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24866900000035

第35章 粮食安全·生态农业·绿色食品(5)

生态农业方式在提高饥饿地区的粮食产量方面的作用绝对胜过化肥

“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亟需采取最高效的农业技术。当前的科学证据表明,生态农业方式在提高饥饿地区的粮食产量方面的作用绝对胜过化肥,”德·舒特说,“靠着大型农场的工业化耕作,我们是无法解决饥荒、制止气候变化的。”世界饥民中的大多数都是小型农户,证据表明,通过生态农业方式,这些农户可以提高粮食产量来养活家人。

生态农业就是把生态学和农学进行跨领域结合

生态农业就是把生态学和农学进行跨领域结合,力图通过模拟自然、建立可持续、多样性和高产出的生态农业系统。生态农业一开始经常要对传统或者原生农业进行观察,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这种方式,现代科学可以帮助改进(请注意,不是抛弃或替代)传统农业系统,有效地利用当地的知识和资源。

东亚的一种生态农业系统,即稻-鸭-萍共作模式:不要肥料、除草剂和杀虫剂等额外投入

德·舒特在新报告中提到了东亚的一种生态农业系统,即稻-鸭-萍共作模式。浮萍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为水稻提供了养料,为鸭子提供了食物,同时鸭子吃掉了可能危害水稻的虫子。这样一来,农民就不需要再进行肥料、除草剂和杀虫剂等额外投入。

通过生态方式提高生态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和养分的循环培养土壤中的有机质玛西亚·伊什-埃特曼是英国农药行动网络的高级科学家,他在总结生态农业的益处时说:“通过生态方式,农民们可以提高生态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和养分的循环,为传粉昆虫提供栖息地,培养土壤中的有机质。”埃特曼是参与“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报告撰写的四百位科学家之一,该报告于2008年发表,它也指出生态农业为小型农户提高粮食产量和减少世界饥饿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方式。

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

“粮食优先”是一个致力于消除引发饥饿的不公正的组织,其执行主席埃里克·霍尔特-吉莫涅茨认为生态农业主要被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户所采用。比如,“农夫运动”过去二十年中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很多地方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他指出,生态农业一直被产业界和各国政府忽视甚至批判,认为它无法生产足够的粮食来消除饥饿,他说:“生态农业的推广工作一直是由农民、小型农户组织和NOG进行的,他们的合作对象常常是独立科学家……正因为如此,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科学领域,因为它的效果非常积极而且投入相对很小。”

古巴的经验:通过政府途径大力推广生态农业耕作方式

唯一一个通过政府途径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国家就是古巴,但它实施生态农业也是迫不得已的。苏联解体后,古巴失去了赖以生产和进口粮食的国际贸易体系,古巴人将这一段时间称为“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无法获得必需的土壤、肥料和农药来进行工业化的粮食生产,古巴人的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但该国很快就开始在群众中采取并推广生态农业的耕作方式。由于燃料短缺,他们不得不把农场和菜园设在城市周边,以便把运输需求最小化。霍尔特-吉莫涅茨说古巴“是一个光辉典范,充分展示了政府切实支持生态农业方式的强大效用”。

美国政府还没采取任何生态农业措施,美国小部分农场现在进行有机农业生产迄今,美国政府还没有采取任何生态农业措施,无论是在国内农场还是为外国提供的农业援助里。在美国,有一小部分农场现在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在食品生产中不使用有氮肥、毒农药或者转基因种子。但是,美国大多数有机农场采取的都是“输入替代”方式,这是一种介于工业化农业和生态农业之间的中间阶段。在“输入替代”阶段,化学输入物被各自的有机输入物所替代;粪肥替代了氮肥;Bt等有机农药替代了毒性更大的或者残余性更久的。但是,霍尔特-吉莫涅茨说真正的生态农业实践在美国“凤毛麟角”,尽管他也注意到一些酿酒厂正在转向生态农业方式。

美国最着名的生态农场之一:弗吉尼亚州的多元农场

美国最着名的生态农场之一就是弗吉尼亚州的多元农场,农场主乔尔·萨拉汀对他的畜群“管弦乐队”进行了精心的编排,让每个种群都在农场各处轮转,以求得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首先,他的肉牛集中在一块牧场上吃草,然后再移往下一块。几天之后,当牛粪中的蛆都孵化出来并且长肥变大的时候,萨拉汀就会搬来移动式鸡栏,蛆虫是鸡喜欢的食物,在帮萨拉汀解决了害虫的同时还借助鸡爪的抓挠把牛粪当作肥料撒进了土壤。就这样,牛群和鸡群在农场上不断游转,让每块牧场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在猪、兔、火鸡等其他禽畜的饲养上,萨拉汀也采取了同样高明的策略。

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的土地的粮食产量平均提高了79%

在报告中,德·舒特说生态农业的“资源保护和低外输技术提高产量的能力已经得到证明”,他还引用一项研究的结果,说采用生态农业技术的土地的粮食产量平均提高了79%。报告还指出了生物多样性在改善小型农户膳食方面的重要性。尽管一个人摄入的热量可能大多数都来自大米、小麦或玉米等主食,但在多样性生态农业系统中种植的副食也可以提供至关重要的养分,甚至在青黄不接的时期还可以充当重要的食物来源。

生态农业既能够减缓气候变化,还能让世界在日益增加的气候极限面前拥有更强的恢复力报告还强调说,我们采取的农业技术应该既能够减缓气候变化,还能让世界在未来日益增加的气候极限面前拥有更强的恢复力。首先,它赞扬了生态农业可以让“食品生产摆脱对化石能源(油气)的依赖”,而且为“减缓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方式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地上生物量中的碳汇,以及通过减少直接和间接的能源使用来避免农场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此外,报告还指出生态农业有能力“显着缓解”旱灾和飓风等极端天气的破坏。

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户采取生态农业的耕作方式在报告中,德·舒特呼吁各国采取行动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小型农户采取生态农业的耕作方式,比如对农业研究和推广服务进行再投入、投资建立促进(农业)合作的社会组织、强化女性能力以及“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将可持续农场与公平市场联系起来”。

有机生态农业到2050年可以超出粮农组织提出的必须比现在增加70%的需求量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到2050年要养活多达90亿的世界人口,粮食产量必须比现在增加70%。如果世界能够按照德·舒特报告中提出的路径前进,并且实现研究中所验证的生产力,到2050年甚至可以超出上述粮农组织提出的需求量。(来源:农博网,作者:吉尔·理查德森)

与此文观点相同,在国内的农业专家中,支持生态农业,反对化学农业与转基因农业的专家也大有人在。有专家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国内粮食供需市场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调难题,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现有的粮食直补政策因为潜存的政策实践悖论,难以化解粮食市场的结构性失调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在农业经营上应该鼓励发展以生态农业发展为导向,以土地村社所有权实施后的村民自治组织或土地信托合作社为依托,以组建土地经营权可以抵押贷款的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手段,以构建农业保险体系为保障,以加大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和财政支农力度为支撑,夯实农业经济发展基础环境的经营模式,努力确保留守村庄的青壮年农民能够获得与外出务工农民均等的劳动报酬,从根本上打破农业经营上存在着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从而保障粮食供给的持续稳定增加。

笔者认为,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的必由之路。从现实的情况来说,农业化学化与转基因化无法从根本上保证粮食安全。许多农民连自己种的粮食都不吃,而是完全推向市场,这并不是什么不可公开的秘密。而这种现象也说明,粮食安全已到了一个非解决不可的时候,农业的发展方向已到了确定长久发展模式的定调阶段。当然,是全面推广生态农业,还是依赖于化学肥料与对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农药来生产粮食确需一个深入探讨与实践方面的双重考量。而对于条件与农业基础千差万别的中国农业来说,分门别类设计出与各地状况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也是一个需花费巨大智力投入的关键问题。

绿色食品并非奢望

绿色食品不是一个新概念,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这个概念早就存在了。从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化肥没有投入使用以及转基因种子未进入实质性应用之前,我们的粮食基本上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不但没有污染,也没有化肥及农药残留,更不用提是否存在转基因问题。

从根本上来说,可以说绿色食品是针对工业污染、生态失衡以及深受世人诟病的转基因植物提出来的。经济的发展已经让人们不满足于吃得饱,而是要吃得好。化学农业的不可持续性,以及化学肥料生产的粮食已无法让人吃得放心,睡得安心为世界提出了一个严肃的关乎“吃”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绿色食品。事实上,倡导绿色食品与倡导生态农业在本质上同一个问题的两个阶段。注重绿色食品必然要求实施生态农业,而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之一也是生产出安全的绿色食品。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绿色食品观念已成为国际性共识,并已形成了绿色食品的安全生产与认证一整套标准。简单地说,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最纯真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但此类食品并非都是绿色的。

一般来说,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2、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很显然,这是一个从生产到流通都具有明确要求的一整套要求与规定。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考察认证工作由中国绿色协会负责,并由中国绿色食品中心统一认证、管理与实施。

笔者认为,对于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来说,正处于一个转型时期,其长久的发展目标必然是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而由此导致的一系列三农产业的改革也必将是深刻与持久的。与许多国家不同,中国人口众多,而耕地却相对较少,粮食安全问题每时每刻都是全国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如同农业部长韩长赋所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尽管目前的中国尚未形成对国际社会的依赖,但这种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一旦中国出现粮食自我供给不足的情况而求助于全球粮食市场,事关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存问题就不仅是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可能成为一个棘手的国际性问题。事实上,即便中国目前并未对国际粮食价格连续上涨造成决定性影响,仍然有不少居心叵测的人把粮食危机的矛头指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