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实践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大学体育实践课堂教学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它承载着增强学生体质,调节感情,锻炼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开发身心潜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体育能力,积累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等重任。搞好体育实践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第一节 体育实践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进程。教学过程关系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观测点。学生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和教学规律的要求决定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由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课后延续等组成。
一、课堂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即备课,是教师针对一堂课教学事先进行的策划设计及有关准备。备课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工作,是有效进行教学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教师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的考查和检验。教师备课要求做到:认真、充分、细致、严谨、合理。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主要有:了解情况、钻研教材、设计教学及其他准备。了解情况是为备课打基础,内容包括:明了课程教学大纲单元及本课次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学生所在单位和专业,学生人数、性别、体能、运动基础以及学风情况;了解教学时间、环境以及同时上课班级教学内容情况;了解教学场地器材情况;明了教师自身状况;等等。钻研教材是备课的基本环节,内容有:熟悉教材吃透精神;明了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和技术关键;探索和挖掘教学内容教育因素。设计教学是在掌握情况和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教学内容为主线策划教学,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合理组织搭配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组织措施、选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编制课堂教学计划。课前其他准备即完善与教学有关的其他准备工作,对教学工作顺利实施,保证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其内容有:教师体能和运动技能的锻炼和练习;培养和训练协助教师组织学生和做示范的学生骨干;必要的模拟教学;准备课堂随身教具和用品(如:教案、考勤表、考核表、秒表、口哨、笔等);向管理人员提交教学场地器材使用报告;等等。
《课时教学计划》即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简称《教案》。教案是教学计划体系中直接用以施教的基本文件,统领课堂教学,其格式有有形和无形两类。现代教学要求加强计划性,采用有形文本教案,使教学更加科学、规范、严谨,并能为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奠定基础,为教学监控提供依据。有形教案有文字表述和表格书写两种格式。表格式教案简明、清晰、方便,被体育教学广泛采用。体育课堂教学是以教学内容为主线的教学各要素、相关因素组合运行的过程。教案内容除表明课程类型、该课类型、学生对象、上课时间、上课地点及任课教师等基本情况之外,主要内容有:教学目标、教材和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用物质条件;教学组织措施;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运用;教学进程、时间分配、练习分量;等等。教案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全面,课型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适量,搭配合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组织严密,步骤恰当,时间分配合适;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练习负荷适当;格式规范,结构严谨;简明扼要,表述准确,图文并茂。(附大学体育实践课表格式教案式样,见下页)
(二)临课准备
临近上课的准备工作教师有学生也有。教师的工作包括:因故课程不能照常进行时,应急调变;观察了解上课地点环境;整理仪容和着装;进行必要的生活调理;提前到场,检查场地设备;指导学生领取并布置器材;进行技术动作适应性练习;调适心绪;就位准备上课。学生的准备工作有:前课内容复习,新课内容预习和了解;准备自备学习用品;准备服装;按时到达课地;在教师的指导下领取并布置器材;班干部了解同学出课请假情况,并向教师汇报;按教师示意就位准备上课。
二、课堂教学实施
课堂教学实施是课堂教学实际进行即课堂教学的实质性阶段。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运用所备教案,采用多种传媒方式和手段,把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学练,以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过程。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为适应学生的身心机能活动规律,分为开始与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或阶段。
(一)课的开始与准备部分
课的开始与准备是课的前奏,为课的主体内容及活动进行思想动员、组织及身体准备。其内容主要包括:上课组织常规和准备活动。上课的组织常规一般有:学生干部按教师示意和要求整理学生队伍,教师就位行师生课礼,宣布课的内容和学习要求,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并作考勤登记,检查学生服装和佩饰,安排见习生等。准备活动是进入课业活动前使学生肌肉关节韧带发热活化,器官机能提升到适应做练习的水平,预防运动损伤,并使心绪调整到进入课态。准备活动的类型分一般热身活动和专门(项)热身活动。准备活动的方式有:集中注意力练习,队列操练,一般走跑,徒手或轻器械体操;提高兴奋的活动******;与教学内容有迁移性的专门性诱导、模仿、辅助练习。课的开始和准备活动的要求:按时上课,严肃风纪,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加强针对性,适用可行;动作和练习难度适中,负荷适当,结构紧凑,语言简明。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长短、组织形式、活动量等应根据教学内容、活动特性和气候情况灵活变通。
(二)课的基本部分
课的基本部分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主体阶段。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措施、方法手段,传授和学习新内容,复习并改进提高旧内容,形成和发展运动技术技能,发展体能;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引导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基本部分教学活动的要求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教学各要素的协同合力,使教学顺畅运行;有效运用组织、教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注意教学监控,优化教学秩序,及时纠正不尽人意之处或解决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勤学肯练,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促使学生认真做练习;重视并着重挖掘教学活动中教育性素材,因势利导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教育;注意教学卫生和安全,有效应对外因干扰,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和运动损伤事故。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主要特点,学生的学习成效主要通过负荷练习获得。练习负荷适当具有正效应,负荷不当学生不仅学不会也学不好,甚至会引发运动伤病。练习负荷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所估量,课堂实践中还须用心仔细观察,一旦发现学生注意力、情绪、意志力异常,要及时分析原因,加以调整。如果由于心理负担引起畏惧消沉,可用激励法加以调适;如果属于情绪过于昂奋紧张,可用身心放松法加以调适。练习密度和强度是体育教学中学生做练习的两项重要指标,适宜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有益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练习密度和强度的掌握,可通过观察和测量进行了解。发现练习密度不适宜,应采取改变练习次数、分组人数、练习时间、间歇时间等加以调适。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男与女,普通与专业)练习密度、强度有所不同。经验表明,普通大学男生,适宜的参考练习密度为:综合密度25%~50%;单项密度短跑10%~15%、中长跑50%、铅球15%~18%、跳远15%~20%、跳高10%~15%、单杠7%~10%,双杠8%~12%、跳马(箱)7%~10%、武术(长拳)55%~60%、太极拳40%~45%、篮球50%~60%、排球25%~30%、健美操(女)45%~55%。发现负荷强度不合适,应采取改变动作幅度、难度、速度、负荷重量和间歇时间等加以调适。运动强度心率经验指数普通大学生运动适应心率一般为120-140次/分钟,最大不应超过180次/分钟。
课的基本部分的教学要求是:组织严密,秩序井然;步骤合理,方法有效,时间分配恰当,手段适用;指导及时,纠错有方;讲解准确,富有启发性;示范规范;练习密度、强度适中;师生和谐、气氛活跃。
(三)课的结束部分
课的结束部分是课的尾声阶段,具有总结收场性作用。内容包括指导学生进行身心放松和例行结课常规。整理和放松活动包括:指导学生做慢跑、走、轻柔徒手操、轻快歌舞、轻松游戏、肢体按摩、心理暗示等练习,使学生身心由大负荷运动状态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放松练习的要求是: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方式适合有效,练习动作由大渐小、由强渐弱,切忌剧动和突然停动。结课常规包括:整理队伍;进行课的小结和讲评;布置课后作业,预报下次课内容要求和地点;行师生下课礼仪,宣布下课;等等。结课小节讲评用于总结课的任务完成和学生表现情况评价,提出扬长避短的方向和要求,讲评要切实中肯、全面简明,富有认知性、启发性。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归还器材,整理场地;必要时进一步指导学生放松身心和处理受伤;向学生了解学习感受,征求意见。
三、课后
课后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总结回馈阶段。内容有:征求教学意见,进行教学反思,写课后总结纪要;组织课后辅导,给缺课学生补课,给优差两部分学生开课外“小灶”指导发展提高;组织学生观摩有关的体育活动。课后指导要求做到:认真、热情、有针对性、讲究实效。
第二节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与评定
成绩考核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检查和评判,是学生学业结论的重要依据。考核对教学具有诊断、激励、导向、反馈作用。通过考核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工作。对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考核是课程教学计划的一种课型(考核课)。学生成绩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观测点。学生成绩考核的操作状况关系教学成效的大小,也关系教学的激励效应。研究考核工作、提高考核水平很有必要。
一、考核设计
第一,考核设计需遵循的基本原则(理念)。要使考核卓有成效,促使教学目标达成,考核设计需遵循全程分期分段、全面有所侧重、同类同性质选取典型代表、统一要求与有所区别相结合、多元多样、分层次提升、继承中有创新等原则和要求。
第二,考核内容及要求。考核内容应全面,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体育理论知识、体能、运动技术技能、专业工作实践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考核内容(项目)应覆盖全部教学内容,且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同种(类)内容(运动练习)选择典型代表。在统一内容的基础上,酌量安排个性发展内容。同一内容(体能技术、项目)不同学段考核有不同层次要求。考试项目有单一(单项)、多个(多项)、单个动作、成套练习等,应根据考核计划和内容项目特性确定。
第三,考核性质和类型。考核性质按照目的和作用可分为课前预先摸底测试、平时了解性检查抽测、阶段(单元)测验、期中小结考查(试)、期末和结果考试等多种考核类型分为考查、考试、综合性终结考试等。考核既要有结课和综合终结考核,也要重视平时测试考查等过程性考核。
第四,考核方式及运用。考核方式多种多样,有相关体育运动理论知识提问和文字作业、运动技术动作演练、体育工作实践展示等。运动技术动作演练有规定练习和选择练习之分。考核方式的采取应根据考核的目的任务、考核内容的特性、考核条件、考核管理要求择适而用。
第五,考核的组织。考核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根据考核的性质和类型、内容特性、主考人数、时间规定、场地器材条件等因素确定。通常知识提问、运动技术演练、工作能力展示等多以个别进行。徒手操、舞蹈、武术等成套性练习、体能测试等多以分小组进行。结合实践知识性考核集体布置。考核时间安排有临时和固定两种。摸底测试、课堂提问、抽测、即兴测验等临时考核随课堂进行。期中、期末、结课考查、考试按计划专设考核课。
第六,考核成绩评定。考核成绩评定有定性、定量、绝对、相对、主观、客观、定性定量结合、绝对相对结合等多种方法,具体采取哪种方法,应根据考核目的要求、考核内容特性等因素确定。涉及学生的学习表现、课堂提问、学习笔记、实验作业、体育工作实践、运动技术水平等考核多属于主观定性法。涉及学生体能测量、运动能力达标测试属于客观定量法。有些运动练习的评价既有技评性又有达标性,需采用主观定性和客观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同一内容考核统一标准要求属于绝对法,考测发展、关注个性的考核属于相对法。绝对法和相对法合理结合不失为理想的考核方法。
考核成绩的记录、计算、统计和评价是考核结果达成的重要工作,关系考核结论。要求考核应办法合理、计算精确、表示明了。考核成绩的评定结论来源于定性评语的评分和运动技评达标计算评分的记录计算统计,最终形成评价结论。评价结论的形式有等级法、百分制法和评语法三种。等级法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或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划分。百分制法,满分为100分,各试题(项)依据不同重要程度划分百分比权重分值,为激励学生进取发展应划拨或另设小量加权分值。评语法用合格(通过)和不合格(不过关)两种语言简单表述。考核评价结论方式的具体采用应根据课程类型(必修、公共选修、专业选修、学位、非学位)及课程特性确定。百分制法是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
二、考核实施
考核实施关系考核的规范程度、顺利进行和效果水平。有效的实施,应按照教学计划和考核要求,本着有序、适时、规范、严谨、公正、准确的精神合理运作。首先应做到:开学和开课利用引导课向学生宣布教学计划时宣讲考核。其次应做到除随课堂临时考核相对简便之外,其他考核均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备考包括:告知考核内容和要求;学生进行积极复习练习;教师安排必要的辅导;准备规范的考用场地、器材、装具、用品、用具和成绩记录表格等。还必须做好临考场工作,包括:讲解考核组织方法、考核规则;严肃考纪;注意安全;指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和诱导性练习;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疏导;有序组织考核练习;准确测量评定学生考核练习成绩和记录登记。考核结束做简要讲评,归整器材,及时计算统计成绩并报档和公布;统算学生成绩百分比分布,描绘成绩分布坐标图,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三、考核成绩评定实例
运动技术每试内容不少于两项;技能每试不少于一项;体能每试不少于两项;理论笔试每考题型不少于三种,解答论述题不少于40%;口试每考不少于两问。考核成绩评定:单纯技术性考核技评按100%计,运动技能结合性考核技评和达标按20%~50%或50%~80%比例搭配;运动能力和体能考核达标按100%计。考核成绩总评,按项目(内容)比重百分制合计或项目(内容)百分制比例合计。考核成绩总评:学期或结课考核总评,即:平时20%+期中30%+期末50%=100%,其中平时含表现10%、提问5%、作业5%,期中理论10%、实践20%,期末按理论或实践为主分别为理论35%、实践15%或实践35%、理论15%,或者理论实践并重各占25%。多学期课程考核总评,前各学期考查,最后学期考试,前期考查合格通过,结课期成绩按最后学期评定;或前各学期成绩按60%计,结课期按40%计;或者前各学期占40%,结课期占60%。单独设毕业考试课程,前期考核合格,毕业成绩按毕业考核成绩计。学分制学分按考核级别或分数及格与否确定。
考核成绩表是记录、计算、统计、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呈现学绩的载体,是学生学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绩表格式按照不同考核类性分为单项表、多项表和汇总表几种。成绩表的质量要求是规范、简明、适用、准确。(成绩表式样略)。
第三节 体育实践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标准是评价教学的依据,对有效进行教学监控和管理,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教学的好与差,需要凭借一定的标准进行衡量和鉴别。因此,研究和制定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是当务之急。
一、确定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依据
(一)正确的指导思想
思想决定行为。体育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即要贯彻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现代教育观、人才观、体育观,坚持育人为本;推行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以改革为动力,注重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尊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坚持教师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等。
(二)遵循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是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体育教学在遵循一般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还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特有的规律。譬如教育、教养和发展统一;教学受学生身心发展的制约;教与学互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教学过程中所有要素协同;感知、思维、实践紧密结合;存在着人体生理、心理指标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过程规律;等等。
(三)遵守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对教学活动的宏观性要求和指导准则,对教学工作起着管束和调控作用。体育教学是以人的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运动技能教学为基本内容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教学过程具有复杂多变、大动态、人际交往多边、教学环境开放、教与学互动、智力与体力相结合、身心承受负荷、多感官参与、多学科知识相关联、教育职能寓于活动中、运动动作重现以及教学效果综合衡量等特性。体育教学原则既具其他学科课程教学原则的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其教学活动应遵守理论联系实际、系统完整性、循序渐进性、直观性、量力性、巩固性、教与学紧密配合、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等一般原则,还必须遵守教育教养发展相结合、教学过程阶段性、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层次性、教学要素有效配合和谐调性、适量负荷与休息相结合、系统性与突破重点难点相结合、身体练习与情感体验相结合以及实效性、可行性、可接受性、安全性等原则。
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和内容
(一)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
教学质量标准的确定,应在充分了解、认识和掌握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与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学科的科学理论,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以基本教学原则为准则,用标准化法则和质量原理对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论证和判断,从而抽象出满意程度要素。要以定性表达为主,结合定量表示,用简明扼要“关键词”形式概括出条款语言加以陈述。质量标准内容应体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课堂教学的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课堂教学优化的本质,文体结构严谨简练,条款规定明确无歧义,整体上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有效性。
质量标准必须经过多次课堂教学实践方能初步确定,得到领导、专家、教师和学生等的理解和认同,并且经过较长时期的教学实践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内容
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具有全面衡量教学质量的功能。其内容应涵盖教学过程各环节、各个教学要素以及教学结果。
1.教学准备
(1)教师:备课认真,遵守大纲,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规范、全面、合理、图文并茂、结构严谨、简明清晰、操作性强;仪表大方,着装合适,用具齐全,精神饱满,准时上课。
(2)学生:有强烈的求知学技欲,精神饱满,着装适合,按时到课。
(3)场地器材及布置: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布置合理、美观、安全、整洁。
2.课堂教学
(1)教态教风:认真负责,执教严谨,治学谦虚,以身作则,热情勤快,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重视作风培养和纪律教育,注意教学安全卫生,主导作用显明。
学态学风:学习观念端正,积极主动,善于探究,学练勤奋,遵守纪律和秩序,尊敬老师,团结协作,主体地位突出。
(2)教学目标:体现教育、教养、发展三要素,做到全面、合理、确切、具体、简明。
(3)教学内容:服从教学大纲,选配合理,承旧引新,先进适用,分量适中,重点和难点突出。
(4)教学组织:遵循常规,准备活动合理、有针对性;组织严细,分组、队形及调变合适,时间分配恰当,教学运行步骤合理,善应环境,气氛活跃和谐。
(5)教法与手段:科学先进,合理可行,优选运用;讲解多科知识清晰、正确、精练、形象生动,富有启迪性;动作示范规范、准确、熟练、优美,位、面、向合理;分解和完整有效结合;练法多样,运用得当,练习程度适中;指导及时,多感官配用,点拨恰当,纠错得法,帮助保护有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协同互动;引新法,创新招,效应明显;教学手段先进,媒物妙用,巧突难关。
3.课后辅导与作业
积极主动组织集体辅导;随时热情个别指导;缺课学生适时补习,优差学生给予“小灶”指导;作业布置合适,有检查,有指导。
4.教学结果
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受到思想品德启发教育,意志情操得到磨炼,行为表现良好;应知、应懂收获,技能掌握,优差生各有所得;体能得到锻炼,机能得到发展,心理获得调适,情感有所体验;没有运动损伤;学生反馈满意率达90%。
第四节 体育实践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解析
体育课堂教学是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结果的形成,是教学构成要素和教学相关因素协同运作的过程。阐释教学质量标准必然涉及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物质条件、教学环境、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结果,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和教学评价等。
一、教学目标及其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期望归宿,对教学过程具有规定、导向、激励、评价作用。
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服从、服务于大学体育课程总目标,即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和健康知识、体育文化,基本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掌握基本运动技术,具有一定的运动水平和体育能力;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锻炼。大学普通体育课、大学体育专业课,不同专业(教育、社会体育、竞技运动等),不同课程(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游泳等),不同课类型(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不同课型(新课、复习课、考核课等)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同类型不同层次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也有所不同。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以教学大纲和单元课次规定的教材(教学)内容为主线,结合学生、教学用物条件、教学环境等,以身体锻炼和技能教学为载体,把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预期结果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以条款文体式陈述于课时教学计划中。要求做到:科学、合理、全面、具体、贴切、简明、重点明确、可行、可查评。具体要求是:体现教育、教养、发展三任务;融知识、情感、运动技能、身心发展和行为五方面内容;有超前发展理念,但高度、难点要适中,经师生努力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搭配合理;文体结构应有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方式及行为达到程度;文字表述要清晰,不含糊、不笼统,明确表明谁……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上……
《体育课时教学计划》(教案)教学目标条款举例:在体育课程“跳高”课教学中,通过行进队列操练,增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集体协同意识;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连续单腿跳,每次练习在原基础上增三次,发展下肢爆发力;通过复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背越式跳高、助跑、起跳、落地技术;进行跳高过竿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背越式过竿技术。
二、教学内容及其选择运用
体育教学内容是教学信息(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等)的载体,是教学系统构成要素,是教师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及单元课次规定的教材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教学条件、教师自身情况而设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练习的具体材料。鉴于体育健康知识、运动技术技能、身体锻炼、思想教育素材的内容极多,一堂课容量又有限,故必须进行精选优化,合理运用。
(一)教学内容选择原则
优选教学内容是理想教学效果的保证。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在符合教学普遍原则之外,还必须根据体育教学特点,本着追求较高的健身价值、技术含量和文化价值,有较强的教学、教育性精神;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效性、层次性、可行性、先进性、区别性;坚持育人为本,着重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有利于培养良好思想品质的教学方法,培养进取、创造精神;内容难易、比重、顺序和定量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基础,体现可接受性;等等。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满足或符合以下原则和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系统连贯,既要全面丰富多样,又要精练、突出重点;体现以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特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满足终身体育需求;做到既满足全体学生统一共性要求,又照顾学生个性和发展体育专长;由于体育运动基本技术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一过性特征,因此同性质内容在不同教学进程中,应体现波浪、螺旋、层次性再现发展,但不应简单重复;内容的分量、性质、繁难度与教学时间、教学物质条件、教学环境、教师能力相适应;民族、民间内容与外引内容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有继承有发展,引新改旧,体现改革发展与创新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合理运用
合理安排搭配教学内容,是有效落实教学任务的前提。由于受认识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身体机能变化规律和教学场地器材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由于体育动作技能具有相关联、相辅相成迁移的特性;由于体育教材内容、类型、性质多种多样,具有材型大小不一、繁难简易程度不同、新旧(新学、复习)情况之别;由于受课时和学生体能精力限制等因素影响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搭配需做到:教学内容容量与运动量适中,负荷量大小结合,运动强度大小结合,难易程度结合,新旧结合,大小型搭配,耗时分配合理,身体活动部位兼顾,身体素质练习兼顾,动作结构相关联近缘匹配。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材内容特性,一堂90-100分钟课可做如下具体安排:单一较大型有难度的内容一般不宜超过两个;单一小型难度较低的内容一般不宜超过四个;单一大小型难易兼有,内容一般宜一大一小;全新授内容不宜多;新授和复习混合课复习应占相当比例;后继课复习内容比例渐增;纯复习课内容可适当多。考虑学生精力变化,一堂课教材内容合理安排的顺序应该是:新旧内容混合型课应将新内容安排在前;难繁、简易内容结合课,宜将难繁内容安排在前;新内容和复习内容有迁移性,应将复习内容安排在前;体能相对消耗大(如力量、强度、耐力等)的内容,宜安排在体力消耗相对较小的内容之后。
三、教学主体及其要求
(一)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指挥者、实施者,是构成体育教学系统最具能动作用的要素,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主要工作任务和责任包括: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素养和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健身、娱乐方法;培养体育欣赏能力和体育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专业学生教学能力、训练能力、竞赛组织能力、社会体育管理指导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等。
体育教师的素质。教师的职业和责任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具有良好的体育技术技能基础;有扎实的教学、运动训练、组织竞赛和裁判及体育管理指导、科学研究和社会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工作作风、生活习惯、文化素养。优秀的体育教师一般应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认真负责、热情勤奋、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关爱学生、谦虚谨慎、严谨执教、循循善诱、锐意改革创新、爱护场地器材、注意教学安全卫生、谈吐文雅、举止文明、衣着整洁得体。
体育教师具有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环境开放、体力智力兼容、公共场合抛头露面多、接触学生广泛等工作特点,行为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从细微处加以注意,做到: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不关顾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不看书报、不聊天、不打电话、不吸烟、不穿着不合体育运动规格的服饰;热天不赤背,冷天不裹棉外套,热天自觉顶烈日把荫凉让给学生,寒天背太阳把暖阳让给学生,遇风沙气候教师迎风把背风让给学生;语言文明不低俗,施教文雅不粗鲁。
(二)学生
卓有成效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和谐运作的结果。体育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方法、发展身体、道德情操养成的重要途径。学生是教的对象,是构成教学系统的能动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也绝对离不开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学习能力。教学中要求学生应做到:学习动机纯、态度认真、自觉主动、遵守纪律和秩序、刻苦学习、团结同学、积极协作配合;充分利用天赋和原有基础善感悟、肯探索;注意学习方法的运用积累和创新;爱护场地器材和公共财物;注意安全卫生;行为举止文明礼貌。
四、教学物质条件及其运用
体育教学用物是构成教学系统的基础要素,是教学信息传递媒介,对教学具有保障作用。优良的教学物质条件应是:场地、设备、器材和辅助用具用品数量充足、质量好、合规格、适用美观、安全性能好、布置合理、使用得当。具体要求是:场地宽阔、有足够的活动区和器械着地区,地面平整、防滑、不起尘、软硬合适、沙坑松软,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和清晰显明标记线条;设备器械质量好、合标准、安装牢固,器械布置合理,动件靠定件,小件靠大件,器械间距合适互不影响、干扰,安全美观,方便移动;教学辅助物品用具先进适用,影像清晰,挂图、模型标准,指挥和警示标记物明显清晰,护具安全适用。体育教学大动态开放性决定教学环境对教学运作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良好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不良的环境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压抑学生情绪,因此教学中力求做到教学活动与环境“动态平衡”,注意挖掘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时、空、物因素,善于通过一定的组织措施(如调队、纪律要求)和教学方法、手段适应环境。对于难以利用、难以适应的不良环境,要采取合理的应变措施加以调整,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程度。本着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启发思维,激励兴趣,调动学练积极性,掌控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科学、先进、简便、安全、合理、有效地采取教学信息传递工具——媒体设备的运用手段。
五、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教学管理行为,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科学、合理、严谨、实效的教学组织,是教学流畅运行,维护教学秩序,创造教学文明,形成教学合力,以及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引导、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保证作用。体育教学的大动态,多变化,环境对外开放,使严谨教学组织更显重要。
(一)组织教学
组织教学包括组织上课与必要的课堂常规活动。大学体育课一般男女生分班,如果男女合班则必须男女分组。课班由专业自然班或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合班组成。以普通体育课班30人、体育专业课班不超20人、专业选修课班不超10人为宜。组织常规是教学过程中需例行的基本规矩和管理措施,包括上课常规、课上常规和下课常规(常规的有关内容在《教学实施》栏目中介绍)。
(二)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是指教学活动中的组织措施。教学组织措施应本着:有利于维护教学秩序和安全;有利于教师指挥、监控;有利于学生听讲、看示范、观察同伴练习;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减少非教学实质活动耗时;有利于学生练习不受干扰和妨碍;有利于每名学生得到均等的练习机会;有利于保证适量的练习次数和密度;有利于合理控制运动负荷和强度。教学组织应做到:科学、合理、简便、快捷。具体要求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和需要能及时快捷、简便、无阻碍合理调动,确定学生练习队形的形状和排列数、间距;根据教学活动内容、目的和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结伴、随机组合、同质或异质固定组织等形式,进行学生练习分组;根据教学内容特性、负荷强度、每练耗时、间歇及器材数量等情况确定练习分组的组数和每组人数,通常全班同时做统一练习集体练不分组,配对练习2人一组,田径短跑每组人数3-6人,长跑大组进行,田径投跳项目和器械体操8-10人一组,球类课教学比赛按竞赛队人数规定分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练习强度不同、场地器材不足情况下练习分组且须轮换,分组轮换有分组一次轮换,三组两次轮换和三组一组不换两组一次换等方式。
(三)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教学步骤和课时分配是教学活动时空组织措施,关系教学进程,影响教学效率。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是把计划反映在《教案》里,教学活动内容和课时分配紧密结合串联形成程序,做到合理、恰当、可行、流畅、实效。体育教学程序通常采用分段结构形式,其设计和应用要求是:遵循教学规律,遵守教学原则,符合教学活动过程学生身体机能、认知、心理变化规律和过程。大学体育课一般两节连上90-100分钟。开始与准备阶段约占课时的15%~20%,用于上课及常规组织和准备活动。其中课堂常规约占5%,准备活动约占15%。准备活动的要求是:合理、有针对性、适量、有趣。不同类课型的、不同特性教材内容、不同的环境气候状况,课的组织常规和准备活动的方式、时间、练习强度应有所不同。新课需引导,时间相应长一些;以复习为主的课用时短一些;内容繁难、运动强度相对大、天气冷和准备活动本身有新内容的情况下,准备活动相应长一些。课的基本教学活动阶段是课的主体,约占课的70%~75%,用于教材内容的教学实施,根据课型和教材内容要求特性及重心分配时间,复习与新内容结合型课,复习约占25%~30%,新教内容约占40%~45%。其设计和实施要求是:科学、合理、恰当、可行、精细、严谨、实效。具体须做到:组织措施合理、活动进程时间安排恰当,教学重点时间充足,练习时间适中,间歇合理。课的结束阶段约占课的5%~10%,用于学生身心整理放松和结课常规,其中身心放松整理约占7%,结课常规约占3%。要求是:合理、有针对性、有启后作用。
六、教学方法及选择运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关系教学运行效率和效果。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即成为前提因素。体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普通方法和专用方法、传统方法和新创方法。法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要达到意想效果就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特点,教学环境和场地器材条件,学生身心发展和运动技能基础,以及教师自身条件等情况合理选择,巧妙运用。从教学过程的动机、感情、认知、逻辑性、检查评价多因素考虑,在熟习教学方法的功能、特点、规则的基础上,坚持教育性、教养性、发展性结合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统一,多样性与系统性统一,继承性与时代性统一,多法结合互补,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结合,不变与应变结合等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要求做到:先进、适用、合理、可行,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有效运用,重点突出,难关巧法突破。
教学方法具有系统和组合模式、分类型、分层次特性,教学过程中根据方法自身特性、适用范围、运用时机选择运用。本文主要对常用方法单式质量要求加以解析。
(一)讲解法
讲解法即教师用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方法。讲解应以简炼、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透彻、清晰分析、论证,阐述运动动作及技能的意义、原理、特点、方法、练习要求,把讲道理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以适当地设疑、提问启发学生的认知、理解、探索、求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刻苦精神。讲解必须突出重点、难点、关键点。注意讲解运用时机,新教学内容一般宜先讲解后示范或者先示范后讲解,其他情况应较多的讲解与动作示范或练习结合进行。
(二)动作示范
动作示范是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或指定学生)做技术动作范例演练,给学生以表象概念感知,供学生模仿学练。示范可起到激励兴趣、树立信心的作用。动作示范的要求是:目的明确,动作规范,准确熟练,体力充沛有轻松感,姿势优美。有效的示范还必须做到:面(正面即镜面、背面、侧面、斜面)、向(同向、反向、侧向、斜向)适当,位置(学生队的前、后、侧、斜)对;距离(与学生的视野远近)适当,速度(动作快慢与学生视觉反应)适宜;环境(视觉干扰情况)良好。动作示范的运用应根据动作技术技能和教学需要有针对性采取局部单动法还是完整法,单纯示范还是与讲解结合,规范示范还是比对仿错示范等方式。
(三)练习法
做动作练习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手段,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通过足够的生理条件刺激(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发展身体,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练习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练习,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性、学生和教学条件的实际,在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练习方法的基础上,本着合理、适用、可行、适量、有针对性、注意安全的原则优选运用。练习的组织形式有集体模仿练习和个别模仿练习、集体自练和个别自练。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须严格要求,加强指导,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刻苦精神、互助行为。合理安排练习量(时间、数量、负荷)和练习强度(速度、幅度、重量等)以及间歇,重视练习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
重复练习是练习法的主要方式,是在相对固定动作结构、练习负荷、器材规格的情况下反复做练习。其运用应合理地与运动间歇相结合,有练一次后间歇和连续练多次后间歇。重复练习多用于新动作学习、复习和发展体能训练。
变换练习法是在变换动作结构、组合、负荷、环境、器材等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式。它包括连续变换和间歇变换,适合用于运动技术技能的改进提高阶段及发展体能训练。
循环练习法是学生按照所设若干个练习站(点)及其要求,逐站(点)进行练习的方式。它包括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适用于复习和发展体能练习。循环练习的设计应做到各站动作难易程度、负荷大小交替安排,最大负荷不宜超过学生承受能力的2/3。
辅助、诱导、模仿练习是利用动作技能迁移原理和规律的练习方式,有益于解决技术难关和把握关键以及纠正动作错误。
游戏和比赛法是通过运动游戏和比赛进行练习的方式。游戏和比赛既是练习方法也是教学内容。由于游戏和比赛具有思想情节、竞争、娱乐特性,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智力、体力,强化运动技能,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游戏和比赛法多用于准备活动、应对学生情绪消沉以及强化技能、体能练习中。游戏和比赛法的运用要求做到:组织严密,规则严格,公平公正,控制运动量,加强教育引导,防损伤,适时中肯讲评。
念动法(也叫想象法)是通过思维想象动作、建立动作表象概念、理解动作结构、促进技能掌握的方式。适用于较复杂、有一定难度和危险性技术动作的学练过程。其主要形式是学生在练习前或练习间歇中通过默念、默想感悟动作。
(四)完整法和分解法
完整法和分解法是针对教材运用的教学方法。体育技术技能有简有繁、有易有难、有长有短,有的内容一次甚至一下子即可以完成教学,有的却必须经过多次才能完成教学。完整法适用于难以分割、繁难度不大而分量小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活动,其做法是从动作或套路的开始到结束一次教完。完整法具有不破坏动作结构,充分展示动作整体形象的优点。分解法是将整体动作或套路,分成若干部分或段落分别进行教学,适用于繁难冗长且可分割的内容教学。其优点是:有利于解决技术动作难关;有利于体力分配;有利于教学时间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分解法的应用根据需要可以是一次分解也可以是多次分解,动、部、段学成后进行“组装”。分解法的具体运用根据教学内容特性,从效果角度考虑,可采用顺解法、逆解法、难易解法、身体部位解法、技能性质解法、分进法、连进法、递进法等。为提高完整教学效率,必要时借助诱导、模仿辅助手段渡过繁难关。完整法和分解法的运用应注意:分解和完整合理结合,分解不宜时间长,当学生对部、段动作有所掌握,即行串合,否则会影响教学效率和整体效果。
(五)练习指导
练习指导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做练习的教学活动。有效的练习指导,有利于教学监控;有利于教学秩序管理;有利于启发和激励学生学练积极性;有利于及时预防和纠正动作错误;有利于有效实施教学安全保护和有利于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练习指导不是独立教学方法,是教学多种方法的结合运用,包括补充讲解、补充示范、纠正错误、教育引导,以及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巡视时语言提示、警告、动作点拨、帮助保护等。领练是学生模仿教师做动作演练的练习指导形式,是促进学生熟练掌握新的和比较复杂的技术技能的有效方法。领练在很多情况下采用教师的示范、讲解、提示与学生的模仿练习同步进行。练习指导的组织有集体、小组、个别形式,普遍问题进行集体指导,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随着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意识的增强,练习指导愈来愈受到重视。练习指导的运用要求是:热情、认真、耐心、及时、有针对性、合理有效。指导时机的选择应注意:在学生以全力聚精会神做练习无暇顾及他情时不宜进行指导,以免引起学生注意力分散动作出错甚至受伤,个别指导尽可能不影响集体练习。
(六)预防与纠错法
由于学生学习存在由不会、不对、不好到会、对、好的必然过程,期间难免发生动作错误。为使学习少走弯路,有必要对动作错误进行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纠正。预防错误主要是凭经验对学生进行预先提示和用必要手段加以限制和避免出现。在学生学练过程中,发现错误,要仔细分析症结,及时采用语言讲述以引起学生对错误的认知,提高学生自我纠错的信心和积极主动性,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辅助练习法、诱导练习法、限制练习法、转移消退法、自我暗示法以及其他手段加以纠正。要尽可能地做到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不可使错误定型。纠正错误通常采用普遍错误集体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的组织形式。
(七)帮助与保护法
帮助与保护是在学生做练习时进行的外力支助和安全防护措施,是体育教学的特用方法。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在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发展身体过程中,往往存在体力不足、心理不稳定、动作不正确不到位情况,加上偶尔身体接触不合理,不仅会影响学习成效,甚至会发生运动损伤。因此,必须从心力、体力、技能方面加以帮助和安全防范保护。常用的帮助与保护办法有:教师或学生间的动作扶持、助力或阻力、采用防护装具和保护器具、心理调适疏导鼓励、语言手势警示等。合理的帮助和保护要求是:重视、合理、安全、便捷、实效。
(八)集中注意力法
集中注意力法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阻断或转移学生思想中与学习无关的事物的联系和困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也是组织纪律引导过程,主要用于上课组织常规措施或当受到干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集中注意力方式很多,其选用要求是:组织工作简便、新颖有趣、符合大学生特性、运动负荷宜小、以小型技巧和智慧显示能力。队列练习和语言警示等是常用的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式。
(九)放松练习法
放松练习法是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的身心由大负荷运动和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逐渐过渡到相对平静的常态和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主要用于课的结束或大运动负荷练习后,以及学生情绪紧张、极度昂奋状态时。放松练习方式很多,如肢体活动、调整呼吸、按摩、心理暗示、情绪转移等。运用放松法要求做到:有针对性、合理、活动与前运动特性有相继连接性,动作强度、幅度逐渐降低,切忌剧烈运动中突然停动。
随着教育教学和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随着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教学资源的扩展、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方法、手段在不断改革、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教学、程序教学法、学导式等,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开发学习悟性。培养学习能力的富有启发性的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教学方法模式,应大力提倡,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积极广泛运用。
体育教学的教育职能主要结合学生身体练习予以实现。教学中通过挖掘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环境条件、教学人际关系、偶发事件、学生行为、教育体育新闻等教育性素材,采用说服引导、情感抒发、典型事例感化、竞赛评比、表扬批评、师德影响等方式方法,寓教于活动之中,潜移默化,起到宣传理念、弘扬精神、传播文化、明辨是非、规范行为、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作风、磨炼意志的作用。良好的寓教方法运用应注意:适时因势利导;实事求是,有针对性;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鼓励为主;事例自然融合,不牵强硬套。
第五节 体育实践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于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总结教学经验,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具有导向促进作用,是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评价必须以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为指针,以教学规律为依据,以教学原则和教学优化标准为准绳,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做到评价公平、公正、合理、准确。
一、评价原则
评价工作总的原则要求是客观、公正、公平、准确,切忌主观臆断、模糊粗劣,不允许掺杂个人情感因素。另外,强调以下几点:一要先进,即评价符合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二要全面,既关注教学结果,又关注教学过程及效益。三要实用可行,即符合课程和课的类别性质及层次,具备评价条件,评价要求和方法与参评者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四要得到认可,即评价工作能得到管理部门、专家、教师和学生认可。
二、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要全面科学,既评教学结果,也评教学过程;既进行综合评价,也进行局部单项评价;既评教师的教,也评学生的学;既看教学效果,也看教学中人力、物力、时间投入的产出效率。
三、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是严谨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过程历经:获取教学信息、进行科学分析论证、产生评价结果、得出评价结论。通过参评者通(看)课、问话、问卷以及教学测量(练习时间、分量、生理指标等)采集教学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归纳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统计形成结果,最后按照教学质量标准进行比对做出评语和等级评定结论。定性评语表述方式和内容包括:怎样、如何、能否、有没有;基本掌握、掌握、有所掌握、熟练掌握、有待掌握等程度和水平衡量式。比较设问式表述分为:评价结论表示形式、以评价内容划分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对应结合形式;用权重积分或比重积分百分制形成评语和评分级别,评级分一、二、三、四、五分制或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四、评价组织
课堂教学评价组织形式有:教师、学生自评;领导和管理干部评;专家和同行教师评以及学生评教。由于评课者所处的地位不同,对教学的了解、体验、观测点倾向性有所不同,一般情况是领导侧重宏观,专家侧重于深广度,学生侧重于感受。几方面相结合评价,较客观、公正。综合统评成绩的参考计算比重为:领导占评价20%、专家占评价40%~50%、学生占评价40%~30%。为使评价结果有较高的信度,最好采取多人参评,成绩按去掉高低两头平均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