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绿色生活手册
24892000000041

第41章 厨房须知

1.餐具少用铝、锡、塑料品

塑料餐具、铝制品餐具等,尽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情趣,增添了色彩,但也潜伏着危险。

近日报载,江西某地一些人喝了锡壶中的酒后出现了食物中毒症状,因为锡壶中含有大量的铅,在烫酒时渗透到酒液中去,致使喝过酒的人铅中毒。

一些餐具,表面绘有色彩斑斓的图案,而这些色料中多含有铅(氧化铅达30%~50%)和砷(如清代的一些彩色餐具)。由于色料在釉质的外面,其有害元素就容易溶于食物中。

铝制品餐具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薄膜,它虽不溶于水,却能溶解于酸、碱性溶液中。因此,最好不要用它来盛放含酸及酸梅汤之类的食物;由于盐能破坏氧化铝薄膜,故较咸的菜、汤长时间放在铝锅中时,可致使较多的铝溶在菜、汤中,而铝元素在人体内蓄积过多,可对人的脑、心、肝、肾的功能和免疫功能造成损害。

塑料制品餐具含有不聚合的单体、低聚物以及裂解产物,有的还含有毒的增塑剂、防腐剂等,因此也要慎用。专家们曾提出忠告:选作餐具的塑料品最好是乳色的或白色的。有色塑料的有机颜料一般都具有一定毒性,并会向食物转移。

由此可知,在选择和使用餐具上必须加以注意。传统的铁锅虽然不够美观,但却避免了缺铁性贫血病的发生。而铝锅和不锈钢锅的大量使用,却导致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增加。传统的餐具铁锅、木碗、竹筷子、陶瓷盆,对人身体有益无害,不可不用。

2.使用不锈钢餐具三注意

随着医学界对环境中的微量元素对健康影响研究的深入,现已证实了许多金属元素如铬、镍、钼、镉、锰、钛等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对于用不锈钢制成的厨具已制订出卫生标准。

(1)不可在不锈钢餐具中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菜汤等,因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电解质,如果长时间盛放,则不锈钢同样会像其他金属一样,与这些电解质起电化学反应,使有毒的金属元素被溶解出来。

(2)切忌用不锈钢锅煲中药,因中药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特别是在加热条件下,很难避免不与之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物失效甚至生成某些毒性更大的络合物。

(3)切勿用强碱性或强氧化的化学药剂苏打、漂白粉、次氯酸钠等进行洗涤。这些物质都是强电解质,同样会与不锈钢起电化学反应。

3.警惕家用“钨丝团。”

据《现代家庭报》载,南京一位大学生,早晨因吞食煎饼包油条,突然鲜血喷涌而出,被同伴急送医院救治。经检查,患者的食管从喉部到胃部被异物划伤,因此造成流血不止。是何异物,使这位大学生险丢性命呢?原来元凶是细小柔软的钨丝残片!

亮晶晶的钨丝团,是目前老百姓喜爱的价廉物美的清洁用具,几乎家家都用。人们只看到它柔软、去污力强的优点,却没有注意其丝细易断、细小残片脱落不易发现的毛病。更有许多家庭主妇,发现钨丝团断裂,但也舍不得扔掉,结果很容易造成钨丝细小残片混入食物中。

专家提醒:为了您的身体健康,最好不要用钨丝团清洗食具。

4.当心海绵抹布传染疾病

据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证实,日常生活中用于洗碗的海绵是各种细菌滋生的“沃土”,其中有些还会对人的健康,尤其是婴幼儿、老年人或体质衰弱者构成严重威胁。

这项研究由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策划实施。他们从洛杉矶、迈阿密、波士顿和纽约收集到的325块海绵抹布上分离出了28种不同的细菌,这当中以大肠杆菌的数量最高;另外,有15.4%的海绵含沙门氏菌,有20%的海绵含葡萄球菌。美国每年患沙门氏菌中毒症状的达200~400万例,其发病机理显然与此有关。

鉴于上述情况,专家们建议凡用海绵抹布洗过的各种器皿、案板或桌面,都应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擦净,以防止出现任何形式的感染;同时,在每次使用以后,要将海绵晾干,以消除细菌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有条件的话,涮洗餐具时最好用活水冲刷、晾干,比用带菌的抹布擦拭要卫生。

5.家庭消毒八法

(1)开窗通风消毒。大多数呼吸道疾病,如感冒、肺炎、麻疹、百日咳、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结核等,都可通过空气传播。加强通风换气,对空气中存活能力不强的细菌,就能够加速消灭。对一些抵抗力强的病原体,通风虽不能杀死,也可减少病菌的数量。另外,开窗通风,还可使病人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身体康复。

(2)日光曝晒消毒。日光中含有的紫外线可使病菌发生光化学反应,使其失去活性。如病人的衣服、被褥、用具、玩具等,都可在阳光下曝晒。痢疾、伤寒、霍乱、结核等病菌,对紫外线都很敏感。

(3)蒸煮高温消毒。蒸煮高温能使病菌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起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一般煮沸15~30分钟,可以杀死全部细菌、真菌和病毒,但肝炎病毒例外,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盖煮沸40分钟以上才有可能杀死。水煮沸时,要求水要浸过消毒物品,才能达到消毒目的。用蒸汽消毒时,物品摆放时不要放得太挤,要有一定的空隙,太挤时蒸汽穿不过,达不到消毒目的。

(4)熏蒸消毒。利用消毒药物的气体或烟雾,在密闭房屋内进行熏蒸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根据其穿透能力可分为强弱两种消毒剂。强穿透性消毒剂如环氧乙烷等深入物品的孔隙内部,消毒力较强;弱穿透性消毒剂如甲醛等只能作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力较弱。为预防流感、流脑、腮腺炎等,可采用加热米醋或点燃艾叶、苍术、白芷、雄黄等消毒杀菌。

(5)洗涤消毒。对病人的衣物可用温水加洗衣粉进行洗涤,必要时酌加适量的来苏儿或漂白粉,以加强消毒效果。

(6)来苏儿消毒。来苏儿是一种环境消毒剂,一般用于室内的地面和墙壁消毒。常用浓度为3%,对细菌有较强的杀灭能力,但对病毒无效。

(7)酒精消毒。酒精是一种化学试剂,一般用75%酒精能在10秒钟内杀死一般细菌,但不能杀死肝炎病毒。

(8)各种氯剂消毒。如漂白粉、洗消净、次氯酸钠、优氯净等。

目前最常用的是洗消净,可用3‰~4‰。溶液进行浸泡或擦手。洗手、洗水果和蔬菜时可用1‰~2‰的溶液。用消毒液消毒过的食品、物品,必须用清水浸泡,冲洗干净后方可食用。

此外,洗涤灵是家庭常备的厨房清洗剂,主要是用于去污和去油腻,消毒作用并不强,如果消毒是主要目的,仍需选用洗消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