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34

第34章 以诗相劝 风物长宜放眼量

柳亚子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著名的国民党****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国颇负声望的爱国诗人。******与柳亚子交往几十年,友谊深笃。由于******也是现代中国的杰出诗人。因此,两人的交往更多地体现在“诗交”中,更有意义的是,******还通过作诗这种形式来开导老友,振作精神,为国为民出力。

1927年,******发动“四一二政变”,不久,革命形势便逆转直下,5月15日,为免遭迫害,柳亚子去日本游历。同年,******及其战友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即离开城市,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将工农起义军带上井冈山后,由于******坚持正确的革命主张,而遭到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打击,并受到“左”倾分子的排挤而离开了红军的领导岗位。1929年,******被安排到福建******工作,其实,是被软禁起来。其时,在上海,******被击毙的谣言四处流布,亡命日本而回到上海居住的柳亚子根本不相信这是事实,他以《存殁口号》为题,以诗来表达自己对******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关心之情,诗中写道:

神烈烽头墓草青,湘南亦炽正纵横。

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

显然,诗中“存殁”之意含孙殁毛存之意。“两列宁”,诗人自注为“指孙中山先生和******同志”,在中国历史这恐怕是第一人,也是第一次将孙毛二人视作列宁并列,因此,柳诗一发表,便在知识界引起了轰动。

1933年,******又回到红军的领导岗位,与此同时,他还领导红军粉碎了******及其军队发动的对红军的第一次军事“围剿”。听到这些消息,柳亚子又兴奋不已,写诗表达自己的心情。诗中说:

平原门下亦寻常,脱颖如何竟处囊。

十万大军凭谁握,登坛拜旗看毛郎。

“毛郎,乃润之也”。柳亚子在诗尾这样注道。可见,柳亚子的诗的发表,从道义上支持了******。

同样,自从******与柳亚子相识,并结下深厚友情后,******也十分惦记着他的处境,特别佩服他的做人骨节。1937年6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翻看何香凝托人送来的《双清词集》时,意外地发现了集内柳亚子为何香凝所撰的书幅。******念友心切,在写给何香凝的信中就特别提到柳亚子说:

“看了柳亚子先生题画,如见其人,便时乞为致意。像这样有骨气的旧文人,可惜太少,得一二个拿句老话说叫做人中麟凤,只不知他现时的政治意见如何?”

可见,******对柳亚子的骨气是倍加肯定的。尤其是,柳亚子坚持民主革命立场,誓不向******国民党低头的革命精神,******更加钦佩。当“皖南事变”发生后,柳亚子对******坐视河山遭人蹂躏,而制造国共分裂的恶行予以了抨击。******恼羞成怒,开除了柳亚子的国民党党籍。柳亚子毫不退缩,他在香港发表宣言,以一位老同盟会会员和国民党元老的身份,宣布正式开除******的国民党党籍。柳亚子的这一举措令人大惊,此事传到延安后,******对柳亚子更加怀念。1944年底,柳亚子在重庆出席郭沫若的举行的宴会上,他又一语惊人:“世界的光明在莫斯科,中国的光明在延安”。当时,在重庆的******将此话及柳亚子的近况告诉******时,******对老友的关切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连夜挑灯写信,信中说:

亚子兄:

广州别后,十八年中,你的灾难也受得够了,但是没有把你压倒,还是屹然独立的,为你并为中国人民庆贺!“云天倘许同忧国,粤海难忘共饮荣”,这是你几年前为我写的诗,我却至今做不出半句来回答你。看见照片,样子老一些,精神还好罢,没有病罢?很想有见面的机会,不知能如愿否?敬祝

健康!

******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从信中的口气可见,******完全是一种以晚辈对前辈的尊敬、关心口吻来写的。

柳亚子接信后,心情也十分激动,他在复信中写道:“誓以心肝酬党国,岂贪姓家上旗常?平生管乐襟期在,倘遇桓昭试一匡?”显然,回信表达了自己愿与******结管乐之襟期,以奠明日华夏之决心。

1945年8月,******应******之邀,去重庆参加和谈。******和柳亚子终于在10多年后于山城见面了。两位诗友相见,确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柳亚子后来也回忆说:“直到明天(30日)下午,毛先生亲自到来,我和他单独谈了一次话,觉得他这次是抱着大仁、大智、大勇三者的信念而来的,单凭他伟大的人格,就觉得世界上没有不能感化的人,没有不能解决的事件。经过这次的谈话,使把我心中的疑团全部打破,变得非常乐观了。总之,我信任毛先生,便信任中国内部没有存在着不能解决的问题,还不必诉之于武力了。”当晚,柳亚子还于枕上作诗一首,送给******,诗中有“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诗中称赞******到重庆来谈判是有“弥天大勇”,是“霖雨苍生”。当然,诗中也透露了柳亚子对国家美好前途的好实现想得太天真之意。为此,在10月2日,******又约柳亚子见面,与他一起分析了时局,并对********之命运作了详尽的预测。柳亚子被******摆事实,讲道理的一番谈话折服了。在这次会谈中,柳亚子向******索诗。******便以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赠柳亚子。随词,******还写有一信一并送交柳亚子。信中写道:

亚子先生吾兄道序:

迭示均悉。最后一信慨乎言之,感念最深。赤膊上阵,有时可行,作为经常办法则有缺点,先生业已了如指掌。目前发表文章、谈话,仍嫌过早。人选种种均谈不到,置之脑后为佳。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敬颂

道安

******

10月7日

柳亚子收到词与信,十分高兴,也和了一首词给******。当时两人的词在重庆各报发表,曾在山城引起轰动。

革命节节胜利,到1949年初,全国解放在即。柳亚子应******电召北行,行前赋诗,对新中国成立充满信心,“六十三龄万里程,前途真喜向光明。”

由于******工作太忙之故,暂时还顾不上安排柳亚子的工作。柳亚子见许多民主党派负责人都在为全国解放而奔波,而自己却无所事事,加上自己的家乡还未解放,心中不免伤感,并有些情绪,他便写了两首诗托人给******送去,诗中表达了自己的“退隐”之意。诗中说: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欢。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显而易见,柳亚子在诗中竟以无车而弹铗的冯自况,颇有些个人情绪,准备步严子陵的后尘回江南故乡隐居了。******收到诗后,已觉察到柳亚子的退隐之意,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这位老诗友的倔脾气又上来了,要退隐是假,有牢骚才是真,看来还得好好和他谈谈,以便更好地发挥他的积极性啊!”(唐春元等:《******的说服与攻心之道》,第288页。)

******知道,柳亚子社会声望很高,是位对中国革命有过贡献的党外民主人士,虽然在思想上还存留有旧知识分子的毛病,但他的思想主流是爱国的,他是能和共产党忠诚合作的。如何帮助他呢?******想到了作诗。4月29日,便写了一道题为《和柳亚子先生》的诗。诗中写道:

饮荣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通过这首诗非常策略地劝柳亚子要心胸宽广,眼光要看得远一些。诗中既肯定了柳亚子的历史功绩,也委婉地批评了闹个人情绪的错误认识。

柳亚子见到******写给自己的诗后,很受感动。他以诗人的气质,接受了******的规劝。愿意留下来为建设新中国服务。

1950年10月1日,******邀柳亚子登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3日,于怀仁堂观西南、新疆等地文工团联合演出歌舞晚会。应******之命,即席赋浣溪沙一阕,曰: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

歌声响初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

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乃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两位诗人,一唱一和,心领神会,其情谊已臻于顶峰。

11月,柳亚子从颐和园移居城内的北京饭店。翌年9月,正式定居于北长街八十九号。住宅为一宽敞明亮,环境非常优雅的四合院。******为之新居题名为“上天下地之庐”。此句从柳亚子在重庆时和******《沁园春·雪》一词“君与我,上天下地,把握今朝”之句演化而来,它也反映了二人不寻常的友谊。

住在北京,柳亚子与******接触的机会多了。******有次曾鼓励柳亚子说:你现在可以赤膊上阵发表文章、讲话。现在与国民党时代不一样了,你的人身安全是有保证的,你的意见是会受到尊重的。(唐春元等:《******的说服与攻心之道》,第291页。)“赤膊上阵”本是******当年在重庆与柳亚子谈话中提到的一句话。******针对柳亚子抨击国民党的政策言辞激烈之做法,劝他有时不要赤膊上阵。如今,旧话重提,柳亚子倍感亲切,他表示:“我一定要按照毛主席说的去做,要尽力做一些对人民、对政府有利的工作。”

******与柳亚子,长达数年,以诗交往,形式新颖,友情深厚。******通过诗,交流思想;通过诗,做通老友的思想工作。两人的这段友谊史可成为人类友谊史上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