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20

第20章 学业为重 相互促进

在新民学会的成立会上,******就向与会的会员们提出,今后大家“宜努力求学”。他还和会员们共同约定:“此后凡遇会友三人以上,即组织学术谈话会,交换知识,养成好学的风气。”显然,******把会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共求学问的进步是看得相当重要的。因为他懂得:“吾生也有涯,而智也无涯。今世学问之途愈益加辟,文化日益进步,人事日益蕃衍,势有不可究诘者。惟文化进矣,人之智慧亦随而进,则所以究诘之者,仍自有道也。顾究诘诘也同,而有获有不获,则积不积之故也。”的确,人生有限,但知识的海洋是广阔的。人要在有限的人生经历中,掌握更多的知识,积累更丰富的知识,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这一方面要靠自己勤奋好学,另一方面也要靠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学,共求上进。******对这一点是注意的。在新民学会成立后的两年中,他与会友之间的通信达40多次,信中内容涉及面甚广,而其中谈学习,相互思想上的交流,探索救国真理等内容,却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与新民学会的会员之间经常在学习上相互督促,共同勉励要珍惜时日。1920年,******曾写信给肖三,向他建议:“我意你在法宜研究一门学问,择你性之所宜者至少一门,这一门便要将他研究透彻。我近觉得仅仅常识是靠不住的,深慨自己学问无专精,两年来为事所扰,学问未能用功,实深抱恨,望你有以教我。”同年,会员罗章龙针对当时“青年学生,浮沉入海,随俗靡化”的现象,与******交心,说:“我希望我们的学会,竭力反抗这一点”,并提醒******平时“最好多挪出些自修时间。耀灵急节,岁月易逝,无法可以挽回。况思想学术,节节僵化,更不可不注意。”******非常感谢罗章龙的提醒与关照,在复信中说:“读‘岁月易逝,无法挽回’,‘思想学术,节节僵化’诸语,使我不寒而。我回湘时,原想无论如何每天要有一点钟看报,两点钟看书,竟不能实践。我想忙过今冬,从明年起,一定要实践这个条件才好。求学程序预计,略有一点,迟后当可奉告。”

******与新民学会的会员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虚心求教,相互促进,关于这方面的史实,我们还可以通过******当年的老师黎锦熙保存的1915年4月至8月的日记中作些了解。

黎锦熙的日记中记道:

1915年4月4日,星期日。上午,润之(******)来,阅其日记,告以读书方法。

4月11日,星期日。上午……一师学生肖子升、润之及甫(熊光楚)至,讲读书法。

4月18日,星期日。上午……润之、李少青及周执钦相继至,共话社(宏文编辑社)事。

4月25日,星期日。上午……游园,润之来,告以在校研究科学之术。

5月9日,星期日。上午润之来,稍谈读书事。

7月11日,星期日,上午……章甫同润之来,问小学(“小学”即文字学、音韵学等的旧名)功夫做法。余谓宜读段注说文。

7月13日,星期二。夜归,与润之、章甫说谈史法。(编者注:当年暑假,******和陈章甫、熊光楚住在芋园内的宏文社。请求杨、黎老师指导读课外书籍。)

7月15日,星期四。上午,谈《群学肄言》“教辟”竟……与润之说研究法(研究《群学肄言》)。

7月19日,星期一。上午与润之、章甫说读书自习法。

7月20日,星期二。上午……坐门间,阅《群学肄言》“缮性”竟。甚爽适,润之亦移坐此。

7月21日,星期三。上午与润之、章甫讲学,告以谈“缮性”一篇,以自试其思考力及学识程度。

7月31日,星期六。晚……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两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

8月8日,星期日。晚饭后归……与润之谈学与政,以易导为佳。

8月11日,星期三。晚归……与润之久谈读书法,谓须与教课联贯。

8月14日,星期六。晚……览润之日记于甫处,甫前日来预备升学考试,润之昨日之(往)校矣。章甫则任一师附小的级任去。

8月15日,星期日。上午……润之、章甫至,为论读书法于甫处。

8月29日,星期日……上午……季范至……子升、润之至,谈学颇久。

从当年******的老师黎锦熙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平时,特别是周末休息时间,他与新民学会的会友都抓紧时间学习,向老师请教,钻研读书方法,交流学习心得。寻师求学,以学业为重,这是******交友活动的又一显著特点。

人们交友活动的内容是极为广泛,也是极为丰富的。然而,相互之间开展学习上的竞赛,互相取长补短,以求个人学业上的进步与人格、品性上的净化,这恐怕是最高层次的交友活动的内容。******当年与朋友们以学业为重,加强彼此之间的学习、交流,这是值得我们当代人交友时要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