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强小公司胜于做大大公司
24900500000133

第133章 长计划,短安排,保证公司持续发展

只要不是相当重要的商品,不是稳健踏实地行商,迅速发展就等于迅速破产,只有使多种商品不间断地相继配合上市,才能使迅速发展的事业稳步前进。

——高桥宪行

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成功,不能以某一时的业绩为标尺,要看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当然也不能忽视日常的绩效,只考虑未来的美好前景。总之,既注重长计划,也考虑短安排,是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公司。

公司的经济活动具有连续性,它的现状是历史的继续,未来的开始。因此,制订公司的发展目标时,要注意保持战略头脑,力争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点,不计一时得失,根据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按照现实的市场要求一步一步踏实走下去。

一般来说,对公司的发展计划安排要远虑与近谋合理综合,既要有短安排,又要有长计划。计划有长短之分,就公司的各种计划而言,既有期限为五年或十年的长远规划,也有期限为一年、一季度或一个月的生产计划,更有以日、时、分为计划单位的生产安排。长计划是短安排的基础和前提,短安排必须有利于长计划的实现和完成。如果短期内的生产安排不合理,设备和人员不能满负荷地运转和工作,久而久之,长计划就会落空;反之,如果近期内的生产安排得太紧,员工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和学习,生产效率就得不到提高,其结果就会给以后的生产带来许多困难,严重影响计划后期生产任务的完成。所以,短安排必须科学合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太紧或太松,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既要确保完成近期内的生产任务,又要为今后的生产创造一个有利条件。

另一方面,短安排影响长计划,长计划也影响短安排。短期内的生产安排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取决于长计划制订得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如果长计划的各项指标制订得太高,公司难以承受,短安排就必然遇到困难,甚至使短期内的生产任务无法完成,最终还会导致长计划的流产;相反,长计划的各项指标制订得太低,就无法充分调整短安排,也会由此失去科学性和严密性。

短安排适应长计划,应是积极主动的,而不应是消极被动的。在安排短期生产任务时,要及时纠正长计划中不正确的内容,以提高长计划的准确性,使计划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各种变化,完全受长计划的约束和限制,短安排就会失去活动,失去计划期内的各种机遇。不通过短安排及时调整长计划,还可能使年度计划内的季度、月度计划衔接不上,相互脱节,影响公司的生产和经营。

因此,为处理好计划上的“长”与“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上就要处理好“远”与“近”的问题。既要明确远期完成什么任务,实现哪些目标,又要明确近期应完成哪些任务,实现哪些目标。

[2]在计划指标上还要处理好“虚”与“实”的问题。相对地说,长计划的各项指标较“虚”,短安排的各项指标较“实”,只有通过完成短安排的“实”,才能使长计划中的各项指标实现由“虚”向“实”的转变,使长计划得以顺利实现。

公司应力求长计划要“虚”中有“实”,即制订长远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发展壮大,还要充分估计公司的现状和可能遇到的困难。短安排也要“实”中有“虚”,即安排短期内的生产任务时,即要充分了解公司的生产能力和各种约束条件,按生产能力的大小确定某一时期的产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局面,并不代表它的经济状况是良好的、健康的;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依据,那就是良好的经济形势能否持续。同样的道理,公司的发展既要保证正常运营,也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才有可能做久。经营过程中既有长计划,也有短安排,学会两条腿走路,这是总经理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