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点滴
人的素质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与地域、学历有关,但又不完全成正比。在大城市和高学历、有地位的人身上,你同样可以看到某些低索质的表现;在小地方和低学历、没什么地位的老百姓身上。你也可以感受到优秀的品德。说别人层次低的人,自己未必层次就很高。关键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怎么与素质不同的人相处。
事件观察
毕业于湖北某大学的一位女青年说:她被分配到河南某小城市工作。来到这里后,无论是气候,生活习惯,还是工作环境,都使她很不适应,最糟糕的,是她看不惯机关里的人。
“这些人层次太低,素质太差,比如随地吐痰,不冲厕所,上班把脚跷在桌子上,不经人许可就拿别人东西吃。有人给我打电话,他们就说是男朋友来的,特无聊。和他们这样的人有什么好交流的?平时扫地,打水都是我们两个新分来的大学生干,我们扫了厕所,然后挨门告诉大家注意,可是一点用也没有。时间长了,就觉得特没意思。这还是在机关里呢!我特别想理解别人。没想到这儿的人什么都不懂,有些还是大学生,研究生。学历也不低呢……”这个女大学生的“看不惯”不适应,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她要摆脱烦恼,让自己心情愉快起来。
是应该努力去改变主观因素呢,还是去改变客观因素?
改变客观因素的办法有两条:
一是离开她不喜欢的河南,到别处另谋出路;二是改造身边她不喜欢的那些河南人,让他们的“层次”提高一些。第一条路她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是她承认不现实。她和单位有合同,至少要效力五年,而现在刚刚一年;她也投有胆量辞职下海,或一个人跑到海南、深圳闯天下。因此,第一条路是走不通的。那第二条路改造别人呢?“我改造不了他们”。她说。的确,改造别人可不是件容易事。谁都不是小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你凭什么就让人家按照你的愿望去改造呢?
既然改变客观环境的路一时走不通,就得在主观因素上想办法了,要不然自己活得不舒服。
“可是我也不想让他们来改造我,那不是太可悲了吗?”她以为我说的从“主观因素”上想办法,就是要让她同化于那些“低素质”的人。其实,调整自己并不意味着要降低自己的“层次”,让自己也变得庸俗起来,甚至向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投降。关键是,你透过有色眼镜看到的全部是灰色,你的情感替你过滤掉了那些你不愿意看见的信息,而放大了那些对你有用的东西。
技巧运用
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统统投射到别人身上去了,从而为自己开脱了责任。这是一个非常省事就能让自己心理平衡的办法,但却可能把你害了。处在这种对立的情绪状态下,你不可能发现别人身上美好的东西,你无法愉快地和别人合作;你一脸的傲气,别人自然也不愿意接纳你,于是你就被孤立了,你再有才华,再有本事,怕是也很难发挥了,你自己为自己设置障碍,增加了工作阻力。你怪谁呢?
观点浓缩
我们自己是个普通的人一样,我们周围的同事也都是些普通的人,他们也会有种种缺点,“随地吐晓”,“不冲厕所”,“随便吃别人东西”,也的确令人不快。但她也一定能在这些有“毛病”的人身上发现优点和可爱之处,从而使同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起来。在这个基础上,她再以自己文明的行为去影响别人,说不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客观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