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笔者承担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理论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特殊发展道路研究”的最终成果。
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新生事物。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证,社会主义无论作为运动还是作为社会制度,都是由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开始的。但是,事实是到了20世纪上半叶,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制度却在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东方社会如俄国、中国及东欧这些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理论和现实出现了矛盾和反差。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者们把经典作家的论述当作教条加以固守,把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视为“早产儿”。
社会主义在东方落后国家首先胜利后,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又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波折、失误,甚至发生了解体和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这也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资产阶级思想家、机会主义者认为,这是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必然下场。认为发达国家没有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多数已经失败,因之,社会主义之路走不通。
社会主义真的山穷水尽了吗?正是在社会主义经受考验,社会主义面临着路向何方的关键时刻,******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给中国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导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社会主义在中国呈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景象,从而扭转了社会主义的危机,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它是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一条特殊发展道路,是东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因而对东方社会各后发展国家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指导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鉴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迟迟没有发生,因而特别关注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问题。他们设想像俄国这样的政治经济不发达的东方社会,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不少论者,把这称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东方社会理论。那么,俄国、中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否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证实?苏联、东欧的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又是否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证伪?这些问题,理论界争论多年,看法不一。
本课题就是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试图从社会主义的来龙去脉去阐释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特别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说明******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和实际意义。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理论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当年设想的经典社会主义,也不是教条主义和“左”的错误所推行的贫穷、空想社会主义,更不是一些观念糊涂的人所歪曲的“口头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的资本主义”,而是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切合中国实际,同时真正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在东方社会的具体体现。它的实质是从东方落后国家首先发生革命的实际出发,冲破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想禁锢,科学地界定本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通过非一般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由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借助资本主义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本国的工业化和社会的现代化,自己为自己创造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从生产力水平和物质基础上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创造条件,从而使社会主义最终在东方落后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使社会主义赢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并继续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阶段迈进。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回顾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下篇主要论述了******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以及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本书在写法上,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建构的新视角,揭示了******理论对东方后发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典型意义。特别是通过苏联、东欧剧变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教训,说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不单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跨越,关键是要抓住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任务,为社会主义创造物质技术基础,实现对资本主义的真正跨越,因为生产力水平和物质技术基础是不可跨越的,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不能逾越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东方落后国家实现“跨越峡谷”的最佳道路选择,它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所没有预料到的、列宁、斯大林、******等没有解决好的在两种制度共存和新技术革命时代的条件下,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理论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跨越峡谷”的三大理论支撑;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极具针对性又极具重要意义的两大关键性问题。所以本书突出论证了这些理论的意义。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它对执政党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与******理论一样,对社会主义命运具有至关重要的价值。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学习、参考和吸收了不少研究者的许多资料和研究成果,在此谨表谢意!本书也得益于陕西省社科规划办和宝鸡文理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热情指导。宝鸡文理学院刘薇、樊英等同志做了大量协助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和本人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诚请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