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212

第212章 秋季养生五宜

1.宜早睡早起。秋季,天凉风劲,地气清肃,人们宜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宁静,这样收敛神气,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睡眠的时间可稍稍延长。同时,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小血栓形成的机会,预防脑血栓的发病。

2.宜适当“秋冻”。不必过早地穿上厚衫实裤。俗说说春捂秋冻,适当冻冻,可增强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对寒冷的适应,医学上称之为“低温习服”或“冷习服”,是指在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使人体耐温力提高,低温生理反应减轻。但秋天的气候特点是昼夜温差大,早晚及夜间凉,中午热,或当气温骤降,或时值仲秋、暮秋气候寒凉时,都要及时添衣加被,以免感冒腹泻,不要“冻”过了头。

3.宜防秋燥。秋季空气干燥凉爽,病菌从口鼻而入,加之人体在夏季过多发泄,体内水分不足,故易出现口干、咽干、干咳无痰、咽喉肿痛、大便不畅等一系列燥证。因此,入秋后,可多吃些滋补润肺、防燥护阴的食物、补品为宜,如芝麻、糯米、蜂蜜、甘蔗、百合、山药、西药、西洋参等。

4.宜调理饮食。秋季食养以调养肺气为主,应少食葱、姜、蒜、薤、韭、椒(辣椒、胡椒、花椒)、烈酒等辛辣香燥之品,适当多食些酸味果蔬。《黄帝内经》指出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即用酸味药、食的收敛之性起到补益肺气和益肝的作用;用辛味药、食的发散之性宣泄肺气,防止肺气壅滞不畅,但秋天肺气当收不宜过散。

5.宜锻炼身体。不同体质、不同年龄的老年人应根据各人爱好和兴趣,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如散步、慢跑、做操、练拳、打球、郊游等,强度因人而异,以舒适为宜,以便有效地抵御秋燥的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