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24867600000009

第9章 智商揭秘

——智商并不代表智慧,唯有沉思。

经典实验:智商决定学习吗

动物心理学的鼻祖桑代克是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创始人,他不仅创建了教育心理学,并且设计了相关测验,是美国教育测验运动的领袖人物。桑代克出身马萨诸塞州牧师家庭,他与生俱来羞涩、孤独的性格,让他只有在学习的时候才能找到乐趣,渐渐地他显现出他过人的学习天赋,桑代克毕其一生研究心理学,推出了诸多的着述。桑代克在1895年时到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小鸡走迷津实验(即走迷宫),后来又辗转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继续对猫和狗等小动物展开研究。通过实验他发现,最初,小动物们在死胡同里转来转去的时候,偶尔会找到出口,逃出迷宫,但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经过多次的寻找,这些小动物寻找出口的时间渐渐缩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再次把这些小动物放入迷宫,它们会马上找到出口,成功逃出。

通过实验,桑代克指出,小动物们是没有推理逻辑的,因此它们不是因为这一点而逃出迷宫,它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是在于不断地尝试,有了失败的经验后,它们基本不会在同一错误上再错,记住那些路口,换而言之就是它们已经在这些有用的行为和行为的目标之间建立了联系。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桑代克为木箱设计了一个能打开门的脚踏板。小动物们可以通过这个脚踏板开启门,然后逃出木箱子,并能得到它们的胜利奖赏,木箱外的鱼。试验开始了。看看这些饥饿小动物最初在木箱中的表现吧,它们只会漫无目的地乱咬乱撞,偶然碰到脚踏板才会逃出木箱,得到食物。紧接着,桑代克第二次把小动物放入木箱中,通过反复的重复,小动物积累了成功逃出的经验,最后,它们竟然可以一次性就逃出木箱。

据此,桑代克推断,学习实际上就是机体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表示“学习即联结,心即是一个人的联结系统”。与此同时,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不断累积错误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再次遇到同一错误人们会条件反射般地避免,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人们根据桑代克的这一理论,将他的学习论述称之为“试误说”。

其实,学习就是一种尝试的过程,欧美人能在近现代有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完全得益于欧美地区一句广为流传的口头禅:“试一试吧!”只有尝试过后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谓天才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孜孜不倦上进的心,他们不会害怕失败,失败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一颗去勇于尝试的心。

相关实验

A.聪明的秘诀

实验原理: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智商。

实验主持人:英国广播公司(BBC)。

实验对象:志愿者。

实验过程及结果: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2006年的时候进行了一项“让人聪明”的实验。研究院人员向每一位参与实验的受试者发放了一份“变聪明指南”,让他们根据指南上的建议在一周内尽最大可能去做。“蒙住眼睛在家里走动”“用‘非正手’操作鼠标”“玩拼字游戏或字谜游戏”等都是这份指南里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很简单,你不妨试试,看看你有没有变聪明些:

星期一:徒步或是骑单车上班;晚餐以鱼肉为主。

星期二:学习几个陌生的单词,并用它们造句、会话。

星期三:跑步健身或是冥想;和陌生人沟通、聊天。

星期四:不按往常路线去上班,玩玩“脑筋急转弯”游戏。

星期五:向咖啡和酒精说NO;把要买东西的列表牢牢记住。

星期六:不用惯用手刷牙;洗澡的时候闭上眼睛。

星期日:玩玩拼字游戏;在公园散散步。

通过实验,大多受试者表示自己变得聪明了一点。其中一部分人的智商竟提高了40%。

实验联想:

智商并不是天生就决定的,可以通过后天提升来增强智商。据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不经常吃人造食品和高脂肪含量食品的人,智商明显偏高。据加拿大脑外科医生拉加扁说,提高智商有四种途径:一、饮食习惯的改变;二、为儿童营造具启发性和刺激感官的环境;三、增强孩子的情商;四、引导孩子制定目标,引导他们创意思考的能力。美国科学家曾对一部分资质普通的孩子做过实验。研究表明,当学生不再大量摄入糖分含量较高及高脂肪含量的食物后,学生的成绩明显提升。最近,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发现,将儿童饮食改变六个月,他们的智商最高会提升25个百分点。还有一些类似的实验。受试者是一些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通过智力训练后发现,这些老人的智力年龄就提高了7~14岁。科学家总结说:“人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脑力训练来降低智力衰退的可能。”

B.心理的张力

实验原理:未完成的才记忆犹新。

实验主持人:布鲁玛·紫格尼克。

实验对象:孩子。

实验过程及结果:

布鲁玛·紫格尼克让孩子陆续完成作业,当孩子们完成了其中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能够清楚地记得尚未完成的作业。

实验联想:

这个实验证明,每个人都有一种自然完成某一事物的倾向,例如解答一个有趣的谜语,读完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学好自己感兴趣的一门外语等。

这个就是心理学中所认为的“心理张力”。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这样的方法。学会调足孩子的胃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当父母希望孩子多看书,而孩子又不愿意,非要父母读书上的故事给他听时,父母往往可以声情并茂地一点点讲着,当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时,你可以假装暂时有事,接电话或者做家务,当过一段时间回来后,往往发现孩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捧着书认真品读起来。

测测你自己:爱因斯坦之谜

据很多人传说,爱因斯坦曾经在20世纪初的时候出过一个关于智力测试的题。爱因斯坦声称只有2%的人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根据下面的测试题看看你是不是属于那“2%”?

题目如下:

1.有5座颜色不同的房子在一条街上。

2.这5座房子中分别住着不同国家的人。

3.每个人饲养着不同的宠物,喜好喝不同的饮料,抽不同牌子的香烟。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判断:养鱼的是哪个国家的人?

提示:

1.红色房子中住的英国人。

2.养狗的是瑞典人。

3.喜欢喝茶的是丹麦人。

4.白色房子左面的是绿色房子。

5.喜欢喝咖啡的是绿色房子的主人。

6.养鸟的人喜欢抽Pall Mall香烟。

7.抽Dunhill香烟是黄色房子的主人。

8.喜欢喝牛奶的人住在中间的房子里。

9.住第一间房的是挪威人。

10.住在养猫的人隔壁是抽Blends香烟的人。

11.抽Dunhill香烟的人隔壁是养马的人。

12.喜欢喝啤酒的人抽Blue Master香烟。

13.抽Prince香烟是德国人。

14.住蓝色房子隔壁的是挪威人。

15.爱喝水的人住在抽Blends香烟的人的隔壁。

测试结果:独立思考会让我们更聪明。养鱼的是德国人哦,你做出来了吗?

小贴士:关于爱因斯坦的智商

据国外媒体报道,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1955年去世后,普林斯顿大学的专家曾将他的大脑保存了下来,并切片成240片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比常人大15%,非常发达。该区域发达,说明一个人在数学思维、想象能力以及视觉空间的认识上,都比一般人要高,这也进一步说明了爱因斯坦的思维为何超乎常人。

除此之外,爱因斯坦的大脑还有一个特点,大脑表层基本没有凹沟(回间沟),使神经细胞受阻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凹沟,它们的存在使神经细胞难以互相联系,如果没有这些凹沟的存在,神经细胞联系畅通,大脑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这一结论归功于研究小组将爱因斯坦的大脑与99名已故老年人的大脑进行的对比。经过3000多次的数据测试后,研究人员测定爱因斯坦的智商是146。

小结

出生于1978年愚人节的舟舟是目前中国最具天赋的音乐指挥家,不同于常人的是--他的第21对染色体比普通人多了一条,但这好像愚人节开的玩笑一样,正是因为多出的这条染色体使他变成了重度弱智的先天愚型儿。

提起舟舟,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指挥天才?天生智障?也许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他超于常人的音乐指挥天赋,与此同时,我们也惊讶这世间竟有如此这等奇怪之事。舟舟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如果只是这样的话,舟舟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我们究竟要在舟舟身上寻找一些什么呢?

孙浩作为他的演出伙伴,曾经这样评价他,“该知道的他都知道,不该知道的他都不知道”。深刻!我们这些健全人不缺乏天赋,却往往“泯然于众人”,是因为我们将名利这些东西看得太重,以至于我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简单可以更加专注!

舟舟虽然生活无法自理,但他成为举世瞩目的指挥者,惊人的音乐天赋不禁让我们思考着,究竟傻子和天才之间的区别何在?其实二者的共同点是:他人的评判无法影响或改变自身的思想。天才把知识转化为自我思想对比的对象,始终不会让别人的框架影响自己,别人正确的东西他们会吸收利用,并加以延伸和拓宽。聪明的傻子,你让他做什么他都会照做,你对他笑,他也会以礼还之,不会因外界的干扰而改变自己。特殊的思维模式不仅助力舟舟成为天才指挥家,而且让他在保留这种模式的原则下,培养出另一片社会公众认可的空间。世间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最需要做出的选择是主动接受并加以利用。

介于天才和傻子之间的人是世俗的人。世俗的人可以成为天才也可以变成傻子,从舟舟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其实,人类身上有着无限的潜能,我们如果能将其加以发掘和利用,那么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