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49

第49章 真诚相见 厌事尊人

真诚交往 不泯其功

他们有的人曾是自己仰慕的名人,有的人曾做过自己的顶头上司,有的人曾是自己的战友,而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后来都和自己产生了思想上的深深裂痕。******与这些人的交往:真诚率直,不抹其功。

******和陈独秀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党的领袖人物。两人都曾经连任过五届党的领袖,陈独秀从一大到五大都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则从六大后期到十五大,成了党的最高领袖人物。众所周知,在第一次大革命的中后期,陈独秀犯了****投降错误,对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然而,在陈独秀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和犯错误之时,******一直与他有过真诚的交往,两人友情甚深。******对陈独秀的评价,总的来说,就是实事求是,不抹其功。

******受陈独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学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热烈地追求真理,陈独秀成了******心目中崇拜人物。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青年》杂志。《新青年》以介绍西方新思想,抨击中国的封建主义为宗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动了一场崭新的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当他从老师杨昌济手中获得《新青年》后,他便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许多年后,他还回忆说:“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他(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正是在陈独秀《新青年》的影响下,******开始了思想上的重要转变。******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文中,******提出为了救国救民,必须培养德智体三育并重的人才。正是在《新青年》的影响下,1918年4月,******和蔡元培在长沙建立了新民学会。他和会友们经常讨论国家与世界局势,努力探索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道路与方法。

1918年8月,为筹组新民学会会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到了北京,经杨昌济的引荐,由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安排在馆内当管理员。经李大钊介绍,******认识了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通过短暂的接触,陈独秀知识渊博,对中国的社会问题分析透彻,见解深刻,******十分佩服。

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陈独秀积极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此外,他还亲自写了《对日外交的根本罪恶》和《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等文章,揭露和痛斥日本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斗争。6月11日,陈独秀亲自到北京前门外“新世界”游艺场向群众散发传单,遭到警察逮捕而入狱。当******获悉陈入狱的消息后,他于1919年7月14日在《湘江评论》创刊号发表了他撰写的《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一文,高度评价陈独秀在当时所起的重要思想指导作用,称赞陈独秀是“思想界的明星”,“陈君所说的话,头脑稍为清楚的听后,莫不人人各如其意中所欲出”。陈独秀大倡民主与科学,******认为“陈君所标揭的,就是这两样”。他热情赞颂陈独秀的勇敢斗争精神,******在文中写道:“我视陈君万岁!我视陈君至坚至高的精神万岁!”陈独秀在各方的营救下获释,******闻此喜讯,高兴万分。对******等人的声援,陈独秀后来在与******的交谈中也是心存感激的。

******在陈独秀的思想影响下,更加热烈地追求新思想,并迅速地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919年底,******为驱逐军阀张敬尧出湖南,他率驱张代表团到北京,寻求各方支持。在北京,******再次与陈独秀相逢。两人进行了亲切交谈,******和陈独秀谈到了自己在长沙创办的《湘江评论》,特别是提到了在此刊物上连载的《民众大联合》长文。陈独秀听到此,忙称赞说,听胡适说起,此文写得甚好,“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交谈中,两人还商讨了工读互助的事。1920年2月,陈独秀回到上海,3月,******与陈独秀等联合在上海《申报》上刊登了《上海工读互助团募捐启》,申明其发起工读互助团的目的在于:使有新思想的男女“解除旧社会、旧家庭等等经济上、意志上的束缚,而另外产生一种新生活,新组织出来,以实行那半工半读、互助协助的办法”。5月,******到上海,第三次去拜访陈独秀。******在交谈中提到了组织一个“改造湖南联盟”的计划。陈独秀听后表示积极的支持。此外,他还同******谈了自己的建党设想。陈独秀又向******谈了自己刚刚读毕的《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的感受,这些话使******的思想受到极大震动。临别时,******与陈独秀谈到了准备回湖南办一家文化书社,宣传、介绍新思想,陈独秀立即表示给予帮助。随后,陈独秀到上海亚东图书馆为文化书社作了300元的营业额往来的担保。******亲自拿着陈的保单到亚东图书馆联系,不久,就回长沙办起了文化书社。

1920年夏天,******由沪回到长沙,其时,他逐渐转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36年他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还提到陈独秀的谈话对他思想上的深刻影响,他说:“陈独秀说他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一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到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20年8月,陈独秀与李达、李汉俊等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即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小组成立后,陈独秀即以它为核心小组,联络并通知北京、长沙、武汉、济南等地的共产主义者,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陈独秀亲自给******写信,嘱他在湖南建立党的组织,并寄了一些进步报刊给******。1920年10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成立,陈独秀又给******寄去了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并介绍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组织发展情况。******接到陈独秀的来信和寄来的团章后,马上在湖南建立了秘密的共产主义小组。

对陈独秀为建党所作出的贡献,******是充分肯定的。他在1945年写的《“七大”工作方针》中说道: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期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来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当时,陈独秀对******组建的湖南党组织的工作也是非常支持的。1921年秋天,******曾托到上海的屈子健一封信给陈独秀,要求陈独秀派一人来湘工作。陈独秀接信后,派张秋人来湖南工作,并又托屈子键带回给******的复信。

1921年冬,陈独秀在签发的《中央局通告》中,要求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沙发展党、团员30多人,以便成立地方执行委员会。******等人接到通告后,积极活动,很快发展了40多名党员,并在衡阳、常德、岳阳等地建立了党的小组。在此基础上,1922年5月,******等人成立了****湘区委员会。到****“二大”召开时,全国有120多名党员,湖南占了近三分之一。而且,湖南的工人运动在******的发动下,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对此,陈独秀多次表扬湖南党的工作做得好。由于陈独秀十分赞赏******的才华与能力,1923年5月,陈独秀调******去上海,参加中央局的领导工作。6月,****“三大”在广州召开,陈独秀主持大会。******也参加了会议,陈独秀在报告中再次表扬了湖南党的工作和工运工作。他说:“在湖南几乎拥有三万人以上的工会,都在我们控制之下。”“上海的同志为党做的工作太少了;北京的同志由于不了解党组织,造成了很多困难;湖北的同志没有及时防止冲突,因而工人的力量未能增加。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显然,批评上海的同志当然包括批评自己;北京的同志涉及到李大钊这位老朋友,因此,陈独秀强调了客观原因:批评湖北实际上是批评张国焘,二七罢工的失败,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于湖南,陈独秀对******的工作是非常满意的。在****“三大”,陈独秀、******同被推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陈独秀任委员长,******为秘书。“三大”的组织法规定:“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这样,******与陈独秀此时已经一起承担党中央领导工作的重任。

在中央局工作的这段日子里,******尽心协助陈独秀主持中央工作,两人交往密切,配合默契,友谊深笃。其时,他们根据“三大”决议,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党改组成功后,从1924年4月至11月,陈独秀与******代表中央联名发表了《****中央通告第十三号——关于“五一”、“五四”、“五五”、“五七”之纪念宣言》、《****中央通告第十四号——声讨吴佩孚、萧耀南破坏革命,逮捕许白昊等》、《****中央通告第十五号——关于江浙军阀战争问题》、《****中央通告第二十一号——加强党务工作,对孙中山参加北方和会的态度》等文告,宣传和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共合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长达半年多的共事中,从陈独秀与******共同发表的通告来看,两人思想是相通的。彼此尚无意见分歧。

不过,随着革命的深入,******与陈独秀在思想上逐渐产生了隔膜,出现了分歧。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开始破坏统一战线,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挑起事端。******提出要反击****的进攻,同时要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心独立性,但陈独秀却不以为然,向****作妥协。1925年春,******因病请假离沪回湘养病。他深入到自己的家乡——韶山,与妻子杨开慧一道开展农民运动。通过与农民的接触,******看到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大作用。他认为,中国革命离开了农民的有力支持,就不可能胜利。而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和******不一致了。陈独秀过分夸大了农民落后性的一面,说他们散漫,难以加入革命,甚至他附和国民党****的论调,斥责农民运动“过火”,“糟得很”。******通过到湖南湘潭等五县调查,说农民运动“好得很”,陈独秀拒绝在党报上刊载******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在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上,两人的思想分歧也日益明显,陈独秀一味迁就国民党,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少,不易形成强大力量,应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而******在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通过对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分析,认为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他认定中国革命必须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当然,在对待中国革命的前途,对武装斗争的问题等等,******与陈独秀的思想分歧也越来越大。后来,陈独秀发展到在****“五大”公开地压制******的正确意见,最后,他犯了严重的****投降错误,******却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从此,两人便分道扬镳了。

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召开“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在会议上,******多次发言,批评了陈独秀的****投降错误。然而,陈独秀未能接受党的批评教育,最后走上了分裂党的活动。1929年11月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开除陈独秀及其同伙出党的决定。1932年10月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入狱,至1937年8月才被释放。

陈独秀从南京监狱出版后,他闻知******的代表的共产党人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他表示拥护,并通过李维汉找我党联系表示愿意在我党领导下工作。******获悉此消息后,他表示了自己的态度,一是他对陈独秀是有感情的,他尊重过去那段友好交往的历史。二是对陈独秀这样的人回来工作,也应坚持党的原则。******指出:****不拒绝同过去犯过错误而现在真心悔悟,愿意抗日的人联合,而且竭诚欢迎他们的转变。陈独秀等托派分子能够实现下列三个条件时,亦愿意与之联合抗日:第一,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全部理论与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的错误;第二,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第三,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其它关系,则在上述三个条件实现后,再行考虑。(路海江等:《******和他同时代的人》第277页)后来,陈独秀没有全部接受****的三个条件,加上王明等人从中作梗,陈独秀最终未能回延安工作。

尽管陈独秀在大革命失败后逐渐走向了背叛党的道路,但他对******的革命斗争 精神仍佩服不已。当他得知******在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败,把工农革命军带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消息后,他赞赏这一行动,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之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和没收地主的土地给农民”的见证。“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苏维埃政制,已经不是乌托邦而有了俄国的经验,他不但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保障,同时,也是空前的最高度的民主主义政制,任何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权所不能召集的彻底民主的国民会议,只有它能够召集”。

******一直都没忘记陈独秀对自己思想曾产生过的深刻影响,也一直没忘记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曾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对陈独秀的评价历来是客观、公正的,他并不因陈独秀犯过严重错误就抹煞过去的功劳,也不因陈独秀犯过严错误就放弃对他的争取。1945年在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就肯定了陈独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前期和中期是正确的。在****“七大”,******在作的《关于七大工作方针》的报告中,他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陈独秀的功过是非。他说:陈独秀在某些方面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但他在思想上不如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陈独秀与******,一位是中国共产党的前期领袖人物,一位则是后来的最高领导人。一位脱离了党的组织,从正确滑向了错误的深坑,一位在晚年也犯过严重错误,但他毕竟是一个无产阶级领袖所犯的错误,他仍然忠于自己的政党,忠于人民。作为后者的******与陈独秀一生中的交往,可以说是坦诚的,也是诚心诚意的。他向尊敬自己的老师那样尊敬陈独秀,但当陈独秀犯了严重错误时,他也不留情面地批评过陈独秀的错误。当然,这种批评,完全出于对陈的爱护,是希望他正视、纠正错误,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