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17

第17章 “集合同志 创造新环境”

******通过“征友启事”的方式寻觅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结交到他所中意的青年朋友后,究竟如何开展活动,使彼此学问上有进步,品行上有相互的砥砺,且能制定一些具体的交友活动的规则,从事于社会的改造呢?对此,******又有深层次的考虑。

从1915年秋发出征友启事后的几年中,通过******的种种努力,在他周围已逐渐聚集了一批出类拔萃的青年朋友,其中主要有蔡和森、肖子升、何叔衡、陈章甫、罗学瓒、张昆弟等10多人。这些人多数是第一师范和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也有一些是长沙各中小学校的青年教师。由于******坚持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家庭琐事的交往原则,因此,他结交的这些青年朋友,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思想上很认真的人,不屑于议论琐事。他们所做的和所说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目的。他们没时间谈情说爱,认为时局是如此危急,求知的需要是如此迫切,没有时间去谈论女人或私人问题……在这种年龄的男青年的生活中议论女性的姿色通常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我的同伴不但不这样做,而且连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情也拒绝谈论……我的朋友们和我只乐于谈论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

1915年至1918年的三年间,******与青年朋友之间的讨论大约有百次以上,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经过多次热烈而又审慎的讨论,乃得出一共同的结论,即要“改造国民性”,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他们深感有进一步成立一个坚强的严密的革命团体的需要。于是,一个新的求进步的社团——新民学会便应运而生了。对此,******后来回忆说:“我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一个更严密的组织。1917年,我和其他几位朋友一道,发起新民学会。学会有七十到八十名会员,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了中国共产主义和中国革命史上的有名人物。”

1918年4月,******和蔡和森、肖子升等发起的新民学会成立了。据会员肖子璋追忆,之所以将成立的团体起名为新民学会,这是“取‘大学之道在新民……日日新,又日新’的字样,有一种反对旧制度,主张革新,为人民的意思”。成立会上,通过了由******和邹彝鼎起草的学会章程,共有21条。章程规定学会宗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章程还规定了会员必须遵守的五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鉴于学会今后得到发展后,有一部分会员要出省,出国谋发展,为了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会员的学习工作情况,以利学会活动的开展,章程还规定了会员的义务,即“会员对于本会每年负一次以上通函之义务,报告己身及所在地状况与研究心得,以资互益。”在讨论到会员发展问题时,******谈到:学会人要多,力量才会大,所以会员应该多发展;不过会员的标准应当严格要求,不能降低,一定要品格好、志向好、学问好,确有向上要求的青年,我们才欢迎他入会。为此,章程又规定:“凡经本会会员五人以上之介绍及半数之承认者,得为本会会员。”

新民学会成立后,由于一些领导成员的出国,因此,学会工作主要由******主持。为了使新民学会能成为一个严密的坚强的革命团体,他主张:应该将学会建设成“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他进而指出学会决“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入会的会员也都认为:吸收新会员“务宜谨慎,否则不特与同人无益,即于新友亦无益”。因此,在1921中的新年大会上,再次明确讨论和议决了会员的入会和出会问题。新会友的入会条件是:一,纯洁;二,诚恳;三,向上。学会的启事还强调“本会会员结合,以互助互勉为鹄”,并提出“惟会员对于会的精神,间或未能了解;有牵于他种事势不能分其注意之力于本会者;有在他种团体感情甚洽而对于本会无感情者,有缺乏团体生活的兴味者;有毫无向上之要求者;有行为不为多数会友满意者。本会对于有上述情形之人,认为虽曾列名为会友,实无互助互勉之可能。为保全会的精神起见,惟有不再承认其为会员。”

关于会友个人相互之间所持的态度,1920年5月8日,在上海半淞园会议上,明确要求“会友间宜有真意;宜恳切;宜互相规过;勿漠视会友之过失与痛苦而不顾;宜虚心接纳别人的劝解;宜努力求学。”

在半淞园会议上,******特别提出学会的工作作风应是“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他认为学会以及会员都要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他指出学会的基础“即筑在这种‘潜在的态度’之上”。他反对那种吹吹打打,招摇过市,徒务虚名的轻浮作风,曾形象地打比喻说:“好些团体,象没有经验的商店,货还没有办好,招牌早已挂高了,结果离开失败,离不开一个‘倒’。”《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1号)。

五四运动时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成立的进步社团是很多的。但是******、蔡和森等人建立的新民学会有其独特之处。它的优点是:“不标榜”、“不张扬”、“不求急效”、“不依赖旧势力”。因为“不标榜”,所以多数会友彼此间很少面誉,“言必及义”,自谦与相互勉励的话总多于得意与夸奖的话。因为“不张扬”,因此在成立后的三年中,除了与******等人相知的少数朋友外,社会上并无多少人知晓有新民学会这一团体。因为“不求急效”,所以会员们无论求学做事,都认为目前只有努力学习,扎实“打基础”,结果如何都是将来的事。要将来果结得好,果结得大,就应该夯实现在的基础。因为“不依赖旧势力”,所以会友们都认为学会本身充满创新的精神。会员各人所从事的种种事业,也都是创造的,而不是因袭旧势力的。因此,学会从来没有与社会上任何旧势力发生过联系,也从来没有邀请过旧势力的人入会。除了这些优点之外,学会会员在******、蔡和森等发起者的思想影响与精神感召下,还具有头脑清晰,多数会员没有陈腐气,思维锐敏,能及时容纳新思想;富于奋斗精神,多数会员都能努力奋斗,联合好人,做成好事;排斥恶人,消减恶事,并积极改良生活,进修学问,向外追求新知;富有互助与牺牲精神。会友间多数都能做到互勉、互助,并有一种自我牺牲精神。

新民学会诞生于80多年之前。******与蔡和森等青年朋友组成这样一个进步社团,他们严肃认真地规定了入会会友应自觉遵守的种种规章制度。今天重温******当年亲自参与制定的学会规章,我们会肃然起敬,也会感到特别亲切。倘若交朋友,组团体达到了这种程度,可想而知,朋友之间,心灵会得到净化,而团体也会日渐壮大,成为改造社会与建设国家的一股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