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24867600000034

第34章 直面恐惧(2)

实验联想:

张某的表现是比较典型的社交强迫障碍。表面上看,张某是因工作遭领导训斥才出现这种心理问题的。但事实上张某心理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长期压力积累造成的。目前就业竞争激烈,张某虽在工作岗位上,但公司人员流动非常大,同事们像走马灯似的来来去去,给张某带来巨大心理压力。再因工作不力被领导训斥,使张某每天都担心自己会被解雇。因此每个举动都谨小慎微,不敢和同事多说话,不敢见领导,一切都通过网络联系,让自己置身事外。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欢在网上聊天,沉溺于网络世界。而且上网联络,不用面对面接触,自然轻松。长此以往,性格就变得有些孤僻,而现实世界需要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时,我们反而觉得不适应。正所谓和网络近了,和人远了。张某已经存在网络依赖心理,只有在网络上他才能感到放松,感到自然,而见了同事、领导乃至陌生人则不知所措。更何况被领导训过了,更不敢去见面了。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者消除网络依赖症呢?首先,我们应该从心理上树立自信,放弃网络联系方式,逼自己走进人群中,尽可能放松心情,对自己说“我是最好的”,主动与他人接触;此外,还可以找亲朋好友聊天转移紧张情绪。这样,离网络远了,和人自然就近了。

测测你自己:社交恐惧测验

评分方法: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以选择,它们分别代表: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根据你的情况在以下题中圈出相应的答案,此数字也是你每题所得的分数。将分数累加,便是你的最后得分了。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答:(1234)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答:(1234)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答:(1234)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答:(1234)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答:(1234)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答:(1234)

7.我害怕当众讲话。答:(1234)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答:(1234)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地发抖、心慌。答:(1234)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答:(1234)测试结果:

(1~9分)放心好了,你没患社交恐惧症。

(10~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不妙。

(25~35分)你已经处在中度社交恐惧症的边缘,如有时间可以去看看心理医生。

(36~40分)很不幸,你已经是名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了,你可以去看看心理医生,他会帮你摆脱困境的。

小贴士:恐惧社交心理

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的对象主要是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他们在公共场合把注意力过于放在周围的环境上,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关注,担心自己会出现错误而被别人嘲笑,总处于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之下。社交恐惧症常常会导致口吃、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兴奋性晕厥等并发症,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经专家研究表明,“社交恐惧”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与人在童年时期的某个行为印痕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有一个人小时候曾经得到一次演讲的机会,他做了精心的准备,希望风光一把。可没想到,他上台时竟把原先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词忘得一干二净,这使他尴尬至极。从那以后,他变得不敢当众讲话了。有一个男孩,平时很喜欢去同学家里玩,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那位同学的母亲在教训孩子:“别让你的那个同学老到家里来玩,烦死人了,下次他再来你赶紧打发他走。”这个男孩悄悄地缩回了已经踏入门槛的一条腿,从此之后,他变得害怕与人接触和交往,更不敢与人交朋友。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治疗社交恐惧症呢?

先找出具体的刺激源,接下来就是进行“心理认知”治疗。让患者通过回忆、与心理医生交谈及催眠治疗等方式,找出引发心理障碍的确切原因,再据此对症下药,进行“行为治疗”“行为治疗”就是根据患者的病因教会其采用相应的心理对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正常的社交思维习惯和模式。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注意力集中法:在社交场合,不必过度关注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要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小人物,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分关注,正确的做法是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才对。

兜头一问法:当心理过于紧张或焦虑时,不妨兜头一问: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最终我又能失去些什么?最糟糕的结果又会是怎样?大不了是再回到原点,有什么了不起!想通了这些,一切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了。

钟摆法:为了战胜恐惧,心里不妨这样想:钟摆要摆向这一边,必须先往另一边使劲。我脸红大不了红得像块红布;我心跳有什么了不起,我还想跳得比摇滚乐鼓点还快呢!结果呢,人们会发现实际情况远没有原先想象得那么严重,于是注意力就被转移到正题上了。

系统脱敏法:如果面对自己爱恋的女孩子,可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克服心理障碍。一、先下决心看她的衣服;二、看她的脸蛋儿和眼睛;三、向她笑一笑;四、当有朋友在身边时主动与她说话;五、有勇气单独与她接触。这种避免直接碰撞敏感中心的方法使一个原本看来很困难的社交行为变得容易起来,这种方法对轻度社交恐惧症一般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过,当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已经比较严重时,就有必要适量应用药物治疗,这对消除心理紧张和缓解生理不适均有一定效果。这种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对药物的成瘾性、依赖性等不良后果。

可以说,社交恐惧症的治疗过程也是重塑患者健全人格的过程,其见效并不难,关键是如何保证不再复发。外界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新的环境刺激会对“社交恐惧”形成新的情境唤醒。因此,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常常会无济于事。在治疗社交恐惧症的过程中,只有运用生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措施,将常规性一般治疗与阶段性强化治疗并举进行,才能使希望走出社交恐惧症阴影的人们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明媚天空。

小结

在现代社会,恐惧越来越有力地折磨着我们,到了每一个人都无法规避的地步,这让人想起19世纪英国诗人和散文家麦尔慈,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宇宙对人类是友好的吗?”这个悬而未解的问题,困扰着许多自恃聪明的人,让人倍感世界的无常。正是由于人的有限与渺小,比之于宇宙与世界的深不可测,才使人对许多无法理解的事物生出恐惧。比如,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都幼稚地认为“4”“13”这些数字会给他们带来不祥,可见,面对世界的无常,人是多么脆弱而无助。

恐惧是在可怕情景影响下产生的一种十分紧张的情绪反应。特别是当这种情景会使人具有重大意义的需要遭到剥夺时,如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名誉、前途和经济利益时,恐惧的情绪就会支配人的整个身心。

恐惧,它比害怕更深刻。害怕是面对一个具体对象的,恐惧与焦虑一样,可能是没有具体对象,无边无际的。肉体遭到攻击(如一只老虎朝你扑来)会害怕,精神的伤害却产生恐惧,最终带进绝望。害怕是现在的,恐惧则可以针对未来和不可知的事而发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克服恐惧心理呢?

首先,我们要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对。另外,平时积极参加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比如:进行危险情境模拟训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心灵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