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19

第19章 互相信赖 相知极深

大家翻开有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史书,都会发现当时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是******和何叔衡。我们再作进一步的考究,就会了解到,******与何叔衡同是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最早成员,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而且,他们还是一对互相信赖,相知极深的好朋友。

何叔衡,湖南宁乡人。1913年春,何叔衡37岁时,由家乡到长沙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一年后,第四师范并入湖南公立第一师范,他又转入第一师范讲习科一班就读。何叔衡到一师读书后,学校负责人曾问他:为什么你这么大的年纪还来当学生,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吗?何叔衡听了诚恳地说:深居穷乡僻壤,风气不开,外事不知,耽误了青春,旧学根底浅,新学才启蒙,急盼求新学,想为国为民出力。他的回答深受学校负责人的赞许。

******就是在第一师范结识了比他大17岁的何叔衡。由于志趣相同,通过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真理,很快两人就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并成为至交。******对何叔衡十分尊重,特别是对他的办事热忱、感情热烈所感动,常说:“何胡子是一条牛,是一堆感情。”而何叔衡对******的勤奋好学和远见卓识,更是钦佩,常向人介绍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李锐:《******的早期革命活动》)由此可见两人相知极深。自此,******早年在湖南开展革命活动,何叔衡无不以极大的热情与实际行动加以帮助;同样,何叔衡的革命行为,******也予以全力支持。1918年4月,当******、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时,何叔衡随即加入,成为学会中年龄最大的会员。

******与何叔衡的交往,可以在史书上大书一笔的就是两人矢志不移,相约建党的事。

******是在1920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在湖南组建共产党和青年团的组织。9月,******邀何叔衡把彭璜、易礼容、肖述凡等人组织起来学习马列主义著作,为建立党、团组织培养骨干。10月,就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次年1月召开了成立大会。与此同时,******与会何叔衡一起在湖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两人的精诚合作,便成就了湖南人民革命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提到******与何叔衡相约在湖南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事,不能不提及1921年新民学会在长沙的会员所召开的新年大会。这次大会从1921年元月1日到3日,开了3天,会议由何叔衡主持,内容主要讨论学会的共同目的,以及达到共同目的的方法,还有当前如何着手等问题。******在会上首先介绍了留法会友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意见,接着就由会员发表各自的见解。何叔衡首先发言,他谈到学会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听了他的发言,******接着说到,学会的共同目的可以提为“改造中国和世界”。他阐述自己的理由说:这样的提法比较全面,一方面表明我们的主张是国际的;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改造工作的下手处是中国。“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他们两人的意见虽有差别,但比较接近。最后,大家同意采纳******的意见,将学会的共同目的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当讨论到改造中国的方法时,何叔衡又先发表意见,明确主张“过激主义”,并认为“一次的扰乱,抵得二十年的教育”。紧着******发言,表示“我的意见与何君大体相同。社会政策是补苴罅漏的政策,不成办法。”什么社会民主主义,什么罗素的温和方法的社会主义,都只是空想,是永世做不到的。“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关于改造工作当前从何着手问题,何叔衡认为,一方面要成就自己,多研究;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宣传,从劳动者及兵士入手。将武人政客财阀之腐败专利情形,尽情宣布;鼓吹劳工神圣,促进冲突暴动。次则多与俄人联络,如陈炯明之类,亦宜接洽。何叔衡的意见非常切合当时的学会实际情况,对社会实际情形的分析也是切中要害的。对何叔衡的意见,******表示赞成。此外,还补充了一些意见。许多事实表明,何叔衡对问题的看法,同******有惊人的一致性。何叔衡虽讷于言辞,说理不多,但对事物了解,对问题的判断,却有相同高的准确性。由于相知极深,感情甚笃,所以******评价何叔衡“何胡子不善谋而善断”,是非常贴切的。对这一点,当时党内的徐特立、吴玉章等人也有同感。他们回忆说何叔衡对重大政治问题判断非常准确,常常是人家还没搞清头绪,他就把问题看准了,而且立即采取果断行动,甚至不管人家同意不同意,自己坚定不移去做。而何叔衡对比他小10多岁的******也是非常佩服的。他认为******确是朋辈中“了不起的人”。并对******给自己作的评语心悦诚服,说:“润之说我不能谋而能断,这话是道着了。”可见,两人友情甚深。

1921年,******与何叔衡接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7月上旬,两人经武汉到达上海。因代表没有到齐,距开会时间尚早,曾到南京、杭州等地访友游览。参加“一大”后,******与何叔衡于8月上旬回到长沙,立即着手在长沙建立湖南党的地方组织。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商量。据肖三回忆:“一个秋凉的日子,在长沙城外协操坪旁边的公共坟墓场里,有几个人在散步。他们一时沉默地站在坟堆子和墓碑中间,一时在坟墓中间的小路上走动,彼此热烈地谈论。在高高身材,背略有点躬的******同志的旁边,走着宽肩膀、矮矮身材,一口黑胡子的何叔衡同志”。(肖三:《******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解放日报》,1944年7月1日)经过共同努力,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在当年10月10日正式建立。次年五一节前后成立了****湘区委员会,******任书记,何叔衡任组织委员。

何叔衡比******大17岁,但他们成为了挚友。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两人互相信赖,互相勉励,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斗争,忠心耿耿,矢志不移,为党的事业贡献出毕生精力,这在古往今来的人类友谊史话中也是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