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人生百岁不是梦
24906100000021

第21章 努力创造高质量的长寿生活

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都证明:人生百岁不是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正同心协力地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小康社会,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改善提高,实现长寿梦想和快乐享受生活已成为愈来愈多的人追求向往的目标。然而,即使长命百岁,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一个人从出生成长到衰老死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努力创造高质量的长寿生活,使自己的长寿人生更加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有滋味。根据本书导论中所阐述的健康、平安、快乐与长寿的关系,高质量的长寿生活首先应该是健康的、平安的、快乐的生活。其次,根据人生的目的意义及其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分析,高质量的长寿生活应该是对社会和他人有奉献、有价值的光彩人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无论是青年时代的理想抱负和中年时代的奋斗贡献,还是老年时代的保持晚节和发挥余热,都要为党、为国、为民多做好事、多做奉献。综上所述,高质量的长寿生活必须是健康人生、平安人生、快乐人生和光彩人生的有机结合。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除了有良好的社会制度和外部因素作保障外,个人还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定“能活一百岁、敢活一百岁”的信念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博士、教授、原美国老年医学学会主席******·M.博茨在其《生命当长》一书中说:“如果你想长寿,你就可能‘长寿’。”尔后他又在其名著《敢活一百岁》中指出:“活到100岁,我们不仅有这个机会,也有这个责任。”这就充分揭示了一个人“只要你想活一百岁、敢活一百岁,就可能活一百岁”这一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道理。当今世界,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奋斗目标,诸如:青年时想考上名牌大学或出国留学;中年时要做一名科学家、著作家、医生、教师或企业家;老年后要学养花、练书法或发挥余热等,人们就是在这些自己确立的目标的激励鼓舞下,拼搏奋斗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样的道理,在人的生命旅程中,我们亦必须认定人类可能和已经实现的百岁目标,并坚定这个信念,从而激励规范自己去认真学习、严格要求、科学实践去实现这个目标,这是我们要想创造高质量长寿生活的首要前提。

二、要树立科学的长寿观

科学的长寿观是科学的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要回答人为什么要长寿和怎样长寿两大问题,这与人生观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相类似。

前苏联伟大作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醒世格言揭示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回答了人们活着和长寿的目的,应当成为人们活着并追求长寿的座右铭。科学的长寿观应以此为最高标准,至少不能只为自己而活着或长寿,多少要为祖国、社会和他人做点有益的事,绝不能为了自己活着或长寿而干丧失国格和有损人格之事。具体地说,在人生旅途中,青少年时代要发奋刻苦学习,增长知识本领,为报效祖国和人民做好准备;中壮年时代要克服困难、冲破阻力、勇于创新、努力拼搏,为祖国和人民多做好事、多做奉献;老年时代要保持好晚节并尽力发挥余热,至少要不做坏事、少添麻烦。这就是人生长寿观的核心和灵魂。

至于人应当怎样活着并长寿,这是人们生活质量和长寿标准问题。如前所述,高质量的长寿生活应当是健康的、平安的、快乐的、光彩的人生,这就要求我们应按照《健康篇》、《平安篇》和《快乐篇》的要求努力实践探索。在此,我仅重复强调一点,就是老年人的长寿生活应该是健康快乐的,并且要真正看到和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如果一个人老年身患重病,类似植物人,长期卧床,不能正常思考和饮食起居,这不仅自己倍感痛苦和失去了生存长寿的应有乐趣,而且会给社会、家庭和亲朋带来不少麻烦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活着也没有必要和意义,而应寻求快乐的、有尊严的“安乐死”。否则,就不是高质量的长寿生活,也不符合科学长寿观的基本标准要求。

三、强化并努力实践健康新概念的基本要求

健康新概念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在本书《健康篇》中已详细论述,就是要求人们的健康必须是生理(体质)健康、心理(包括道德)健康、饮食健康和注重保健预防的有机结合与统一,这是人们创造高质量长寿生活的基础,具体要按《健康篇》中所述认真学习实践。在这里,我仅强调两点:

1.要防老和长寿,必须从40岁开始

世界卫生组织把40~59岁定为人生的中年时期。俗话说:“人到中年万事多。”因为人到中年,身心发展达到成熟,生理组织器官已发育完成,即人的体力曲线已达最高点并开始从高峰下降。另一方面,人到中年,既是事业的黄金时代,肩负工作的重任,又是生活的困难时期,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繁重,即工作和家庭曲线上升。正是这种体力曲线下降而工作与家庭曲线上升形成的“中年剪刀”导致中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期。因此,人们进入中年,为了较好完成工作与家庭两副重担并使自己长寿,要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切实可行地确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奋斗目标,不要盲目攀比,追求过高的目标,而使自己工作和生活负担加重,进而影响身心健康。

(2)要科学地安排好工作和生活,不要长期超负荷工作,要尽力克服和减少紧张疲劳现象,并善于休息和挤出时间进行运动锻炼。同时要注意科学营养,以保持体力和增强体质,从而应付繁重的工作和生活负担。

(3)要坚持定期全面体检,对中年的亚健康状态(即“灰色”状态)和各种疾病信号,要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诊治,不要小病拖成大病,大病酿成重病,甚至危害生命。

(4)要未雨绸缪,对中年后的数十年生活早做规划,要总结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制定自己健康人生计划并身体力行地认真实施。

2.要过好退休关,防治退休综合症

退休是人生的必然阶段,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既是社会和工作单位对老年人的关怀爱护,又是老年人充分享受生活的开始,本是一件好事乐事,但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退休老人不能正确对待,不仅退休后产生了失落感,而且还患上退休综合症:孤独、空虚和忧郁,从而情绪消沉、疾病增多,身心健康每况愈下。为克服和防止此种状况,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对待退休,尤其是退休的高官名人更应淡泊名利,忘掉自己的官位权利、放下架子,融入普通退休大军的行列,享受普通人的退休生活。

(2)认真做好退休后生活、学习和工作规划,努力做到“退而不休”。坚持退休后以充分享受自由快乐生活为主,同时要注重学习、培养一些业余爱好(如书画、琴棋、养花等),并且要适当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力所能及地发挥余热。这样退休生活就充实而有意义。

(3)要坚持经常适量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并定期郊游和外出旅游。因为“一身动才能一身轻”,这样才有益身心健康。

(4)要注重保健和防治疾病,根据自己体质和身体状况定期体检,尤其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的发生,即使患有此类病,也要正确对待,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四、善于学习积累并身体力行各种健身养生的知识技能

有关健康长寿的理论知识和古今中外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做法甚多,本书也收录部分精华,这是我们要想健康长寿的理论指导和楷模榜样。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创造高质量的长寿生活,既要善于学习积累有关健康、平安、长寿的各类知识,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有的放矢、身体力行地择其有关知识技能指导自己养生健身实践。具体地应从下述三个方面努力实践:

1.善于从书本上学习积累有关健身养生的理论知识并择其部分实践之

书本是知识的源泉之一,书本中的各种理论知识是作者把人们众多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综合思维成果,正确的理论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认识的正确反映,是指导人们行动并服务人们实践活动的准则。有关健身养生的理论知识颇多,诸如:医学、哲学、生理学、病理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学和各种安全知识等。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基础、目的、兴趣、爱好和时间条件等因素,选择部分以通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学习,并从中吸取简单易行、对己有用的知识,综合归纳整理,变作指导自己健身养生实践的准则,并长期坚持实行之,定能收到良好效果。例如:我在编著本书过程中,阅读了不少理论名著,我从中归纳总结了一些简便易行有效的理论知识,例如:怎样科学用脑?怎样排除体内毒素?怎样喝水和吃水果?怎样适量运动?怎样合理膳食?怎样调整心态等,并身体力行地坚持自觉认真实践之,所以收到明显效果。现我虽已66岁,但感到精力充沛、心情畅快、很少生病、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乐,一天开车200~300公里,也不感觉疲惫。

2.善于向古今中外名人寿星和普通百姓学习取经并规范指导自己

古今中外的名人寿星和自己身边的同事、百姓,有许多为人处世和健身养生的至理名言及其做法技能,这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并行之有效的真经至宝。我们要善于虚心学习,深入理解,并结合自身实际而择其应用之,不仅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可陶冶自己的心灵和规范指导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更好地为人处事和享受健康快乐人生。在本书《名言篇》中,我专门摘选了部分古今中外名人寿星和平民百姓的健身养生名言绝句,其中有的人就是我心中的偶像,有的名言就是我生活的座右铭,有的经验秘诀就是我健康养生的做法,从中我受益匪浅。今后,我一定会长期坚持学习和实践之。

3.善于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有关健身养生的经验做法并不断完善之

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学习,是人们增长知识才干的最重要的途径,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出真知。只要我们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战中善于学习总结,我们就能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技能。在健身养生方面也不例外,需要我们自觉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学习、总结自己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归纳优选出利于自己健身养生的作法,长期认真实践之,一定大有裨益。我在本书《名言篇》第四章中,就列举了我感悟的有关为人处事和健身养生感言,这是我在数十年人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的行之有效的真实体会。

五、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最常见的社会关系,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天都要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员接触交往。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不仅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利人的身心健康。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多种多样,诸如:上下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买卖关系、雇佣关系和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等等。怎样具体处理好上述这些人际关系,在《快乐篇》和《常识篇》中都有具体论述。在此,我仅强调构建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必须具备的两个重要条件:

1.必须具有高尚品格并怀有真情诚意

俗话说:“君子之交重于德,小人之交偏于财。”在大千世界的人际交往中,无论何种人际关系,凡良好持久者皆在于双方的道德品格高尚并讲真情实意。反之,凡友情淡漠,不愿往来,甚至变为仇敌者,皆因一方或双方品德不佳或缺乏真情诚意,这方面的事例多不枚举。例如:一个专横跋扈、贪污腐化、不关心部属的领导,除有少数暂时的狐朋狗友外,决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和群众的支持拥护,迟早一天要倒台;一个在同事间拨弄是非,专告小状之人也不会有知心朋友,只会遭群众的唾弃与孤立;一个不讲商德和诚信,靠假话和劣质商品谋财的商人,最多只会骗取客户的一次钱财,而会失去更多的客户和商机;还有,对妻子(或丈夫)不忠之人,迟早要露出庐山真面目而受到道德和舆论的谴责;一个不孝顺父母之人,不管你官高财旺或位卑贫穷,都会受到社会和亲朋的唾骂!为此,我们要有好的人缘、构建和谐健康的各种人际关系,就要培养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真情诚挚的爱心。无论与什么人交往都要以德感人、以情动人、以心换心,认真做到讲实话、交真心、见真情,无私交友、公平处事、乐于助人,这样就能实现人们称颂想往的“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心作良田万事耕有余”的美好前程。

2.必须讲究科学方法并经常沟通联系

常言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社会人际交往中,由于各人的知识素养、性格特点、职业爱好、习惯风俗等各有不同和差异。所以,我们要构建和谐健康的各种人际关系,就要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地采用科学灵活的交往沟通方式方法,这就是人们通常比喻的“要对症下药”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方能融洽关系和交往,逐步建立深厚可靠的人际关系。而且各种朋友和各类人际关系,都要定期保持联系,互相主动关心问候,经常通过见面交谈、电话或短信等方式巩固、加深友谊。特别是在一方有难或遭受不幸之时,要及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为其出主意和想办法,伸张正义、解危帮困,这才显示出患难之交见真情的真正友谊。

六、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有益于健康长寿的良好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有害于健康长寿的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在本篇第三章第六节中已经详述。本节着重谈谈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并同时克服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提高认识,明确个人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指出:“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所能穿的最佳服饰。”这两句名言充分说明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即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不仅有益于个人的健康长寿,而且有益于社会和自己的人生形象,反之则反。例如:一个人养成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不吸烟的良好习惯,不仅利于自己健康长寿,而且有益他人的健康和社会公德的维护。

2.加强学习教育

美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强调“由智慧养成的习惯成为第二天性”。这就告知人们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在学习和教育中逐渐养成。因此,作为一个有作为有责任的人,一方面要注重自我学习教育,善于从书本、从他人和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模仿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人生素质形象。另一方面,又要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及其良好习惯去教育影响自己的家人子女和他人,亦树立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是于人类健康和社会文明的好事。

3.注重点滴养成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每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愈多,动作也就愈熟练。”美国德莱顿指出:“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这就是告诫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或克服不良的习惯,必须在人生旅途中从我做起、点滴养成。例如:你要想养成科学饮食和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觉遵守、点滴做起、长期坚持,方能逐渐养成的。

4.坚持持之以恒

我国北宋著名哲学家程颢说:“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美国的毛姆则指出:“改变好习惯比改掉坏习惯容易得多,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学习深思这两句格言,我们不难悟出这样的道理,即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长期坚持并持之以恒,不能有一时的疏忽放松,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开始养成的良好习惯会很快改变,而不良习惯则很快恢复,从而造成人生的不幸和悲哀。例如:你要养成不抽烟、不酗酒的良好习惯,就需要很大的决心和毅力,并且要自觉长期坚持,坚决顶住各种不适之感和各种借口的诱惑,方能实现,否则就会旧病复发,使戒烟限酒成为一句骗人的空话。

作为本章的小节和本篇的尾声,我要简要讲述三个不同类型人的真实故事:

第一位是我的好朋友石宝凤女士。首先,她是事业上的强者,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她下海闯荡,以勇气和智慧,凭人品和信誉,靠勤奋和拼搏,使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从而为美化春城和改善春城人民的生活作出贡献,成为人们称颂的女强人,被选为云南省政协委员;其次,她是生活的强者,她是一位乐观向上的快乐女杰。无论是企业成长中的曲折还是生活中的磨难,她都以高尚的人格、宽阔的胸怀和宁静的心灵妥善处置,真所谓“大肚宽容祸不临、笑口常开福自来”,从而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众多亲朋的赞誉;第三,她是与病魔作斗争的胜者,是一位战胜癌症的女英豪。2002年9月,正值她事业和生活的黄金时代,不幸患上癌症,但她没有畏惧倒下,而是勇敢乐观应战,凭自己仁爱之德和菩萨善心,在医生和众多亲朋的关切鼓励下,她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坚持运动锻炼、科学饮食养生、注重保健预防,很好地把医疗、心疗、体疗和食疗结合,一次次战胜了癌症的侵害,迎来了生命的第二个春天。2008年9月7日在她抗癌六周年和中秋节前夕,众多亲朋好友喜聚翠湖宾馆为她庆贺祝福,她红光满面、谈笑风生、青春靓丽,难见一丝病容,大家衷心祝福她如愿康复、永远快乐、青春永驻、健康长寿!

第二位是我的恩师王超副教授。他今年虽已83岁,但身心健康,除偶尔感冒外,很少得病,近十年来生活全部自理,现思维敏锐、精力充沛、行走自如,76岁时还与我们去西藏旅游,且没有任何高原反应,究其原因:一是仁慈乐施心态好,无论对同事、朋友、学生都诚恳相待,乐于助人,“****”中惨遭迫害被遣送回青岛老家也乐观处之,后落实政策回到教学岗位,同样积极为党工作;二是从学生时代起就坚持运动锻炼,无论天阴下雨或工作繁忙,就是在受迫害期间,也从不间断,故练就了坚强的体魄,在78岁高龄时还凭借自己的正义和武功体力,把一个小偷扭送派出所;三是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饮食卫生有节,每天坚持吃自己制作的含有各种五谷杂粮、芝麻、枸杞、大枣等的粥1~2次。从不吃腌、熏、炸、烤等垃圾食品,从不吸烟喝酒(今年偶尔喝点红酒);四是坚持看书学习、练书法和写作,退休后舍得花钱购买好书,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专题研究郑和下西洋、******、南沙群岛和日本、台湾问题,并与同事在校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在我编著本书前后,也常与我探讨相关问题,并提出很多有见地的修改意见,这就是智者长寿的道理。

第三位是我国防大学的好学友郇永固将军之岳母王秦氏。王老太太一生为布衣贫民和家庭主妇,一心教养子孙后代,与世无争,今年已108岁高寿,仍头脑清楚、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自理,有时还做点家务,活得有滋有味,尽享改革开放和儿孙后代侍奉的清福。为什么王老太太能如此长寿和尽享天年之福?一是她为人厚道、心地善良,正所谓“德高寿高,仁者长寿”;二是她一生勤俭度日,生活简朴、热爱劳动,百岁之后仍保持此种美德。正所谓忙点好,动点好,从小练就了结实的身子骨;三是她心胸开阔、乐观大度,经历了旧中国和新中国不同时代的各个时期,无论贫穷或富有,不管顺利或磨难,她都正确对待。每天生活有规律,坚持睡觉和起床时刮痧,一年有3个月吃素,高兴时常唱小曲;四是她有一个团结和谐、幸福美满的大家庭,由于老人率先作出楷模榜样,子孙后代都尊敬她,关怀她,使她尽享天伦之乐。

综合上述三位不同类型人的健康长寿简历,联想很多长寿老人的生活秘诀,再次印证了不少名人寿星、专家学者和平民百姓总结出的如下至理名言的科学性、正确性:“德高寿高,仁者长寿;智者享高寿,寿向乐中求;生命不息,运动(包括劳动)不止;吃得少、活得久;很可能越瘦你就会越长寿;和谐家庭,长寿老人多;心底无私天地宽,无欲宁静寿延长;想活一百岁,敢活一百岁,就能活一百岁”等,希望我们常以这些名言警示规范自己,这样我们就能加入长寿老人的行列,创造美好的高质量的长寿人生!

§§第五部分 名言篇——古今中外名言感悟集锦

引言

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

——〔前苏联〕高尔基

至理名言是人类经济和智慧的高度浓缩,是人类文化弥足珍贵的瑰宝。

——刘素娜

小序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在古今中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从卓越领导者的决策到伟大科学家的发明,从著名医生的秘方到有作为企业家的金点子,从圣人名士的警世箴言到平民百姓的俗语顺口溜,从醒目别致的广告用语到有趣的手机短信等等,就是这些简洁明了的至理名言,对历史发展、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类进步,乃至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健康和平安等,都起着极大的影响和推动鼓舞作用。在此,我把我认为有价值的、健康文明的部分名言,分类收集整理如下,供有心者学习与思考,并希望能从中领悟真谛,进而规范自己的言行,相信一定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