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24878500000017

第17章 纸里包不住火

——坏的消息,要坦诚的说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纸里包不住火”,当公司出现一些负面情况或有些坏的消息时,作为领导者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真诚的去跟员工沟通,如果只是一味的封锁,其结果将有可能会越来越糟。

当企业出现市场形势严峻、利润下滑,甚至被并购,或要大量裁员等负面情况时,一部分管理者的第一个反应是尽量封锁这些坏消息。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坏消息的传播往往要比它本身更让人担忧。他们认为,一旦这些坏消息传播开来,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优秀的职员纷纷跳槽,普通的员工人心涣散,使公司面临更大的危机。所以许多管理者宁愿辛苦徒然地死死地把这些坏消息压住,也不愿将其公之于众。

然而,往往是领导者越想封锁消息,消息反而是漏得越快。在信息通讯异常发达的今天,任何一种消息都不可能真正地被屏蔽在公众的注意力之外!危机当前,如果管理者不能及时正确地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各种小道消息将会迅速涌出,其传播功效将会更大更快,会更容易误导员工,涣散军心,动摇队伍。

因而,作为公司的领导不必把坏消息视作洪水猛兽,避之惟恐不及。只要能够选择好恰当的沟通时机,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采取坦诚的沟通态度,完全有可能将危机转化为契机——让危机成为彰显管理者的个人魅力、凝聚团队力量、赢得更多信任的契机。

2004年12月17日,伊利爆发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董事长郑俊怀以及其他高管层共5名人员被刑事拘留,随后又被正式逮捕。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潘刚带领班子迅速控制住了危局。在接受新浪财经栏目的采访时潘刚谈道:

当时我们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员工情绪,那几天连续开了很多会,党员干部大会、各事业部员工大会等,把企业的情况向全体员工进行通报,与他们进行直接沟通。当时我的考虑就是公开、透明、正面引导大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继续开展。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直是我在管理,情况也比较熟悉,所以在工作安排各个方面还是比较顺利的。

伊利集团能够短时间内摆脱危机,步入正轨,并迅速取得发展,这与伊利集团高层在危机面前及时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是不无关系的。

我们虽然提倡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知情权,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一定要做个“大嘴婆娘”,将企业遇到的所有负面消息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讲给员工听。有点风吹草动就草木皆兵实在是没有必要。优秀的管理者往往都是第一个面对坏消息的那个人。“猝然临之而不惊,骤然加之而不怒”,面对突如其来的坏消息,管理者如果能够准确判断出这是一个应该让员工知晓的坏消息,并迅速制定出建设性的沟通方案,那么就可以抢在小道消息之前让员工了解真相,减少沟通成本,也更容易赢得员工信任。

同样是一件事,从有的人嘴里说出来就让人十分惶恐,觉得“天下大乱就在眼前”,而从有些人嘴里说出来则很沉着、自信。作为管理者,既想让员工们清楚、准确地了解所要面对的坏消息,而又不引起太大的骚乱,这就需要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注意语言的运用。

恐怕没有哪一种消息要比这对员工的影响更深了,比如以某公司要裁员的坏消息为例,管理者应该如何与员工沟通,才能既忠实地传递出坏消息,又能将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破坏程度降到最小呢?不妨看看下面两个例子:

案例一:

主管一:“公司最近效益不太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公司绝不希望通过裁员来改变这种局面,这是我们公司一贯的宗旨,而且公司的领导也一直在想办法,希望在不影响员工队伍的前提下来扭转我们的财务状况。但是公司也不能承诺百分之百避免裁员。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着这个目标的达成,包括下个季度我们的销售情况、利率情况等等其他一系列的事情。一旦有新情况,我们会及时通知大家。为方便与大家沟通,总经理秘书的办公室开通了临时热线,大家有什么疑惑或难处可以随时拨打热线电话,公司领导一定尽力解决。同时还需要强调的是,要想避免裁员,我们首先要生产出客户想买的优质产品,所以大家的努力对公司克服目前的难关将是至关重要的。恳请大家安心工作,为我们更好地共渡难关而努力。”

案例二:

主管二:“先给大家提个醒,公司最近效益不好,裁员是十之八九的事儿。所以大家要好好表现,争取不要做被淘汰的那一个。”

上面两个案例,我们可以一眼看出哪个更为合理,因此作为管理者在面对坏消息时,不必去担心传播坏消息会使员工人心涣散、局势动荡。只要你能抱着坦诚的态度及时与员工分享相关信息,并充分表现出公司切实为员工着想的诚意,员工是能够理解并愿意与公司同舟共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