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1世纪中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24896800000016

第16章 推行考试改革,优化素质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过程中教育方针是否得到贯彻、教育目标是否得到实现的手段,可以说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指挥棒;没有一个科学而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就很难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育事业的社会效益。但是,由于应试教育长期地仅仅用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单纯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对中学教育的负导向作用和负激励机制,所以,不改革这种片面的评价制度,就不可能使中学教育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并最终走向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必须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教育评价机制的优化二者结合起来进行,才能指挥着教育实践活动向着素质教育的康庄大道迅跑!

(一)以分数取才:并不科学且弊端很多的办法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试作为学校智育活动的一个环节是必要的,通过考试可以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检查、诊断学校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得失,从而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依据。但是,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惟一手段、将分数作为评价并进而取舍学生的惟一标准却是极不科学的。

首先,考试(测验)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测量方法并不能用来考查学生素质表现的方方面面。试问,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怎么去测验?一个人的情感意志、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艰苦奋斗创业的精神怎么去考试?事实上,有些思想品德课得高分的人却最终变成了犯罪分子,有些在心理学试卷上得满分的学生却完全有可能自己就是一个心理疾病患者,其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存在着很多的弱点。归根结底,学生素质不是考出来的,素质的提高是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其次,即使仅仅把考试分数用在学生智育水平的评价上,惟分而论惟分取人,也不科学。我们知道,教育测量(考试即其具体方法手段)作为一种心理测量,其实施过程及结果存在着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很难说一个考试成绩在录取分数线以下的落榜学生其智力能力水平就一定比刚上分数线的另一录取学生差多少。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文汇报》曾有一篇报道说:上海一所重点中学的某高才生,无论多么难的数学题,他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列出其解答方程式,但就是不喜欢繁琐的演算,在解方程组进行具体演算的时候往往小错误不断。参加高考时他就是因为这一缺陷以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中国的大学是不会接收他这种思路程序正确但演算不正确的孩子入学的,其家长只好把他送到了西方某国,一所著名的大学给予他全额奖学金的待遇。在大学一年级的课堂上,任课教师被这个总是提出无穷多问题的中国学生问得瞠目结舌。在实在无法给出答案的时候,老师请全班同学起立为这个中国学生鼓掌,他为有这样能问倒自己的学生而自豪。第二年,这个学生已经成了校长助理。这个学生是幸运的,他终于遇到了不惟分取人的国度和大学,他终于遇到了识才用才的老师和校长。而那些当年考分高于这个学生、且被录取于国内大学的其他学生,是否也都会取得这个学生现在的成绩呢?可见几分之差是说明不了问题的,单凭分数是考不出一个人的真才实学的。第三,以分划线一次考试定终身,人为地把学生分成可以升学深造和不能升学深造的两部分,最终会导致那些未被录取的学生受到歧视而被社会排斥,那些以几分之差而落榜的学生就可能因此而精神崩溃,进而酿成疯颠、自杀等人生悲剧。这时再反观以分划线、惟分取人的做法,则不仅是不科学的,而且简直就是不道德的了。

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极强、发展潜力极大,在初、高中阶段就断定一个中学生是可造就的优生或不可培养的差生,为时过早;中国有名老话叫“盖棺论定”,要到一个人死了的时候才能确定这个人到底怎么样;怎么能在一个人十几岁的时候就把他看死了呢?怎么能仅仅根据一次升学考试的成绩就把学生的前途命运完全决定了呢?显然,把一个人小时候的分数绝对化,看做一成不变的东西是不科学、不合理的,以分数划线惟分取才的做法也是十分机械呆板甚至是荒谬的。郭沫若小学时代的成绩单上,国文和修身这两门课程不及格,但这些并没有影响郭沫若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可见,利用分数可以选拔人才但也可能埋没人才,这种评价方法是形而上学的,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第四,单纯地以几门学科的成绩来评价中学生并决定对他们的取舍,会导致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对于全面发展的忽视,对于个性、特长培养的忽视。本书第129页引用的小学女生为了观察蚯蚓的再生能力在阳台上养蚯蚓被母亲打骂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位母亲没有想到她的这一巴掌很可能就打掉了一个科学家,打掉了小孩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还有一则消息,说蜗牛是棉花的害虫,常能对棉花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人们都在想办法消灭这种蜗牛。一个12岁的孩子偶然发现了一只能吃蜗牛的虫子,学校老师把他的发现介绍给农业科研部门,经专家鉴定这是一种专吃蜗牛的虫子,是蜗牛的天敌,以前还从没有人发现过。于是这个孩子得到了奖励,受到省里有关部门的表彰。苍蝇是很令人讨厌的,但现在一些科学家却在研究苍蝇,因为它们在脏物上吸食而本身不会感染疾病,科学家在研究苍蝇的免疫系统,也许将来会得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第二则消息中的小孩是幸运的,他的老师懂得保护学生的兴趣,并不反对学生研究、发现课本以外的东西,说不定这个小孩将来会成长为一个农业科学家的。但是就整体而论,现行教育评价体制对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并不保护,这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显然是极端不利的,已不知扼杀了多少对科学研究、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感兴趣的人才苗子呢!可见,“以分划线惟分取才”的做法,实际上会把一些专门性的人才苗子排斥掉的,养蚯蚓、观察蜗牛的天敌、研究苍蝇等等,确实与升学考试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对人类自身、对生物科学和医学等却是非常有意义的。鼓励中学生从事一些课余个人爱好的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现行评价体制却与此是相悖的。

“以分划线惟分取人”的考试评价体制,对中学素质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许多弊端:第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升学率仍是评价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惟一标准。目前,我国的人事制度受学历主义的影响很大,表现出“重学历轻能力、重资历轻学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凭轻奉献”等弊端,例如许多地方的文件要求乡以上干部必须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工资、职称都要与学历挂钩,这些都助长了社会对学历文凭的盲目追求;再加上现在不同职业的工资收入相差太大,金融股市、航空铁路、邮电电讯、律师事务等行业的收入远远高出其他行业,这些因素促成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独生子女家长,热衷于上名牌大学、考热门专业,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一直延续至今,并不因扩招等措施而得到多大缓解。因此,一所中学的高考升学率、特别是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比例仍然是社会和家长评价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硬指标,甚至成为各级政府衡量教育行政部门、衡量学校工作好坏的硬指标。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化的心态,作为学生家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孩子上重点高中,将来考名牌大学、上热门专业;作为政府部门,则有些地方给中考、高考升学规定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学校,学校再层层承包责任到人,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完成。柳斌同志就通过中学生信件见到了一份离奇的高考达标合同:某中学有八个高三毕业班,其中除了一个班(该班的班主任是校团委书记)没有签订这种合同外,其余七个班的300余名学生会考后都必须与老师签订“高考达标合同”。合同内容包括,每个学生都要交纳高考奖励基金86元,用于高考达标后的奖励——达到本科的学生奖励188元,达到大专的学生奖励90元,达到中专的奖励50元,未被隶取的学生就等于作了贡献。第二,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标准,严重干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由于中考、高考升学规定有必须完成的硬指标,所以许多学校规定了一系列奖惩管理制度,把各个毕业班的中考、高考升学率与校长、教师以及班主任的奖金、工资、职称、职务等直接挂钩,迫使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层层加码。于是,各种复习资料、辅导班、快慢班、提高班等应运而生,学生学得很苦。为了保住中考、高考升学率,逼迫中学生考高分现已成了一种顽症。一位教师感叹说:现在的中学教育简直就是一场智力大竞赛……学生要高分,家长要高分,校长要高分,教育局要高分,社会要高分,考大学就认高分!说其他的,都是“骗你没商量”;近来这种逼迫学生考高分的做法竟然又被一些家长和教师推到80分、90分才算及格的极端程度。

为了保住中考、高考升学率,部分中学的体、音、美、劳等课程形同虚设,基本不开;高一新生就实行文理分科,非高考的科目基本不学,结果使得高中会考中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不及格者多为文科班学生,而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不及格者多为理科班学生,造成中学生的知识面严重偏狭。为了保住中考、高考升学率,各种名目的考试接连不断,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部分不堪重负的中学生只好“人在曹营心在汉”,由于成绩差而逃学厌学,打游戏机、看黄色书刊、早恋赌博、喝酒抽烟、惹事打架、偷摸扒窃,抢劫小学生钱物,甚至走上杀人放毒等犯罪道路。柳斌同志收到的高中学生的信就生动地描述了中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现状。第三,作为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学校竟然沦落为造假“工厂”,使学生的心灵深受其害。一些中学为了保证中考、高考升学率这一硬性任务的完成,只有牺牲掉学生的思想品德鉴定、身体素质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内容,但是中考、高考时有关部门还必须审查********,档案中的身体状况、社会实践等项内容该如何填写呢?为了保住中考、高考中的“优秀”苗子,学校有关部门就不惜弄虚作假,为学生编造虚假档案,尤其是在思想品德鉴定、体育合格证、社会实践考察和劳技课成绩几方面作假:体育不合格的写成合格,没有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编造这方面的内容,劳技课成绩不及格的随便填个好点儿的成绩就算数;在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确定保送生等问题上同样弄虚作假,连体检不合格的学生都可以给他(她)“弄出”一个合格的体检表出来。这样做,中学的中考高考升学率保住了,但把一些身体、思想条件不合格的学生送到了重点高中甚至名牌大学,既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又在学生思想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学生就说:“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学习好就一好百好……到时候学校自会给你帮助解决难题的”。“上梁不正下梁歪”,既然连老师和学校领导都敢于弄虚作假,那中学生不就更加虚假成风肆无忌惮了吗?笔者熟知的一位复印、打印店老板就说,每到期中、期末考试甚至升学考试来临前的几天,他的生意就特别的好……学生娃们把老师勾划的重点或者他们自认为有可能考的内容提前写在一张纸上,然后拿到店里微缩复印,真是络绎不绝。听了这样的诉说,作为一名教师的笔者不由自主地感叹,既为应试教育造成的恶果感到悲哀,又为当今中学生道德的沧丧感到惶然。一些高三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自私狭隘的意识日益占据上风,学习优秀的学生不愿意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同班同学之间互相保密复习资料,惟恐别人在学习成绩上超过自己。

(二)多方面努力:中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建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取消升学考试,淡化百分制。凡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毕业生要全部升入初中上学,考试选拔已经不再需要了,因此应取消小学升初中的统一升学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原则而限制择校的现象发生。为此,必须从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校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逐步缩小各个中学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淡化重点初中概念并最终取消重点初中,使“就近入学”的原则能被多数学生及其家长所接受。对于强烈要求择校的少数学生及其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到私立初中、民营学校去就读。前国家教委领导同志曾经指出,小学以及初中的评分制度应该进行改革,淡化那种计算精确的百分制度。值得注意的是,被我国教育界视为不容置疑的百分制,并不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比较模糊而粗略的等级计分法。这种看似模糊粗略的计分法其实更为科学而合理。这是因为教育测量本来就具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近似性。

加强高中会考管理,充分发挥会考功能。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实施多年以来,对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如果能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毕业会考管理使其更趋完善,则必将对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第一,加大会考成绩在高考录取中的权重。为了落实学生在体、音、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以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建议将体育、音乐等科目也纳入会考之列,由区县组织考核并将成绩记入档案;对于报考本科院校尤其是报考重点院校的考生,可考虑增加会考等级要求同时在电子档案中提供考生的会考成绩,供高校在录取时参考。以上做法,会迫使中学按照教学大纲开足所有课程。第二,在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更多学科的开卷会考,以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改外语会考为等级考试,此等级证书在高考录取、考研等方面发挥其应有作用,或作为保送和免试的条件,以调动学生自觉学习外语的积极性。第三,严肃考风、考纪管理,使高中会考具有公平、公正以及权威性。建议把高中毕业会考放在与高考同等重要的地位,由省教育厅会同省考试中心派出会考巡检组,分赴各考点监督检查考风考纪;对于顶风违纪行为应与高考同等对待,严肃查处。

逐步增加保送生名额,促使中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建议适当增加保送生的预选名额,使高中会考成绩全A者或者高中会考成绩达到保送生必备条件(高考科目全A、其他科目达到B等以上)的考生,都有资格参加保送生的预选考试。这样做的结果,势必可以给更多的学生特别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提供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还可以在保送生制度方面引入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打破了保送生只能在重点中学选拔的这种不公正规范;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种积极的精神氛围。

逐步加大高校在整个高考工作中的自主权。首先,建议加大高校在考试管理中的自主权,以加大考试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防止考试过程中的作弊行为。尽管在高考作弊防范问题上,各级政府及考试管理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但种种原因使得考场作弊现象仍屡禁不止。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可考虑采取由高校管理各个考点、地方招生办监督执行的形式;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把考场设在高校内。其次,建议加大高校在高考招生问题上的自主权。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社会力量办学规模的迅猛发展,高考招生应向高校自主招生的方向过渡,最终实现高校自主招生、省考试中心监督协调的高考招生体制。为此,我们建议在部分重点院校实行推荐选拔的招生制度(类似于重点师范院校提前招生)——重点院校的部分专业拿出一定的名额,由考生所在中学推荐(其条件应与保送生等同),高校根据专业需要考查两到三科后统一划定分数线并决定录取名单,报省考试中心审批;已被录取的考生不得再参加当年的统考。第三,建议加大考试形式多样化的改革。在目前推行“3+X”的基础上再试点“2+y”的模式,其中“2”表示语文、数学这两科参加全国统考,“y”表示外语的等级考试和高校的自主考试,再由高校根据“2+y”成绩划线录取,省考试中心审批。由于近年来重点院校对入学新生一般都要进行数学和外语两科的测试,特别是对高分段学生进行摸底排队,对优秀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所以如果将这种业已存在的入学后考试改为入学前的招生考试,那将会使多方受益。

逐步实行“两试合一”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其中第一种方案,可考虑试行语文、数学、外语三科的会考、高考“两试合一”,将高考的选拔功能纳入会考之中。由省考试中心划定各级、各类院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高三学生可根据省考试中心提供的三科会考成绩选报适合的院校及专业,招生院校对报名考生组织相关科目的考试后再择优录取,报省考试中心审批。第二种方案,可考虑将高中毕业会考改为自考管理形式。所有会考科目合格后,学生凭着高中毕业证书和会考成绩单即可直接到相应高校或区、县招生办报名参加高考,而高考的考试科目仅为相关学科以及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使高考管理社会化。这样做,既可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可减小中学所背负的高考升学率的压力。

逐步实行高考与中学彻底脱钩的改革措施,中学不再参与高考的报名、考务管理、录取以及成绩反馈等工作,使高考像自考、成人高考那样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对中学素质教育的负面影响问题;深化中学教育的内部改革,标本兼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鼓励老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开阔师生眼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充分发展其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什么叫健康?您的学生健康吗?

中国的青少年学生是不是朝气蓬勃?

您会指导学生自我心理调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