元(1.5万元人民币左右)。他的开销包括:救生衣(120新元)、靴子(30新元)、驾驶帆船时的整套服装(70新元)、手套(20新元)以及每3个月所需缴付的190新元额外训练费用和参加比赛的报名费20新元等。虽然类似保龄球这样的活动,学校和教练并不规定参加的学生要自备用具。但大部分同学都愿意自费购置用具。正在上初中的黄弈澍就自己买了两个各价值250新元的保龄球,另外还有保龄球鞋、球袋、手指保护膜和保龄球擦亮油等,加起来约700多新元。除了参加学校的训练,黄弈澍每周在课余还要和朋友相约到球场上玩五六场,花费是50新元左右。
价格虽高,但学生们却都觉得受益其中,家长们也表示支持。上小学六年级的刘美怡说,她刚开始学帆船时很害怕,尤其是遇到强风时,要控制和稳定船身对她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她觉得自己克服了恐惧心理,变得更加自信独立。
全面细致的新加坡家庭教育
在新加坡,父母十分重视家庭的品德教育,积极努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
一、新加坡家庭培养孩子:仁爱之心;有纪律、有秩序;讲文明、讲礼貌
1.培养仁爱之心
新加坡家长不仅要以满腔的爱心爱孩子,还要教会孩子爱别人。要教育孩子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的学校等等。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只知道接受别人的爱心,而从不知道要以同样的爱心对待别人,那他长大以后只会成为感情上的白痴和魔鬼,或者只会麻木地接受别人的爱心,根本谈不上去爱别人。这样的孩子将来只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幸,他自己最终也会被家庭和社会厌弃。
家长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孩子明白如何表达情感。
例如,两个小男孩在玩“飞人”游戏,他们兴奋地在每个房间窜来窜去,在沙发上跳上跳下,大声尖叫大声欢呼,直到深夜也不肯上床休息。她们的妈妈没有照通常父母的做法上前呵斥孩子,然后一手拽一个,命令他们立即上床睡觉。她悄悄地关掉电视,关掉房间的大灯,蹑手蹑脚地开始收拾凌乱的玩具,并冲孩子们竖起中指“嘘”了一声,小声地说:“爸爸工作好辛苦,今晚要早点休息,我们可不可以暂时停止玩游戏,让爸爸好好睡一觉,明天上班才会很有干劲。”两个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显然玩得正在兴头上,对身边的游戏玩具都恋恋不舍。于是她允诺不急着将玩具收拾起来,而是先搁在一个大盒子里,等明天再玩。并且还极力表扬他们体贴父母、有孝心。孩子们于是都愉快地去对爸爸说“晚安”,并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卧室去了。
家长要培养孩子爱父母和其他人的情感,要给孩子表达这种情感的机会。譬如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工作很忙很紧,自己在家里玩耍时不能影响父母的休息;要关心父母的健康,尊敬年迈的爷爷奶奶,并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同伴一起游戏时能和睦相处,互助友爱;愿意为邻居、同伴做好事,等等。
2.培养孩子有纪律、守秩序
中国有句俗话:“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新加坡家庭教育的重要准则之一。新加坡的父母家长常常凭借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或各种形式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从而让孩子知道这些规范,并自觉地按照这些规范去行动。
新加坡国立大学著名教授、商业管理学院院长陈心刚先生在回忆他的童年生活时,深有感触地说:“那时我和哥哥都很小,不太懂事。可我们的父母试图让我们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规。在家里,妈妈要求我们知道家里的各种用品、物件都在固定的摆放位置,每次使用后要物归原处。她每天都要我们按时就寝和起床,按时进餐,按时做各种练习与作业。那时我和哥哥都很听话,倒不是因为担心不听话会挨打,而是担心不听话,妈妈会把我们的表现告诉老师,那么同学们也会知道的,这可是件没面子的事。”他还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小时候父亲和自己对弈的情形。有一次父子俩下棋,好胜心极强的陈心刚运心想胜过爸爸。睁大眼睛聚精会神地思考着每步棋的走法,手里的棋子被渗出的汗沾湿了。好不容易想出攻势凌厉的一招,他得意地往前走了一步,孰料就在落子的一刹那,他突然发现自己计算错误,这一招不啻于是主动送入虎口。他连忙嚷着要悔棋。这时候,平日一贯慈祥温和的父亲却变得严肃起来,他不准小心刚悔棋,虽然这只不过是场非正式的棋赛。幼小的心刚暗暗不满于父亲的不通情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爸爸“小心眼儿”。多年以后,他才领悟到当年这“落子无悔”的小插曲中饱含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任何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规则是顺利进行游戏,达到游戏目的的保证。对孩子而言,游戏规则是对自己行为的必要约束。至于和孩子一起游戏时,父亲督促孩子严格遵守规则,正是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训练他的纪律性,并为他将来成为守法公民打下牢固的基础。
3.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新加坡人十分注重文明礼貌,认为“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提倡文明礼貌无疑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教养的程度。他们认为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就是要求孩子学会和气、文雅、谦逊地说话、行事;文雅的谈吐必须与得体的举止相匹配。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就是要求孩子学会和气、文雅、谦逊地说话、行事。新加坡人很注重礼貌用语。
例如,新加坡的父母教育孩子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对父母、老师和其他年长者称呼“您”,而不能直呼其名;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真诚地说“谢谢”,而不能认为是理所当然,置之不理;当妨碍了别人或给人带来不便时,要主动说“对不起”、“麻烦您了”,而不能不表示你的歉意,更不能说“活该”;当别人向你赔礼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或“不要紧”,而不能得理不让人,更不能不依不饶,无理取闹;在街头巷尾碰到同伴、长者、要说“您好”,而不能低头侧身装没看见;与人分别时,一定要说“再见”,而不能自顾走开、毫无表示;文雅的谈吐必须与得体的举止相匹配。因此,家长在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的同时,不应不懈地培养他得体优雅的举止;需要让孩子知道并遵守的行为规范有:站立时挺胸收腹梗颈,双肩平放不摇晃,两臂下垂不揣兜,腿部不颤动;进入别人(包括家人)房间,要先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去,不能随便推门而入;拜访人家要预先通知,并注意时间,一般不在吃饭和午睡时间去,尽量避免妨碍人家的正常生活;任何季节都不能身穿内衣裤或睡衣去访问人家,或在家接待来访客人;客人来访时要主动让座,倒茶时要双手奉上,会客时坐姿端正,不要左靠右歪,双脚不要叉太大或跷“二郎腿”,也不能摇摆晃动。与人谈话时,不挖鼻孔、抠耳朵、剔牙齿、搔痒痒、脱鞋袜、抠脚趾;就餐时,不在客人和长辈之先动筷,不在菜盘中翻捡,餐具要轻拿轻放,减少碰撞,吃东西时不发出咀嚼声;在公共场会,咳嗽、打喷嚏、吐痰均需用手绢掩住口鼻,不能冲着别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上,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作个富有教养的好榜样。起码在上述这些方面能给孩子以正确示范。
此外,新加坡人的为父母之道还包括教育孩子勤劳俭朴,从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说真话,不说假话等等。
在新加坡的德育教材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上小学一年级的小丽心十分喜爱画画,多次要求妈妈给她买盒彩笔,可是妈妈没把此事放在心上,一直没给她买。丽心为了得到这盼望已久的彩笔,开始骗妈妈:“我们老师说,明天每人要带一盒彩笔去幼儿园画画。”妈妈不敢违抗老师要求,赶紧去买了盒彩笔,丽心终于以说谎达到了目的。类似这样的说谎情况在许多孩子身上时有发生,事实上家长只要加以适当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不少新加坡家长也已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如一时无法满足,也必须向孩子说明理由。倘若对孩子的愿望与要求不分青红皂白地不予理睬,或一味拒绝,就很容易使孩子说谎或背着家长干坏事。
二、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方式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家长起到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新加坡教育专家为家长精心设计了进行家庭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供家长参考、借鉴,加以利用。——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好表率;要一贯地、一致地要求孩子;艺术陶冶;多采用正面教育。
1.家长要做孩子的良好表率
孩子天性好摹仿,他们学习说话,待人接物,往往都是从摹仿开始的。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的父母自然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父母通常是孩子心目中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都会用精细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默默地摹仿着、学习着,往往在父母还没觉察到的时候,孩子已经学会了父母的一些行为,所谓的“耳濡目染,不学已能”就是这个道理。
小雯的爸爸妈妈谈话时,当爸爸的常不耐烦地对妈妈嚷嚷:“少啰嗦,干你的事去吧。”所以有一回,当小雯不愿听爸爸的话时,她也很不耐烦地冲爸爸嚷道:“少啰嗦,干你的事去吧,不要管我。”这让爸爸既吃惊也很生气,他哪想到其实小雯正是从自己这儿学到这一套不礼貌的举止的。
孩子接受父母的影响,不仅仅听其言,还常常观其行。
帆仔的爸爸妈妈都是新加坡某公司的普通员工,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抽出时间进修,并把书本带回看。在父母的影响下,强仔从小就爱看书学习,并且能够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看漫画书、画画、玩积木、做手工。
前苏联教育商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指家长朋友)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们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么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发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在各方面也严格要求自己,作好孩子的表率。
2.要一贯地、一致地严格要求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应该提倡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而不是偏爱和溺爱。孩子并不是从呱呱坠地就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许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善恶观,需要父母加以教导。
新加坡小学三年级的英子的妈妈要带她上街,临走前,妈妈想起上回逛街时,英子因为见到了只玩具熊而舍不得离开,非缠着妈妈将熊买回家。当妈妈拒绝地的要求后,她便在柜台前又哭又闹,还拼命扯着妈妈的衣角不走。妈妈很生气,当时特别想把英子揍一顿。可英子的妈妈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她不理睬英子撒娇胡闹,自己转身就走。英子看妈妈真的不理自己了,只好乖乖地跟在她后面回家了。接受了那次上街的教训,这回妈妈向英子“约法三章”,事先就说好了这次上街不给她买任何东西,英子眨巴着大眼睛,想起了上回在商店胡搅蛮缠的情景,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她和妈妈拉拉小指头订下这条规矩,果然这回上街英子表现不错,她不但没有再向妈妈提出任何过分的要求,更没有出现任性行为。
像英子这样的情形时有发生。孩子常会向爸爸妈妈提出要求。对那些合理要求,爸爸妈妈应尽量给予满足,不合理的则要断然拒绝。不过在拒绝孩子的要求时,爸爸妈妈还要让孩子明白,他的要求是因为不合理才遭拒绝的。不仅仅他自己有各种愿望和要求,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他的合理要求,爸爸妈妈应该满足;对爸爸妈妈与其他人的合理要求,他也应当努力执行。
当孩子的任性行为发生时,父母千万不能顺着他,这时候最好是不理睬他,或是转移他的注意力,等他的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再给他讲道理,直到把他说服。
比如有一回,不满七岁的兰仔硬是不肯在饭前洗手。妈妈想拉着他脏兮兮的手到水龙头下洗一洗时,他就索性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他的哭叫并没有让妈妈改变主意,妈妈说他要是再这么不讲道理,就不让他吃饭了。可兰仔的倔劲也上来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开嗓门哭得惊天动地。这时爸爸和在家帮忙的阿姨全部一言不发地离开他,让他哭个够,并和妈妈一起表示:“如果你再哭,我们就不和你在一起了。”也许是意识到哭闹没有奏效,兰仔终于不再无理取闹了,他怏怏地止住了哭声,向爸爸妈妈妥协了。
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一定要协调一致。比如在对待这件事上,兰仔的爸爸妈妈采取了一致态度,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果父母亲的要求不一致或有一方姑息迁就,就容易使孩子无所适从和钻大人的空子,甚至会形成看人做事的双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