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63

第63章 干戈化玉帛

为了和平共斟酌******与尼克松。前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后者则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总统。

中国与美国,曾经隔绝对峙了20多年。两国的关系在这20多年中,可谓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然是,1972年2月21日上午11时30分,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的专机抵达中国首都北京。2月21日下午,******会见尼克松。两人的会面,实际上标志着一个充满敌意的时代的结束,一个新的友好的时代从此开始。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与******会谈,这对两人来说,都是一生中难以忘怀的大事。通过此次会谈,尼克松在******面前折服了,而******则对尼克松这位“****”总统产生了好感,以至多年后还记着他。

1976年元旦,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到了北京,******派人将他们接到了中南海住地。他俩做梦都不曾想到,******还将亲自会见已下台的总统的女儿。

在会见中,******关切地问:“总统先生的腿好了吗?”他还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转告尼克松:“请转告总统先生,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说过要爬长城呢!”尼克松的女婿戴维提醒******:“他现在已经不是总统了。”没想到******颇不高兴地说:“我愿意称他为总统先生,谁也管不着。”

尼克松因为当时的“水门事件”而下台了,******并不以为然。认为西方的政治真是虚伪得很!就因为两卷录音带可以使一位总统下台,岂不是咄咄怪事。戴维还告诉******,美国国内反对尼克松的人很多。******听到此,说:“我可以马上邀请他来访问中国。”

******决定马上邀请尼克松访问中国,并非脱口而出的客套话,更不是在开玩笑,他要以这种方式来支持尼克松,保护尼克松,慰问尼克松,******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美国人民和美国的各党派都知道,尼克松是有功之臣,是他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你们不能那样对待他。

面对一个曾风光一时,而如今已落难的总统,******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

那么,尼克松首次访华,与******会见并交谈的情况如何,******为什么对已下台的尼克松念念不忘呢?

尼克松于1972年2月21日中午抵达北京,******当即决定下午去见他。

来到******的住所——丰泽园,两人一见面,尼克松走上前去用双手握住了******的手,******也用双手握住了尼克松的手。两人握手“约一分钟之久”。

******与尼克松两人,一个是世界上共产党人的领袖,是最革命的****,并声言要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则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或者说是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靠反共起家,是最反动的****代表,扬言要在地球上铲除共产主义。如今,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意味着中美两国的敌对状态宣告结束,一个旧时代已过去,一个新的时代已掀开崭新的一页。

两人握着的手松开后,尼克松将自己的名片递给******。******微笑着接过名片,表示感谢。******说话已经有点困难,但他并不避讳,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

******向尼克松表示欢迎和寒暄后风趣地说:“今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要我们吹的问题限于在哲学方面。”尼克松接着说:“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读了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开玩笑地摆摆手,把目光转向基辛格,“对这个难题,我没有什么有意思的话可讲,他是博士,今天主讲要看他。”

基辛格见******将话题转给了他,他马上说:“我在哈佛大学教书时,要求班上的学生研读您的著作。”基辛格这样说,意在表示对******的敬仰。当然,他的这番话并非在当面奉承******,确实,******的著作,在当年,不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在细心研读它。

******听到基辛格一说,他用谦虚的口吻说:“我写的这些东西算不得,没有什么可学的。”

尼克松称赞说:“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整个世界。”******接着他的话说:“我没有能够改变世界,只是改变了北京郊区的几个地方。”******还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就是说蒋委员长,他不赞成。他说我们是‘共匪’。其实我们跟他做朋友的时间比你们长得多。”******话锋一转,很自然地引出了台湾问题。

尼克松说:“******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叫他什么?”

当尼克松提出的问题翻译出来后,******发笑了。但回答问题的是******:“一般地称‘蒋帮’,”“有时在报上我们叫他‘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我们互相对骂。”******接着说:“我们同他的交情比你们的交情长得多。”

******在玩笑、轻松的俏皮话之间,表达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问题。

然后,******谈到基辛格巧妙地第一次来北京之行而严守秘密的事。******对基辛格说:“你跑中国跑出了名嘛,头一次来,公告发表后,全世界都震动了。”基辛格很得体地称赞了尼克松的大胆决策。******又幽默地说基辛格:“他不像一个特工人员。”******说这话意在称赞基辛格的秘密访华的保密工作做得好。

尼克松接过话说:“但只有他能够在行动不自由的情况下去巴黎12次,来北京一次,而没有人知道——除非可能有两三个漂亮的姑娘。”

基辛格忙解释:“他们不知道,我是利用她们作掩护的。”

******又问:“在巴黎吗?”

尼克松说:“凡是能用漂亮的姑娘作掩护的,一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外交家。”

******反问:“这么说,你们常常利用你们的姑娘喽?”尼克松又忙着申辩说:他的姑娘,不是我的。如果我用姑娘作掩护,麻烦可就大了。******插话说:特别是在大选的时候。说完,******同尼克松、基辛格、******等一起大笑起来。

接着,双方谈到了美国大选的问题。******说:“讲老实话,这个民主党如果再上台,我们也不能不同他们打交道。”尼克松说:“这个我们懂得。我们希望我们不会使你们遇到这个问题。”

“上次选举时,我投了你一票。”******爽朗地笑着说。

当******说投了尼克松一票时,尼克松说:“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家伙中间选择好一点的一个。”******开心地说:“我喜欢****。人家说你们是****,你们共和党是****。”“我比较高兴的是这些****当政。”“人家还说西德的基督教民主党是****。这些****当权,我比较高兴。”

尼克松接过话说:“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看到,美国的****只能夸夸其谈的事,****却能做到,至少目前是如此。”

随后在谈到这次会晤的历史背景时,******说:“是巴基斯坦总统把你介绍给我的。当时,我们驻巴基斯坦的大使不同意我们同你们接触。他说,尼克松总统跟约翰逊总统一样坏。可是叶海亚总统说,”这两个人不能同日而语。******又说,不过我们是不大喜欢从杜鲁门到约翰逊你们这几位总统。中间有8年是共和党任总统。然而在那段时间,你们也没有想通。

尼克松说:“主席先生,我知道,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形势;在我们这方面还认识到,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和我们的政策。”

尼克松同******会见,当然要涉及到中美关系,尼克松准备探探******对中国面临威胁的看法。他说:“例如,我们应该问问自己——当然这也只能在这间屋子里谈——为什么苏联人在面对你们的边境上部署的兵力比面对西欧的边境上部署的还要多?我们必须问问自己,日本的前途如何?我知道我们双方对日本的总理是意见不一致的,但是,从中国的观点来看,日本是保持中立并且完全没有国防好呢,还是跟美国有某种共同防御关系好呢?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绝不能留下真空,因为真空是会有人来填补的。例如,周总理已经指出,美国在到处‘伸手’,苏联也在到处‘伸手’。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危险究竟来自何方?是美国的侵略,还是苏联的侵略?这些问题都不好解答,但是我们必须讨论这些问题。”

针对尼克松提出的这些问题,******活跃起来,他就喜欢别人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于是,他说:“来自美国方面的侵略,或者来自中国方面的侵略,这个问题比较小,也可以说不是大问题,因为现在我们两个国家不存在打仗的问题。你们想撤一部分兵回国,我们的兵也不出国。所以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如果从你们在华沙提出建议时算起有两年多了。我们办事也有官僚主义。你们要搞人员往来这些事,要搞点小生意,我们就死也不肯。十几年,说是不解决大问题,小问题就不干,包括我在内。后来发现还是你们对,所以就打乒乓球。”

******的话风趣,随意,一下子把他与尼克松的距离拉近了。原考虑他的身体状况,只谈15分钟,不知不觉双方谈了近一个小时,仍意犹未尽。******频繁地看手表,于是尼克松决定结束这次谈话。

“主席先生,在我们的谈话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想说明我们知道你和总理邀请我们来到这里是冒了很大风险的。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不容易作出的决定。”他又说:“我读过你的一些言论,知道你善于掌握时机,懂得只争朝夕。”

听到翻译译出自己诗词中的话,******笑了。

尼克松接着又说:“我还想说明一点,就个人来讲——总理先生,我这也是对你说的——你们不了解我。既然不了解好,你们就不信任我。你们会发现,我绝不说我做不到的事。我做的总要比我说的多。我要在这个基础上同主席,当然也要同总理进行坦率的会谈。”

听到这里,******接着说:“只争朝夕就是他(指基辛格)。大概我这个人放空炮的时候多。无非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帝、修、反,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套。”

尼克松微笑着说:“就是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匪徒。”******说:“就个人来说,你可能不在打倒之列。可能他(指基辛格)也不在内。都打倒了,我们就没有朋友了嘛。”

尼克松又说:“我们大家都熟悉你的生平。你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结果登上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一个伟大国家的最高地位。我的背景没有那么出名。我也出生于一个很穷的家庭,登上了一个伟大的国家的最高地位。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来了。我们具有不同的哲学,然而都脚踏实地来自人民,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实现一个突破,这个突破不仅有利于中国和美国,而且有利于今后多年的全世界。我们就是为了这个而来的。”

尼克松仍没放弃要******表态的意图。

******转移了话题,称赞尼克松说:“你那本《六次危机》写的不错。”

尼克松笑着说:“你读的书太多了。”

“不,”******摇着头说:“读得太少,对美国了解太少,对美国不懂。要请你派教员来,特别是历史和地理教员。”然后他又说:“我跟早几天去世的记者斯诺说过,我们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何必那么僵着呢?一定要谈成。一次没有谈成,无非是我们的路子走错了,那我们第二次又谈成了,你怎么办啊?”

******终于表态了,显然,他是告诉在场的人,要好好谈,争取成功。尼克松似乎听懂了******的意思,松了一口气,真诚地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此时,双方都站起来,握手告别。

******与尼克松的这次会晤,虽然短暂,但它对两国,以及两国人民来说,都是应该铭记的一段历史。这次会晤,对他们个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从此两人已经建立起一种特殊的情谊。

几天后,尼克松举行告别答谢宴会。他很希望能在答谢会上向******敬酒。但******因身体健康原因,未能出席这个宴会。这令尼克松的确感到有些遗憾。他将自己在白宫专用的一个高脚酒杯签上自己的名字后,赠送给******。

******收下了尼克松送的这只酒杯,他写了三幅条幅,作为礼物送给尼克松。三幅条幅上分别写着:“老头坐凳”、“嫦娥奔月”、“走马看花”。

******为何送这三个条幅给尼克松,至今都成为一个政治哲学之谜。(文显堂等:《******与外国首脑》第159页)

至1975年底,尼克松的女儿与女婿来华访问,离尼克松访华已过去三年多。但******对这位曾为改善中美关系而作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仍念念不忘。虽然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下台了,但******并未厌弃他,相反,他更关心尼克松当时的处境。当尼克松因腿部患病,行走艰难,住进医院后,******亲自打来电话,他通过翻译告诉尼克松,他认为尼克松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还说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尼克松来访问。

从那以后,******与尼克松联系一直未中断。有时是通信。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黄镇充当了他们的和人信使。对******的关心,尼克松深受感动,他说:“离任以后,我才发现了谁是真正的朋友。”

******在接见尼克松的女儿、女婿时,曾对处于厄运中的尼克松发出了邀请,欢迎他再次来华访问。

尼克松真心感谢******对他的邀请。1976年2月21日,几乎是四年前同一时间,尼克松夫妇再次访华。尽管他已不是总统,******却不顾重病在身,仍按总统“规格”接待了他。

尼克松曾回忆这次与******的会面,他说:1976年我再度到中国访问时,******的健康状况已严重恶化了。他的话语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哝声。但是,他的思想依然那样敏捷、深邃。我说的话他全能听懂。但当想回答时,就说不出话来了。他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不耐烦地抓起笔记本,写出他的论点。看到他的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难受。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即使在身体健康状况如此不佳的情况下,******还就一些国际政治形势问题交换了看法。如******曾直截了当地向尼克松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和平是美国的惟一目的吗?”尼克松对******提出此问题感到愕然,但他马上回答:“我们的目的是和平,不过这种和平不只是意味着没有战争。”尼克松接着说:“那必须是公正的和平。”

这次会见,******与尼克松这位老友长谈了1小时40分钟。尼克松对这次会谈,印象是极为深刻的。他回忆说:“由于帕金森氏病的侵袭,******的行动当时已很困难。他不再是体魄健壮的人了。这位82岁的、步履蹒跚的农民,现在变成了一个拖着步子的老人。******像晚年的丘吉尔那样,仍旧非常自尊。我们谈话结束时,他的秘书们把他从椅子上扶起来,让他和我一起朝大门走去。但是,当电视镜头和聚光灯对着我们,要录下我和他最后握手的镜头时,******推开他的助手,独自站在门口和我们告别。”

这次会晤,尼克松对******的人格力量,对他为首的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与毅力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他在回忆中这样写道:“单凭他的洞察力和冷酷无情,******是不可能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他同时还具有能够吸引狂热追随着的领袖人物的超人魅力,以及藐视巨大困难的意志力。******的领导才能来自于他的坚强意志。我见到他时,感到他们的意志力或多或少是生来就有的。他大部分生动的诗歌是在长征途中或长征以后写成的。他在描写使人振奋的斗争场面,特别是描写残酷的斗争场面时,运用了鼓舞意志的手法,使人读起来感到增添了力量。由于具有这些品质,他才有可能激励他的同志们去完成像长征这样的史诗般的业绩,使他的同志们成为一支几乎是不可战胜的队伍。”(董保存:《风起钓鱼台》,第539~540页)

仅仅半年后,******与世长辞。对******的逝世,尼克松为之悲伤、洒泪,他始终都不会忘记这位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国领袖和伟大的政治家。

******与尼克松,如前所说,一个是社会主义大国的共产党的领袖,一个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反共的国家总统。然而,仅短短的几年的交往,却结下了真挚的友谊。这段交往史在伟人交往史上也值得大树一笔。探讨两人交往如此深之缘由,两人都能开诚布公,以礼相待,彼此尊重,以心换心,可说是其中的重要缘由。******作为共产党的领袖人物,则在交往中更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与超人的胆识与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