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48

第48章 尊重科学 不耻下问

建国后,******与众多的科学家有过交往。凡与******有过接触、交往的科学家,都对******关心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尊重科学、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留下了深刻印象。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就深有感慨地说:“毛主席是20世纪的伟人之一,他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是一位领导人,同时又是一位高级学者。”

******高瞻远瞩,他从整个国家建设的大局出发,与科学家友好交往,从而摸清我国的资源底细与科研现状。制定符合国情的科学发展规划。建国初期,李四光任地质部长。******与李四光有过多次交往。1953年,他指示地质部,认为地质部应成为党的地质调查研究工作部。1956年,******又指出:地质部应做地下情况的侦察部,它的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要提早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对李四光创立的地质力学是十分重视的。1955年,******遵照******的指示,支持地质部成立地质力学研究室。后来研究室发展成了专门的地质力学研究所。

******非常关心我国的石油工业的发展。早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时,他就注意了此问题。有一天,******与******一起会见李四光,共同讨论我国天然石油的远景问题。李四光根据多年的地质勘探调查,以及根据自己数十年来地质力学的研究,他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观点出发,向******、******分析了我国的地质条件,指出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海、东海和南海,都有“有经济价值的沉积物”。******听的了高兴地笑了,当即与******一起作了关于开展石油普查勘采的指示。根据******的指示,李四光团结地质部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石油勘探调查,全国组织石油大会战,终于在我国找到了大油田。1959年大庆油田出油了。事后,******对李四光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给予充分肯定。1964年三届人大会议期间,******单独接见了李四光、夸他的“太极拳打得准。”******向李四光解释说:你那个地质力学的太极拳打得准。言下之意,是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理论,用新华夏构造体系找到石油的高度评价。

对******重视我国科技的发展这一点,遗传学家谈家桢有过以下的回忆:1957年初,******有一次单独接见了谈家桢。******勉励他要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导下,一定要把遗传学研究工作搞起来,要坚持真理,不要怕。******还说:过去我们学习苏联,有些地方不很对头,现在大家搞嘛,可不要怕。当谈家桢谈到苏联有人错误地将学术问题同政治问题混为一谈,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解决遗传学的两派争论。这些人把从西方发展起来的现代遗传学说成是“资产阶级遗传学”,把“基因学说”说成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捏造”。这些人还强制推行一种学派,又压制另一种学派。这种错误思潮与做法,对我国的遗传学研究产生了负面影响。******听到谈家桢所介绍的这些情况,一再勉励他“不要怕”,按照党的“双百”方针来解决遗传学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阻碍。******还说: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

******在病重期间,他仍关心遗传学的研究。1974年冬,他还特意嘱咐王震在路过上海时捎个口信给谈家桢,询问说为什么这几年没有见到谈发表的文章,并充分肯定谈过去写的文章,有些观点还是正确的。并鼓励谈家桢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遗传学的研究。

******关心我国石油工业、遗传学学科的发展,他还十分关心我国的原子能的发展。物理学家钱三强就回忆到1955年1月,******与刘少奇、******等领导人找钱三强、李四光等人专题研究我国原子能的发展问题。******饶有兴趣地向钱三强等人询问各种问题,并表示:“今天,我们这些人当小学生,就原子能有关问题,请你们来上一课。”他听了钱三强等人的情况介绍与简单的仪器现场演示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一定会找到更多的铀矿来。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创造了一定条件。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还反复强调说:“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只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的话极大地鼓励了钱三强、李四光等人的信心。离此次谈话不到10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再过两年,我国第一颗氢弹又爆炸成功,成为了世界上从原子弹到氢弹发展最快的国家。

******与科学家交往,谈论得最多的除了关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问题之外,他虚心求教,与科学家共同探讨科学技术问题,这也是谈话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总是强调自己在学习科技方面,还需要补课。记得1952年******在一次会议上见到李四光,劈头就问:你那个山字形构造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给我讲一讲?李四光很惊异,心想,******日理万机,怎么对地质力学上这样一个专业性很强的概念都注意到了?李四光详细地给******介绍了山字形构造的原理,******听得津津有味。即使在****“****”年代,******还对李四光说:“我很想看看你写的东西。”后来,李四光叫人把自己写的《天文、地质、古生物》文集共七卷送给了******。

对气象学,******也很感兴趣。他找这方面的专家谈话,向他们索书阅读。1964年他约气象学家竺可桢谈话。他说,过去曾读过竺可桢的论文《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考虑到农业八字宪法:水、肥、土、密、保、管、种、工尚有缺点,还应加上光和气。******对于太阳光如何将水与二氧化碳化合成碳水化合物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他不停地向竺可桢询问。竺可桢的深入浅出的讲述原理,使******听得入了迷。谈话中,******还向竺可桢索取近著阅读。竺可桢回家后,就叫人给******送去了自己写的论文《历史时期气候的波动》与《物候学》一书。

******虚心向科学家请教,讨论学术问题,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对这一点,杨振宁有以下的回忆,那是1973年夏,******会见了他。一见面,******就向杨振宁近段在物理学方面研究什么,当杨告诉******正在研究基本粒子的结构的时候,******很感兴趣。“使我感到惊奇的是,他显然是一直密切注意着当代高能物理学的某些发展情况,特别是基本粒子是否可分的问题。”杨振宁还谈到:“我们的谈话涉及到许多方面。比如,他告诉我,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曾推测过物质的结构,他还引了一些古典著作中的话,我很乐于了解这些著作,因为我原先还不知道有这些东西。谈话间,毛主席问我:‘在你们的领域里对’理论‘这个词和’思想‘这个词是如何用的?’啊,我可未曾想过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不得不想一想。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作了一个未能说清问题的答复。接着我们就讨论这两个词在日常中文和英文中的含义,以便同它们在物理学学术方面的含义作比较。这两个词的含义的区别是细微的,这次讨论没有得出任何具体的结论,但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主席还同我讨论了不同程度的概念问题,并非常仔细地把他要用的每一个词句都用得确切。”

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1963年,日本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发表文章,提出了“基本粒子并不是最后的不可分的粒子”的观点,******读了他的文章,赞成坂田昌一的观点。为了进一步讨论坂田的观点,1964年8月23日,******特地约于光远与时任北大副校长的周培源来住所谈话。这次******与他们一直谈了3个钟头。******视野开阔,思维敏捷,语言生动,他从坂田的文章谈起,对许多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在与于、周二人讨论中,就坂田的观点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世界是无限的。世界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在太阳系外有千千万万个恒星,它们组成银河系。银河系外又有千千万万个银河系。宇宙从大的方面看来是无限的。宇宙从小的方面看来也是无限的。不但原子可分,原子核也可以分,电子也可以分,而且可以无限分割下去。******还与两人讨论说:现在我们对许多事情都还认识不清楚,我们对太阳搞不十分清楚,从太阳到地球中间这一块地方现在也还搞不清楚,地球上的气候变化也不清楚,关于冰川问题还在争论,细胞产生之前究竟是什么?究竟怎样从非细胞变成细胞?许多事情认识不清楚,这就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就是在与于、周二人的讨论中,充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在与于、周二人的讨论中,他还特别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的发现,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说: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无穷尽的。要不然,物理学这门学科就不再发展了。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物理学也在变,牛顿力学也在变。世界上从原来没有牛顿力学到有牛顿力学,以后又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这本身就是辩证法。如果我们的认识是有穷尽的,我们已经把一切都认识到了,还要我们这些人干什么?讨论中,于、周二人既提问题,请******作答,他们也就******提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平和的、探讨式的学术讨论,对讨论双方启示尤深,这种平和的、无拘无束的讨论,更融洽了领袖与科学家的交往情谊。

******关心我国的科学事业,与科学家交朋友,他关心他们的科研工作,也关心他们的思想与生活。******每次接见科学家,总是和他们像老朋友谈家常一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总要询问他们的工作有何困难和障碍?有困难,我们一起解决。1969年5月,******在与接见各地群众代表时,特别把陪同接见的李四光拉到自己身边,向他问好,并关心地询问:军代表在工作中听不听取你的意见。每次与科学家会面,******总要留他们一起聚聚,吃顿饭,留个影,联络感情。对******的亲切关怀,凡见过******的科学家都是难以忘怀的。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视科技,振兴中华,******与科学家的友好,交往,正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