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24867600000033

第33章 直面恐惧(1)

——恐惧可以蒙蔽很多东西,却蒙蔽不了智者的眼睛。

经典实验:恐惧的根源

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名叫华生(Watson),他通过研究认为,恐惧可以通过学习而产生,同样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消除。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找来一个刚刚出生11个月名叫阿尔伯特(Albert)的婴儿作被试者。他的第一个实验是想使阿尔伯特对大白鼠产生恐惧反应。

实验一开始,他发现孩子听到大的声音和失去支持时,便产生恐惧反应,还发现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距离他在十二英寸之内,他就会设法得到,得到之后便摆弄它。这个孩子对巨大声响的反应同其他孩子的反应是一样的。华生找来一根直径一英寸,长三英尺的钢棍,当用锤子敲击这根钢棍时,孩子便产生明显的恐惧反应,在做完上述预备实验之后,华生便开始正式做实验,他先让阿尔伯特玩弄一只大白鼠,孩子玩得很高兴,几周之内毫无惧怕的迹象。有一天正当阿尔伯特伸手去触摸那只大白鼠时,华生用锤子猛敲那只钢棍,发出很强的噪声,使阿尔伯特产生了很不愉快的感觉。华生是这样描述当时孩子的表现的:他被吓得猛然跳了起来,然后跌倒,一头扎进床上的褥子里,可是孩子并没有哭叫。以后华生便重复地这样做,每当孩子伸手触摸大白鼠时,华生便敲击钢棍,孩子便猛然跳起然后跌倒,继而哭泣。这种做法显然给阿尔伯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周之后华生又让阿尔伯特玩弄大白鼠,这时孩子对动物不怎么感兴趣,看来有点胆怯。华生对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描述的:当把动物突然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时,阿尔伯特并没有走上前去接近它。当实验者逐渐把大白鼠移近阿尔伯特时,孩子便试探性地伸出左手。当动物用鼻子嗅他的左手时,他立刻把左手缩了回去。后来他伸手去摸大白鼠的头,当还没有碰到动物时,便又把手缩了回来。在进行本实验之前,阿尔伯特是不怕大白鼠的,而这种实验重复多次之后,他不但惧怕大白鼠,而且害怕兔子,害怕用动物皮制的衣服外套和棉花。

所幸的是华生还可以通过重新形成条件反射的方法,或者称作去条件反射(Deconditioning)的方法,消除恐惧。有一位名叫彼得的小孩就做过消除恐惧的实验。

彼得是一位三岁的男孩,他不但惧怕大白鼠,也怕兔子、毛大衣、羽毛、棉团、青蛙、鱼和机械玩具。彼得很像刚才所说的阿尔伯特,所不同的是,彼得的恐惧不是在实验室里而是在家里形成的。

华生有一位研究生名叫琼斯(Jones),华生交给她一项任务,要她设法减轻彼得的恐惧行为。琼斯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把彼得置身于他所害怕的那些东西面前,同时让其他一些孩子在场,而那些孩子对琼斯害怕的动物并不害怕。琼斯把这种方法叫作“社会因素法”。琼斯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推想,如果彼得看到其他孩子玩弄这些东西,他的好奇心就足以使他战胜恐惧。

这种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彼得的恐惧开始逐渐消退,不幸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彼得患了猩红热,住了两个月医院。出院那天,正当他和护士上出租汽车时,有一只个子很大的狗向他们发起了攻击,他们两个一阵慌乱,当彼得躺在汽车上时,显得精疲力竭。经过几天恢复之后,琼斯又把彼得带进实验室,想看看他是否还害怕以前所害怕的那些东西,出乎意料的是,他比以前怕得更厉害。

在彼得身上所作的实验失败了,但琼斯和华生并不灰心,他们决定变换一下方法再做一次。他们想,如果把彼得所害怕的东西,同可能引起愉快感的东西放在一起,呈现给他,也许他就不会再害怕了。于是他们别出心裁地利用彼得吃午饭的机会进行实验。他们把彼得领进一个长约40英尺的大饭厅里,让他坐在一把高椅子上,当他吃得正高兴的时候,把一只兔子放在远处让彼得看。因为距离远,兔子又是放在铁丝笼子里的,彼得并不害怕,照样吃他的饭。以后每当吃午饭时他们便如法炮制,不过逐日将兔子移近,后来竟把兔子放在桌上,进而又放在他的大腿上,最后彼得一手吃饭,一手玩兔子,恐惧就这样消除了。

相关实验

A.艾尔伯特的恐惧

实验原理:恐惧情绪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

实验主持人:华生。

实验对象:艾尔伯特。

实验过程及结果:

着名的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Watson)先生做个一个很经典的实验,他将一名只有9个月大的婴儿艾尔伯特(Albert)作为实验对象。华生团队对艾尔伯特经过反复观察,发现艾尔伯特对巨大的声响会产生本能的恐惧,而对动物,例如狗、白鼠等并不害怕。

实验开始后,华生团队反复向艾尔伯特同时呈现巨大的响声和白鼠。再如此呈现了7次后,他们发现即使不再发出巨大的响声,只呈现白鼠时,艾尔伯特也会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在随后的日子里,华生团队发现,艾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已经延伸到了很多相似的事物上,如他开始对狗、白色的皮毛大衣、华生的白头发、棉花等白色或者毛茸茸的东西都会感到恐惧。

在实验停止一个多月的时间后,艾尔伯特的恐惧依然没有消退,这说明这种习得情绪会持续的相当久。华生的这个实验说明了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后天习得的。

实验联想:

这个研究的结果通常可以被套用到其他的地方用来解释常见的其他情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恶等的缘由。听到老歌时感到伤感,求职面试时感到紧张,春天到来时感到愉快,看见牙医工具时感到害怕。这些情绪现象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此前生活中建立的复杂的条件反射。

B.沟通恐惧症

实验原理:越不自信的人,越不敢面对现实。

实验对象:张某。

实验过程及结果:

张某今年26岁,在某公司任文案人员。他相貌文雅,很受同事的欢迎。

但是有一天,部门领导因不满意他起草的一份文件而严厉地训斥了他。一脸沮丧的他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就一言不发,同事们围上去安慰也不管用。从此,张某像变了个人,上班几乎不说话,和谁也不接触。需要沟通传达什么事情都通过公司的内部网络贴帖子,明明同事就坐在他对面,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也都通过网络。当领导有事不得不去面对面的时候,他表现得非常紧张,脸发红,手心出汗,总是不自觉地拽衣袖,时间长了衣袖竟被拽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