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仙根的传说
24906500000020

第20章 向土佛老爷借新衣和碗筷

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土佛山附近的人们生活非常困难。婚丧嫁娶,请客吃饭等,生活必需品中的锅碗瓢盆,甚至结婚衣服都要互相借用。当地民间“打歌调”中,至今还传唱有“大姨妈的花鞋,是借来呢”的唱词。那年,有户姓李的男子要娶媳妇,无奈家中一贫如洗,连一件讨亲穿的新衣服都没有,更莫说用碗筷待客。难得的是,那男子心地善良,对爹妈孝顺,是个左邻右舍公认的大孝子。尤其对土佛老爷十分虔诚,所以好人终会得好报。

眼看讨亲日子已经临近,接待客人用的锅、碗、瓢、盆以及娶亲穿的衣服尚无着落。正当他爹妈想不出办法急得直叹气的时候,家中却发生了件意想不到的怪事。离娶亲的日子只有七八天时,不知是咋想起的,男子的父亲对其母亲说:“儿子现在要讨媳妇了。俺家也应该朝拜一番土佛老爷,感谢这些年来对我们一家的保佑。”

怪的事就发生在其父亲朝拜土佛的当天晚上。那天,李老倌献过土佛,回家后感觉有点疲倦,天一黑就上床睡了。进入迷迷糊糊的梦境中,见到一位穿古装的白胡须老人向他走来。李老倌是个规矩厚道的人。他见那位气度不凡的老者向自己走来,就赶忙迎上前去,恭恭敬敬地向老者作揖请安。并客气地问老者:“请问前辈从何而来,到何处去?”那老者所问非所答地道:“一弓搭双箭,一人站旁边。曰字加直不加点,不作田、由、申、甲猜”。李老倌不识字,也听不懂老者讲的是啥意思。但老人说的几句话他已经牢牢记在心里。那老者拉过李老倌的左手翻过掌心看了一眼,说:“你儿子结亲事急,家中欠缺碗和衣。难得孝子心忠厚,何时需要何时取”。

李老倌虽然不识字,话又不多。但听老者的口吻倒满有“仙气”。尤其他听懂了老者答应借给儿子讨媳妇急用的衣物和碗盏。他马上道:“请问神仙,借碗筷和衣物是真的吗?”老者道:“佛家不打妄语。”李老倌又问:“请问神仙,实物要到何处取?”老者道:天亮寅时,汉家东门,烧三炷香,黄钱五张,一个醋汤。叩三个头,自见分晓。

李老倌突然从梦中惊醒。回想起梦中所见所闻,令他疑惑不解的是,那位白胡子老者说的话虽然藏头露尾,但其中肯定隐藏着奥妙。他去找村里那位教书先生,把昨晚梦中白胡子老者所说“一弓搭双箭,一人站旁边”以及“曰字加直不加点,不作田、由、申、甲猜”的话照着学说了一遍,请教书先生帮破解其中意思。那教书先生摸了摸稀疏的山羊胡须,不停地在手掌上比划了一阵,然后摇头晃脑地说:“一弓搭双箭,一人站旁边”,这是个“佛”字。“曰字加直不加点,不作田、由、申、甲猜”,“曰字中间加一直,不字头上加一点,这是一个神字嘛!啊呀,李家兄弟,你恐怕是遇着土佛老爷喽。”李老倌突然醒悟道“啊呀,真是呢。那老者不是告诉我,到汉家东门取吗。”教书先生:“李家老弟,那就赶快按神仙指点的话去试一试吧!”

娶亲前三天,李老倌把儿子叫到跟前,把自己如何做梦,以及见到一位老人指点,又如何去请教书先生破解的话都讲给儿子听。他让儿子赶快去准备,当天夜里一块到土佛山试一试。父子俩洗干净脸脚,一夜没有合眼地熬到“寅时”。看看东方发白,父子两赶快拎起烧得发红的那块醋汤石,扯了些青蒿子盖在石头上。到了土佛山,父子两按老者的指点,找到土佛东门位置。在一樽土佛底下果然有个直径不足三尺的深洞。父子俩恭恭敬敬地把三炷香插在洞口,又燃烧了五张钱纸。然后在铺着青蒿子的石头上浇点水。烧得发红的石头经冷水一淋,随即冒起蒸气,那气体带着青蒿子清爽的香味熏向洞口,这是人们称的打醋汤。父子俩低头闭目虔诚地跪在那里磕头。过了一会睁开眼睛一看,洞口真的摆放着几箩筐崭新的锅、盆、碗筷、还有几套新服装。

土佛山可以借碗筷衣服的消息不胫而走。时间不长,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你去借,他去借,最后大家都去借。乱七八遭什么人都想去土佛山借衣物和家具来讲一讲排场,享受享受,摆一摆阔气。凡是去借碗筷衣服的人都如愿以偿了,这样的时间一直过了若干年后,出了件憾事。有一户人家生娃娃请满月客,去向土佛老爷借碗盏和新衣。那户人家很不讲卫生,吃完酒席连碗盏都洗不干净,这还不算,更遭糕的是婴儿母亲把不满月的娃娃的尿布挂在土佛装碗筷的箩筐边晾晒,并且,所借的衣服也被孩子尿了尿,这亵渎了神灵,从此后,土佛山再也借不到碗筷和衣物了。不过,据说当年能借出碗筷和衣服的那个洞至今依然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