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荒谬的奇异婚俗
包括好望角在内的南非联邦,在近几十年来,已由世上最闭塞最荒凉的国家,迈进了现代化的文明之列。尤以著名的港口约翰尼斯堡,建筑美仑美奂,现代化的公寓大厦,到处林立,其为非洲地区最富现代文明色彩,殆无疑义。
虽然南非联邦在不断进步中,但其南端一个加佛罗利亚境内的原始部落,因为地理环境非常闭塞,文化很落后,对于婚姻和两性问题却仍非常原始。在加佛罗利亚,完成一个婚姻的过程,非常繁复,简直是劳师动众,大煞风景。
据说,加佛罗利亚的父亲们,有带自己的妻子儿女在青山翠谷中沐浴的习惯。一个青年男人走过河岸看到水中的女子,心生爱慕,但他不能操之过急而必须若无其事的扬长而去。如果他要那个女子,他就必须打听到那女子家住何处,然后亲自去向那女子的父亲表示爱慕他女儿的心意,如果女子的父亲中意,第二天就会送一头牲口,给青年人的父亲。这就成为第一个阶段的订婚手续。
订婚后,男方高兴了,于是告诉亲友,大事宣扬,把所有的女亲戚,传播一遍。这些妯娌姑嫂们,相随蜂拥到女方家里去,做最少一个星期的盘桓,目的是在考察核准新娘的言行举止,评头论足,一一予以注意,看看到底够不够做媳妇的资格,一周后,欢天喜地回去报告,这些钦差大臣,似乎操着批驳姻缘簿的大权呢。而双方家长的权利之大,更是不可一世。
这第二关的麻烦就算顺利通过了,第三关却又紧接着而来。准新娘在家人刻意打扮,极尽浓妆艳抹之能事后,簇拥着到男方家去,以接受另一层挑剔和考验。这次的考验有点像选美会,不但是女性美要受审查,男的也同样须受评定。
双方家族,互相为男女当事人做“全身检查”,这当然还包括检查最隐密部分在内。检查结果,要看彼此的条件是否相若,或分数相差无几,才能肯定,要是两相悬殊,就只好前功尽弃了。新郎新娘行周公之礼,必须有两个男性观察员在新房内,监视他们的好事,这是世上最荒谬的奇异婚俗。
至于世界别的地方,据说还有更落后的,婚姻关系十分混乱和放任,真是骇人听闻。那里的人是早熟而健康的。说起来真叫人不敢相信,他们的年轻人八、九岁就会领略实际的性关系了。做父母的总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游戏”,没什么了不起。
小妈妈和小父亲之多,是那些地方的特色。那许多的已婚妇女,大多拥有一个甚至一个以上的情夫,即使丈夫知道了,也无所谓,因为贞操在那地方是不存在的名词。因为那许多的已婚妇女可以随便找情夫,那许多的丈夫们,也就以能娶到更多的妻子为荣。他们通常都以娶三个或四个妻妾为最大愿望。年轻的男女如此,年老的男女亦然,对于性生活,他们那里是绝不甘寂寞的。妇人希望丈夫纳妾,已经是一种风尚。
那地方的女人,以健康著称,乳房特别饱满,这是地理和民族性影响生理的证明。那地方的妇女还有一大特权,那就是她们无论在何时回到娘家去,就可以恢复未嫁时的身份,任意物色情人。不过,这并无损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形态。
尼泊尔奇异的婚俗
尼泊尔人有一套特别的婚、丧、嫁、娶习俗。尼泊尔人很少经过正式登记注册才结婚。离婚很少,但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习俗,不过—妻多夫制仅在谢尔巴人中才有。尼泊尔人中还存在鳏夫往往娶死去的妻子的姐妹的现象。一般都是女子出嫁到婆家落户,婚后妇女额前要点朱砂痣。虽然法律规定最低结婚年龄男为21岁,女为18岁,但农村和落后地区常常在不到法定年龄就结婚,甚至存在童婚现象。塔鲁人中还存在指腹为婚的现象。过去,青年人的婚配都由父母做主,现在自由恋爱已较流行。马嘉人和古隆人社会还有为青年男女培养爱情的俱乐部,叫“罗迪加尔”。结婚时,男的要到女方家里先住一夜,然后将新娘娶回。尼泊尔人多选择在新年或节日举行婚礼。
婚礼多在晚上举行,届时新郎新娘各坐一乘两人抬的藤制轿子,新娘头上蒙着红罩头,乐队一路吹弹着欢庆的乐曲,把新郎、新娘抬进新郎家里。
尼泊尔人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例如,青春期前的小女孩要与“贝尔果”(一种芳香可口的水果,又称“金苹果”)成婚,然后将这种果抛进圣河中。这是因为尼泊尔人认为,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正式和隆重的结婚,所以在这以后的结婚即真正的结婚便处于次要地位。尼泊尔女子在婚后可以任意离婚,她只要将结婚时接受的槟榔放在丈夫的枕下离开屋子便告完成。但是,后来尼泊尔政府规定离婚要办一定手续,不能像以前那样随便了。
尼泊尔人的结婚仪式相当复杂,广大乡村和文化落后的人中仍流行传统的风俗和仪式。例如,首先要经媒人介绍,双方家长同意,然后请算命的看八字。如果八字相配,男方父母便给女方父母送去点心、槟榔、水果等作聘礼,然后开始准备办喜事。正式结婚的前一天要举行一种叫做“杜拉代”的仪式。在这种仪式上,男方送给女方约一加仑的牛奶、蜜糖和小豆宏等礼物,象征着对新娘母亲把女儿哺养成人的报酬。第二天傍晚,女方宴请亲友,亲友赠送新娘各种礼品。当晚,男方组织庞大的迎亲队,在新郎父亲的带领下来新娘家,在新娘家受到茶点的招待后即行散去,留下新郎的父亲和少数几个近亲。午夜过后,这些人用竹杆吊床将新娘抬到一个朋友家暂时休息,等待第二天清晨正式到公婆家过门。第二天的过门仪式比较隆重。婆婆要用圣水给新娘洗脚,把家里的钥匙交给新娘,领她进新房并由祭司为她祈求神灵保护。然后,一对新人坐下来吃盛在一个盘子里的祭食,从而结束一天的仪式。第三天新娘被正式接进厨房,全家一起吃团圆饭。第四天,新娘被领到神前,由祭司主持仪式,新郎给新娘梳头,在头发上涂药油。晚上新郎新娘一起回娘家。之后,一对新人回到婆家开始新的家庭生活。
廓尔喀族中的塔库里种族的人实行表亲通婚,但只能姑妈的儿子娶舅舅的女儿。塔库里和切特里种姓的女子一般成年结婚,而婆罗门种姓的女子则11岁至16岁便结婚。在婆罗门父母看来,女儿16岁是出嫁的最神圣和吉利的年龄,若能在16岁时将女儿打发出去,便会功德无量。
哈纳斯湖畔的图瓦人
图瓦人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图瓦人讲他们独有的图瓦话,蒙古人听不懂,却更接近哈萨克话。喀纳斯是图瓦人在我国惟一的聚集地。图瓦村位于喀纳斯湖南岸2~3公里处的喀纳斯河谷地带,周围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布尔津县前往喀纳斯湖旅游的必经之路。海拔1390米。
喀纳斯图瓦村居民自称是蒙古族的图瓦人。图瓦亦称“土瓦”或“德瓦”、“库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
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的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另据独联体遗传基因分析,喀纳斯图瓦人与美洲印第安人有渊源。在民族划分上,图瓦人为蒙古人。
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游牧时就住在蒙古包。狩猎为生,善射箭、骑马、滑雪,勤劳朴素、勇敢强悍。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组相近,因此图瓦人均会讲哈萨克语,与现在的蒙古族不同。现在的图瓦人学校基本是普及蒙古语。
在生活习惯方面,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敖巴节”是每年一次最大的节庆。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的影响也较深。图瓦人较完整地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和宗教信仰。图瓦人每年举行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
喀纳斯图瓦村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民族风情。
崇拜鲨鱼的部落
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以东的浩太平洋上,有一连串的岛屿称为所罗门群岛。其中一个叫勒拉奇的小岛上,居住着一个以捕鱼和狩猎海鸟为生的部落,共有500多居民。他们把鲨鱼当做神来崇拜,从不捕杀鲨鱼。遇有重大事件,还举行全岛的盛大祭鲨典礼。
举行祭鲨典礼那天,全岛像过节一样,妇女戴上用贝壳制作的各种装饰,男人插着各种羽毛,袒露着有花纹的身子,日出前便来到海边。鲨鱼好像预先知道似的,由各处汇集到该岛附近的浅海,等待着饱餐一顿。太阳冉冉升起,祭祀典礼开始,部族首领手持尖刀,把预先捆着的活猪剖开,先把内脏取出,扔向海面,然后把切割成块的猪肉逐一扔到海里。这里整个海湾的水顿时染成血红色,鲨鱼在互相争逐抢肉食。活象锅里煮沸的水那样翻滚。待到把剖杀的几十头猪全部抛到海中以后,祭典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七名小孩光着身子跳入鲨鱼群中嬉戏;鲨鱼正忙着吃猪肉,对小孩的嬉戏全不理会。岸上的妇女和男人在海滩上唱歌跳舞,尽情玩乐,一直到鲨鱼把肉吃完,海湾逐渐平静下来为止。
尽管这个部落的居民对鲨鱼这样虔诚,有时还是受到鲨鱼的袭击。但是,每当有人遭到鲨鱼袭击后,部落的人们都说:“这人污辱了鲨鱼神灵,被鲨鱼撕碎是应该的。”如果一次遭到袭击的人太多,还要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典。因此,养的猪多是用来祭祀鲨鱼的。由于这个部落对鲨鱼的崇拜保护,使得凡是经过该岛附近海域的外地船舶,都要倍加小心。一是要警惕鲨鱼的袭击;二是不要被误认为是捕鲨船只而受到人为的进攻。
小岛上的私奔习俗
在印度尼西亚,包括婚姻在内的各个社会生活领域里,盛行许多不同的风俗习惯。居住在龙目岛上的萨萨克部族的“私奔”婚礼便是别开生面的一种。
据了解,绝大多数萨萨克部族的人采取“私奔”的婚礼形式。按照这种婚礼的规矩,通常是小伙子邀约姑娘离家成亲。“私奔”可以被看成是“偷窃”,因为女方家长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女儿跟谁“私奔”,更不知道她被带往何处。
萨萨克部族把青年男女之间的交往,也就是一般人常说的谈恋爱称之为“串伴”。所不同的是,谈恋爱通常是“一对一”,而“串伴”则是一个姑娘可以同时和若干个小伙子交往。“串伴”时,小伙子晚上到姑娘家登门拜访。在那里,他们可以交谈、聊天,或收听男方携带的收音机或录音机。在这种场合,一个姑娘可以同时接受一个以上小伙子的拜访。在多数情况下,小伙子间互不摸底,猜不出他们当中谁被姑娘看上。由于来访者很多,女方家长往往猜不准谁是女儿的心上人,谁将带女儿“私奔”。姑娘则同她心爱的人借这个机会商谈“私奔”的日期和行动计划,以及“私奔”时所用的暗号。
说“私奔”是一种“偷窃”,因为此举是暗中秘密地进行的。一旦被女方家长察觉,就可能引起“偷者”和“被偷者”之间的流血事件。“私奔”时,可以由姑娘自己的恋人亲自去接,也可以委派代表去接。以至于曾发生过姑娘转而和恋人的代表结婚的事。
“私奔”告成后,姑娘通常被安置在男方的某个亲戚家里,而很少被安置在男方自己家里。即便到了这种地步,男方也不可与姑娘同床共枕。还有一个规定,即至迟不超过三天三夜必须向村长交待姑娘的来历。接着男方和女方,或双方各自的代表走到一起,商议结婚日期、女方保护人、送彩礼的日期和规模等事宜。
彩礼是由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付出一定数额的款项,作为弥合由于发生“偷窃”事件而造成的双方关系裂痕的手段。彩礼的数目取决于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的高低。但也可能由于不是门当户对(如女方出身贵族,男方出身平民)而使女方家长拒绝接受彩礼。这种拒绝意味着不愿意结亲,从而导致男方和女方正式断绝关系,两家从此再不互相往来。
送彩礼时,派遣由长辈带领的代表来到女方家里。他们的任务之一是讲述新郎的家谱;女方的长辈也介绍新娘的家谱,作为答复。仪式结束后,送新郎的队伍才来到女方家里。“私奔”这一婚礼才算全部结束。
分工明确的托古蒂尔人
托古蒂尔人也居住在摩鹿加群岛上,他们认为,森林、土地和水都是属于他们的祖先的,现在应该由他们来管理。在他们的部落里,分工明确。妇女做饭,带孩子,做家务;男人捕鱼,用树皮做衣服穿。他们操办婚事像过节一样热闹。他们的房子建在河边,如果有人死亡,他住过的房子就不要了,在河流的下游另建新房。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守卫着森林、土地和水,但是随着现代人的到来,他们对前途感到担心。
卖鸡肉找郎君的丁卡部落
身材高大的丁卡部落生活在非洲苏丹南部朗贝克县。这是一支人均身高达2米的“高人国”,在这个高个子部族里,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婚俗——姑娘用卖鸡肉的方式寻找如意郎君。
每逢节日到来的时候,丁卡部落中的姑娘们便把自己家的肥鸡杀掉,放上香草、姜、葱、蒜等佐料清炖,然后盛在小盒里摆好。之后到场坝上去卖,等待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如果来买鸡肉的小伙,要是姑娘不如意的对象时,姑娘会加倍地要钱,小伙子见此情景,就会知趣地离去了。如果姑娘看上了年轻如意的小伙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当两人的目光相遇时,姑娘会羞怯地低下头,躲避着小伙子的目光。小伙子便问道:“农贩农(妹妹),你做的鸡肉怎么会这么香啊,放的是布后山上的青辣辣,孔雀湖里的盐巴,芳草园里的香草吧,是不是有客人预先定做的?”姑娘便回答说:“岩龙呢岩龙(哥哥),我这盒鸡肉放的是最普通的香草,最普通的青辣椒和盐巴,只不过是加上了我一颗炽热的心罢了。如果岩龙(哥哥)不嫌弃的话,就请来尝尝吧!”姑娘说着就把准备好的板凳拿出来,让小伙子坐在自己身边。小伙子如果有意,就会顺水推舟他说:“我们丁卡有句俗语,一起抬才轻,一起吃才甜,我们俩一起吃,鸡肉才会有味道。”为了避开众人的眼睛,姑娘也会说:“岩龙呢岩龙,我们丁卡也有一句俗话,敞开来说才香甜,放开来做才利索,这里人多嘴杂,干脆我们抬到村子里去吃,那里又凉爽又安静。”于是,两个情人就端着鸡肉,搬起凳子,走进那安静的村子里,相互倾吐着爱慕之情。
奇怪的见面礼
吐唾沫问候的马萨伊人部落
马萨伊人部族互致问候的方式非常特别,那就是主人伸出手掌让来者吐一口唾沫。尤其是到别人家里作客时,见到女主人首先要在她的掌心上吐唾沫,否则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用脑袋问候的奇特部落
居住在克纳亚地区北部山区的部族人打招呼的方式更为新奇,大家互致问候时不是用手,也不用语言,而是用脑袋。如果一个人想向另一个人问候,他(她)必须乖乖地把脑袋低下来,另一个人则毫不客气地连续拍打其脑袋表示还礼。这一地区还居住着一些游牧部落,向他们打招呼时绝对忌讳说:“你好吗?”而应该问:“你家的牲畜怎么样?”否则,他们会认为来者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