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35

第35章 三顾特园 推心置腹谈国事

张澜是抗战胜利之初国内最大的民主党派——民盟的领袖人物。其时,张澜客居于重庆上清寺特园。当时,其住处特园被爱国民主人士雅称为“民主之家”。1945年8月底,******到重庆与******进行和谈时,曾三次上特园,与张澜等民主党派的主要负责人见面。******非常尊重张澜。与他促膝长谈,共商国是,都为国家与中华民族的前途操心。******与张澜的友好交往,体现出了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令张澜与其他民主人士感动不已。

1945年8月28日,为了促成国内和平的实现,不顾个人安危,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与******、王若飞

一起坐飞机从延安飞到重庆。飞机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机场里,各界知名人士组成了较大的欢迎队伍。******和******、王若飞下飞机后,便挥手向欢迎的人群致谢,并和熟识的人士一一握手。当******在人丛中发现了银髯飘拂的张澜,连忙上前,同他握手,一见如故地说:“你是张表老,你好!”张澜连忙说:“润之先生好!你奔走国事,欢迎你光临重庆!”******紧紧拉住张澜的手不放,说:“大热天气,你还亲自到机场来,真是不敢当,不敢当1”******推重张澜从领导四川的保路运动起,一直为国内实现和平民主奋斗至今,张澜早在五四时期就从少年中国学会的负责人王光祈口中得知******的有关情况介绍。因此,两人不约而同地说:“神交已久”。在机场,******一行与张澜、张治中、邵力子、郭沫若等人一起照相,******还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谈话。随后,便乘车往住地重庆桂园。

******到重庆后,为了交流思想,宣传介绍共产党关于处理国事问题的大政方针与政策,颇想与民主党派的负责人一起交谈交谈。30日上午,他对******说:“恩来,这次到重庆,很想与各民主党派的领袖交朋友,特别是民盟领袖张澜,就是张表佬先生详谈详谈。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是有见地的,而且与我们党的主张也比较接近,应该很好发挥他们的作用。前日在机场,由于人多,只匆匆地见了一面,来不及深谈。我想今天下午到特园,拜访张表佬,并请谈谈如何建国的问题。请您去安排一下好吗?”(唐春元:《******政治战略》,第263页。)

******与张澜是老朋友了,在重庆工作期间,他曾经常出入特园。他遵******指示,立即驱车去特园。他告诉张澜与夫人鲜英:下午,******要来特园造访。张澜对******的来访,喜出望外,但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便对******说:“润之先生操心国事,极尽辛劳,应该在他方便的时候,我们去拜望他才是,不应劳他造访。”******忙说:“表佬,您就别谦让了,主席的意思是他亲自来。但是,您家隔壁就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巢穴,所以,请你们不要对外人讲******要来,也不必在门口迎候,以免引起特务的注意而节外生枝。”最后,两人商定,张澜与******晤谈的地点不在大客厅,而选在静僻的张澜的卧室内。

8月30日下午3时,******在******的陪同下,准时到达特园。

一见面,******首先向张澜转达了朱德总司令对老师的问候,转达了吴玉章对老友的问候。接着,******与******就由鲜英领进了张澜的卧室。

张澜理解******来重庆谈判之诚意,但他认为这样做,有所危意,因为,他考虑到重庆的现状与******的秉性,有所不安地对******说:“这明明是******演的假戏啊!国共两党要谈判嘛,你们可以象过去那样,派恩来先生,加上若飞先生,来谈就行了。何必动润之先生的大驾呀!”鲜英索性道明了他们主要担心******来渝的安全。

******原定下午还要回国民党谈判代表会谈有关军事、政治方面问题,便起身告退。卧室内只剩下******与张澜两人。张澜对******说:“******演的是鸿门宴。他哪里会顾得上一点信义!前几年,我曾对他说:‘只有实行民主,中国才有希望!’当时,他竟威胁我说:‘只有共产党才实行民主!’现在国际形势一变,他居然也喊起‘民主,民主’来了。”听到此,******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张澜领悟道:“******要是真的回心转意,弄假成真,化干戈为玉帛,那就是全国人民之福呀!”

接着,******公开地将中国共产党对这次和谈的立场和主张向张澜作了阐释,并重点解释了8月25日****中央发表的《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的六项紧急措施。概而言之,即承认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接收日军投降的地区,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立即召开各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张澜连声称赞:“很公道,很公道!******要是良知未泯,就应当采纳施行。看起来,这场戏倒是有看头。”

******与张澜越谈兴致越高,两个半小时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直到警卫员进来告知张治中为******举行的晚宴时间已到,两人才结束了第一次会谈。

为了表示自己的盛情美意,张澜夫妇准备设家宴款待******及****谈判代表团。9月2日,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民主之家”特园设宴欢迎******、******、王若飞。沈钧儒、黄炎培、鲜英、张申府、左舜生等也作陪出席宴会。

******一进特园,就高兴地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了!”在大客厅里,******还勉励大家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在反复强调“和为贵”之后,他同与会的朋友们谈得甚欢,话题内容甚广。家人般的恳谈,其乐也融融。

席间,张澜的夫人鲜英以主人公的身份,给******献上了家酿的枣子酒。张澜趁此举杯向******敬酒,说:“会须一饮三百杯!”闻此言,诗思敏捷的******征引陶靖节的《饮酒》诗,举杯相邀道:“且共欢此饮!”

宴毕,张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纪念册,请******题词留念。******在纪念册上写下了“光明在望”四个力透纸背的大字。题词启迪着与会者,国家的光明的前途的实现,尽管道路曲折,但却甚是光明的。

在宴会后,张澜一再提醒******要注意安全。他指出******是一个骗子,他对这次和谈是没有诚意的。因此,须提高警惕,早作打算。******点点头,非常感谢张澜对他的关心。******表示:不管******他怎么想,我们共产党人对和谈是有诚意和信心的。共产党有诚意,说明事情已有一半把握,现在就看国民党方面了。

******第三次造访特园是9月15日。其时,和平谈判正陷入僵局,******显得有些心情不佳。他到特园后,就和张澜在卧室内密谈。

******向张澜介绍了国共谈判的近况,认为有些问题,如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保障人民自由权利,召开政治会议,以及有关国民大会、联合政府之类,已大体有了眉目。属于关键性的解放区的人民政权同人民军队问题,国民党则说什么“根本与国家政令军令之统一背道而驰。”实际上,使谈判陷于停顿,借此在美国的帮助下,阳为运兵接收,实则准备内战。张澜听完推心置腹地对******说:“在‘五·四’以后,为了摆脱北洋军阀的统治,使人民能够过问政事,我曾经同吴玉老(即吴玉章)在川北推行过地方自治,深知政权、军权对于人民的重要性。国民党丧失民心,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给你们。你们当坚持的,一定要坚持,好为中国保存一些干净土!”******点头称是。

交谈中,张澜又提醒******说:“润之,现在是你们国共双方关起门来谈判,谈得怎样,结果一无所知。我认为,已经谈拢了的,就应当把它公布出来,让大家知道,免得******今后不认帐。”******认为此意见甚好,当即考虑对策。张澜感到义所当为,毅然对******说:“你们如有不便,由我来给国共双方写一封******,把这些问题摊开在全国人民面前,好受到全国人民的监督和推动。”******欣然采纳,当面赞誉张澜是“老成谋国”。

几天后,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主席的身份写了《给国共两党领袖的******》,送交《新民报》与《华西晚报》上发表。张澜在******中谈道:

国共团结问题,关系整个国家民族前途甚大,自润之先生来渝,双方商谈已愈十日,不惟国人倾耳静待好章,即盟邦友好,亦莫不期待中国内部问题有一圆满透彻之解决……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纵国共双方存有若干特殊问题,不妨事先商论,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公意相违。如团结仅有空名,统一徒具形式,则于根绝内争一点,窃恐贡献无多……目前军事问题,积极须着眼于国防,确保国家之自由、独立;消及须着眼于化除畛域,保障国家之和平建设……(唐春元:《******政治战略》,第267页。)张澜的******发表后,影响甚大,因为它将国共两党和谈的真相昭示于天下,把问题提到全国人民面前,以接受全国人民的监督与检查,使******不敢背信弃义,否则,将遭到人民的一致反对。

国共和谈经43天的紧张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会谈纪要上签字。10月11日上午,******离开重庆飞往延安。在机场,当******看到前来送行的张澜夫妇,立刻排开记者群,过来与他们热情话别。张澜见到******,高兴不已地说:“二天中国实现民主了,我还要到延安去看望你哟!”******连声说:“欢迎欢迎”,并说“要用延安的川菜来招待。”飞机飞远了,但张澜仍遥望******远去的方向,其心也与之俱去也。

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国家的独立与国内和平民主的实现,与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奋斗,这段历史是不能忽视的。******在当年重庆谈判期间,三顾特园“民主之家”,与民盟主席张澜推心置腹,促膝长谈,共商国是,力促国内和平民主的早日实现。这一事实,充分表现了******对民主党派领袖的关心与尊重。两人的亲密交往不只是一种私人情谊,更重要的,它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患难与共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