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296

第296章 提倡使用多次性木筷子

20世纪80年代,“一次性筷子”风起于日本,后传入中国。

虽然日本没用本国的木材造筷子,甚至还将用过的筷子回收后造纸再“捞”了一把;但自80年代末起,使用一次性木筷这一社会现象遭到了日本环保人士的口诛笔伐,他们用实际行动抵制使用一次性木筷。现在,日本全社会达成了共识,从环保法规及社会舆论上对一次性木筷进行限制。除日本的地铁及火车站附近的大排档上还能见到一次性筷子外,大多数餐馆都已在使用消毒过的木筷,重复使用筷子。

目前一次性木筷的主要用材是白桦、白毛杨两个树种,其产地在东北。白桦林是东北次生林的主体。由于上百年来的采伐,东北的原始森林已所剩无几。次生林的存在对东北的生态环境起着支撑的作用。如果一次性筷子继续无节制地生产,势必使次生林遭受严重的打击。就餐者说,不用一次性筷子我们不放心。卫生防疫部门说,不用一次性筷子,小饭馆就别开张。

既要为就餐者提供方便,又要保护树木,一些环保专家建议用竹筷子取代木筷子。竹筷子纹理通直,用起来手感好。竹筷子是近几年从南方发展起来的,其中以湖南、四川为多,南方种植竹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竹子不比树木,它生长迅速,大量采伐后恢复极快,对环境的影响小。以做一次性筷子的毛竹为例:头一年“窜笋”,第二年就可长成20多厘米粗、10多米高的成品材。砍了以后,地下的竹鞭第二年便会继续“窜笋”,竹子的寿命30~80年不等,一旦开花后死亡便接踵而至,可以说是“不用白不用”。从制作工艺上说,竹筷较木筷难度稍大,主要存在于镟尖的程序上。南方的竹筷在生产经营方式上以集体家庭竹场为主,与北方木筷的国有体制有所不同,因此在成品质量、营销手段及服务方面,南方竹筷企业做得更好。

当然,最好是重复使用自己的筷勺。北京市西城区柳荫小学的孩子们为环保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己从家里带筷子或勺子来用,他们说:“我们知道筷子是用木头做的,每天都有好多人使用一次性筷子,这就等于毁掉好多树木,所以我们就不用这种筷子,自己带勺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林白,在他的背包中有一个塑料袋,里面常备有一双多次使用的筷子和勺子。每次用餐后,他都认真地清洗。当朋友笑他自找麻烦时,他从容以对:“在现代这一切以‘方便’再‘方便’为主旨的社会中,有时候自己给自己找一点‘小麻烦’也是件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