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霸气的力量
24887300000016

第16章 海纳百川,驭人有术(1)

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的确,人的因素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点已经被历史反复证实。尤其是当今时代,对于创业来说,人更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1957年9月,在日本东京-大阪段铁路的千林车站附近,一家面积约五十多平方米,以经营医药和销售食品为主的“大荣”商店开张了。创业之初,仅有13名店员。

然而,由于业主经营有道,在15年之后,这家商店的年营业额超过了1000亿日元,一跃成为日本零售业销量最大的公司。1980年,创下年销售额达一兆日元的新记录。1999年,这家商店荣登日本零售业霸主的宝座。从此以后,在世界商业零售业中的名气越来越大。

“大荣”已成为国际名牌企业,其创造人就是日本大荣股份有限公司,现任该公司董事长的中内功先生。在日本,中内功先生享有“超级商人”、“流通革命的旗手”等荣誉称号。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中内功先生成功创业的主要原因是,他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

在人才培训方面,他根据自己在军队时的经验,推出了一套发挥主任级骨干作用的“下士官经营法”,即发挥各基层营业小组负责人(即主任)的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随着业务的不断开展,中内功深知公司内部人才严重缺乏。每当在公司业务拓展的重要时刻,他总是积极从各方面招纳贤才,聘用管理方面的能手。

从20世纪60年代年起,中内功就开始大量招聘大学毕业生,从中择优录用,并根据他们的优势,将其安排在适当的岗位。如今,中内功招纳的这些贤才已在各级部门担任重要的职务,很多已成为业务方面的骨干力量,对大荣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现在,大荣公司有职工一万四千多人,中内功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工作。每年除了派遣一千多名职工到海外参加十分严谨的培训以外,还从个人的积蓄中拿出180亿日元的巨款,创办了日本第一所“交通大学”,让学员们学习古典经济学、近代经济学、商品学和消费心理学等课程,以培养商品生产和销售方面的专门人才。

正是由于中内功善于发现、使用和重视人才,因此他才取得了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对于每一个企业或公司而言,发现、管理和使用人才都是十分重要的。人才结构合理、人力资源充足,是一个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要想成功创业,一定要善于发现、管理和使用人才,同时要根据公司发展状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人才的淘汰和更新工作。如果忽视或放松这项工作,公司或企业就可能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

1994年3月,湖南省某民营医药保健公司成立。与大荣股份有限公司相比,该公司在管理及使用人才方面的工作却十分欠缺。除了1995年曾向社会招聘人才外,公司未对人才结构进行过战略性的调整。一般情况下,公司采取随机或凭着人情等方式招收工作人员,甚至出现亲情、家庭、联姻等不正常的招收工作人员现象,曾长达3年之久。

我们知道,人才素质偏低,就会造成公司内部低水平的运行状态。公司人才素质单一,知识结构互补能力较弱,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快速发展的整体。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又会造成公司各部门发展不平衡,出现弱企划、大市场;弱质检、大生产;弱财务、大营销等不良局面。

令人难以想像的是,该企业作为一家已发展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医药保健公司,竟然没有一个完整的人才结构,同时还缺乏一套完善的选拔和培养人才的机制。因此,造成了整个公司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由于没有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又缺少必要的人才储备资源,当公司发展到涉足其他新行业或跨入新阶段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人才的缺乏。更可悲的是,虽然意识到了这种不足,但公司决策层又不想改变固有模式。所以,长久以来,一直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目前公司运营状况岌岌可危。

领导者应该明白,创业以人为本!在创业过程中,其他因素固然也很重要,但如果忽视人才的重要性,不能合理使用人才,企业就无法生存与发展,更不必说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欲图霸业,善用人才

自古以来,统治者们都懂得“欲图霸业,善用人才”的道理。因为事业以人为本,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依靠人才,善于使用人才,才能与群雄争霸,在竞争中取胜。

在用人及识人方面,法家思想有独到之处。

法家用人原则的第一条是:待人以宽,不计前嫌。要想选拔到优秀人才,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以及对他人的信任心,这样才能容人之过,并委以重任,助你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战国时期,管仲曾做过齐桓公政敌的谋士,还射伤过齐桓公,但齐桓公心胸宽广,不计前嫌,为了谋取霸业,毅然任用管仲为相国。后来,管仲治国取得成效,齐桓公就称其为“仲父”,完全放手让管仲主持朝政。

秦孝公也是位善用人才的君主。为使国力强盛,秦孝公重用商鞅,并允许他进行变法活动。在此期间,旧贵族极力反对;商鞅还判秦孝公的儿子犯罪,将他的老师行以黥面之刑。然而,秦孝公是十分英明的,他知道商鞅乃是依法行事,因此依然重用他,并全力支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够一统江山,与其待人以宽的作风有着很大关系。成吉思汗四先锋之一的者别,原是泰赤乌的一员悍将,名为只儿豁阿歹。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在统一蒙古的战争中,成吉思汗与泰赤乌、札答兰、合答斤、山只昆等部进行了一场大战——阔亦田之战。

在作战过程中,泰赤乌部猛将只儿豁阿歹寻找机会,拈弓搭箭,射中了成吉思汗的脖颈。成吉思汗受了重伤,一头倒在马背上,血流如注,不省人事,被部将救下马来。尽管如此,成吉思汗的队伍还是打败了泰赤乌部,活捉了只儿豁阿歹等人。

成吉思汗带着伤痛问这些俘虏:“在作战时,是谁射伤了我的马?”其实,箭明明射中了他的脖子,但他故意说自己的坐骑受伤。因为他觉得有人能在很远的地方射中自己,一定是个人才,如果他说射中了自己,那么便没人敢承认。

但只儿豁阿歹为人坦荡,便毫不犹豫地答道:“是我射的!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如若不成,宁死效忠主人。”

成吉思汗非常喜欢这种忠诚老实、敢作敢当的人,便说:“人们做了害人的事,往往隐讳不说,而你却毫不遮掩,可谓君子也!”最终,成吉思汗收留了只儿豁阿歹,并当场改其名为“者别”。在此后的诸多战争中,者别凭借自己的英勇神威和聪明才智屡立战功,成为成吉思汗手下一名得力干将。

法家用人的第二条原则是:任人惟贤。所谓任人惟贤,就是只看重人才的能力、学识、品德等方面的素质,不去看他的出身条件、长相等情况。

春秋时期,秦国常受中原诸侯的鄙视。秦穆公登基后,决定使秦国强大起来,以减轻诸侯对秦国的威胁。为此,他十分注重如何使用人才。在迎娶晋国公主时,秦穆公发现公主的陪嫁奴仆中有个叫百里奚的人逃掉了。秦穆公明察暗访,最后得知: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夫,才华横溢,见识很高,但虞国君主不听取他的建议,因此,虞国越来越弱,终被晋国灭亡,百里奚也成了晋国的俘虏。晋国君主知道百里奚是个奇才,便请他出任晋国官员,但百里奚拒绝说:既为虞臣,怎能再为晋臣?晋国国君见其不肯从命,担心他与晋国作对,便将他降为奴仆,陪嫁到秦国。秦穆公了解这些情况后,也想重用百里奚,便立即派人去找。可是,接受命令的人说,百里奚已是年近古稀的老头子了,即使找到他也没有太大的意义。秦穆公坚持己见,命人坚决找到百里奚。后来,秦穆公的手下在楚国找到了百里奚,那时百里奚已经成了放牛倌儿。原来,百里奚的妻子在楚国,他从秦国逃出后去楚国找妻子,不料途中被楚兵所捉,起初把他当成了奸细,后来让他去放牛。

秦穆公知道这些情况后,决定以重金赎回百里奚,可又一想,这样做将暴露百里奚非同寻常的身份。于是,秦穆公派人只带5张羊皮前往楚国,最终将百里奚赎了回来。秦穆公与百里奚交谈,问他多大年纪了。百里奚答道:“七十有余!”秦穆公假装叹道:“唉,可惜已经老了!”百里奚却不以为然地说:“若说追逐飞鸟,搏杀猛兽,我是老了点。但为国出谋划策,那我可还年轻着呢。当年姜太公八十岁尚还辅佐周文王,我比他还小十岁哩!”

秦穆公见百里奚虽然年老,却志向高远,而且才华确实非同一般,便加以重用,封为大夫,后升任左庶长,位列上卿,任以国政。由于百里奚的倾力辅佐,秦国终得西戎12国,创立一代春秋霸业。

法家用人的第三条原则是:“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也就是说,有功劳就进行赏赐,有才能方授以官职。

秦惠文王掌权后,立即以谋反罪判处商鞅死刑,旧贵族因此欢欣鼓舞,以为惠文王将废除新法。然而,惠文王非但没有废掉商鞅的新法,反而坚决执行商鞅的富国强民政策,这使旧贵族大失所望。惠文王有个弟弟,叫樗里子,足智多谋,有“智囊”之美誉,惠文王很器重他。但是,樗里子一直没有立下战功,惠文王因此没有加封他。后来,樗里子率兵作战,攻城拔寨,屡建奇功。惠文王根据樗里子的军功,将其封至爵位,后又封为严君。

法家用人的第四大原则是:不拘一格。也就是说,国家任用之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才能高低,都应避其所短,扬其所长。

吕不韦任秦相国期间,八方网罗八方人才,编著《吕氏春秋》。吕氏的门客包括各类人才,用于不同方面。甘罗12岁被封为上卿,就是秦国“不拘一格,善用人才”的典型例子。

甘罗是秦国前左丞相甘茂的孙子,年少时就到吕不韦门下作客。一次,吕不韦策划了燕秦联合之事,即燕送太子丹到秦作人质,秦派张唐到燕为相国,燕秦联合共同攻打赵国。如果此计划实施成功,吕不韦可以获得扩大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封地之利。但出人意料的是,张唐借故推脱,不愿到燕国为相。对此,吕不韦大感其难。在万般无奈之时,甘罗自告奋勇去说服张唐,吕不韦知道甘罗能言善辩,就同意了他的请求。最终,甘罗经过一番巧辩,使张唐主动前往燕国。

几天之后,甘罗又毛遂自荐,愿作使臣前去赵国,让赵国自动献地。最终,秦国未动一兵一卒就获得了16座城池,秦王因功行赏,封其为上卿,还把原来甘茂的田宅赏赐给他。

法家用人的第五条原则是:重在实践。也就是说,看一个人不能光看外表、学历、名声等因素,关键看其是否具有具体的实践能力。

有个用人单位曾贴出这样的牌子:“在本公司,文凭只能起到3个月作用。”这句话是说,你的工作能力将在这3个月中表现出来,如果能力不够,即使拥有很高的文凭,公司也不再继续录用。的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时代,文凭不再是畅通无阻的“通行证”,也不能成为个人能力的保证书。当今社会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只有精通理论,又善于实践的人才,才是21世纪最合格的人才,才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练就一双识人的“慧眼”

要想成就一代霸业,必须要有十足的霸气,积极网罗一批优秀人才。创业以人为本,如果脱离了人的因素,一切活动都将无法运行。但在创业过程中,如果你的下属尽是一些庸才,甚至还有许多蠢才,那么你想成功创业便是无稽之谈。如果你拥有一个高素质的团队,每一名下属都是你的得力干将,那么你的成功便指日可待。

的确,每一位领导都想拥有一群精英。但领导者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伯乐”,能够慧眼识英才。然而,发现人才并不像挑选商品那样简单易行,它需要领导者擦亮慧眼、仔细观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那么,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高度的敬业精神

这是每一位劳动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一个人如果没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即使才华横溢,也将无法发挥其所有才能,当然也不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贡献全部力量。

我们经常看到这种现象,有些员工对企业不负责任,干工作三心二意、毛手毛脚,或是以职务之便为个人谋利益。更有甚者,因曾与员工或领导发生了矛盾或摩擦,就在暗中与企业作对,为企业的竞争对手提供重要信息,以达到搞垮该企业的目的。这样的人就是地地道道的吃里扒外的家伙,企业里若存在这种人,必定会遭受不幸。

较强的工作能力

这是创业得以成功的必要保障。如果每位员工都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那么创业活动必然能够蓬勃开展,企业效益自然可以得到提高。反之,如果员工工作能力较差,并在长时间内得不到提高,那么企业必然无法收获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会影响到其他工作项目的顺利进行。

良好的团队精神

当今时代,几乎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与他人合作来完成。这就要求企业员工要有极强的团队精神。假如你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创业队伍,但每一名员工都是一个“独立主义者”,都不愿与他人合作,甚至彼此之间常常横眉怒目、勾心斗角,因芝麻大的小事就闹翻天,那么,工作便无法顺利开展,企业也便失去了生存的本领。

要想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具备团队精神,才能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优雅的言谈举止

这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做到谈吐优雅、举止得体,无疑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进而能够起到促进企业效益增长的作用。

适宜的穿着打扮

这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穿着得体,打扮适宜,别人看起来就觉得舒服,并且愿与之交往,这样就能获得更多的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机会,利于企业各个项目的顺利开展进行。

良好的身体素质

这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具备健康的体魄,创业才有源源不竭的动力,创业者才能风风火火地奋力拼搏、大胆追求、开拓进取。若创业者是个“病秧子”,三天一大病,两天一小病,那样的话,其人自身尚还难保,要想创业更是无从谈起。

超强的创新观念

具备创新观念,企业才有可能开发出新产品、新项目,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员工如果都是教条主义者,思想保守,做任何事只知按部就班,那么企业便失去了活力,没有朝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一个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如果你的企业还是运用老一套办法,便无法与对手进行较量,必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较强的适应能力

这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可在相同的条件或环境下,先于他人调节好心理状态,巧妙恰当地处理好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这样的人,无疑能比他人抓住更多的成功机会,当然也能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强烈的求知欲望

这是一个人进取向上的具体表现。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必定是勤奋刻苦的,他知道自己的不足,能够积极学习知识进行弥补,必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基本要求。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工作必定也认真负责,在人群中必定是大受欢迎的。一个人如果生活懒散,对工作大概也不够专注,必然无法创造出较大成绩,这样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无法受到他人欢迎,更不会被人看重。

以上是识别人才的几种方法,如果能以客观的态度加以运用,必然能够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选拔人才,摒弃门户之见

欲图霸业,心中必须要有霸气,要善于识人、敢于用人,不怕任用之人超过自己,这样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才能取得辉煌的成功!

回眸三国,其风云人物中,诸葛亮可称得上是位胸怀霸气者。他心胸博大,勇于荐人,不怕所荐之人超过自己,抢尽自己的风头,只是全心全意为大局着想。在创建蜀国霸业的过程中,他以及他所推荐的仁人志士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创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诸葛亮与庞统齐名,水镜先生对他们的评价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见,庞统的才华与智慧并非在诸葛亮之下。但诸葛亮毫无嫉妒之心,将其推荐给主公刘备,且对其关怀备至。

在如何知人用人方面,诸葛亮著有《知人》一文。文中指出,人是复杂的,好坏悬殊,情况不一,或外温厚而内狡诈,或外谦恭而内险恶,或外勇而内怯,或外积极而内不忠诚,故知人不易。根据自己的用人经验,他提出知人要从志、变、识、勇、性、廉、信7个方面进行考察。因此,欲选拔人才,先要精心考察,对其进行充分深入地了解。

诸葛亮正是根据这7条知人法则去考察和选拔人才的。其用人时着重强调被用者的“志”和“变”,如在他的评价中,费祎“志虑忠纯”,蒋琬“托志忠雅”,姜维“敏于军事”、“心存汉室”。正因为诸葛亮正确的选人用人方法,因此费祎、蒋琬、姜维等都成为蜀国后期的良才干将,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

此7条原则,充分展现了诸葛亮在知人、用人方面的才干与智慧。直到今天,这几条原则仍被广泛应用。

在知人用人方面,曾国藩更有独到之处。他一贯遵循“不拘一格,惟才是举”的选拔人才方法。在选拔人才时,他往往打破资格限制,提拔重用那些具有真才实学而又具备高尚品德的人。在湘军中,分统湘军内外湖水师的杨载福、彭玉麟,就是曾国藩于咸丰三年(1853年)下半年在衡州练兵期间,分别从行伍和禀生中提拔上来的。

此二人均有极高的军事才能,其一“智胆超群,秉性忠直”而又“口不言功”;另一个“任事勇敢,励志清苦,实有烈士之风”。他们所具备的品质,都符合曾国藩对“德”的要求,故曾国藩把他们从无名之辈提拔到统领水师的高位上。后来他们在建立与发展湘军水师、指挥湘军水师作战上,也确实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曾国藩每到一处便广泛结交,大量延揽当地人才,在江西、皖南、直隶等地都这样做过。在他的幕僚中,王必达、程鸿诏、陈艾等人就是通过这种方法求得的。与捻军作战期间,曾国藩在“告示”中特别强调“询访英贤”的重要性:“淮徐一路自古多英杰之士,山左中州亦为伟人所萃。”“本部堂久历行间,求贤若渴,如有救时之策,出众之技,均准来营自行呈明,察酌录用。”“如有荐举贤才者,除赏银外,酌予保奖。借一方之人才,平一方之寇乱,生民或有苏息之日。”在直隶担任总督期间,为广加延访,以改当地士风,曾国藩专门撰写《劝学篇示直隶士子》一文并广为散布,此外,还将人才“略分三科,令州县举报送省,其佳者以时接见,殷勤奖诱”。

在兴办洋务期间,曾国藩有位名叫薛福成的得力干将,就是他通过“不拘一格”的求贤方式选拔出来的。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初任两江总督,亲自主持在古城金陵恢复已中断12年之久的江南乡试。乡试结束后,曾国藩收到署名江苏无锡落榜秀才薛福成呈送的治理两江方略——《上曾侯书》。书中提出“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改、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八项建议,每项建议中都附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整篇文章条理清楚,文通句顺,见解独到,曾国藩对此大加赞许,很快就召见了他。谈话间,曾国藩得知薛福成饱读诗书,不仅胸怀“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而且具有改革内政外交的真才实学。因而不嫌他是个落第秀才,当即揽其入幕。

后来,薛福成果然不负所托,一直追随曾国藩征战大江南北,尽心效力。光绪十六年(1890年)正月,薛福成出任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后越次升补为左副都御史,并因撰写大量的政论、奏疏等,被当世公认为谈时务的巨擘。

曾国藩选人“不拘一格”,因此连连获得得力助手,除薛福成外,被人熟知的还有罗萱。

曾国藩奉命办团练,广泛招揽人才,罗萱是最早应募者之一。当时每天都有上百人到营中报名,曾国藩一一召见,稍有才能之人都被留了下来。一天,曾国藩接连召见数十人,已是筋疲力尽,无心见客。就在这时,罗萱前来拜见,曾国藩毅然打起精神,以礼相待,与之热烈地交谈起来。

交谈中,曾国藩得知这位青年姓罗,名萱,字伯宜,湘潭人。其父汝怀,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曾任芷江学训导,候选内阁中书,以学行闻于时,著有《湖南褒忠录》。罗萱天生聪慧,饱读诗书,文笔出奇,出类拔萃。倡导经世之学,领湖南诗坛风骚数百年。著名的封疆大吏贺长龄,以“家风不可及”闻名遐迩的新化邓显鹤、沈道宽都对他另眼相看,非常器重。

了解这些情况后,曾国藩立即命其掌管书记,日常文牍往还也一并交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