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智商决定经商
24899900000084

第84章 企业发展从标准化开始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共同的市场,世界各地的人们——不管他们身处何地——都渴望得到共同的产品,并寻求相同的生活方式。全球公司必须忘掉国家、文化间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满足人类社会共同的需要和欲望。

——莱维特(哈佛大学教授)

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到来以及技术力量的不断增强,全球工业正在向标准化迈进。世界性的一些大品牌在生产、采购、行销、服务与研发上都在走向标准化。比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万宝路便是全球标准化采用最好的范例。企业只有达到全球标准化,才有资格、有能力与国外的这些大品牌平起平坐,在正面竞争和合作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当今,标准问题已经从商品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产业,成为各国保护产业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即所谓“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中国品牌要建立全球化的品牌,首先必须让商品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并且能够建立全球性的规模;一定要清楚自身品牌在哪些方面具有标准化的条件,不合格的要提出整改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产品与服务都必须在配合消费者的需求下予以标准化。

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只有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尽快建立自己有较高水平的管理技术和系统,才能向全球标准靠近,才能确保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中国企业必须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各自不同的行业里,将标准随人们需求的变化和发展不断提升,而不仅是靠粗制滥造有名无实的低价商品参与品牌这场战役。

由此看来,全球标准化对中国企业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1)技术上要符合标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关税逐渐降低,进出口数量配额、许可证制度、外汇管制等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相反,技术标准逐渐突出起来,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2)中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符合全球市场的国际通行规则。对产品的功能和产品的质量要求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再不能粗制滥造有名无实的低质产品。如果没有标准,中国品牌在进入国际贸易市场和产品市场方面,必将障碍重重。

(3)中国企业的财务体系和准则必须符合全球通行的方法和基本的游戏规则。这意味着所有的投资人、债权人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公司的一切运营情况、财务情况。这样有助于中国品牌进人国际资本市场。

(4)中国品牌在全球标准化的背景下,应该营造出适合中国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运营方面的概念。这些概念应该与市场经济通行的理念和哲学相对应,而不是一个分裂的、难以沟通的系统。如果能做到这些方面,中国品牌在技术、项目、贸易合作等方面上的障碍便可得到有效排除。

标准是一种竞争规则。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标准的制定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术和经济竞争的主动权,也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即所谓“赢家通吃”。在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和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标准的动态化也就必然地凸现出来,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而日益提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标准者得天下。通常情况下,技术(或者专利)影响的只是一个或几个企业,而标准影响的却是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