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39

第39章 回到祖国怀抱 一切好商量

在新中国成立前,******与李宗仁在政治上一直处于势不两立的对抗关系,两人私交甚交。然而,在1965年7月,孤居海外的李宗仁携夫人回到祖国怀抱后,******和李宗仁由敌对的关系转为了朋友的关系。

李宗仁,早年毕业于广西陆军学堂,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大革命失败后,摇身一变,变为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并担任武汉政治分会副主席。1934年11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经过湘桂边境时,李宗仁曾率部堵截红军。红军在冲破李宗仁所设置的封锁线时,伤亡1万余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宗仁历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率部进行台儿庄战役,重挫日军,取得了国民党战场自抗战开始以后的第一次大胜利。

******发动全面内战后,李宗仁参与内战。1948年他担任国民党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代总统。迫于国民党惨败之形势,李宗仁曾两次致函******,要求与****和谈。此时李宗仁的用意是很清楚的,就是要争得一个喘息之机,弄成南北朝的局面,再乘机倒蒋,使桂系控制国民党政权,统治半个中国,进而伺机从****手中夺取全中国。******对李宗仁的真实意图是非常明白的。为了使李宗仁的假戏真做,迫使他认清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八项和谈条件,并欢迎李宗仁派人来和谈。4月1日,国民党政府也派了以张治中为首席谈判代表的和谈代表团,通过几轮艰苦的谈判,已达成了协定。但是在协定上签字问题上,李宗仁瞻前顾后,特别是考虑自己的退路,便退缩了。4月20日,李宗仁、何应钦正式复电北平国民党和谈代表张治中等人,声明不同意签字。21日,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国民党军队的千里江防,4月23日,南京总统府被解放军占领,蒋家王朝宣告垮台。在解放军的隆隆声中,李宗仁仓皇逃离南京。1949年12月,李宗仁经香港飞抵美国,在美国旅居十多年。

身在异国,孤独寂寞,思念国家与故乡之情油然而生。后经得力助手程思远从中联络,多方努力,排除重重险阻,李宗仁夫妇于1965年7月18日顺利飞抵祖国首都北京。******、陈毅等一大批党与国家领导人,还有民主党派负责人与民主人士去机场迎接李宗仁。李宗仁见到******等人,激动不已,半天说不出话。******说:“你回来了,我们欢迎你。”在机场,李宗仁宣读了回国声明,声明中称:“16年来,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于我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英明领导之下,使国家蒸蒸日上……凡是在海外的中国人,除少数顽固派,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载日可表。”7月2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李宗仁夫妇。李宗仁深感自己“一方面感到惭愧,一方面感到欢欣鼓舞。”“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咎既往,欢迎我回到祖国,这种宽大精神,更使我感动。”

7月26日,在北京东郊参观一家纺织厂的李宗仁夫妇突然接到通知说,******正在中南海等待接见他们。李宗仁赶到中南海游泳池旁的休息室时,******已经迎出门外,紧紧地同李宗仁夫妇,以及随行的程思远握手。当李宗仁夫妇坐下后,******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对李宗仁夫妇与程思远说:“你们回来了,很好,欢迎你们。”

李宗仁先生表示感谢之后说:“这几天我们在北京地区参观访问,亲眼看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感触颇深。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十分高兴。”

******说:“祖国比过去强大了一些,但还不很强大。我们至少要再建设20、30年,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接着,李宗仁夫妇与程思远,分别谈到了海外许多人士都怀念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他们都渴望回到祖国来。******表示:“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来的,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我们都以礼相待。”******还建议李宗仁夫妇到全国各地走走看看,李对此十分乐意。

听了******的这一席话,李宗仁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他觉得******今天在这里以礼相待一位在战场上被自己所领导的军民打败了的敌手,既不翻旧账,也不咎既往,这本身不就是对海外人士的一个亲切有力的呼唤么?

在谈话间,******还幽默地对李宗仁说:“德邻先生,你这一次归国,是误上贼船了。台湾当局口口声声叫我们作‘匪’,还叫大陆作‘匪’区,你不是误上贼船是什么呢!”

程思远听到这些话,连忙替李宗仁答道:“我们搭上这一条船,已登彼岸。”

谈话之后,******在中南海丰泽园设宴。在入席前的谈话中,李宗仁对台湾问题久悬不决为虑,******理解李宗仁的心情,充满信心地对他说:“德邻先生,不要急,台湾总有一天回到祖国来的,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在宴会中,******和李宗仁夫妇,以及程思远谈了许多问题。宴会前******还与李宗仁一起合题留念。宴会气氛热烈,这确使李宗仁很受感动。

7月31日与8月6日,刘少奇与******,以及全国政协相继宴请李宗仁夫妇。李宗仁对此感谢万分,在讲话中说道:“我在十多年前就写信给海外的朋友们说,天下大势已定,我们国民党人和海外爱国人士应该本着服输的精神,让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建国。国家建设好了,我们大家都有份。我后来觉得与其坐而言,何如起而行,所以决定身先回国,深望此一行动能引起台湾军政人员和海外爱国人士同声响应,相率来归,促成国家的最后统一,耿耿此心,想为海内外所共谅。”

后来,中央******安排李宗仁夫妇到北戴河河疗养,并到东北等地参观访问,让他们感受一下祖国建设的新气象。

1966年国庆节,******邀请李宗仁上天安门,并有意在城楼中间与他热情握手。这样做,******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这一历史性的会见,以充分体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同时,在“****”开始之际,这也起了保护李宗仁的作用。在这次观礼中,两位老人还讨论了发动起来的“****问题”。******说道:“群众是发动起来了,群众一起来,那就不能完全依靠个人的想法去做。火是我自己烧起来的,点火容易灭火难。看来这火还要烧一个时期。”******也直率地向李宗仁发问,要李谈谈自己对“****”的看法。李宗仁谈到了发动“****”似乎显示了毛个人的伟大魄力。但他也委婉地希望不能太乱,以致给人民带来痛苦。他说:“育苦对产妇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一个助产士就要尽可能减少她的痛苦。”李宗仁用此比喻说明当前的乱是为了未来的治,作为领导人要尽可能缩小这种乱的范围和程度。******似乎听明白了李宗仁的意思,点点头。

1968年1月,李宗仁患癌症住院,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叫人 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酒与一封信带给******。信中,他一方面对党与国家在他回归祖国后所给予的各种照顾,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他表示:“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国民党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目前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怀抱。”

******与李宗仁的交往,坦诚相待,真正体现共产党“爱国一家,不分先后”的统战政策。******等****领导人给李宗仁以如此礼遇,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不计前嫌,容人、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宽广胸怀。它在海外人士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起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