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到位更要说到位:男人征服世界的秘密
24878500000022

第22章 做人不可有傲态

——自己的成绩低调着说作为一名员工,当自己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后,千万不要沾沾自喜,或者摆出一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样子,要知道取得一定的成绩有时也是件很危险的事,如果你傲慢无礼,那么将会使同事疏远你,领导反感你,而你的事业也将会因此而失败。

人在取得一定的成绩之后,往往都会很高兴,打电话告诉亲朋好友,请张三、王五吃饭,借机以表现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虚荣。但是,不要忘了狮子在捕食猎物的时候总是静悄悄地靠近,而只有母鸡才会连生个蛋都要全世界昭告一番。所以当你取得一定成绩,立了功以后,千万不要把它作为讨好上司或炫耀的资本。其实在很多时候,立了功也是件极为危险的事情,因为你有可能挡住了别人升迁的道路,也有可能威胁到了上司的地位。因而,当你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后,不要老想着表现自己,而应懂得用自然而巧妙的语言将自己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归于领导或者集体。这样做,能显示你自己慷慨大方的品质和对领导的忠诚。这样也能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留下一个好印象。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主簿杨修自以为学富五年,才智出众,因而恃才傲物,虽然身在曹操的帐下做事,但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且常常口出狂言,做事也经常自作主张,不给曹操一点颜面。杨修的行为让曹操大为恼火,终于找了个机会砍了杨修的脑袋。

试想,一个狂妄自大、老是扫领导颜面的人,能够有前途吗?那些稍微取得了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往往会招来别人的厌烦和领导的嫉恨。

王涛是某杂志社的一名编辑,很有才华,在学校那会儿就深得老师的喜爱,由他亲自主创的一个栏目还获得了一项创新奖,深得领导的好评。一开始王涛还特别的高兴,但没过几天,他的脸上就失去了笑容。他跟自己的一位好友说,他的上司最近经常给他小鞋穿,估计领导对他有意见了。

这位朋友详细问清他的情况后,指出了他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王涛在上次获得创新奖后,得到了领导们的好评,除了发了奖金之外,还当众夸他是块当主编的好材料。可是王涛当时并没有感谢自己的上司和同事,更没有什么表示。因此,他的上司顾主编就觉得王涛是个“眼高的人”,于是处处为难他。可惜的是,王涛并不相信朋友的分析,结果两个月以后,王涛就因待不下去而辞职了。

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荣耀,但是一定要切记,这份功劳你不能独吞,要把荣誉的花环戴在领导的头上,把取得成绩的欢乐与大家一起分享,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能干的大臣。当时渤海一代灾害连年,百姓生活疾苦,纷纷起来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汉宣帝只能派年近七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就任后,安抚百姓,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口人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菱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每天带着剑的人,他劝慰道:“干吗不将剑卖了买头牛?”

经过几年的整治,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龚遂也名声大震。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与他一起去长安,并对他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然而,此人经常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其他属吏都反对他去,怕他坏事,但龚遂还是带他一起上了长安。

一天,皇帝要召见龚遂,王先生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来,我有话要对他说。”尽管王先生整天一副醉汉的嘴脸,但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是如何整治渤海的,大人如何回答?”

“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龚遂说。

王先生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这样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大人要这样回答:‘这不是微臣的功劳,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非常高兴,并将龚遂留在身边,任以显要且轻闲的官职。

龚遂正是在属吏的建议下,将功绩归于汉宣帝,才让自己的晚年更加有了着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现实生活中,将不如卒、君不如臣的现象屡见不鲜,而明卒被昏将压抑、扼杀的情况同样屡见不鲜。再无能的领导也是有好胜心的,也是要面子的。因而在领导面前,你最好不要表露出“我比你聪明”的意思,要在谦虚的请教中表达你的意见,这才是你最好的选择。因而当你在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千万不要居功自傲,自以为是,而应多将好处和荣誉让给领导,自己甘心当个绿叶。不要让领导和你的同事认为你是个目中无人的家伙,这样的话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你才会混的“如鱼得水”。一句话“做人要低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