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24897600000007

第7章 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就是说,要求人们去研究它。”马克思、恩格斯终身不断地发展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通过实践的发展而补充、修正、丰富和完善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并把它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将此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马克思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辩证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主张环境决定论,即一定的历史环境不仅决定了主体的认识对象和范围的特定性,而且还在认识方式和认识水平上制约着主体认识的真理性。恩格斯在他的《自然辩证法》里写道:“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社会主义观,就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看法。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就是科学地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什么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呢?理论与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和分析研究社会主义,才能逐步接近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那么,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是什么呢?中国当代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了精辟地概括,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由于社会主义是新生事物,所以如何科学地认识它,科学地实践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实践,从社会主义运动到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了数百年的探索。即使从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经列宁、斯大林、******、******,到当代中国的江****等,历经数代150多年的探索,我们虽然已经拥有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看法,并且拥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沉痛教训和成功经验,但是,仍然不能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穷尽,已经完结。这就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要能始终正确地指导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就必须与时俱进。

回顾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看法,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基本的线索:先行者和先辈们为后来者和后代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而后来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先行者的许多理论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创新。整个科学社会主义观是坚持与发展的动态延伸,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只讲坚持不讲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就成为僵硬的、陈旧的东西,只讲发展而不讲坚持,社会主义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坚持与发展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的态度应当是既坚持已有的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又发展过时的和未被完全认识的社会主义观。只有对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始终保持着一个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看法,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才能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增强社会主义运动的制胜力,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全球性胜利。

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里至少要始终注意三大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普遍性;二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历史性;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运用、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所以对不同时期不同先行者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论断和认识,既不能乱加否定,又不能一概照搬,更不能以不负责任的态度甚至嘲笑或责备的态度去苛求前人。每一代伟人,既有他理论和实践上的卓越之处、超越之处、非凡之处,也有他因时代与主客观条件而造成的局限之处、失误之处、遗憾之处。只不过每人因主客观条件不同而程度不同罢了。

科学社会主义观产生发展的历程,尽管经历了150多年,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毕竟不算很长,与发展了数百年的资本主义相比,仍是显得年轻。所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必然王国要去认识,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修正错误的、坚持正确的、发展未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运动中不断丰富、不断发展、不断成熟,最终进入自由王国的。

社会主义观在实践和认识中,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革命青春的奥秘。在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实践、制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如何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如何正确地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有效地巩固社会主义?如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如何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等问题,始终是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所关注的主题。这就需要把先行者行之有效的理论、经验和方法,与现时代及本国国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出现波折、失误甚至错误。第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惨痛事实不也说明,苏联、东欧的剧变,并不是被资本主义摧毁的,而主要是被自己的错误和失误搞垮的、拖垮的。这也从反面说明,任何民族、任何政党决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僵硬的教条,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生机勃勃的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连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在晚年也曾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去纠正各国党内的教条主义倾向。他反复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他还明确指出,教条主义在形式上是“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物,其危害极大。在理论上,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变成了“一堆应当熟记和背诵的教条,像魔术师的咒语或天主教的祷词一样”,在实际中,他们把党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宗派。恩格斯还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到处都应当采取同样的手段”,因为工人阶级在进行反资产阶级的斗争时,“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列宁之所以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在于他并不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书本里,而是从俄国的实际出发找到了革命道路,形成了列宁主义,在落后的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初步探索了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之所以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于他不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列的书本中寻求在落后的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途径,而是立足于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思想,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首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从而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指出:“革命是这样,建设也是这样。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端正了思想路线,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逐步摆脱传统的苏联模式,独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形成了******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使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开花结果,为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