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24908000000007

第7章 爱侄,舐犊之情;教侄,奋发图强

******对待其他亲属子女视若己出,不但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工作上更是从严要求。

毛远志是大弟毛****与王淑兰的女儿,******唯一的亲侄女,她年幼时曾跟随母亲要过饭、打过工,历尽种种磨难。1938年春天,她好不容易通过长沙、武汉、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辗转来到延安,同时带去母亲精心准备的云片糕拜见伯父******,伯父见了远道而来的侄女非常高兴,并妥善的安顿了她。但初来乍到,毛远志不习惯吃陕北的小米饭,常发胃病,疼痛难忍,只好到食堂找米饭锅巴用水泡了吃。这一幕被主席的一位秘书撞见偷偷塞给她一块钱,要她每天花5分钱买碗粥喝。但不久伯父还是知道了这件事,语重心长地说:“你能不能吃小米饭呢?小米饭养人哩!不吃小米饭要饿肚子的。”远志听了伯父的话,开始习惯着吃小米饭,很快适应了。

1945年毛远志与未婚夫曹全夫一起去看望伯父,想听听伯父对自己婚事的看法,顺便向伯父辞行,因为他们要调往东北开展工作。******完全同意这桩婚事。停顿了半晌,他才用低沉、沙哑的声音把一个隐埋了许久的消息告诉远志:毛****被盛世才杀害。听到这个消息,毛远志如五雷轰顶。同样悲痛的伯父除了安慰,更多的是对侄女的鼓励和教育:“一,无论到哪里,都不要希望人家鼓掌;二,无论到哪里,都要团结;三,无论到哪里,都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有任何特殊。”伯父在巨大的悲痛中送给侄女的“三个无论”从此成为毛远志生活、学习的座右铭和指导思想。她先后在江西省妇联、中南军区司令部工作。1954年又勤奋工作于中央组织部交通干部处和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干部处。她勤勤恳恳、勇挑重担,任劳任怨,从不拈轻怕重,从不计个人得失,坚决拥护和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怨无悔,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贡献着自己。

在******的众侄儿中有一位比较特殊,他就是毛华初,又名毛远怀,原名王华初,母亲罗醒是共产党员,同毛****的发妻王淑兰是狱中难友。俩人不幸被捕后面对死亡,毫无惧色,并互相嘱托,今后谁先牺牲了,活着的人要担当遗孤的母亲。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王华初的母亲遭敌人毒手,英勇就义。侥幸活着的王淑兰勇敢地挑起了抚养王华初的重任,并让他改姓毛,在《韶山毛氏族谱》上记有“泽铭抚子远怀,字式谷,民国十二年癸亥二月初二辰时生。”王淑兰带着女儿毛远志和毛华初在白区坚持工作,经历了重重困难和危险。1938年7月毛华初和毛泽普、胡觉民等人泪别韶山,远赴****中央所在地——延安,要求参加革命,他幸运地见到了伯父******。******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你这么小也来了,还是回去吧!”毛华初以为伯父要赶他回韶山,急得不知如何说好:“妈妈说,这里有书读,还要我问您好。”******看见侄儿如此懂事,笑了笑,说:“这里是有书读,但敌人不让我们平平安安读书。还要打仗,日本帝国主义的飞机随时可能来轰炸延安。要躲飞机,要跑路,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小米和窝窝头,你吃得消吗?”毛华初面无惧色,坚毅地说:“我给地主放过牛,也讨过米,跟妈妈坐过牢,吃得消,不怕苦。”******满意地点了点头,诙谐地说:“哟,原来你吃过苦,那就打收条留下吧。不过,要记住,你过去吃的是旧社会的苦,地主压迫农民的苦,那是阶级苦。从今天起,你就要为革命吃苦了。你要知道,革命是一件艰难的苦差事,要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取胜。今后学习也好,将来工作也好,你都要吃苦在先!”毛华初松了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一字不落地记住了伯父的教诲。

1945年8月15日溃败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民众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彻底胜利,新的形势有了新的工作要求。正在中央党校二部学习的毛华初强烈申请去东北并获得批准。

10月的一天下午,秋高气爽,阳光灿烂,毛华初迈着欢快而激动的步伐向伯父辞行。******身着一件陕甘宁边区自产的黄色毛呢制服,头戴呢帽,知道侄儿来辞行,他健步走出里房,迎住了侄儿。毛华初清脆地喊了声伯父,还毕恭毕敬地行了军礼。

“华初,你来了,坐!”******连忙招呼侄儿。

毛华初讲明此行目的:“我申请去东北,组织上批下来了,过几天就走!”

******兴奋地说:“啊,你要去东北,好,我赞成。”

一会儿,毛华初润了润喉咙,踌躇了一下,终于胆怯地问:“到东北路途遥远,许多干部都要了牲口,我也想要一匹牲口,您能不能——”

“不行!”******打断侄儿的话,直言拒绝,“枣园的牲口拿不得,都是公家的,谁要拿走一匹,就违反纪律。拿不得,公家的牲口不能给!”

毛华初即刻面红耳赤,羞得一声也不敢吭。******见侄儿十分难堪,就拍了拍他的肩膀,温和地说:“你要点钱做零用吧,我从稿费里给你一点钱。”随即叫警卫员取了一些边币给他。毛华初接过边币,感动不已。临走时,******伸出那宽大的手,紧握着侄子的手,无限爱怜地说:“去吧,到人民群众中去,一切要依靠群众,依靠党。”******想到天气转冷,便拿出自己正在穿的一件大衣递到毛华初手中:“天气越来越冷了,拿去在路上御寒吧!”毛华初此时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一种被关爱的暖流席卷了全身……

******还有一位侄儿的名字已是家喻户晓了,他从小就以“继父之志,报父之仇”的抱负和誓言勉励自己,欲做一个改革社会的人物,为国效力;他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哪怕脖子对着带血的刺刀,也不泄露组织机密。他就是毛楚雄,毛泽覃和周文楠唯一的儿子,1927年9月8日生于湖南长沙,曾用名周楚雄。他出生不到半岁,母亲就被捕入狱,所以由外婆抚养长大。当他看到别的孩子有爸爸妈妈幸福的陪伴时,常怯声问外婆,爸爸哪里去了。最后,心痛不已的外婆只得噙着泪花将毛泽覃牺牲的事告诉了小楚雄,他听后脸色煞白,抱住外婆失声痛哭。党组织多方寻找得知小楚雄的住址,于是安排婆甥俩到韶山居住。******在延安得知楚雄有了下落,逢亲友必打听侄儿近况,多次给毛楚雄寄生活费。1938年5月26日,******给堂兄毛宇居的信中写道:“楚雄等已寄微款,尔后可略接济一点,请督其刻苦节省。”

小楚雄先由舅舅在家教习古文、历史,后到韶山毛氏宗祠初级小学读书,在校期间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尤其是他的作文思想深刻、文笔犀利、洞察力敏锐,曾写过一篇作文:“现在国家已被暴日侵略,危急到了万分,例如刀架在头上,火烧在眉尖一样。我们小朋友也该团结起来。”十三四岁的小孩子能意识到严重的民族危机,并激情满怀地号召小朋友团结起来为自己祖国奋斗,实为罕见!后来因为韶山连年灾荒,兵荒马乱,******嘱托王震到湖南把楚雄带到了军队。首长们考虑到毛楚雄是革命烈士的遗孤,不让他扛枪上前线抗击敌人,毛楚雄虽杀敌心切,也没办法,只好认真完成首长交给的宣传任务和筹粮、收税工作。1946年8月我军在秦岭被胡宗南部重重封锁,毛楚雄与战友化装成行商前往延安以取得联系。途中不幸被捕,但毛楚雄大义凛然,丧心病狂的反对派无计可施,只得把毛楚雄等3人杀害于门家沟。******闻讯,万分悲痛,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说:“楚雄还很年轻啊!如果他还活着,他该进学校学习文化、学习技术知识,那该多好啊!”

这些话深深地表达了******对侄儿的怜爱。楚雄虽牺牲了,却始终活在伯父的心中。因为他为国捐躯,虽死犹荣!