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黑白绰号谭
24897900000041

第41章 智多星吴

吴用绰号智多星。“智多星”,典出不详,也有称出自北朝《周大将军闻喜公柳遐墓志铭》:“智士石坼,贤人星殒。”

“智多星”的“智多”,还可能源自“多智”,“智多”即“多智”。常见的“为人多智”、“此人多智”,而鲜见有称“智多”的,由此再加上道教赋予吴用本命星的“天机星”的“星”。

吴用是《宣和遗事》三十六人、《水浒》一百单八个绰号群里的唯一带有“星”字号的非常角色。

吴用大名出场不早,真所谓姗姗来迟。

吴用,《宣和遗事》作“吴加亮”,此处“加亮”的“亮”,即与传统文化圈里的诸葛亮的“亮”是灵犀相通的,即此“亮”就是那“亮”也。龚圣与《宋江三十六赞》作“智多星吴学究”,并有赞:“古人用智,义国安民。惜哉所予,酒色粗人。”“学究”不是名字,而是身分。

按,学究,源出于唐代科举制度。唐科举制,有进士、明经等级,其中明经,又可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和学究一经。经,乃是指儒家的经书,五经就是《易》、《诗》、《书》、《礼》和《春秋》;“学究一经”,即表示巳学通一部经书,可以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据《谷山笔麈》,宋神宗时曾改革科举制度,将取中的文人列为五等:第一、第二等“赐进士及第”,第三等“赐进士出身”,四等“赐同进士出身”,五等“赐同学究出身”。民间由此戏称那些没有功名的读书人为学究。

吴用名字始见于《水浒》相近时期的明人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聂绀弩据此认为,“‘吴用’是《水浒》的标志。《水浒》以前,或作‘吴学究’,或作‘吴加亮’,没有作‘吴用’的”。

吴用,有时也被人尊称为“教授”。这点明他是教书的小知识分子。宋人话本《西山一窟鬼》,有吴洪此人,“在今时州桥下开一个小小学堂度日”,人称为“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