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24867600000010

第10章 性格是先天决定的吗(1)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反映和动作,这出于天性还是本能?

经典实验:对比双胞胎性格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行为主义理论主宰着心理学领域。人的行为被环境因素所左右这是行为主义理论一直所强调的。信奉行为主义的人始终认为,科学手段对内部心理作用不能起到研究作用,而且这种研究显得毫无意义。大家能不能接受行为主义理论并不重要,关键一点是,现在人们的信仰基本以行为主义为主,人们觉得人性是通过经验塑造出来的。

那么,遗传无关人的本性吗,人的本性仅仅取决于环境因素?然而明尼苏达大学的专家给出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们找出了一套方法可以确定某种心理特征到底是受环境还是遗传因素引起的,而且他们对这套方法的成功率充满了信心。

实验步骤是这样的:找两个相同基因的人,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将他们分开,让他们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然后等到他们成年的时候,就会知道他们的性格是受遗传因素影响还是后天环境影响。但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两个基因相同的人呢(别回答“克隆”,我们还没有到那一步)?即便我们找到了两个基因相同的人,从出生后就将他们分开这是很不道德的行为。然而研究者并没有那样去做。其实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实际上,同卵双胞胎遗传结构就是完全一致的。同卵双胞胎源于一个受精卵,然后才分裂成两个相同的胚胎。和其他非双胞胎的兄弟姐妹一样,异卵双胞胎仅具有遗传的相似性。社会上经常出现不同家庭收养双胞胎弃婴的情况。收养机构也尽力去寻找一些好的家庭来收养这些孩子。同卵双胞胎有时会被不同的家庭收养,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甚至有的环境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弃婴长大之后不知道他们还有双胞胎姐妹兄弟。

明尼苏达大学的专家从1983年便开始寻找这类双胞胎,并将他们集中起来鉴定。最终,56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被他们找到,他们对来自美国等八个不同国家的这56对双胞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量。明尼苏达大学的专家在1990年完成了这篇研究报告。通过将这些分开成长的同卵双胞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对比,专家找到了惊人的结论,这个结论在整个生物与行为科学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做这项研究的困难之处在于寻找从一出生就被分离在不同环境下成长且成年后才相聚的同卵双胞胎。这项研究的消息经过广泛的传播后,许多双胞胎的养父母或是朋友纷纷与明尼苏达双胞胎收养和研究中心(MICTAR)取得联系,有时,也会出现一个双胞胎联系中心后,寻求中心帮助其找到另外一个双胞胎的情况。在这些双胞胎参加研究之前,都要进行多项检测,以确认他们是否是同卵双胞胎。

研究者会在一周内对每一名双胞胎受试者进行将近50小时的测试,你可以想到的每个维度几乎都涵盖在测试内。四种人格特质量表、三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两项智力测验是测试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受试者还需要完成一张家用物品清单的填写(例如:家用电器、望远镜、艺术珍品和《辞海》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判断他们成长环境的相似指数有多少;一张家庭环境量表以测量他们对养父母养育方式的感受。最后,受试者们还需要接受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以及性生活史等三次访谈。这些测试都要求每名受试者独立完成,以此避免双胞胎之间的相互影响。

我们可以想象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测试后一定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料。

相关实验

A.基因遗传和环境塑造性格

实验原理:遗传和环境共同塑造我们的性格。

实验主持人:英国剑桥大学及哈佛大学学者。

实验对象:豚鼠。

实验过程及结果:

剑桥大学的一些学者在1984年曾对一些经过处理的豚鼠胚胎进行实验,使一半豚鼠身上只带有雄性基因,另一半则只含有雌性基因,结果他们发现:豚鼠智力的发展好坏受雌性基因影响,而感性和情绪部分则受到雄性基因影响。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部分研究表明:自制力、易感性和外向性格方面是在儿童两岁的时候发生变化的。这些专家在测试中,证明了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换而言之就是存在着某种遗传基因,不过发生这样的情况也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遗传基因和孩子生长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果他生活在特定的家庭环境中。举例来说,假如父母某一方有神经紧张的症状,那么他们的孩子也会表现出神经质的一面;但孩子如果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成长的话,那么孩子的这种症状会有所抑制。

如同精神疾病遗传一样,气质、性格的表现能够在母体怀孕的过程中遗传。随着孩子在后天环境中的成长,他的性格变化也会受环境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的性格是混合型,即便是性格开朗的孩子也会有内向的一面,而性格急躁的孩子也会展现出他冷静的那一面。虽然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活泼开朗的,但事实上,任何一种性格都具有两面性,它们不能完全左右人生。

实验联想:

某位哲人曾经说过:“长在骨子里的东西是怎么也去不掉的。”这就像我国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一部分人的性格是天生的。的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基因的影子,例如:相貌、体态、性格以及身体健康程度都受基因影响。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则说明,我们性格的发展也受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总而言之,人类性格的塑造是受先天和后天的双重影响。

B.攻击性可能受遗传影响

实验原理:短尾猴的社会行为受先天遗传影响更多。

实验主持人:美国芝加哥大学达里奥教授。

实验对象:恒河短尾猴。

实验过程及结果:

属于母系社会群体的恒河短尾猴中的母猴通常都会保持着像它们母亲的社会特征。学者们在此之前普遍认为,妈妈的一些习性对小母猴的社会行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个刚刚生下不久的雌性小猴子被达里奥教授互相对调给小猴彼此的母亲,在此后的三年时间里,达里奥教授观察它们的社会行为,例如它们和小伙伴们有多少次接触,出现过几次攻击行为,然后在这些行为中找与它们母亲习性的相似处。从实验结果中发现,这些小猴儿的习性和它们“养母”相似的地方不多,很多习性更像它们的亲生母亲。比如,那些向小伙伴发出攻击的小猴儿,它们的亲生母亲也多次做出这样的举动。

实验联想:

苏彦捷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比较心理学教授,他认为心理学界通常认为某些行为是受先天遗传的影响,而后天环境对其他的一些行为能力也起到影响作用。她认为,上述研究的结论如嫁接到别的种群上还显得不够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