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30

第30章 德高望重 理当厚待

肝胆相照 风雨同舟

党外民主人士曾与共产党一志度过了那段风雨如晦的艰难岁月。******尊重历史,他视党外人士为自己的知心朋友。真诚相处,善待友朋,不分彼此,视为家人,这就是******与党外人士交往的基本原则。

宋庆龄,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民主革命时期,是坚定的国民党****代表人物之一。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她德高望重,曾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国家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对宋庆龄,******是非常敬重的,两人的友谊是尤为深厚的。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建立了革命的友谊。他们真诚合作,彼此关心,这种交往与友情一直保持终生。两人的友谊也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交往中的一段佳话。

******与宋庆龄是在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相识的。当时,******作为****代表出席并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参与了改组国民党的领导工作。宋庆龄作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又是国民党中著名的****代表,与廖仲恺、何香凝参加大会,也担任了大会的领导工作。******与宋庆龄在这个特殊的年代相识,两人都赞同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坚决拥护孙中山重新解释的新三民主义。由于彼此观点、见解相同,故互认为知己、同志。1926年1月,******又和宋庆龄一起出席了国民党“二大”。会上,两人与其他与会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一起同国民党****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这次大会上,宋庆龄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执行委员,******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并主持宣传部工作。1927年3月,******与宋庆龄又一同出席了在汉口召开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会议重申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并通过了《统一党的领导机关案》,该法案对日益膨胀的******的权力作了限制。在会上,宋庆龄当选为中央执委五人主席团成员。同月,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宋庆龄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土地委员会五个委员之一。4月12日,******发动了叛变革命的政变,在上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与工人群众。4月18日,他还发布命令通缉共产党人与国民党****和其他著名人士190多人。在******叛变革命之际,宋庆龄与******等人联名在4月22日汉口的《民国日报》发表通电,声讨******,痛斥******是“总理之叛徒”。7月15日,汪精卫步******之后尘,也制造事件,叛变了革命。对他的叛卖行径,******与宋庆龄等22名国民党中央委员义无反顾,不惧高压、联名发表《中央委员宣言》,痛斥蒋、汪的反革命罪行。

尖锐、复杂的革命斗争,使******与宋庆龄的革命情谊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大革命失败后,******根据****中央的指示回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后来,把工农起义队伍带上了井冈山。宋庆龄则离开武汉赴苏联进行访问。两人在汉口一别竟是十八年。其间,尽管相隔遥远,但互相还保持了书信来往,互致问候,珍重友谊。

1936年初,美国记者斯诺想揭开抗日根据地的“神秘面纱”,向世人报道真实的共产党人抗战的情况。当时,他设法找到了宋庆龄,希望她帮助联络。宋庆龄欣然应允。她用药水给在延安的******写了一封信,介绍了斯诺等人前来采访的要求。斯诺通过宋庆龄的引见,成功地进行了采访,写成了《西行漫记》一书,第一次全面、系统、真实地介绍了******和他领导的中国革命。

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6年10月,****中央派潘汉年来上海,与国民党商谈合作事宜。潘到上海,首先拜会宋庆龄。他向宋庆龄呈送了******给她的信。信中写道:庆龄先生左右:

武汉分别,忽近十年。每从报端及外来同志口中得知先生革命救国的言论行动,引起我们无限的敬爱。1927年后,真能继续孙中山先生革命救国之精神的,只有先生与我们的同志们。目前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之呼声虽已普及全国,然而统帅大兵之蒋及国民党中央迄今尚无彻底悔过之心。这种违反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行为,实为国民党大多数党员所不容许而应立起纠正才是。因此,我想到要唤醒国民党中枢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是尚有赖于先生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作具体实际之活动。兹派潘汉年同志前来面申具体组织统一战线之意见,并与先生商酌公开活动之办法,到时敬求接洽,予以指导。付上我们致国民党中央的信以作参考。同时请先生介绍与先生比较接近的诸国民党中枢人员,如吴稚晖、孔祥熙、李石曾、蔡元培、孙科诸先生,与汉年同志一谈,不胜感幸。

顺问

近安

******

“九一八”五周年纪念日

从此信,可以看出,两人虽久未谋面,但心是相通的。******对宋庆龄高度的信任与敬重,溢于言表。而宋庆龄收信后便四处奔走,为国共第二次携手做了大量工作。

1937年11月,上海沦入日寇之手,******十分惦念宋庆龄的安危,嘱她赶快转移去香港。后宋从上海赴港,继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促进国内和平的实现,系人民安危于一身赴重庆和谈。宋庆龄闻老友抵渝,在9月6日设宴招待******、******、王若飞等人。9日,宋庆龄又由王安娜陪同,到上清寺桂园会见******。******亲自出门迎接,并与她亲切交谈。两人从北伐战争、十年内战、八年抗战谈到孙中山的《建国大纲》,以及目前国内的局势与国家的前途、命运。当宋庆龄看到面带倦容,且不停地抽烟,就劝******多保重身体,喝点咖啡,少吸一些烟,毛点头同意。宋告辞时,毛又起身将她送到大门外。可见,******对这位革命信仰坚定,爱国心极为炽热的老友是非常敬重与钦佩的。

******破坏《双十协定》,最后又发动了全面内战。然而,违反民意的******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仅三年时间,蒋家王朝就垮台了。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1949年1月,******为商讨建国大计,又想到了老友宋庆龄。他嘱方方、潘汉年等派可靠人士将亲自拟定的电报送给住在上海的宋庆龄。电报内容如下:

庆龄先生:

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沪上环境如何,至为系念。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祈先生命驾此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至于如何由沪北上,已告梦醒与汉年、仲华商切,总期以安全为第一。谨电致意,伫盼回音。

为了确保宋庆龄的安全,并迎接她北上,****中央特作出指示:第一,必须秘密进行,而且不能冒失;第二,必须孙夫人完全同意,不能稍涉勉强。如有危险,宁可不动。上海于1949年5月解放。此时,******又派邓颖超、廖梦醒,专程由北平赴上海,邀请宋庆龄赴北平共商国是。邓、廖二人还带去了******与******写给宋庆龄的亲笔信。信上说:

庆龄同志: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人民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专此。

敬颂

大安!

******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可见,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宋庆龄的敬佩、信任与期待。这封信,给宋庆龄带来极大的喜悦与鼓舞,她不顾身体不适,欣然同意北上,到北平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宋庆龄在邓颖超的陪同下,于8月28日抵达北平。获悉宋庆龄来北平,******、朱德、******等党中央领导人亲自去车站迎接。

8月28日这天,******很早就身边工作人员打招呼,要到火车站去迎接宋庆龄,让给他准备衣服。一吃过饭,他就赶快更衣,换上那套平时不大穿,只有迎送知名人士才穿的浅色衣服。尽管到前门火车站的路途不远,在******的多次催促下,还是提前出发了。

下午4时15分,宋庆龄乘坐的专车进站。车刚刚停稳,******就走上车厢,亲自欢迎宋庆龄下车。******伸出双手,与宋庆龄握手,并说:“欢迎你,欢迎你,一路辛苦了。”宋庆龄高兴地说:“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向你们祝贺。”******说:“欢迎你来和我们一起筹建新中国的大业。”宋庆龄说:“祝贺中国共产党在你的领导下取得伟大胜利。”(岚叟、李丁:《******与宋庆龄》。)

当晚,******设宴为宋庆龄洗尘,热烈欢迎她前来共商国家建设大计。9月21日至30日,宋庆龄出席了******主持的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致词,宋庆龄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宋庆龄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与宋庆龄同时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此情此景,毛、宋二人无比激动。

新中国建立后,******与宋庆龄都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职务,国事繁忙,但两人仍保持密切的来往与诚挚的友谊。在宋庆龄的住所里,她一直挂着孙中山、******的画像。宋庆龄每年还给******寄贺年片,有时送些礼品,表示问候。1952年10月,宋庆龄给******送去她写的《为新中国而奋斗》一书。******极为高兴,当即写信致谢。1956年元旦,******又收到宋庆龄寄来的贺年片,十分高兴,提笔给宋庆龄写了一封既生动有趣又热情洋溢的信。******写道:“亲爱的大姐:贺年片早已收到,甚为高兴,深致感谢!江青到外国医疗去了,尚未回来。你好吗?睡眠尚好吧。我仍如旧,十分能吃,七分能睡,最近几年大概还不至于见上帝,然而甚矣吾衰矣。望你好生保养身体。”寥寥数语,既体现了******革命的乐观精神和对战友的诚挚情意溢于言表,读后令人感到十分亲切。

1957年4月,刘少奇到上海视察工作时,前往宋庆龄住所看望。在谈话中,宋庆龄诚恳表示:“我希望参加共产党。”刘少奇听了十分高兴。但他认为这是件大事,须请示******与中央。后来,经******与党中央研究,要刘少奇向她转达了以下意见:中央认真讨论了你的入党要求,从现在的情况看,你暂时在党外对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虽然你没有入党,我们党的一切大事,都随时告诉你,你都可以参与。宋庆龄表示理解******与中央的意见。实际上,******与中央一直将宋庆龄作党内负责同志看待,所有大事都告诉她,听取她的意见。

1957年11月,******和宋庆龄分别任正副团长,率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活动。11月20日,毛、宋同乘一架飞机回国,******让宋庆龄坐头等舱,自己坐二等舱。宋说:“你是主席,你坐头等舱。”毛说:“你是国母,应该你坐。”就这样,宋坐头等舱,毛坐二等舱回国了。(路海江等:《******和他同时代的人》,第315页。)

1959年至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当宋庆龄得知******七个月没有吃一口肉,经常以青菜粗粮充饥,她深为日理万机的******的身体担忧,特意从上海给******带来了一网兜螃蟹,要他补养一下身体。******对此深受感动。******对宋庆龄也非常关心与敬重。1961年5月11****专门前往上海淮海中路宋庆龄寓所看望,并赠送给她绣有梅花图案的高级地毯。在******等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1963年宋庆龄由上海迁居北京后海北沿46号。这里原是清宣统皇帝的父亲醇亲王载沣的府邸。亭台楼阁,花木葱笼,环境幽雅。宋庆龄就是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与宋庆龄在革命斗争的风雨中相识,并结下深厚友情。******敬重、关心宋庆龄,事迹感人。而宋庆龄对******也非常关爱、拥戴。两人能终生保持纯洁的革命友情,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